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国际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国际经济学讲义(萨尔瓦多,英文8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8
文件大小:28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国际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国际经济学讲义(萨尔瓦多,英文8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国际经济学讲义(萨尔瓦多,英文8版,2004) 序吉 1.主要内容:(P7,13) (1)国际贸易理论、政策: (2)国际金融:国际收支帐户知识,外汇交易与汇率理论, (3)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原理。 2.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国际经贸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专业)」 (中国200 才开课, 国外是惯例:经济学 〔微观、宏观),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 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0年始学“西方经济学”,2000年开设国际经济学) 3.学习意义. (1)实际意义:认识、了解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趋势,商人可趋利避喜,官员可正确制定和 执行政策。(如,中国的汇率调整:50%以上的幅度,不了解宏观趋势,易受损害) (2)理论意义:考研, 在政府和大企业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研究, 为什么 要用英文教科书?国家规定:510%的课程要双语,2-5门课要双语。有利于大家提高英 语阅读能力。 5.学习顺序。 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讲 上课讲解理论性内容和重点、难点 简单内容、 容课外阅读:700页教材,16周,40页1固 (至少30页/周,扣掉次要内容) 6.学习方法:学习三步曲。 预习:明确重点(可以只读图示下面的文字) 上课,听罐理论内容、重点、 难点 课后: 习笔记、 阅读教材、作业练习:期末交作业、记分 (书末带*的习题有答案,尽量做,可自己核对答案) (年章书后有文献目录,对于个别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和将来可以在网上搜查原始文章) 7.阅读:第1章目录,提问: 1.Em Economy Structural Unemployme 3. Restructuring 4.Transition Economies 5.统计资料,P18,billion? 6.P20,出口额,中国2001年多少?问:2004年中国是多少?类国是多少?多少年后成为世 界N0.1?(72法则介绍,依据速度差动态计算,速度差10%) 翻番的复利计算公式是:(1+7.2%)10一2 按照级数展开有,7.2*10年=72 如果速度是10%,则有:10*7.2年=72 7.世界出口60%,发展中国家一40%, 美国的服务出口/商品出口=263/731=36%,美国的服务/GDP>70%, 中国的服务出口/商品出口=31266=12%,中国的服务/GDP=35% 习题:阅读P18-19的表格,了解因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1 国际经济学讲义(萨尔瓦多,英文 8 版,2004) 序言 1. 主要内容:(P7,1.3) (1)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 (2) 国际金融:国际收支帐户知识,外汇交易与汇率理论, (3)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原理。 2. 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国际经贸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专业)。 (中国 2000 年才开课,国外是惯例:经济学(微观、宏观),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 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 90 年始学“西方经济学”,2000 年开设国际经济学) 3. 学习意义。 (1)实际意义:认识、了解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趋势,商人可趋利避害,官员可正确制定和 执行政策。(如,中国的汇率调整:50%以上的幅度,不了解宏观趋势,易受损害) (2)理论意义:考研,在政府和大企业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研究。 4. 为什么要用英文教科书?国家规定:5-10%的课程要双语,2-5 门课要双语。有利于大家提高英 语阅读能力。 5. 学习顺序。 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讲。 上课讲解理论性内容和重点、难点。 简单内容、材料性内容课外阅读:700 页教材,16 周,40 页 / 周。 (至少 30 页/周,扣掉次要内容) 6. 学习方法:学习三步曲。 预习:明确重点 (可以只读图示下面的文字) 上课:听懂理论内容、重点、难点。 课后:复习笔记、阅读教材、作业练习 :期末交作业、记分。 (书末带*的习题有答案,尽量做,可自己核对答案) (每章书后有文献目录,对于个别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和将来可以在网上搜查原始文章) 7. 阅读:第 1 章目录,提问: 1.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 2.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 3. Restructuring ? 4. Transition Economies ? 5. 统计资料,P18, billion ? 6. P20, 出口额,中国 2001 年多少?问:2004 年中国是多少?美国是多少?多少年后成为世 界 NO. 1 ? (72 法则介绍,依据速度差动态计算,速度差 10%) 翻番的复利计算公式是:(1+7.2%)10 = 2 按照级数展开有, 7.2 * 10 年 = 72 如果速度是 10%,则有:10 * 7.2 年 = 72 7. 世界出口 < 世界进口,差额为 4%,为什么? 8. 世界服务贸易概况: 世界服务出口 / 世界商品出口 = 1440/6162 =23%, 但世界的服务/世界的生产 = 55%,发达国家>60%,发展中国家 = 40%, 美国的服务出口/商品出口=263/731=36%,美国的服务/GDP>70%, 中国的服务出口/商品出口=31/266=12%,中国的服务/GDP = 35% 习题:阅读 P18-19 的表格,了解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教学进度表 周数课时数 授课内容 2 第1章序言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重商主义 2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 第3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一般均衡图) 2 第4章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2 第5章赫俄理论 4 2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 第7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5 2 第8章关税:局部均衡有效保护率 2 第8章关税:一般均衡大国关税 国庆放假 2 国庆放假 2 第9章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 2 第9章非关税壁垒:卡特尔 2 第9章非关税壁垒:倾销 2 第9章非关税壁鱼:出口补贴、战略贸易政策乌拉圭回合 9 第10章经济一体 2 第山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0 2 第12章多国公司第13章国际收支表 2 第14章外汇市场与汇率: 套汇 11 2 第14章外汇市场与汇率:套利、投机 2 第15章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 133 第15意汇率的决定:街币主义理论 第16章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下的价格调节机制:浮动汇率 13 2 第16章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下的价格调节机制:固定汇率 2 第17章收入调节机制与自动调节的综合:收入调节机制 第17意收入调节机制与自动调节的综合:调节的综合 第1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新旺图 15 第18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S-LM-B即图 2 第18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B-EB图 3 第19章开放经济的价格和产出:总蒂求调节 第19章开放经济的价格和 总供给调节 17 第20章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各自的利弊 第20章浮动汇率与是固定汇率:国际政策协调 18 第21章国际货币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2 总军 2

