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573.8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 2、认识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前途的探索状况。 教学重点: 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戎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视频、讨论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1851-1864)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一场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战争。洪秀全农民领袖发动 战争的目的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后期反抗外国的武装干涉。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 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 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 发动起义等。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今南京)。 1根源:帝国主义侵略引起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更突出和激化。 从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 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拆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 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封建的统治阶级一地主、 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士地,而农民则很少士地,或者完全没有士地。”据全国14省统计,40%-90%的 土地集中在10%-30%的少数人手里,大批农民贫困破产而沦为租佃农。地租剥削率一般为50%-60%,最高者 达80%,农民和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他们“过着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生活,…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任何政治权 利”(毛泽东)。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马克思认为当时的清王朝是”一切都烂 透了,眼看就要坦烟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京老没落的社会。 “中国人的生活程度是世界上最低 的”(马克思)。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带来了人民的反抗,仅1841 1850年起义事件就达110多起.由干放种“社会原因”,在鸦片战争推动之下,终于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指 太平天国革命 2诱因:自然灾害严重 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特 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受害最严重的两 广地区海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3洪秀全等人的发动 理论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图片:洪秀全像 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杰出领袖,是中国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 庭。洪秀全7岁入私垫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因贫困而辍学,在家务农。18 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垫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 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 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第四次赴广州应试,又是名落孙山。这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 广州一带笼罩着高昂的抗英和反清气氛。时代的名唤,加上屡次考试未中的悲愤,终于使洪秀全抛弃了科举仕途的 想法,开始深索教国数民的道路。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 2、认识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前途的探索状况。 教学重点: 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视频、讨论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1851-1864)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一场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战争。洪秀全农民领袖发动 战争的目的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后期反抗外国的武装干涉。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 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 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 发动起义等。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今南京)。 1.根源:帝国主义侵略引起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更突出和激化。 从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 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 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 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据全国14省统计,40%-90%的 土地集中在10%-30%的少数人手里,大批农民贫困破产而沦为租佃农。地租剥削率一般为50%-60%,最高者 达80%,农民和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他们“过着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生活,……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任何政治权 利”(毛泽东)。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马克思认为当时的清王朝是“一切都烂 透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衰老没落的社会。“中国人的生活程度是世界上最低 的”(马克思)。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带来了人民的反抗,仅1841- 1850年起义事件就达110多起,由于这种“社会原因”,在鸦片战争推动之下,终于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指 太平天国革命。 2.诱因:自然灾害严重 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特 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受害最严重的两 广地区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3.洪秀全等人的发动 理论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图片:洪秀全像 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杰出领袖,是中国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 庭。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因贫困而辍学,在家务农。18 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 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 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第四次赴广州应试,又是名落孙山。这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 广州一带笼罩着高昂的抗英和反清气氛。时代的召唤,加上屡次考试未中的悲愤,终于使洪秀全抛弃了科举仕途的 想法,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

