《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 战后科技革命及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影响。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是 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 革命不仅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 展,而且对世界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关 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力,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影响。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是 影响。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是 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 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 革命不仅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 革命不仅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 展,而且对世界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关 展,而且对世界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关 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战后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 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客观 世界上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 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 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 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客观 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客观 世界上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 世界上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 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 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 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小资料: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1543年,以太阳中心说的提 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为 标志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以牛顿经典力 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 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小资料:三次科技革命 小资料: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¾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1543年,以太阳中心说的提 年,以太阳中心说的提 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为 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为 标志 ¾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以牛顿经典力 世纪中叶,以牛顿经典力 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 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 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 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 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电力和无线 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¾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 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 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 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 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 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 ¾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电力和无线 世纪中叶,以电力和无线 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为标志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¾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量子论、相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为标志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为标志 ¾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原子能、微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 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 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从这次科技 革命演变的过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 重大变革: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 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 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 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从这次科技 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从这次科技 革命演变的过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 革命演变的过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 重大变革:

1945-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 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1955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 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1965-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1975—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 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1985—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 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¾ 1945 —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 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 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¾ 1955 —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 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 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¾ 1965 —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¾ 1975 —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 ,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 为标志, 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¾ 1985 —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 ,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 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有 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 新的特点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 方面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 合,密不可分;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有 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有 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 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 新的特点: ¾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 方面; ¾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 合,密不可分; 合,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学转化 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对人 力资本、知识的依赖加强;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 干预
¾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学转化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学转化 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¾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对人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对人 力资本、知识的依赖加强; 力资本、知识的依赖加强; ¾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¾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 干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国际经济协调.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绪论.pdf
- 武汉大学商学院:《微观经济学》讲义.ppt
- 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讲义》 解析需求和消费者行为.ppt
- 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讲义》 投资银行业务中成本的计算与分析.doc
- 武汉大学商学院:《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ppt
- 《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跨国金融机构(3/3).ppt
- 《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跨国金融机构(2/3).ppt
- 《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跨国金融机构(1/3).ppt
- 《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ppt
- 《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2/2).ppt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pdf
- 《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笔记.doc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十章 模型选择的标准及检验.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十一章 联立方程模型.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十三章 时间序列分析简介.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二章 概率与统计回顾.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三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四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五章 How to use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六章 异方差 Heteroskedasticity.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七章 自相关.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八章 多重共线性.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九章 单方程估计中的高级问题.ppt
- 厦门大学:《高级经济计量学》讲义 第十二章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ppt
-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工程》英文版 Chapter 1 Introduction.ppt
-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工程》英文版 Chapter 2 Futures markets and the use of futures for Hedging.ppt
-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工程》英文版 Chapter 3 Forward and Futures prices.ppt
-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工程》英文版 Chapter 4 Interest rates and duration(久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