2 教学进度表 周数 课时数 授课内容 1 2 第 1 章 序言 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重商主义 2 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2 2 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 2 第 3 章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一般均衡图) 3 2 第 4 章 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2 第 5 章 赫俄理论 4 2 第 6 章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 2 第 7 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5 2 第 8 章 关税:局部均衡 有效保护率 2 第 8 章 关税:一般均衡 大国关税 6 2 国庆放假 2 国庆放假 7 2 第 9 章 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 自愿出口限制 2 第 9 章 非关税壁垒:卡特尔 8 2 第 9 章 非关税壁垒:倾销 2 第 9 章 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战略贸易政策 乌拉圭回合 9 2 第 10 章 经济一体化 2 第 11 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0 2 第 12 章 多国公司 第 13 章 国际收支表 2 第 14 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套汇 11 2 第 14 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套利、投机 2 第 15 章 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 12 2 第 15 章 汇率的决定:货币主义理论 2 第 16 章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下的价格调节机制:浮动汇率 13 2 第 16 章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下的价格调节机制:固定汇率 2 第 17 章 收入调节机制与自动调节的综合:收入调节机制 14 2 第 17 章 收入调节机制与自动调节的综合:调节的综合 2 第 18 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斯旺图 15 2 第 18 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IS-LM-BP 图 2 第 18 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IB-EB 图 16 2 第 19 章 开放经济的价格和产出:总需求调节 2 第 19 章 开放经济的价格和产出:总供给调节 17 2 第 20 章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各自的利弊 2 第 20 章 浮动汇率与是固定汇率:国际政策协调 18 2 第 21 章 国际货币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2 总结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相对优势理论 2.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贸易为金银。(历史背景:商品生产、流通发达,货币稀缺,统治者 需要储备为 现代发达国家的奥易仍然不自由,仍然有许多重商主义的影响,见P32,Case Study2-2, 中国:现代重商主义?(美国报刊的评论:中国要货币,美国发货币,记帐) 2.3绝对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亚当斯密 2.3A绝对优势。亚当斯密的放事:裁缝和鞋匠的故事(1776,国富论)。 2.3B绝对优势的解 表2.1绝对优势 US UK 麦(普式耳八时)6>1 布(码八时) 42 1.美国全优,英国全劣: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决定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一国总有相对优势:英国的布有相对优势(绝对劣势较小):生产率是美国的12, 一国总有相对劣势:英国的麦有相对劣势(绝对劣势较大):生产率是美国的16, (中园古活 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大) (也可以竖立比较:如麦价:布凌,US是4/6-13,UK是21=2,US的麦价低,麦有比较优势 如布价:麦布,US是6/4-1.5,UK是1/2-0.5,K的布价低,布有比较优势) 2.4B贸易利益 1.如果自给自足,美国的消费是6W,4C: 如果专业化生产,美国可以生产12W,消费6W,6C(设国际价是1W-1C) 贸易利益:2C的消费增量,或者节约0.5人时. 与绝对优势理论时的相同) 2.如果自给自足,英国要消费6W,需要6人-时

3 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 第 2 章 相对优势理论 2.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贸易为金银。(历史背景:商品生产、流通发达,货币稀缺,统治者 需要储备为战争等) 现代发达国家的贸易仍然不自由,仍然有许多重商主义的影响,见 P32,Case Study 2-2, 中国:现代重商主义?(美国报刊的评论:中国要货币,美国发货币,记帐) 2.3 绝对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亚当.斯密 2.3A 绝对优势。亚当.斯密的故事:裁缝和鞋匠的故事(1776,国富论)。 2.3B 绝对优势的解释。 表 2.1 绝对优势 US UK 麦(普式耳/人-时) 6 > 1 布(码/人-时) 4 1 布(码/人-时) 4 > 2 1. 美国全优,英国全劣: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决定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 一国总有相对优势:英国的布有相对优势(绝对劣势较小):生产率是美国的 1/2, 一国总有相对劣势:英国的麦有相对劣势(绝对劣势较大):生产率是美国的 1/6, (中国古话: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大) (也可以竖立比较:如麦价:布/麦,US 是 4/6=1/3,UK 是 2/1=2,US 的麦价低,麦有比较优势 如布价:麦/布,US 是 6/4=1.5,UK 是 1/2=0.5,UK 的布价低,布有比较优势) 2.4B 贸易利益 1. 如果自给自足,美国的消费是 6W,4C; 如果专业化生产,美国可以生产 12W,消费 6W,6C(设国际价是 1W=1C) 贸易利益:2C 的消费增量,或者节约 0.5 人-时。(与绝对优势理论时的相同) 2. 如果自给自足,英国要消费 6W,需要 6 人-时