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 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不久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传教,洪秀全则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洪秀 全个人的不得志使他走上一条叛逆者的道路,并创立了拜上帝教来讲行宣传他的反清思想,而他的思相和行为恰怡 符合当时人们的反清要求,因而成了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农民运动的领袖人物,是时势造英雄。 ②理论著作: 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视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 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1845~1847年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从农民阶级的要求 和利益出发,撰写了《原道救世欧》、《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原”即论。这三篇文 章很好地阐述了洪绣全的宗教理论 、皇上帝是惟一的真神,人人都应该并且敬拜之。 ,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即所谓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三、提出清朝统治者是阎罗妖”,并号 召人们向它进击,他指出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这 点也是对基督教教条最大突破。其作用:一神论的教义,直起了团结衣民的作用,平等的思想,能真正激起被压迫 的农民,而阎罗妖的提法,则给农民的斗争注入了新的信心, 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平等思想:改治上,人人皆上帝之子,男女平等,民族平等 (中外)外来上帝被接受,被中国化了.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由于没有先进思想可资利用,往往利用宗教作为发动浓民起义的思想武器。从陈胜、吴广 等火狐鸣起,经汉未张角用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北宋王则利用弥勒教起义、方腊利用明教起义,南宋钟相利用巫 教起义,元末红巾军、明代唐赛儿利用白莲教起义,直到太平天国同时期天地会利用宗教发动“反清复明“起义 等。所有这些起义,都是利用中国流传的多神论宗教,洪秀全则是第一次利用西方基督教独一真神惟上帝来发动起 义,以达到“奉上帝之命以打倒偶像及清朝”的目的。洪秀全的上帝教是中西结合、亦中亦西、以中为主的新宗 教。在起义初期,如洪仁玕所说,上帝教确实起了“蓄万心为一心”、统一思想的积极作用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 为了便于知识的掌握,我们把大平天国运动整个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前期为1851年的金田起义到1856 年的天京突围:后期为1856年的天京事变到1864年的天京陷落。前期有金田起义、永安封王、攻克武汉三镇、定 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等;后期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在其前期和后期分别 颁布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金田起义 -天京突围(1851-1856) 金田起义(1851年):50年夏,洪秀全令各地教徒集合于金田,众人卖掉房屋、土地,全家离开村子,奔赴金 田,有万人。51.111洪秀全38生日,起义,国号太平天国,出金田北上。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东王杨秀 清,烧碳的:西王萧朝贵耕种山地;北王韦昌辉小官吏;翼王石达开富豪。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 达开,分为东、西、南、北、翼王,冯云山、肖战死。进入湖北,攻克武昌,沿江东下, 定都天京:1853.3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与清朝正式形成对特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1853年太平天国领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又是 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 内容:土地分配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心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 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 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荒的调剂方法。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 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当太平军创兴之时,圣 库制度对保障部那队供结、吸引盆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共

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 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不久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传教,洪秀全则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洪秀 全个人的不得志使他走上一条叛逆者的道路,并创立了拜上帝教来进行宣传他的反清思想,而他的思想和行为恰恰 符合当时人们的反清要求,因而成了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农民运动的领袖人物,是时势造英雄。 ②理论著作: 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 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1845~1847年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从农民阶级的要求 和利益出发,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原”即论。这三篇文 章很好地阐述了洪秀全的宗教理论:一、"皇上帝"是惟一的真神,人人都应该并且敬拜之。二、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即所谓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三、提出清朝统治者是"阎罗妖",并号 召人们向它进击,他指出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这一 点也是对基督教教条最大突破。其作用:一神论的教义,直起了团结农民的作用,平等的思想,能真正激起被压迫 的农民,而阎罗妖的提法,则给农民的斗争注入了新的信心。 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平等思想:政治上,人人皆上帝之子,男女平等,民族平等 (中外)外来上帝被接受,被中国化了。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由于没有先进思想可资利用,往往利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从陈胜、吴广 篝火狐鸣起,经汉末张角用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北宋王则利用弥勒教起义、方腊利用明教起义,南宋钟相利用巫 教起义,元末红巾军、明代唐赛儿利用白莲教起义,直到太平天国同时期天地会利用宗教发动“反清复明”起义 等。所有这些起义,都是利用中国流传的多神论宗教,洪秀全则是第一次利用西方基督教独一真神惟上帝来发动起 义,以达到“奉上帝之命以打倒偶像及清朝”的目的。洪秀全的上帝教是中西结合、亦中亦西、以中为主的新宗 教。在起义初期,如洪仁玕所说,上帝教确实起了“蓄万心为一心”、统一思想的积极作用。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 为了便于知识的掌握,我们把太平天国运动整个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前期为1851年的金田起义到1856 年的天京突围;后期为1856年的天京事变到1864年的天京陷落。前期有金田起义、永安封王、攻克武汉三镇、定 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等;后期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在其前期和后期分别 颁布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金田起义——天京突围(1851-1856) 金田起义(1851年):50年夏,洪秀全令各地教徒集合于金田,众人卖掉房屋、土地,全家离开村子,奔赴金 田,有万人。51.1.11洪秀全38生日,起义,国号太平天国,出金田北上。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东王杨秀 清,烧碳的;西王萧朝贵耕种山地;北王韦昌辉小官吏;翼王石达开富豪。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 达开,分为东、西、南、北、翼王,冯云山、肖战死。进入湖北,攻克武昌,沿江东下, 定都天京:1853.3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与清朝正式形成对峙。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又是 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 内容:土地分配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心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 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 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 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当太平军创兴之时,圣 库制度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洪

