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分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174.6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分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绩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 的变形和应变计算:了解拉压变形能的计算 (3)掌握求解拉压杆件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方法,了解温度应力和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1年) 装配应力的计算。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4)掌握应力集中的概念,了解圣维南原理。 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5.剪切与挤压 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 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相结合的课程。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在承受各种载荷时的变形 6.扭转 等力学性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 (1)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 学模型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 计算,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和方法;掌握分析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与计算;具有 (2)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 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刚度计算 行构件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 (3)理解扭转超静定问题、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概念和扭 方面的能力。 转变形能的计算。 7.截面几何性质 、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平行移轴公式 [基本部分 的应用:了解转轴公式: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 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平面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8.弯曲: 2.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杆件(一维构件)各种变(1)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 形的内力(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熟练进行弯曲强度计算:了解提高梁弯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曲强度的措施。 3.掌握本课程中所运用的变形协调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和积分法,掌握叠加法求 解决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梁的挠度和转角;熟练进行刚度计算;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 4.轴向拉伸与压缩 施:掌握一次超静定梁的求解;了解弯曲变形能的计算。 (1)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9.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 用载荷的计算 法及图解法;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主应力、主平面和最大 (2)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治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切应力的计算 【注】书中凡标“※”为相对于少、中学时有一定难度的基本部分或专题部分内容:书中凡标“☆”属专题部分内容,主要供多、中学时选用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 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成绩 — 96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 类)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1 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 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 相结合的课程。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在承受各种载荷时的变形 等力学性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 学模型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掌握分析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与计算;具有 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进 行构件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 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基本部分] 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 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2.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杆件(一维构件)各种变 形的内力(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 3.掌握本课程中所运用的变形协调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 解决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4.轴向拉伸与压缩: (1)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 用载荷的计算。 (2)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 的变形和应变计算;了解拉压变形能的计算。 (3)掌握求解拉压杆件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方法,了解温度应力和 装配应力的计算。 (4)掌握应力集中的概念,了解圣维南原理。 5.剪切与挤压: 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6.扭转: (1)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 计算,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2)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 刚度计算。 (3)理解扭转超静定问题、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概念和扭 转变形能的计算。 7.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平行移轴公式 的应用;了解转轴公式;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 平面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8.弯曲: (1)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 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熟练进行弯曲强度计算;了解提高梁弯 曲强度的措施。 (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和积分法,掌握叠加法求 梁的挠度和转角;熟练进行刚度计算;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 施;掌握一次超静定梁的求解;了解弯曲变形能的计算。 9.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 法及图解法;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主应力、主平面和最大 切应力的计算。 【注】:书中凡标“※”为相对于少、中学时有一定难度的基本部分或专题部分内容;书中凡标“☆”属专题部分内容,主要供多、中学时选用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2)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4)掌握截面核心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和畸变能密度的概念。 3.能量法的进一步研究 3)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了(1)理解虚功原理、互等定理:掌握单位载荷法和图乘法 解莫尔强度理论。 (2)理解对称和反对称性概念:掌握力法及其正则方程求解超静 10.组合变形: 定问题 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杆件的斜弯曲、拉伸(压缩)和弯曲 4.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理解弹性支承和阶梯状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工程应用。 11.能量法 掌握折减系数法。了解纵横弯曲的概念和基本解法 理解各种变形的应变能计算,掌握莫尔定理或卡氏第二定理的应5.动载荷和疲劳 用。12.压杆稳定: (1)掌握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掌(2)掌握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握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安全因数法的稳定性计算:了解提高压(3)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疲劳极限的确定方法。 杆稳定性的措施。 (4)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疲劳强度的计算和提高 13.材料力学实验: 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1)理解低碳钢和铸铁材料的拉伸、压缩和扭转实验方法,掌握6.杆件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 材料拉伸、压缩、扭转的力学性能 (1)掌握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材料塑性极限分 (2)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弯曲正应力和组合析中的假设 变形时的主应力的测定方法。 (2)掌握拉压杆系的极限载荷、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和梁 [专题部分 弯曲时的极限弯矩的分析求解方法和塑性铰的概念 1.薄壁截面直杆的自由扭转 7.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 掌握开口和闭口薄壁截面直杆自由扭转的概念:了解开口和闭口(1)了解温度、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和蠕变与松弛的概念。 薄壁截面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2)了解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的概念 2.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3)初步了解特殊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复合材料、高分子材 Ⅰ)理解梁非对称纯弯曲的概念,掌握非对称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料、粘弹性材料、智能材料等 计算方法 8.应变分析与实验应力分析基础 (2)掌握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切应力计算方法。了解开口薄壁截面(1)掌握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变分析理论和应用。 弯曲中心的概念和一些工程中常用截面弯曲中心位置 (2)掌握应变的测量与应力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工程测试技术。 