但如果是专业化分工生产和交换,英国的6人-时现可以生产12C,用6C换回6W后, 可得贸易利益:6C,或节约劳动3人时。 3.国际价: 经济学家认为 在 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如,小麦的国际价:应该高于出口国(US)的国内价:6W>4C 应该低于进口国(UK)的国内价:1WA(90W,60C),是帕累托进 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后的UK消费:E(70W,50C)>A(40W,40C),是帕累托进 4.比较优势理论现代图示的好处:可以看见整个获利空间,更加形象直观。 习思:P53,P2题,P4题, 第3意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3.4封闭均衡:P65 3.4B 均衡: 相 价格和比较优势, P66,图3.3封闭均衡: 1国:A点。国内价:Pa=14(Y公),X产品使宜,有比较优势。 2国:A'点。国内价:P=4(YX),X产品贵,Y产品便宜,Y产品有比较优势 3.5A成本递增下贸易基础与贸易利益的图示:P68 成本递增下的生产边界线 封闭均衡:1国:A点:2国:AN点。 3.开放均衡:一般均衡图示。 设国际价格线:P=1, 1国:生产均衡点:B(X→B) 进口CE(60) 消费均衡点:E>A(序数效用)(I与Ⅲ应该平行) 有贸易三角形(trade triangle):△BCE 3.6不同需求下的贸易:P73 p76,图3.6 两国生产边界线相同:供给特性相同。 2.两国需求不同。两国的封闭均衡点不同:A与A'。两国的国内价不同:P,与P 3.两国的开放均衡。设国际价:P:(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两国的生产点相同:B(B)

4 但如果是专业化分工生产和交换,英国的 6 人-时现可以生产 12C,用 6C 换回 6W 后, 可得贸易利益:6C,或节约劳动 3 人-时。 3. 国际价: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如,小麦的国际价:应该高于出口国(US)的国内价:6W > 4C 应该低于进口国(UK)的国内价:1W A(90W,60C),是帕累托改进。 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后的 UK 消费:E’(70W,50C)>A’(40W,40C),是帕累托改进。 4. 比较优势理论现代图示的好处:可以看见整个获利空间,更加形象直观。 习题:P53,P2 题,P4 题, 第 3 章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3.4 封闭均衡:P65 3.4B 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 P66,图 3.3 封闭均衡: 1 国:A 点。国内价:PA = 1/4(Y/X),X 产品便宜,有比较优势。 2 国:A’点。国内价:PA’ = 4(Y/X),X 产品贵,Y 产品便宜,Y 产品有比较优势。 3.5A 成本递增下贸易基础与贸易利益的图示:P68 1. 成本递增下的生产边界线。 2. 封闭均衡:1 国:A 点;2 国:A’点。 3. 开放均衡:一般均衡图示。 设国际价格线:PB = 1, 1 国:生产均衡点:B(A B) 出口 BC(60), 进口 CE(60) 消费均衡点:E > A(序数效用)(Ⅰ与 Ⅲ 应该平行) 有贸易三角形(trade triangle):△BCE 3.6 不同需求下的贸易:P73 P76, 图 3.6 1. 两国生产边界线相同:供给特性相同。 2. 两国需求不同。两国的封闭均衡点不同:A 与 A’。两国的国内价不同:PA 与 PA’ 3. 两国的开放均衡。设国际价:PB(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两国的生产点相同:B(B’)

两国的消费点不同。1国的消费点:E(出口BC,进口CE) 2国的消费点:E(出口BC, 进口CE) (如改变需求,则国际价改变,始终有出口进口) 习题:P3题,P4题。 第童需求、供给,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4.2局部均衡分析。 1.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与国际价格的产生:P90,图4.1 国际市场 出口国的国内市场 D 进口国的国内市场 出口供给的产生,进口需求的产生,国际价的产生(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4.3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的起源与定义。马歌尔、艾奇沃思启用,多用于教学 4.3B1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左图,不同价格下的生产点,贸易三角形。(出口X,进口Y) 右图,提供曲线:实际上是反向贸易三角形的轨迹(连线)。背向的是出口品,凹向的是进口 4.3C2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出口Y,进口X) 4.4贸易的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分析 图4.5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就是实际的均衡点: 交点E与原点的连线:两国共同的价格线,即供求均衡的价格线。 供求相等的商品数量:1国出口60X,2国进口60X; 2国出口60Y,1国进口6 Y 4.5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分析的联系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看见进口和出口,如贸易三角形。 局部均衡分析:只看进口或者出口,如供求分析。 1.从无差异曲线到需求曲线:从总量需求到个量需求