杨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就走 过了头、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显然是错误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极作用便逐新暴露出来,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核心思想一 平均主义。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府的强烈癌望 是几干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刀剑,在革 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衣 民的积极性。 评价: 革命性一 一废除封建士地所有制,反封建性。 空想性一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制度》反映的平均主义是一种绝对平均的思想。《制度》建立国库制度,规定物物归上主,人人无私财,不仅生 产资料私有权废除,生活资料的私有权也废除了,凡婚丧嫁聚等事皆从国库分配,钱一干,谷一百厅,“通天下皆 一式”,家里养的鸡鸭猪,都是统一的,每家五只母鸡,两头母猪任何人手中都不可能保留任何剩余产品。在 人类历史上,只有极端贫困的原始社会,生活资料才是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落后的社会制度,所 以制度勾画的议副蓝图,并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是历史的退 落后性一维护小农经济。 制度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设有社会分工,没有商业交换,每个两”只是一个自 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理想国,其结果只能造成生产的落后,社会产品的极端贫乏,绝不会是“人人饱暖”,只能是 普偏的盆闲 意义:农民运动最高水平的代表:表达求平等的政治愿望: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局限性,超前的分配制度(早期基 督教以及农民的思想结合的产物) 2转折(1856) 天京变乱一建立新的领导核心: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证 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2万人丧生。“天京事 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哀的转折点。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 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 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 达开在1857年带领大军出走,更令太平天国雪上加霜。太平天国初期由军师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 后已名存实亡。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了实权,然而当时的政府架构颇为混乱,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天京变乱的恶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路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3重整朝纲 重建领导核心 英王、忠王、干王:太平天国后期双栋梁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 军事上,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稳定局势。 政治上,洪二仟(干王)52年春到香港,结交传教士,当牧师到天京后《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一资本主义空中楼阁 政治上,权力归一,设立新闻官,发扬公议,用人唯贤。 经济上,兴办近代交通,倡导私人创办工厂、矿山、银行。 文化上,办教育、禁止迷信: 国际关系,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互不相欺。评价

杨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就走 过了头、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显然是错误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核心思想——平均主义。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 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 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 民的积极性。 评价: 革命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封建性。 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制度》反映的平均主义是一种绝对平均的思想。《制度》建立国库制度,规定物物归上主,人人无私财,不仅生 产资料私有权废除,生活资料的私有权也废除了,凡婚丧嫁聚等事皆从国库分配,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 一式”,家里养的鸡鸭猪,都是统一的,每家五只母鸡,两头母猪……任何人手中都不可能保留任何剩余产品。在 人类历史上,只有极端贫困的原始社会,生活资料才是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落后的社会制度,所 以制度勾画的这副蓝图,并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是历史的倒退。 落后性—维护小农经济。 制度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没有社会分工,没有商业交换,每个“两”只是一个自 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理想国,其结果只能造成生产的落后,社会产品的极端贫乏,绝不会是“人人饱暖”,只能是 普遍的贫困。 意义:农民运动最高水平的代表;表达求平等的政治愿望;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局限性,超前的分配制度(早期基 督教以及农民的思想结合的产物) 2.转折(1856) 天京变乱—建立新的领导核心: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 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2万人丧生。“天京事 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 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 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 达开在1857年带领大军出走,更令太平天国雪上加霜。太平天国初期由军师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 后已名存实亡。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了实权,然而当时的政府架构颇为混乱,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天京变乱的恶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3.重整朝纲——重建领导核心 英王、忠王、干王:太平天国后期双栋梁——陈玉成和李秀成 军事上,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稳定局势。 政治上,洪仁玕(干王)52年春到香港,结交传教士,当牧师到天京后《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资本主义空中楼阁 政治上,权力归一,设立新闻官,发扬公议,用人唯贤。 经济上,兴办近代交通,倡导私人创办工厂、矿山、银行。 文化上,办教育、禁止迷信; 国际关系,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互不相欺。评价:

《资政新篇》是一个包括政、经、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 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纲领,是洪仁玕为了挽救天国危亡,推行新政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4.失败:标志一1864年天京陷落 (1861 -1864):清军三路围攻-天京失陷。62.5天京被包围,63.11断绝外援。李秀成主张撤退,洪秀全不 从,说:朕之天兵多于水,1864.6病死,终年52岁。临死说: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得天兵,保 固天京。7.19破城,李秀成被捕,残部支撑到1868年。 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功绩: 1.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历时18年,扫荡18个省,规模在世界农民起义中罕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 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揭开 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从金田起义揭竿而起,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历时整整30年,跨越清王朝的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消 灭了百万清军,腐败官吏、地主被杀,逃亡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立的政府:在中外农民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3打击了外国侵路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至于反帝斗争,旗帜也非常鲜明。太平天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反对同外国势力共同瓜分中国,并 痛击外国侵略者。洋枪队头子华尔、法国提督卜罗德死在太平天国战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个外国侵路者来南 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净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 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充分体现了其爱国主义立场。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进行反封建斗争,也打击外国侵 略势力,从而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孙中山早年"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恩格撕则更明确地指出,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切中国 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是“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起义民 族”的“人民战争”。可见,构成太平天国高层领导集团的成员其阶级成分是广泛而复杂的,不是单一性的农民成 分 5,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雅动了亚洲州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州大陆。 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者。正当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 一次高潮。马克思说,”我们要提起一件事情,即刚巧在全世界似乎都处在沉静状态的时候,中国和桌子都开始跳 舞起来鼓励大家了。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讨论, 1喜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清军,地方团练、湘军、准军、洋枪队,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清政府"借师助衡倒“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政权的日益封键化与腐败化. (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导致“自毁长城”的内红 (3)农民没设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太平天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 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 忽视的。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哀 一、洋务运动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资政新篇》是一个包括政、经、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 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纲领,是洪仁玕为了挽救天国危亡,推行新政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4.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1861——1864):清军三路围攻—天京失陷。62.5天京被包围,63.11断绝外援。李秀成主张撤退,洪秀全不 从,说:朕之天兵多于水,1864.6病死,终年52岁。临死说: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得天兵,保 固天京。7.19破城,李秀成被捕,残部支撑到1868年。 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功绩: 1.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历时18年,扫荡18个省,规模在世界农民起义中罕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 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揭开 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从金田起义揭竿而起,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历时整整30年,跨越清王朝的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消 灭了百万清军,腐败官吏、地主被杀,逃亡;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立的政府;在中外农民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3.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至于反帝斗争,旗帜也非常鲜明。太平天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反对同外国势力共同瓜分中国,并 痛击外国侵略者。洋枪队头子华尔、法国提督卜罗德死在太平天国战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个外国侵略者来南 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 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充分体现了其爱国主义立场。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进行反封建斗争,也打击外国侵 略势力,从而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孙中山早年“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恩格斯则更明确地指出,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切中国 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是“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起义民 族”的“人民战争”。可见,构成太平天国高层领导集团的成员其阶级成分是广泛而复杂的,不是单一性的农民成 分。 5.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者。正当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 一次高潮。马克思说,“我们要提起一件事情,即刚巧在全世界似乎都处在沉静状态的时候,中国和桌子都开始跳 舞起来鼓励大家了。”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讨论)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淮军、洋枪队,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清政府“借师助剿”。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政权的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 (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导致“自毁长城”的内红。 (3)农民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太平天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 忽视的。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地位都必然要不断地调整其实施的各项政策,协调阶级步伐, 改善国家的统治机能,这可以说是出自阶级的本能。晚清地主阶级在国内外矛盾的逼迫下,一直在进行着旨在巩固 其统治地位的“自救运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波及18省、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朝廷以沉重的打击。清朝艇勾结外国侵略者,凭 借洋枪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使外国势力由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游,尤其是外国 公使井驻北京。