3)掌握异质材料组合梁在对称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3)了解光弹性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 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成绩 — 97 — (2)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 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和畸变能密度的概念。 (3)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了 解莫尔强度理论。 10.组合变形: 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杆件的斜弯曲、拉伸(压缩)和弯曲、 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11.能量法: 理解各种变形的应变能计算,掌握莫尔定理或卡氏第二定理的应 用。12.压杆稳定: 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掌 握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安全因数法的稳定性计算;了解提高压 杆稳定性的措施。 13.材料力学实验: (1)理解低碳钢和铸铁材料的拉伸、压缩和扭转实验方法,掌握 材料拉伸、压缩、扭转的力学性能。 (2)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弯曲正应力和组合 变形时的主应力的测定方法。 [专题部分] 1.薄壁截面直杆的自由扭转 掌握开口和闭口薄壁截面直杆自由扭转的概念;了解开口和闭口 薄壁截面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2.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1)理解梁非对称纯弯曲的概念,掌握非对称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计算方法。 (2)掌握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切应力计算方法。了解开口薄壁截面 弯曲中心的概念和一些工程中常用截面弯曲中心位置。 (3)掌握异质材料组合梁在对称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4)掌握截面核心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3.能量法的进一步研究 (1)理解虚功原理、互等定理;掌握单位载荷法和图乘法。 (2)理解对称和反对称性概念;掌握力法及其正则方程求解超静 定问题。 4.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理解弹性支承和阶梯状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工程应用。 掌握折减系数法。了解纵横弯曲的概念和基本解法。 5.动载荷和疲劳 (1)掌握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2)掌握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3)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疲劳极限的确定方法。 (4)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疲劳强度的计算和提高 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6.杆件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 (1)掌握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材料塑性极限分 析中的假设。 (2)掌握拉压杆系的极限载荷、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和梁 弯曲时的极限弯矩的分析求解方法和塑性铰的概念。 7.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 (1)了解温度、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和蠕变与松弛的概念。 (2)了解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的概念。 (3)初步了解特殊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复合材料、高分子材 料、粘弹性材料、智能材料等。 8.应变分析与实验应力分析基础 (1)掌握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变分析理论和应用。 (2)掌握应变的测量与应力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工程测试技术。 (3)了解光弹性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绩 9.材料力学的拓展性实验 (1)开设与光弹性技术相关的实验。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类) 、能力培养的要求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1年) 模能力:具有建立工程构件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问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 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 2.计算能力:具有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计算能力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 和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定性判断的能力 相结合的课程。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在承受各种载荷时的变形 3.实验能力:具有利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相关测试的等力学性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 初步能力 学模型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 4.自学能力:具有借助教材与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分析解决和方法:掌握分析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与计算:具有 问题的初步能力。 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进 四、几点说明 行构件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 1.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工程力学、机械、土建、航空航天、水 方面的能力。 利、交通运输、船舶、农业工程类等专业。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2.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本部分和专题部分。上述专业除必修基本基本部分] 部分全部内容外,还需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中的内容作为必修内容。专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 题部分的其他内容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后续课程或专业需|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要酌情列为必修或选修,或者与其他课程内容融合。 2.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杆件(一维构件)各种变形 3.在教学环节中,应适当安排习题课和讨论课:保证习题和作业的内力(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载荷集 的数量和难度 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 4.本课程应该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3.轴向拉伸与压缩 开设拓展性实验。 (1)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5.在教学中,应科学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 资源。 用载荷的计算 6.根据近年来全国几百所高校的调研统计数据,建议:基本部分 (2)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 学时为60~80学时之间,其中实验不少于6~8学时。 的变形和应变计算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 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成绩 — 98 — 9.材料力学的拓展性实验 (1)开设与光弹性技术相关的实验。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1.建模能力:具有建立工程构件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 问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 2.计算能力:具有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计算能力 和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定性判断的能力。 3.实验能力:具有利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相关测试的 初步能力。 4.自学能力:具有借助教材与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几点说明 1.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工程力学、机械、土建、航空航天、水 利、交通运输、船舶、农业工程类等专业。 2.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本部分和专题部分。上述专业除必修基本 部分全部内容外,还需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中的内容作为必修内容。专 题部分的其他内容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后续课程或专业需 要酌情列为必修或选修,或者与其他课程内容融合。 3.在教学环节中,应适当安排习题课和讨论课;保证习题和作业 的数量和难度。 4.本课程应该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 开设拓展性实验。 5.在教学中,应科学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 资源。 6.根据近年来全国几百所高校的调研统计数据,建议:基本部分 学时为 60~80 学时之间,其中实验不少于 6~8 学时。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 类)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1 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 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 相结合的课程。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在承受各种载荷时的变形 等力学性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 学模型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掌握分析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与计算;具有 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进 行构件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 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基本部分] 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 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2.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杆件(一维构件)各种变形 的内力(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载荷集 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 3.轴向拉伸与压缩 (1)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 用载荷的计算。 (2)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 的变形和应变计算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3)掌握求解拉压杆件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方法。 10.压杆稳定 4)了解应力集中概念和圣维南原理。 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掌 4.剪切与挤压 握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安全因数法的稳定性计算:了解提高压 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杆稳定性的措施 5.扭转 11.材料力学实验 (1)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薄壁國筒扭转时的切应力(1)理解低碳钢和铸铁材料的拉伸、压缩和扭转实验方法,掌握 计算,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材料拉伸、压缩、扭转的力学性能。 (2)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2)掌握弯曲正应力的测定方法 刚度计算。 [专题部分 6.截面几何性质 1.拉压超静定 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平行移轴公式掌握求解拉压杆件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方法;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 的应用:了解转轴公式: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应力的计算 平面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2.扭转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7.弯曲 了解扭转超静定问题。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概念。 (1)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3.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了解弯曲切应力的概念,掌握强度计算 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求解。理解梁非对称纯弯曲的概念。掌握斜 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弯曲的应力计算。了解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切应力和弯曲中心概念 (2)掌握梁的挠度和转角的计算方法及刚度分析;了解提高梁弯4.能量法 曲刚度的措施。 了解各种变形的变形能计算。了解利用能量法求解位移的方法 8.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5.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方法; 理解弹性支承和阶梯状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工程应用 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主应力、主平面和最大切应力的计算。掌握折减系数法。 (2)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6.动载荷和疲劳 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和畸变能密度的概念。 (1)掌握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3)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9.组合变形 (3)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疲劳极限的确定方 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杆件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扭转与法。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弯曲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7.应变分析与实验应力分析基础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 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成绩 — 99 — (3)掌握求解拉压杆件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方法。 (4)了解应力集中概念和圣维南原理。 4.剪切与挤压 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5.扭转 (1)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 计算,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2)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 刚度计算。 6.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平行移轴公式 的应用;了解转轴公式;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 平面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7.弯曲 (1)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 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了解弯曲切应力的概念,掌握强度计算; 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2)掌握梁的挠度和转角的计算方法及刚度分析;了解提高梁弯 曲刚度的措施。 8.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方法; 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主应力、主平面和最大切应力的计算。 (2)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 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和畸变能密度的概念。 (3)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9.组合变形 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杆件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扭转与 弯曲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10.压杆稳定 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掌 握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安全因数法的稳定性计算;了解提高压 杆稳定性的措施。 11.材料力学实验 (1)理解低碳钢和铸铁材料的拉伸、压缩和扭转实验方法,掌握 材料拉伸、压缩、扭转的力学性能。 (2)掌握弯曲正应力的测定方法。 [专题部分] 1.拉压超静定 掌握求解拉压杆件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方法;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 应力的计算。 2.扭转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了解扭转超静定问题。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概念。 3.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求解。理解梁非对称纯弯曲的概念。掌握斜 弯曲的应力计算。了解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切应力和弯曲中心概念。 4.能量法 了解各种变形的变形能计算。了解利用能量法求解位移的方法。 5.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理解弹性支承和阶梯状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工程应用。 掌握折减系数法。 6.动载荷和疲劳 (1)掌握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2)掌握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3)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疲劳极限的确定方 法。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7.应变分析与实验应力分析基础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绩 理解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理论。掌握应变的测量与应力的 计算方法 8.材料力学的拓展性实验 (1)开设与电测实验技术相关的实验。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能力培养的要求 1.建模能力:具有建立工程构件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 问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 2.计算能力:具有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计算能力。 3.实验能力:具有利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进行测试的初步能力。 4.自学能力:具有借助教材与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初步能力 、几点说明 本基本要求适用交通、材料、热能、环境、电气、测控、精密 仪器、工业设计、建筑学、经济管理、电子科学等对材料力学要求适 中或较低的专业。 2.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本部分和专题部分。上述专业除必修基本 部分全部内容外,还需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中的内容。专题部分内容在 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后续课程或专业需要酌情列为必修或选 修,或者与其他课程内容融合。 3.在教学环节中,应适当安排习题课和讨论课;保证习题和作业 的数量和难度 4.本课程应该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 开设拓展性实验。 5.在教学中,应科学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根据近年来全国几百所高校的调研统计数据,建议:基本部分 学时为40~54学时之间,其中实验不少于5学时

《材料力学基本训练》(A 分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姓名 学号 专业 序号 成绩 — 100 — 理解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理论。掌握应变的测量与应力的 计算方法。 8.材料力学的拓展性实验 (1)开设与电测实验技术相关的实验。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1.建模能力:具有建立工程构件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 问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 2.计算能力:具有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计算能力。 3.实验能力:具有利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进行测试的初步能力。 4.自学能力:具有借助教材与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初步能力。 四、几点说明 1.本基本要求适用交通、材料、热能、环境、电气、测控、精密 仪器、工业设计、建筑学、经济管理、电子科学等对材料力学要求适 中或较低的专业。 2.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本部分和专题部分。上述专业除必修基本 部分全部内容外,还需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中的内容。专题部分内容在 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后续课程或专业需要酌情列为必修或选 修,或者与其他课程内容融合。 3.在教学环节中,应适当安排习题课和讨论课;保证习题和作业 的数量和难度。 4.本课程应该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 开设拓展性实验。 5.在教学中,应科学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6.根据近年来全国几百所高校的调研统计数据,建议:基本部分 学时为 40~54 学时之间,其中实验不少于 5 学时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