5 两国的消费点不同。1 国的消费点:E(出口 BC,进口 CE) 2 国的消费点:E ’(出口 B’C’,进口 C’E’) (如改变需求,则国际价改变,始终有出口=进口) 习题:P3 题,P4 题。 第4章 需求、供给,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4.2 局部均衡分析。 1. 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与国际价格的产生:P90,图 4.1 S 国际市场 S P2 出口国的国内市场 D S P1 D D 进口国的国内市场 出口供给的产生,进口需求的产生,国际价的产生(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4.3 提供曲线 4.3A 提供曲线的起源与定义。马歇尔、艾奇沃思启用,多用于教学。 4.3B 1 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左图,不同价格下的生产点,贸易三角形。(出口 X,进口 Y) 右图,提供曲线:实际上是反向贸易三角形的轨迹(连线)。背向的是出口品,凹向的是进口 品。 4.3C 2 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出口 Y,进口 X) 4.4 贸易的均衡价格:一般均衡分析 图 4.5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就是实际的均衡点: 交点 E 与原点的连线:两国共同的价格线,即供求均衡的价格线。 供求相等的商品数量:1 国出口 60X,2 国进口 60X; 2 国出口 60Y,1 国进口 60Y。 4.5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分析的联系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看见进口和出口,如贸易三角形。 局部均衡分析:只看进口或者出口,如供求分析。 1. 从无差异曲线到需求曲线:从总量需求到个量需求。 Y X P (Y/X) D

2.从生产边界线到需求曲线:从总量供给到个量供给, Y p S (MC) (YIX) 0 4.6贸易条件。 464 定义:TOT=Px/Pm,提高:改善;下降:悉化 4.6B 含义:反映贸易利益的分配 4.6C 用法:指数表示,反映变化情况。 阅读:P101,表4.2:7大国几乎全部恶化(只有日本、法国例外): P102,表43:发达国家悉化(10598,)发展中国家大大改普(60-108),亚洲发展中国家 略有改普(98一08,中东发展中国家略有改普13 139),西半球(拉美国家)大为改普(37 -3)(拉美的比重比亚洲大?)。(原因:?) 习题:P6, 第5章要素禀赋与赫俄理论 问思:比较优势是怎么形成的 53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边界线形状 5.3A 要素密集 度 如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5.30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边界线形状。阅读P123,表5.1;P124,表5.2 5.4要素禀赋与赫俄理论 5.4A赫俄定理: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5.4B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P126,图53。 0=A,投入品便宜,产出品自然便宜 中国应该出口什么密集型产品?进口什么密集型产品? 5.4C赫俄理论的图示。P128,图5.4 1.两国的生产边界线。 2.两国的封闭均衡:A与A。 3.开放均衡。 国际价:P, 两国的生产点:B与B。 两国的消费点:E与E'。(设两国的需求相同,纯粹由于供给差异而产生贸易) 两国的贸易。1国:出口BC,进口CE,贸易三角形:△BCE

6 Q 2. 从生产边界线到需求曲线:从总量供给到个量供给。 Y X P S(MC) (Y/X) Q 4.6 贸易条件。 4.6A 定义:TOT = Px / Pm,提高:改善;下降:恶化。 4.6B 含义:反映贸易利益的分配。 4.6C 用法:指数表示,反映变化情况。 阅读:P101,表 4.2:7 大国几乎全部恶化(只有日本、法国例外); P102,表 4.3:发达国家恶化(105-98,)发展中国家大大改善(60-108),亚洲发展中国家 略有改善(98—108),中东发展中国家略有改善(137—139),西半球(拉美国家)大为改善(37 —113)(拉美的比重比亚洲大?)。(原因:?) 习题:P6, 第 5 章 要素禀赋与赫俄理论 问题:比较优势是怎么形成的? 5.3 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边界线形状 5.3A 要素密集度。如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5.3C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边界线形状。阅读 P123,表 5.1; P124,表 5.2 5.4 要素禀赋与赫俄理论 5.4A 赫俄定理: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5.4B 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P126,图 5.3 。 O = A I,投入品便宜,产出品自然便宜。 中国应该出口什么密集型产品?进口什么密集型产品? 5.4C 赫俄理论的图示。P128,图 5.4 1. 两国的生产边界线。 2. 两国的封闭均衡:A 与 A’。 3. 开放均衡。 国际价:PB, 两国的生产点:B 与 B’。 两国的消费点:E 与 E’。(设两国的需求相同,纯粹由于供给差异而产生贸易) 两国的贸易。1 国:出口 BC,进口 CE,贸易三角形:△BCE

