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坷分析 内容提要 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 程的品质及稳态性能直接表征了系统的优劣。 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系 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而与系统的输入无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系统 的稳态性能指标,它标志着系统的控制精度; 系统的时域响应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系统的动态 性能。介绍了如何用 MATLAB和 SIMUL INK进行瞬 态响应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内 容 提 要 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 程的品质及稳态性能直接表征了系统的优劣。 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系 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而与系统的输入无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系统 的稳态性能指标,它标志着系统的控制精度; 系统的时域响应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系统的动态 性能。介绍了如何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瞬 态响应分析

知识要点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Routh判据, 误差与稳态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及系 统的型号,线性定常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 响应及动态性能的计算,高阶系统的主导极 点,偶极子及高阶系统的降阶
知 识 要 点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Routh判据, 误差与稳态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及系 统的型号,线性定常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 响应及动态性能的计算,高阶系统的主导极 点,偶极子及高阶系统的降阶

目录 531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 532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指标 53.3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53.4系统的稳态误差 53.5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53.6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53,7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3.8用 MATLAB和 SIMULINK进行瞬 态响应分析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目 录 ❖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 ❖ §3.2 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 ❖ §3.3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 §3.4 系统的稳态误差 ❖ §3.5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 §3.6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 §3.7 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 §3.8 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瞬 态响应分析

§3.1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 对于一单输入单输出n阶线性定常系统, 可用一n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d ct) dc(t) +a1 +…+a +a,c(t) d t d"r(),.d" dr(t) +bnr(t)(3-1)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 对于一单输入单输出n阶线性定常系统, 可用一n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 ) (3-1) ( ) ( ) ( ) ( ) ( ) ( ) ( ) 1 1 1 0 1 1 1 1 0 1 b r t dt dr t b dt d r t b dt d r t b a c t dt dc t a dt d c t a dt d c t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系统在输入信号r()作用下,输出c()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式(3-1)微分方程 的解,就是系统的时域响应。 由线性微分方程理论知,方程式的解 由两部分组成,即 C(D)=c1()+c2() (3-2) c1()对应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c2()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系统在输入信号r(t)作用下,输出c(t)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式(3-1)微分方程 的解,就是系统的时域响应。 由线性微分方程理论知,方程式的解 由两部分组成,即 c(t)=c1 (t)+c2 (t) (3-2) c1 (t)——对应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c2 (t)——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

从系统时域响应的两部分看,稳态 分量(特解)是系统在时间t→时系统的 输出,衡量其好坏是稳态性能指标:稳 态误差。系统响应的暂态分量是指从 1=0开始到进入稳态之前的这一段过程, 采用动态性能指标(瞬态响应指标),如 稳定性、快速性、平稳性等来衡量。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返回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从系统时域响应的两部分看,稳态 分量(特解)是系统在时间t→∞时系统的 输出,衡量其好坏是稳态性能指标:稳 态误差。系统响应的暂态分量是指从 t=0开始到进入稳态之前的这一段过程, 采用动态性能指标(瞬态响应指标),如 稳定性、快速性、平稳性等来衡量。 返回

§3.2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 3.2.1稳态性能指标 采用稳态误差e来衡量,其定义为:当时间t 趋于无穷时,系统输出响应的期望值与实际 值之差。即en=lmn[r()-c( t→>∞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2 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 3.2.1 稳态性能指标 采用稳态误差ess来衡量,其定义为:当时间t 趋于无穷时,系统输出响应的期望值与实际 值之差。即 e lim[r(t) c(t)] t ss = − →

3.2.2动态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从零时刻首次到达稳态值 的时间,即阶跃响应曲线从t=0开始第 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co 误差带 稳态 tr tp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上升时间t r:从零时刻首次到达稳态值 的时间,即阶跃响应曲线从t=0开始第一 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3.2.2 动态性能指标

2.峰值时间t 从零时刻到达峰值的时间,即阶跃响应曲 线从t=0开始上升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 3.最大超调量M 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的差与稳 态值之比,即 cloo 100 cl oo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2. 峰值时间tp: 从零时刻到达峰值的时间,即 阶跃响应曲 线从t=0开始上升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 间. 3.最大超调量Mp: 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的差与稳 态值之比,即 100% ( ) ( ) ( ) − = c c t c M p p

4.调整时间t:阶跃响应曲线进入允许 的误差带(一般取稳态值附近±5%或士2% 作为误差带)并不再超出该误差带的最小 时间,称为调整时间(或过渡过程时间 5.振荡次数:在调整时间t内响应曲线 振荡的次数。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返回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4. 调整时间ts:阶跃响应曲线进入允许 的误差带(一般取稳态值附近±5%或±2% 作为误差带)并不再超出该误差带的最小 时间,称为调整时间(或过渡过程时间)。 5. 振荡次数:在调整时间ts内响应曲线 振荡的次数。 返回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引论(谢克明).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linear dynamic circuit time domain analysis.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正弦稳态分析.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非线性电路.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路定理.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磁路和有铁心的交流.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端口网络.ppt
- 《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ppt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一阶电路分析.ppt
-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讲义,共七章).doc
- 《电气英语词汇》学习资料(英汉)电气英语词汇.rtf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3章 磁路和铁芯线圈.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2章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1章 二端口网络.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9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CMAC-application.pdf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小脑模型连接控制器(CMAC)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遗传算法.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无监和Hopfield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智能控制概论.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神经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系统辨识.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逻辑与推理.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控制.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块(组合)网络.ppt
- 仪表综合测试(二).doc
- 仪表综合测试(一).doc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1 应变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2 压阻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1 自感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2 差动变压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3 电容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4 电涡流式传感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