使吉统治者感到震惊。面对内忧外电,干是他门开怡以“白品”求京”为日的.推行洋务活 动。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生 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数运动。 1洋务,最初称作“夷务”,是指与西方国家有关的事务。例如,外事交涉,购买外国军械,采用外国技术开矿 筑路,办航运、厅代邮电,兴办新式学堂,洗派留学生,进学习外国的型学技术等。洋务云动中所指的洋务 指为挽救清朝潮封建统治危机,引进外国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大机器设备创办近代企业的活动, 2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开展了 场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洋务派用以指导其洋务活动的思想很复杂,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可以归结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也是整个 洋务云动的用想纲领 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调“用”,就是“利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键制 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中体西用”概括为:以中国封 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60…70年代 洋务运动的产生,主要由于清朝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使得洋务派不得不先提出“自强”,把军 事的发展放在首位。中国第一批近代军工业,学习西方船坚炮利, 安庆内军械所是在1861年由曾国藩设立,是洋务派最早建立的军工厂,生产子弹、火药和大炮,全是手工操作, 还不是机器工业,但已是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标志若洋务运动的开始。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1866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1867崇厚天津机2器局:1892张之洞湖北枪炮 2后期:斤代民用工业 ,“求富”70年代至90年代 主要有:1872年李鸿章剑办的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1881李鸿章),1888年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织布官 局,后迁到湖北武昌:开平矿务局(1877李鸿章,官督商办,第一个大型采矿企业。1887年日产煤5-600吨,除 供应招商局以及天津机器局外,有余额出口,1900年被英国商人购得)】 3.笑海肪 是洋务运动中花钱最多的事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用10年建成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 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 南洋舰17艘,北洋15,福建11,三洋水师各归节制,互不统辖。 福建水师中法战败,认为海军不强,巨款购置外舰,建立旅顺、威海卫2军港。 1875年箬津北洋水师: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北洋舰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 4.举力新式学堂

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地位都必然要不断地调整其实施的各项政策,协调阶级步伐, 改善国家的统治机能,这可以说是出自阶级的本能。晚清地主阶级在国内外矛盾的逼迫下,一直在进行着旨在巩固 其统治地位的“自救运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波及18省、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朝廷以沉重的打击。清朝廷勾结外国侵略者,凭 借洋枪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使外国势力由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游,尤其是外国 公使进驻北京,使清朝统治者感到震惊。面对内忧外患,于是他们开始以“自强”“求富”为目的,推行洋务活 动。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 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洋务,最初称作“夷务”,是指与西方国家有关的事务。例如,外事交涉,购买外国军械,采用外国技术开矿、 筑路,办航运、近代邮电,兴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引进、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等。洋务运动中所指的洋务, 指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引进外国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大机器设备创办近代企业的活动。 2.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开展了一 场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洋务派用以指导其洋务活动的思想很复杂,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可以归结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也是整个 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 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就是“利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 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中体西用”概括为:以中国封 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近代军事工业——“自强”60~70年代 洋务运动的产生,主要由于清朝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使得洋务派不得不先提出“自强”,把军 事的发展放在首位。中国第一批近代军工业,学习西方船坚炮利。 安庆内军械所是在1861年由曾国藩设立,是洋务派最早建立的军工厂,生产子弹、火药和大炮,全是手工操作, 还不是机器工业,但已是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1866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1867崇厚天津机器局;1892张之洞湖北枪炮厂。 2.后期:近代民用工业——“求富”70年代至90年代 主要有: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1881李鸿章),1888年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织布官 局,后迁到湖北武昌;开平矿务局(1877李鸿章,官督商办,第一个大型采矿企业。1887年日产煤5-600吨,除 供应招商局以及天津机器局外,有余额出口,1900年被英国商人购得), 3.筹划海防 是洋务运动中花钱最多的事。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用10年建成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 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 南洋舰17艘,北洋15,福建11,三洋水师各归节制,互不统辖。 福建水师中法战败,认为海军不强,巨款购置外舰,建立旅顺、威海卫2军港。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北洋舰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 4.举办新式学堂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一些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 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近代学堂 的出现,是文化教音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 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培养近代人才 容闳(1828一1912年)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称为留学生之父,于1854年毕业 于美国耶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受过系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他早就立志改造中 国,于深思熟虑中拟定了自己的”教育计划”,并在回国后不遗余力,为实现自己“教育教国”的政治主张奔走呼 号,因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 (一失败原因 1.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务派从西方引进的并非最新技术设备 2.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过于分散。 