2国:出口BC,进口CE',贸易三角形:△BCE 5.5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0S定理):国际贸易使各国要素的价格趋于相等 (经济、贸易发展的均衡效应,另外经济发展也有极化效应、不平衡发展效应) 相对价格:劳资比价。 绝对价格:收入水平。 (注意:贸易是双赢博弈,不是拉高填低,而是低的增加更快,高的也更高) 国际贸易的 质:以产品的流 代替婴素的流动 出口100:30K,70L-=进口100:50k,50L 20L· 20k (要素流动的效率更高:是一次性的流动成本。贸易流动的成本高:需反复运输) (要素流动需要较低的制度成本,回收期较长;产品流动需要克服物流成本与关税) (要素流动的潜力更大,贸易流动受到可供商品数量的限制) (要素流动替代、 减少了部分贸易,但不受出口能力限制的单边进口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又增加了贸易) 5.5C贸易的婴素分配效应 出口使出口要素的相对收入增加,因为出口增加了出口要素的需求; 进口使进口要素的相对收入下降,因为进口增加了进口要素的供给。 利益使进出口要素的绝对收入水平都增加。 5.6 赫俄 56A列昂惕夫之谜。1950年代,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检验发现: 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品,进口资本密集品,学术界哗然。 5.6B列昂锡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 劳力细分为:劳力(非熟练劳力),人力资本(技术劳力)。 把人力资本加入资本中,美就是出口资本密集品,进口劳力密集品,列昂锡夫之谜消失 赫俄理论仍然有效。 过去:人力资本无法独立计量, 现在:教育仍然统计为消费,不是投资,但R&D是投资。 教育占GDP的比重:中国?美国?政府的教育开支?国民自己的教育开支? 中小学教青成本-05人均GDP,大学载育成本人均GDP, 如果完全普及中小学, 则嫩育成本是:12年*0,5/70=9%GDF 如果完全普及大学,则教育成本是:(12年*0.5+4)/70=14%, 政府的教育开支:一般占3-6%GDP,中国是3%, 中国目前完全普及小学、初中,高中是40%(城市70%,农村20%),大学是(15+10)%, 因此教育总成本:(90.5+3050.4+4025)/70=9%,政府支付3%,国民支付6%(占家庭开支 5、6C要素密集度反转。同一种产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品,而在外国是劳动密集 在美国看来是在进口资本密集品,而在外国看来是在出口劳动密集品。 (要素密集度反转:表面上看起来违背赫俄理论,实际上并不违反) 赫俄理论小结 1.赫俄理论深化了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认识。赫俄理论认为,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资源比 例天赋(历史原因、自然原因)不同,比较优势就是资源比例优势。 2.赫俄理论对于贸易方向的认识更实用。要素密集度易于识别,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货币成本 优势波动大,不易识别。 3.赫俄理论深化了对国际贸易本质的认识。贸易的产品流动背后是要素流动,要素流动的效率更

7 2 国:出口 B’C’,进口 C’E’, 贸易三角形:△B’C’ E’。 5.5 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5.5A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 定理):国际贸易使各国要素的价格趋于相等。 (经济、贸易发展的均衡效应,另外经济发展也有极化效应、不平衡发展效应) 相对价格:劳资比价。 绝对价格:收入水平。 (注意:贸易是双赢博弈,不是拉高填低,而是低的增加更快,高的也更高) 国际贸易的本质:以产品的流动代替要素的流动。 出口 100:30K,70L = 进口 100:50K,50L 20 L 20 K (要素流动的效率更高:是一次性的流动成本。贸易流动的成本高:需反复运输) (要素流动需要较低的制度成本,回收期较长;产品流动需要克服物流成本与关税) (要素流动的潜力更大,贸易流动受到可供商品数量的限制) (要素流动替代、减少了部分贸易,但不受出口能力限制的单边进口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又增加了贸易) 5.5C 贸易的要素分配效应 出口使出口要素的相对收入增加,因为出口增加了出口要素的需求; 进口使进口要素的相对收入下降,因为进口增加了进口要素的供给。 贸易利益使进出口要素的绝对收入水平都增加。 5.6 赫俄模型的经验检验 5.6A 列昂惕夫之谜。1950 年代,列昂惕夫用投入- 产出法检验发现: 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品,进口资本密集品,学术界哗然。 5.6B 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 劳力细分为:劳力(非熟练劳力),人力资本(技术劳力), 把人力资本加入资本中,美国就是出口资本密集品,进口劳力密集品,列昂惕夫之谜消失, 赫俄理论仍然有效。 过去:人力资本无法独立计量, 现在:教育仍然统计为消费,不是投资,但 R&D 是投资。 教育占 GDP 的比重:中国?美国?政府的教育开支?国民自己的教育开支? 中小学教育成本 = 0.5 人均 GDP,大学教育成本 = 人均 GDP, 如果完全普及中小学,则教育成本是:12 年*0.5/70 = 9%GDP, 如果完全普及大学,则教育成本是:(12 年*0.5+4)/ 70 = 14%, 政府的教育开支:一般占 3-6%GDP,中国是 3%, 中国目前完全普及小学、初中,高中是 40%(城市 70%,农村 20%),大学是(15+10)%, 因此教育总成本:(9*0.5+3*0.5*0.4+4*0.25)/ 70 = 9%,政府支付 3%,国民支付 6%(占家庭开支 10%) 5.6C 要素密集度反转。同一种产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品,而在外国是劳动密集品。 在美国看来是在进口资本密集品,而在外国看来是在出口劳动密集品。 (要素密集度反转:表面上看起来违背赫俄理论,实际上并不违反) 赫俄理论小结 1. 赫俄理论深化了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认识。赫俄理论认为,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资源比 例天赋(历史原因、自然原因)不同,比较优势就是资源比例优势。 2. 赫俄理论对于贸易方向的认识更实用。要素密集度易于识别,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货币成本 优势波动大,不易识别。 3. 赫俄理论深化了对国际贸易本质的认识。贸易的产品流动背后是要素流动,要素流动的效率更

