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 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 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 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 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 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第三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 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 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 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 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 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 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 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第三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 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 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 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 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第四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 资产显著不同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 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五条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 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 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六条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 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七条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 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 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 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2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 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 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第四条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 资产显著不同。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 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五条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 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 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六条 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 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七条 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 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 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 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 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 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 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九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 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 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 产的成本。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 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 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 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三章披露 第十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 列信息: (一)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三)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3 (一)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 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 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九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 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 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 产的成本。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 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 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 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三章 披露 第十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 列信息: (一)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三)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4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目录).doc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总结(主讲:陈天荣).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危机事件处理.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内部公众关系的处理.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步骤.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公关传播.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公众关系的主体人员与机构.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公众.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公众关系的职能.ppt
- 嘉兴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ppt
- 台湾大学:《财务管理》(英文版) Chapter 5 Valuing Stocks.ppt
- 台湾大学:《财务管理》(英文版) Chapter 4 Valuing Bonds.ppt
- 台湾大学:《财务管理》(英文版) Chapter 3 Value of Money.ppt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pdf
- 财政部:《会计审计体系》政策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