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政治集团。例如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形成了湘系集团,其中左宗棠又自成体 系;以李鸿章为代表形成淮系集团:洋务运动后又出现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集团。依附洋人(先后招聘了三 批洋局” “洋匠”共81人);经营管理腐败等 3顽固派阻挠: 首领,倭仁;主张因循守旧,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潮的封建统治,因而言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4.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没有触动封键生产关系等) 失败根本原因 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 (二)历史局限: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评价:清政府企图在封建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先进生产力,维护统治。结果,没能改变清王朝在命运,更不能使中 国走向富强,其失败是必然。另一方面,它使自然经济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且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 经济侵略,符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积极 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资本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居。 消极:一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军事工业主要用来镇压人民反抗;民用企业主要为了满足军事工业需要。洋务 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 在“自强” “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天折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他们强烈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 迫。1894年甲午海战清政府惨败,造成了民族危机。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以其知识分子为代表,不仅要求学习西 方的科学技术,而目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甲午战后,他们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中国 资产阶级第一次政治演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很快形成了一种政治运动,经过几年的思想酿、舆论宣传和组 织准备,终于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这次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者是康有为。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原因 1.甲午战后,瓜分危机,先进分子教亡,提出学习西方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一历史使命:教亡图存。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 重的外患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2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身政治地位求得自身发展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一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 二、维新运动的过程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一些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 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近代学堂 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 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培养近代人才 容闳(1828—1912年)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称为留学生之父,于1854年毕业 于美国耶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受过系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他早就立志改造中 国,于深思熟虑中拟定了自己的“教育计划”,并在回国后不遗余力,为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政治主张奔走呼 号,因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 (一)失败原因 1.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务派从西方引进的并非最新技术设备 2.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过于分散。 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政治集团。例如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形成了湘系集团,其中左宗棠又自成体 系;以李鸿章为代表形成淮系集团;洋务运动后又出现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集团。依附洋人(先后招聘了三 批“洋员”、“洋匠”共81人);经营管理腐败等。 3.顽固派阻挠; 首领,倭仁;主张因循守旧,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因而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4.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等)——失败根本原因。 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 (二)历史局限: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评价:清政府企图在封建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先进生产力,维护统治。结果,没能改变清王朝在命运,更不能使中 国走向富强,其失败是必然。另一方面,它使自然经济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且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 经济侵略,符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积极—-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资本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消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军事工业主要用来镇压人民反抗;民用企业主要为了满足军事工业需要。洋务 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 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他们强烈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 迫。1894年甲午海战清政府惨败,造成了民族危机。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以其知识分子为代表,不仅要求学习西 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甲午战后,他们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中国 资产阶级第一次政治演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很快形成了一种政治运动,经过几年的思想酝酿、舆论宣传和组 织准备,终于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这次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者是康有为。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原因 1.甲午战后,瓜分危机,先进分子救亡,提出学习西方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 重的外患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2.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身政治地位求得自身发展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 二、维新运动的过程