高,潜力更大。要素流动可带来更大的产品流动。 习题:P7题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2赫俄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留易的新趋势:北北留易增加。 北北贸易:50%,特点:相似要素密集产品之间的贸易,赫俄理论不能解释,需婴新的理论 南北贸易:40%,赫俄 论能够解释。(南北贸易又称为垂直贸易:不同水平国家间的贸易 南南贸易:10%,与北北贸易相似,水平贸易。 6.3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P169,图6.1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 上西国的封数生产点-酒珍点在A40X0)C设西更的供金番求持性完金相同) 两国的专业化生产;1国的生产 点:B 2国的生产点:B'。 分工总产量(120X,120Y)>不分工的总产量(80X,80Y): 规模经济:1国:放弃40Y,可多生产80X,成本从1降低到12. 2国:放弃40X,可多生产80Y,成太从1隆低到12 3.两国的消费点。设国际价P。=1(XY)(与贸易前的两国的国内价P相等) 两国的消费点:E(60X,60Y)>A(40X,40Y P170,案例61,新的国际规模经济:产品专业化走向工艺专业化 回想P2:DELL电脑不是美国制造, P3:什么是美国生产的汽车? 北北贸易问愿:分工方向怎么确定?北北贸易摩擦难克服】 (南北贸易有自然秩序 ,不易产生擦) 4.相似需求与国际贸易。P169最后自然段一P170:相似需求,重叠需求 规模经济只是从供给方面说明,多生产、多出口能够李受规模经济, 相似需求则从需求方面说明了北北贸易:北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流向北国。 6.4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4A 产品差异化基础上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愿意支付运费去享受产品差异化:富足者的享受 这又是一种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 6.4B产业间贸易的度量。产业间贸易指数: 没有产业内贸易:只有进口,或者只有出口:T=0 完全产业内贸易:进口=出口:T=1。 6.4C产业内贸易的模型 1.P175,表6.2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多数国家T指数在50-70。(T公式应该乘100%,变成指 数) 2.图6.2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和定价: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产品差异化的需求原因,也有规模 经济的供给影响。 D线倾斜:表明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厂商有断性, 线向下:表明存在 规模经济。厂商总想扩大市场,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6.4D产业内贸易的其他模型 图63,P线:P与厂商数量N成反比,反映厂商越多,望断程度越低,售价越低。 C线:P、AC与厂商数量成正比,反映在给定产量下,厂商越多,越规棋不经济,成本、价格越 8

8 高,潜力更大。要素流动可带来更大的产品流动。 习题:P7 题 第 6 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2 赫俄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北北贸易增加。 北北贸易:50%,特点:相似要素密集产品之间的贸易,赫俄理论不能解释,需要新的理论。 南北贸易:40%,赫俄理论能够解释。(南北贸易又称为垂直贸易:不同水平国家间的贸易) 南南贸易:10%,与北北贸易相似,水平贸易。 6.3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P169,图 6.1 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 1. 两国的封闭均衡:生产点、消费点均在 A(40X,40Y)(设两国的供给需求特性完全相同) 2. 两国的专业化生产:1 国的生产点:B; 2 国的生产点:B’。 分工总产量(120X,120Y)> 不分工的总产量(80X,80Y): 规模经济:1 国:放弃 40Y,可多生产 80X,成本从 1 降低到 1/2。 2 国:放弃 40 X,可多生产 80 Y,成本从 1 降低到 1/2。 3. 两国的消费点。设国际价 PB = 1(X/Y)(与贸易前的两国的国内价 PA 相等) 两国的消费点:E(60X,60Y)> A(40X,40Y) P170,案例 6-1,新的国际规模经济:产品专业化走向工艺专业化 回想 P2:DELL 电脑不是美国制造, P3:什么是美国生产的汽车? 北北贸易问题:分工方向怎么确定?北北贸易摩擦难克服! (南北贸易有自然秩序,不易产生摩擦) 4. 相似需求与国际贸易。P169 最后自然段 — P170:相似需求,重叠需求 规模经济只是从供给方面说明,多生产、多出口能够享受规模经济, 相似需求则从需求方面说明了北北贸易:北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流向北国。 6.4 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4A 产品差异化基础上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愿意支付运费去享受产品差异化:富足者的享受) 这又是一种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 6.4B 产业间贸易的度量。产业间贸易指数: 没有产业内贸易:只有进口,或者只有出口:T = 0 完全产业内贸易:进口 = 出口:T = 1。 6.4C 产业内贸易的模型 1. P175,表 6.2 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多数国家 T 指数在 50-70。(T 公式应该乘 100%,变成指 数) 2. 图 6.2 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和定价: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产品差异化的需求原因,也有规模 经济的供给影响。 D 线倾斜:表明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厂商有垄断性, AC 线向下:表明存在规模经济。厂商总想扩大市场,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6.4D 产业内贸易的其他模型。 图 6.3,P 线:P 与厂商数量 N 成反比,反映厂商越多,垄断程度越低,售价越低。 C 线:P、AC 与厂商数量成正比,反映在给定产量下,厂商越多,越规模不经济,成本、价格越

