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1 自感式传感器

忘電子工出版社 3.1自感式传感器 31.1工作原理 31.2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 313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 ·3.1.4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 31.5自感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31.6自感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3.1 自感式传感器 ⚫ 3.1.1 工作原理 ⚫ 3.1.2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 ⚫ 3.1.3 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 ⚫ 3.1.4 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 ⚫ 3.1.5 自感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 3.1.6 自感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忘電子工出版社 3.1.1工作原理 平WW ψ—线圈总磁链,单位:韦伯 线圈自感L 通过线圈的电流,单位:安培 I R 线圈的匝数 磁路总磁阻,单位:1/亨。 a)气隙型 b)截面型 c)螺管型 自感式传感器原理图
3.1.1 工作原理 线圈自感 Ψ——线圈总磁链,单位:韦伯; I——通过线圈的电流,单位:安培; W——线圈的匝数; Rm——磁路总磁阻,单位:1/亨。 a)气隙型 b)截面型 c)螺管型 自感式传感器原理图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R m W I W I L 2 = = =

子工業出版社 USTRY Rn=∑1/s+28/S 1各段导磁体的长度 U各段导磁体的磁导率; Si-各段导磁体的截面积; 空气隙的厚度 真空磁导率 空气隙截面积 L=N S)+2/ L=f(6,S) L=f(6)变气隙型传感器 L=f2(S)变截面型传感器 线圈中放入圆形衔铁可变自感螺管型传感器
L = N (l S )+ S i i i 0 2 / / 2 / Rm = l i /i Si + 2 / 0 S l i ——各段导磁体的长度; U i——各段导磁体的磁导率; S i ——各段导磁体的截面积; δ ——空气隙的厚度; U0 ——真空磁导率 S ——空气隙截面积 L = f ( ,S) L f (S) = 2 ( ) 1 L = f 变气隙型传感器 变截面型传感器 线圈中放入圆形衔铁 可变自感 螺管型传感器。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3.1.2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 26 R 11S125S2 00 通常气隙的磁阻远大于铁芯和衔铁的磁阻 26l2 26l1 loso p2s 10S041S1 26 R S W- w R26L与6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3.1.2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 2 2 0 0 2 1 1 1 2 s s l s l R m = + + 通常气隙的磁阻远大于铁芯和衔铁的磁阻 1 1 1 0 0 2 s l s 2 2 2 0 0 2 s l s 0 0 2 s R m 2 0 0 2 2 W s R W L m = = L与δ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当衔铁处于初始位置时, 初始电感量为 Lo+ Lo W 10S Lo-△ 200 5-△65+△6 当衔铁上移△δ时,则[=L+A=6-△, 代入式(3.1.6)式并整理得 W L=L+△L 2(。-△)1△
当衔铁处于初始位置时, 初始电感量为 0 0 0 2 0 2 W s L = 当衔铁上移Δδ时,则 , 代入式(3.1.6)式并整理得 0 0 0 0 0 2 0 1 2( ) − = − = + = W s L L L L L = L0 + L = 0 −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子工業出版社 △6/(上式用泰勒级数展开成如下的级数形式 USTRY △6△δ L=L0+△L=L11+ 6(o △.△6△6 △L=L 1+ △L△6|,△6△8 6(δ 同理,当衔铁随被测物体的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时,有 △6,△δ(△6 △6 AL=L δ。(60 △L。△6,△6(△δ 66(δ
/ 0 1 上式用泰勒级数展开成如下的级数形式 + + = + = + 2 0 0 0 0 1 L L L L + + + = 2 0 0 0 0 1 L L + + + = 2 0 0 0 0 1 L L + − + − = 3 0 2 0 0 0 0 1 L L + − + − = 3 0 2 0 0 0 0 0 1 L L 同理,当衔铁随被测物体的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时,有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对式(3.1.11)(3.1.13)作线性处理,即忽略高次项后可得 △L△d 灵敏度为 △L/L △δ 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与灵敏度及线性度是相矛盾的, 因此变隙式自感式传感器适用于测量微小位移场合 为了减小非线形误差,实际中广泛采用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对式(3.1.11)(3.1.13)作线性处理,即忽略高次项后可得 0 0 = L L 灵敏度为 0 0 0 / 1 = = L L k 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与灵敏度及线性度是相矛盾的, 因此变隙式自感式传感器适用于测量微小位移场合。 为了减小非线形误差,实际中广泛采用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子工業出版社 USTRY 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R。 1-铁芯 s 2-线圈 3-衔铁 目 R 2 当衔铁向上移动时,两个线圈的电感变化量△L1、△L2 A△L=△L1+△ML2=2L0 △6 △δ △O 1+
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1-铁芯; 2-线圈; 3-衔铁 + + + = + = 4 0 2 0 0 1 2 2 0 1 L L L L 当衔铁向上移动时,两个线圈的电感变化量ΔL1、ΔL2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子工業出版社 USTRY 对上式进行线性处理,即忽略高次项得 △L△6 0 灵敏度k为 △L/L。2 0 △δ 1)差动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单线圈式传感器的两倍。 2)单线圈是忽略A以上高次项,差动式是忽略以上高次项 因此差动式自感式传感器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
对上式进行线性处理,即忽略高次项得 0 0 2 = L L 灵敏度k0为 0 0 0 / 2 = = L L k (1)差动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单线圈式传感器的两倍。 (2)单线圈是忽略 以上高次项,差动式是忽略 以上高次项, 因此差动式自感式传感器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 2 0 3 0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3.1.3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 传感器气隙长度保持不变,令磁通截面积随被测非电 量而变,设铁芯材料和衔铁材料的磁导率相同,则此 变面积自感传感器自感L为 W lotuS=Ks 10s01S 灵敏度 K 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在忽略气隙磁通边缘效应的条件下, 输入与输出呈线性关系;因此可望得到较大的线性范围。 但是与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相比,其灵敏度降低
3.1.3 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 ⚫ 传感器气隙长度保持不变,令磁通截面积随被测非电 量而变,设铁芯材料和衔铁材料的磁导率相同,则此 变面积自感传感器自感L为 s K s l l W s l s l W L r r = − = + = / 0 2 0 0 2 灵敏度 K ds dL k = = 0 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在忽略气隙磁通边缘效应的条件下, 输入与输出呈线性关系;因此可望得到较大的线性范围。 但是与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相比,其灵敏度降低。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2 压阻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1 应变式传感器.ppt
- 仪表综合测试(一).doc
- 仪表综合测试(二).doc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块(组合)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控制.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逻辑与推理.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系统辨识.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神经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智能控制概论.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无监和Hopfield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遗传算法.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小脑模型连接控制器(CMAC)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CMAC-application.pdf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引论(谢克明).ppt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linear dynamic circuit time domain analysis.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2 差动变压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3 电容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4 电涡流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5 压磁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目录.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中央空调水路系统设计教程:空气调节的水系统.pdf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林君).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技术.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人机对话与数据通信.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智能仪器的基本数据处理算法(1/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智能仪器的基本数据处理算法(2/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智能仪器软件设计.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智能仪器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智能仪器可测试性设计.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1/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2/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虚拟仪器 Virtual Instrumentation——Computer Based Instruments.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网络化仪器.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