康有为(1858一1927年)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世代书香家庭,广东南海县人称南海先生。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 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康有为博通经史。1888年,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以救国为已任,第一次上书光绪皇 帝,1891年,康有为讲学于广州长兴里,表面上不谈政治,实际上是在用他的政治理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 积极培养维新变法运动的骨干。1896年,移学舍于广州学宫万木草堂。学生中除陈干秋、粱启超等。从1889年到 1895年,他在陈干秋、梁启超等学生的协助下,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是维新变法 的重要理论根据,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签和约,提出"迁都 练兵、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大批举人的这次上书请 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上要求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康有为也从此确立了维新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 (一)维新运动的准备 1、理论准备: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中外纪闻》、 《时务报》 2、维新党早期活动: (1)1895"公车上书 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数亡政治运动。 1895举人会试考进士,马关条约部分内容传出,康有为14000字上书,提出"据和、迁都、练兵、变法”1300举 子签名. (2)强学会 一第一个维新政治团体 文廷式是发起者之 ,翁同禾答应每年拨款,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捐银加入,袁世凯加入,李鸿章捐 2000两银子加入,被拒绝。11月,在张之洞的经费支持下,上海建"强学会”分会。《万国公报》一《中外纪 闻》梁启超做编辑,介绍西方文化,免费送在京官员。梁启超上海主编《时务报》“变法通义”,天津《国闻报》 介绍西方政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3.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一维新派施政纲领 4.成立保国会 一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论战,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主围绕三方面: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论战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开天辟地之事,后西学在中国迅速传播,许多人相信“变则存,不变则亡”,经历 此,更激进的社会变革孕育。 (二)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第六次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厉行变法,指出“变则能全,不 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的上书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这对维新派人士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光绪皇帝为了加快变法,推行新政,于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 新政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倡导廉正等 经济方面有: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设铁路、矿产总局,修铁路, 开采矿产;设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方面有:改革科学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 自由创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 军事方面有: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减旧军, 从此日开始,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皇帝,在北京菜市口展杀“戊戎六君子”,历时103天的 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1858—1927年)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世代书香家庭,广东南海县人称南海先生。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 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康有为博通经史。1888年,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以救国为已任,第一次上书光绪皇 帝,1891年,康有为讲学于广州长兴里,表面上不谈政治,实际上是在用他的政治理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 积极培养维新变法运动的骨干。1896年,移学舍于广州学宫万木草堂。学生中除陈千秋、粱启超等。从1889年到 1895年,他在陈千秋、梁启超等学生的协助下,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是维新变法 的重要理论根据。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签和约,提出“迁都、 练兵、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大批举人的这次上书请 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上要求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康有为也从此确立了维新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 (一)维新运动的准备: 1、理论准备: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中外纪闻》、《时务报》 2、维新党早期活动: (1)1895“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1895举人会试考进士,马关条约部分内容传出,康有为14000字上书,提出“据和、迁都、练兵、变法”1300举 子签名。 (2)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政治团体。 文廷式是发起者之一,翁同禾答应每年拨款,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捐银加入,袁世凯加入,李鸿章捐 2000两银子加入,被拒绝。11月,在张之洞的经费支持下,上海建“强学会”分会。《万国公报》——《中外纪 闻》梁启超做编辑,介绍西方文化,免费送在京官员。梁启超上海主编《时务报》“变法通义”,天津《国闻报》 介绍西方政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3.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维新派施政纲领 4.成立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论战,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主围绕三方面: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论战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开天辟地之事,后西学在中国迅速传播,许多人相信“变则存,不变则亡”,经历 此,更激进的社会变革孕育。 (二)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摺》(第六次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厉行变法,指出“变则能全,不 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的上书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这对维新派人士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光绪皇帝为了加快变法,推行新政,于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 新政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倡导廉正等。 经济方面有: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设铁路、矿产总局,修铁路, 开采矿产;设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方面有:改革科学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 自由创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 军事方面有: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减旧军, 从此日开始,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皇帝,在北京菜市口展杀“戊戌六君子”,历时103天的 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三)维新运动的失败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 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 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引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戊戌政变宣告了百日维 新的结束,导致晚清政局发生重大转折,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标志: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袁世凯出卖) 一囚光绪、废法令(只保留京师大学堂)杀害六君子(康有为、梁启 超不在)。