商。 但如果出口使市场扩大,C线可以向右移动 图6.3的型是行业棋型,类似于供求局部均衡棋型 图6.2的模型是代表性厂商模型,是一个企业的供需均衡模型。 6.5动态技术差异基础上的贸易 产品周期理论:营销学发明,国际贸易理论引用。 新产品:技术密集樂品,技术先进国生产、消费并出口 品:资本密果 资本丰 裕国生产并出口 标准化产品:劳力密集品,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出口 6.6运输成本,环境标准和国际贸易 P183,logisticscosts:物流成本 6.6A坛龄成本越高。国际留易越少 外贸依存度(外贸系数) =进出口额/GDF 美国、日本:15%(低的原因:外贸的运输成本高,国内市场大,故对外依赖小 西欧各国:40%(高的原因:外贸的运输成本低,国内市场小,故对外依赖大) 中国:汇率法:60% 平价法:15% 产业法:30%(美日:50%, 西欧:100%),是美日的一半,西欧的1/4,最反映真实情况 (出口依存度是 贸依存度 半) 6.6C环境标准,产业定位与国际贸易 环境标准低的国家生产和出口化工产品,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进口化工产品。 习题:P1题,P6题 第了意经济增长与国际留月 7.1序言。本章讨论经济增长后贸易的发展规律 前面是分析贸易发展、贸易利益怎么带来经济增长,现在要反过来分析,经济增长怎么影响贸 易的发展:经济增长后,贸易是增长还是减少。 7.2生产要素的增长 7.2A劳力增长与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的类型 图7.1左图:劳力和资本平衡增长,生产能力均增长1倍 右图: (L密集品)生产的增长:如中国目前阶段的增长 Y(K密集品)生产的增长:充分就业后的资本增长。 7.2B雷布津斯基定理 1.举例说明雷布津斯基定理 增长前:生产点B(130X.20y). L增长后:生产点M(270N ,10Y)(设:前后价格不变,例如开放市场) 2.雷布津斯基定理:单一要素增长后,该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增加,其他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将减少。 (因为该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增加也将耗费其他要素,导致其他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减少) 3.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意义:帮助理解一些经济现象。如中国,美国。 7.3技术进步 7.3A中性的、节约劳动的、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 73B技术进步与生产边界线:分别相当于前面的平衡增长、L密集品增长和K密集品增长。 7.4经济增长与贸易:小国情况(价格不变) 7.44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 出口要素增长快,出口产品的生产增长就快,经济增长就促进贸易: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 9

9 高。 但如果出口使市场扩大,C 线可以向右移动。 图 6.3 的模型是行业模型,类似于供求局部均衡模型, 图 6.2 的模型是代表性厂商模型,是一个企业的供需均衡模型。 6.5 动态技术差异基础上的贸易 产品周期理论:营销学发明,国际贸易理论引用。 新产品:技术密集品,技术先进国生产、消费并出口。 成熟产品:资本密集品,资本丰裕国生产并出口。 标准化产品:劳力密集品,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出口。 6.6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和国际贸易 P183,logistics costs:物流成本 6.6A 运输成本越高,国际贸易越少。 外贸依存度(外贸系数)= 进出口额 / GDP 美国、日本:15%(低的原因:外贸的运输成本高,国内市场大,故对外依赖小) 西欧各国:40%(高的原因:外贸的运输成本低,国内市场小,故对外依赖大) 中国:汇率法:60% 平价法:15% 产业法:30%(美日:50%,西欧:100%),是美日的一半,西欧的 1/4,最反映真实情况。 (出口依存度是外贸依存度的一半) 6.6C 环境标准,产业定位与国际贸易 环境标准低的国家生产和出口化工产品,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进口化工产品。 习题:P1 题,P6 题 第 7 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7.1 序言。本章讨论经济增长后贸易的发展规律。 前面是分析贸易发展、贸易利益怎么带来经济增长,现在要反过来分析,经济增长怎么影响贸 易的发展:经济增长后,贸易是增长还是减少。 7.2 生产要素的增长 7.2A 劳力增长与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的类型。 图 7.1 左图:劳力和资本平衡增长,生产能力均增长 1 倍, 右图:X(L 密集品)生产的增长:如中国目前阶段的增长。 Y(K 密集品)生产的增长:充分就业后的资本增长。 7.2B 雷布津斯基定理 1. 举例说明雷布津斯基定理 增长前:生产点 B(130X,20Y), L 增长后:生产点 M(270X,10Y)(设:前后价格不变,例如开放市场) 2. 雷布津斯基定理:单一要素增长后,该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增加,其他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将减少。 (因为该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增加也将耗费其他要素,导致其他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减少) 3.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意义:帮助理解一些经济现象。如中国,美国。 7.3 技术进步 7.3A 中性的、节约劳动的、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 7.3B 技术进步与生产边界线:分别相当于前面的平衡增长、L 密集品增长和 K 密集品增长。 7.4 经济增长与贸易:小国情况(价格不变) 7.4A 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 出口要素增长快,出口产品的生产增长就快,经济增长就促进贸易: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

