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1.5 力矩 1.6 力偶

主讲:胡算玲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1-5力矩1-6力偶 教学目的: 1)熟悉力矩的概念,掌握合力矩定理 2)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力偶系的合成方法 3)掌握力偶系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力矩的计算,合力矩定理,力偶系作 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合力矩定理的应用,力偶的性质 1-5力矩 力对物体的运动效应,包括力对物 体的移动和转动效应,其中力对物 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
1.教学目的: 1)熟悉力矩的概念,掌握合力矩定理 2)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力偶系的合成方法 3)掌握力偶系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力矩的计算,合力矩定理,力偶系作 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合力矩定理的应用,力偶的性质

力矩 1.力矩定义:力使刚体绕某点的转动效应的 量度则称为力对点之矩,简称力矩。 2.力矩的表示 力矩的矩心、力臂 F 大小、转向、作用面(o d 图1-11 M(F)

3.力矩的计算公式M(F)=士Fh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 正负号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 反之为负 量纲单位:牛顿米[Nm或千牛,米[kNm ●注意:1)、力矩是相对某一矩心而言的,离开了矩心 力矩就没有意义。而矩心的位置可以是力作用面内任 点,并非一定是刚体内固定的转动中心。 2)、从几何上看,力F对点O的矩在数值上等于 △OAB面积的两倍,见图1.16。当力沿作用线移动时 力对点之矩保持不变;当力的作用线过矩心,则它对 矩心的力矩为零
M F Fh O

1.52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力系中合力对一点的矩,等于力系 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设某力系为F;(i=1,2,…n),其合力为FR,根据以 上理论,则有表达式: M(F)=M(F)+M(5)+…+M(F)=∑M(F) 其中:FR=F+E2+…+F=∑F 其作用:合力矩定理建立了合力对点之矩与 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关系。它提供了计算 力对点之矩的另一种方法,此外它还可用 于确定力系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R 1 2 Fn Fi 其中:F F F ... ( ) ( ) ( ) ... ( ) ( ) Mo FR Mo F1 Mo F2 Mo Fn Mo Fi 其作用:合力矩定理建立了合力对点之矩与 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关系。它提供了计算 力对点之矩的另一种方法,此外它还可用 于确定力系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例14圆柱齿轮如图,受到啮合力Fn Fn=980N,齿轮的压 Fn对轴心O的力 F Fn rI r 解)直接法:由力矩定义求解 ro b) M(F)=F,h=F, r cos a )合力矩定理 a) 将力F分解为切向力和法 Fr Fn 径)向力Fr, Ft =F+F 合力矩定理得 (Fn)=M0(F)+M(F) F·r+0 ·cOSC
解:1)直接法:由力矩定义求解 M o (Fn ) Fn h Fn r cos 2)合力矩定理 将力Fn分解为切向力Ft和法 (径)向力Fr,即 Fn Ft Fr 由合力矩定理得: cos 0 ( ) ( ) ( ) F r F r M F M F M F n t o n o t o r

1.6平面力偶理论 力偶概述 F 定义: O、x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 d 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B 力偶的表示法 书面表示(F,F) 图1-15 图示 力偶矩:指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乘积 大小 Mo(F,F)=Mo(F)+ Mo()=-F(d+x)+Fx=-Fd
Mo(F, F') Mo(F) Mo(F') F(d x) F' x F d

正负规定:逆时针为正 单位量纲:牛米[Nm]或千牛米[kNm 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n 力偶的三要素 • 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力偶的基本性质 1.力偶无合力 2力偶中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 的代数和,等于该力偶的力偶矩 3.力偶的可移动性:(保持转向和力偶矩不 变) 力偶的可改装性: 变) MF, F

4力偶的等效 (1)同一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变换 (2)平行平面内的等效变换力偶在同一刚体上可以搬移到 与其作用面相平行的平面内,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效应 两力偶等效的条件为:①力偶矩大小相等;②力偶作用面 平行;③力偶转向相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复习.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刘美玲).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8章 三维综合实训——绘制散热器.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高级三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基本三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机械装配图绘制.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圆锥齿轮绘制.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高级二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基本二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章 AutoCAD2006基础.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供送装置.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计量充填机构.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装机械.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袋装机械.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五章 常用步进传动机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凸轮机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doc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1.8.3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1.8.4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2.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3 剪切与挤压.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5 平面弯曲.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4 扭转.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圆轴扭转.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直梁的弯曲强度计算.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1)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7)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3)切屑的类型.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2)切屑的形成过程.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5)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8)砂轮的特性和选择.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6)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制.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4)切削力、切削合力与分力、切削功率.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目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