康有为被迫逃亡海外,康乘坐英轮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到日本继续寻找救治中国的良方。 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潍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它的历史意义在于 1,推动思想解放 变法期间,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学会和学堂,大量地传播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介绍了西方的自 由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制度 2.促讲民族觉醒 这场运动是19世纪未民族危机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表现。维新派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 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概念,强调国家为国民所有,匹夫有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为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和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维新变法颁布的保护和鼓励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激发了人民“实业教国”的热情,形成民族企业的第一次投资高 潮 4为民主革命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启示 维新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根本行不通,要想使国家复兴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 1戊式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数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3.戊戌或维新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著书立说。创力报刊,设立学堂,移风易俗。雄新云动是一次思相大解放云动。它破除了相当大的变革阳力。顽固 的保守派视君主立宪为“禽兽之行”,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甚至“宁可亡国,不能变法”。维新运动进行多 年的革新宣传,加之虽然极为短暂但影响极大的变法实践本身,有力冲击了封建文化,起到了为近代中国进行宪政 思想启蒙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为辛亥革命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荆棘。而失败后逃往海外的相当部分维新人土,也 在不久转变成为革命的干部力量 (三)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靠皇帝实行变法 第二,下靠宫绅对变法的支持. 第三,害怕和敌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四,幻想帝国主义赞助变法。 2.遭到守旧派势力的反对和压制, 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手中。 维新变法失败的历史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 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三)维新运动的失败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 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 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戊戌政变宣告了百日维 新的结束,导致晚清政局发生重大转折,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标志: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袁世凯出卖)——囚光绪、废法令(只保留京师大学堂)杀害六君子(康有为、梁启 超不在)。康有为被迫逃亡海外,康乘坐英轮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到日本继续寻找救治中国的良方。 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它的历史意义在于: 1.推动思想解放 变法期间,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学会和学堂,大量地传播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介绍了西方的自 由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制度 2.促进民族觉醒 这场运动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表现。维新派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 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概念,强调国家为国民所有,匹夫有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为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和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维新变法颁布的保护和鼓励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激发了人民“实业救国”的热情,形成民族企业的第一次投资高 潮 4.为民主革命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启示 维新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根本行不通,要想使国家复兴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著书立说,创办报刊,设立学堂,移风易俗。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破除了相当大的变革阻力。顽固 的保守派视君主立宪为“禽兽之行”,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甚至“宁可亡国,不能变法”。维新运动进行多 年的革新宣传,加之虽然极为短暂但影响极大的变法实践本身,有力冲击了封建文化,起到了为近代中国进行宪政 思想启蒙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为辛亥革命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荆棘。而失败后逃往海外的相当部分维新人士,也 在不久转变成为革命的干部力量 (三)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靠皇帝实行变法。 第二,下靠官绅对变法的支持。 第三,害怕和敌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四,幻想帝国主义赞助变法。 2.遭到守旧派势力的反对和压制。 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手中。 维新变法失败的历史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 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2.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键的 社会制度 3.维新改良失败但为民主革命留下丰富遗产,维新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的首次亮相,它把近代社会变革 由学习西方技术推向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得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 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结论是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制度。 3.维新改良失败但为民主革命留下丰富遗产,维新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的首次亮相,它把近代社会变革 由学习西方技术推向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 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结论是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