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2 差动变压器

忘電子工出版社 3.2差动变压器 差动变压器是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量 的变化。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 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的形式连接,故称之为差动变压 器式传感器。 变隙式 c变面积式 螺线管式
返 回 3.2 差动变压器 差动变压器是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量 的变化。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 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的形式连接,故称之为差动变压 器式传感器。 变隙式 变面积式 螺线管式 返 回 下一页

一重王常出社 e U (c) (a)、(b)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c)、(d)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e)、(f)变面积式差动变压器 上一页
(a)、(b)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c)、(d)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e)、(f) 变面积式差动变压器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子工業出版社 USTRY 差动变压器 3.2.1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3.2.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3.2.3差动变压器应用
差动变压器 3.2.1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3.2.2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3.2.3 差动变压器应用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3.21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当一次侧线圈接入激励电压后,二次侧线圈将产生感应电压输出 互感变化时,输出电压将作相应变化 ■r (b) 两个初级绕组的同名端顺向串联, 而两个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则反向串联
3.2.1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当一次侧线圈接入激励电压后,二次侧线圈将产生感应电压输出 互感变化时,输出电压将作相应变化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两个初级绕组的同名端顺向串联, 而两个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则反向串联

1.工作原理 忘電子工掌出社 当没有位移时,衔铁C处于初始平衡位置, 它与两个铁芯的间隙为8a0=60=80 两个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相等,即e2=e2b° 由于次级绕组反向串联,因此,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 b 当被测体有位移时,与被测体相连的衔铁的位置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使δ 两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e2≠e2,输出电压 en,≠ 0 2 电压的大小反映了被测位移的大小,通过用相敏检波等电路处理, 使最终输出电压的极性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当没有位移时,衔铁C处于初始平衡位置, 它与两个铁芯的间隙为δa0 =δb0 =δ0 两个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相等,即e2a=e2b。 由于次级绕组反向串联,因此,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 当被测体有位移时,与被测体相连的衔铁的位置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使δ a≠δb 两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e2a≠e2b,输出电压 电压的大小反映了被测位移的大小,通过用相敏检波等电路处理, 使最终输出电压的极性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U2 = e2a −e2b = 0 U2 = e2a −e2b 0 1. 工作原理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業出社 2.输出特性 R s w 6,+W
2.输出特性 . 1 1 2 . 2 U W W U b a b a + − = −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子工業出版社 如果被测体带动衔铁移动 USTRY W U 1△6/f、U,W2U W,6 △6W 2 26 △U △6 △6 图3.2.3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1理想特性;2实际特性
如果被测体带动衔铁移动 = − 0 1 1 2 2 U W W U 0 1 1 2 2 U W U W K = = 图3.2.3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1 理想特性;2 实际特性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结论 (1)供电电源首先要稳定,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 高灵敏度K值; (2)增加W2W1的比值和减少δ都能使灵敏度K值提高; (3)以上分析的结果是在忽略铁损和线圈中的分布电容 条件下得到的; (4)以上结果是在假定工艺上严格对称前提下得到的, 而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 (5)上述推导是在变压器副边开路的情况下得到的
结论: (1)供电电源首先要稳定,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 高灵敏度K值; (2)增加W2 /W1的比值和减少δ0都能使灵敏度K值提高; (3)以上分析的结果是在忽略铁损和线圈中的分布电容 条件下得到的; (4)以上结果是在假定工艺上严格对称前提下得到的, 而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 (5)上述推导是在变压器副边开路的情况下得到的。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3.2.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1.工作原理 2.基本特性 3.主要性能 4.零点残余电压及消除方法 5.转换电路
3.2.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1. 工作原理 2. 基本特性 3. 主要性能 4. 零点残余电压及消除方法 5. 转换电路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1.工作原理 1活动衔铁;2-导磁外壳; 3-骨架;4-匝数为W初级绕组 5-匝数为W2的次级绕组; 6-匝数为W2的次级绕组
1. 工作原理 1-活动衔铁;2-导磁外壳; 3-骨架;4-匝数为W1初级绕组; 5-匝数为W2a的次级绕组; 6-匝数为W2b的次级绕组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1 自感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2 压阻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1 应变式传感器.ppt
- 仪表综合测试(一).doc
- 仪表综合测试(二).doc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块(组合)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控制.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逻辑与推理.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系统辨识.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神经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智能控制概论.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无监和Hopfield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遗传算法.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小脑模型连接控制器(CMAC)网络.ppt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CMAC-application.pdf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引论(谢克明).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3 电容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4 电涡流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5 压磁式传感器.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目录.ppt
- 成都信息工程(成都信工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中央空调水路系统设计教程:空气调节的水系统.pdf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林君).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技术.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人机对话与数据通信.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智能仪器的基本数据处理算法(1/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智能仪器的基本数据处理算法(2/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智能仪器软件设计.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智能仪器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智能仪器可测试性设计.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1/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2/2).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虚拟仪器 Virtual Instrumentation——Computer Based Instruments.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网络化仪器.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