进口要素的增长快,进口产品的生产就增长快,经济增长就减少贸易: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 如果进出口婴素同步增长,经济增长将产生贸易的同步增长:贸易同步型经济增长。 (中国目前阶段是什么类型的经济增长?为什么?) (见普格尔:《国际经济学》,P67) 图1留易促进型经济增长 图2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 图3贸易同步型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刑经济长) (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 图74上图: 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图, 出口要素增长,出口产品X的生产线扩张,价格不变(小国),贸易扩大,福利增长。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E之下与价格线相切,则Y产品的消费绝对下降,表明Y是劣等品。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E之上与价格线相切,则X产品的消费绝对下降,表明X是劣等品。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E与点E之间与价格线相切 则表明,随着经济增长,X和Y的消费都 E增长,所以,X和Y是正常产品 注意:1国的福利相对下降,因为其X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1倍, 但是其X消费从70增加到120,增加量小于1倍。(Y产品正好1倍,没有大于1倍) 图7.4下图:提供曲线图:E一乙:价格不变,贸易扩大。 】.4B要素增长、留易和招利的图示 7.5增长和贸易: 大国情况 大国:影响贸易价格的国家 7.5A增长,贸易条件和福利 图7.5上图。贸易扩大型经济增长(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 出口要素(L)增长,出口产品X的生产线外扩,贸易扩大。 如是小国, 价格不变,消费点在乙,福利水平远, 如是大国,出口产品X的价格下降, TOT悉化, 消费点在工,福利水平V:比I低,但比血高, (因为出口量的增加影响大于TOT恶化的影响) 下图,提供曲线图。E一Z:价格不变,贸易扩大。 E一T:价格改变,贸易扩大。 (中国的国际留易发昆热势, 初期:劳动力大大过剩,出口扩张,南北大分工 中期:贸易簽缩型经济增长,进口替代发展, 后期:同步增长,稳定在北北分工格局下发展) 10

10 进口要素的增长快,进口产品的生产就增长快,经济增长就减少贸易: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 如果进出口要素同步增长,经济增长将产生贸易的同步增长:贸易同步型经济增长。 (中国目前阶段是什么类型的经济增长?为什么?) (见普格尔:《国际经济学》,P67) 图 1 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 图 2 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 图 3 贸易同步型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 图 7.4 上图: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图。 出口要素增长,出口产品 X 的生产线扩张,价格不变(小国),贸易扩大,福利增长。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 E’之下与价格线相切,则 Y 产品的消费绝对下降,表明 Y 是劣等品。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 E’’之上与价格线相切,则 X 产品的消费绝对下降,表明 X 是劣等品。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 E’’与点 E’之间与价格线相切, 则表明,随着经济增长,X 和 Y 的消费都在增长,所以,X 和 Y 是正常产品。 注意:1 国的福利相对下降,因为其 X 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 1 倍, 但是其 X 消费从 70 增加到 120,增加量小于 1 倍。(Y 产品正好 1 倍,没有大于 1 倍) 图 7.4 下图:提供曲线图:E — Z:价格不变,贸易扩大。 7.4B 要素增长、贸易和福利的图示 7.5 增长和贸易:大国情况 大国:影响贸易价格的国家。 7.5A 增长,贸易条件和福利 图 7.5 上图。贸易扩大型经济增长(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 出口要素(L)增长,出口产品 X 的生产线外扩,贸易扩大。 如是小国,价格不变,消费点在 Z,福利水平Ⅶ, 如是大国,出口产品 X 的价格下降,TOT 恶化,消费点在 T,福利水平Ⅳ:比Ⅶ低,但比Ⅲ高。 (因为出口量的增加影响大于 TOT 恶化的影响) 下图,提供曲线图。E — Z:价格不变,贸易扩大。 E — T:价格改变,贸易扩大。 (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初期:劳动力大大过剩,出口扩张,南北大分工; 中期: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进口替代发展, 后期:同步增长,稳定在北北分工格局下发展)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