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高级二维绘图

第3章高级二维绘图 本章导读 通过实例给出知识重点、绘图步骤和详细操作命令 提示,介绍复杂图形对象的绘制方法,学习构造线、多段 线、椭圆命令的操作及选项的意义。掌握十种编辑命令的 使用方法,了解查询命令中距离和面积命令的用法。同时 ,介绍复杂圆弧的连接和S曲线的绘制、直齿齿轮的绘制 以及利用对象创建边界、面域和进行图案填充的方法
第3章 高级二维绘图 本章导读 通过实例给出知识重点、绘图步骤和详细操作命令 提示,介绍复杂图形对象的绘制方法,学习构造线、多段 线、椭圆命令的操作及选项的意义。掌握十种编辑命令的 使用方法,了解查询命令中距离和面积命令的用法。同时 ,介绍复杂圆弧的连接和S曲线的绘制、直齿齿轮的绘制 以及利用对象创建边界、面域和进行图案填充的方法

31构造线应用绘制正交圆柱相贯线 知识重点 本例以绘制两个正交圆柱的相贯线为例,介绍使用构造线命令绘制辅助线的方法 相贯线和截交线是工程图中经常使用的曲线,应用构造线命令可以方便地绘制出各种实 体的相贯线和截交线。 绘图步骤 1.绘制两个正交圆柱 2.绘制构造线 3.绘制正交圆柱的相贯线 3.11绘制构造线 建立新文件,选择“国标A4样板图”,绘制两个正交圆柱的定位线 1.绘制与水平方向成角为135°的斜线和水平、垂直线。 设置中心线层为当前层。单击下拉菜单【绘图】【构造线】选项,如图3-1所示。命令行的显示如 下所述。 绘图)标注)修改M 直线① 射线① 图3-1绘图下拉菜单构造线选项 ∠构造线① 多线
3.1 构造线应用—绘制正交圆柱相贯线 知识重点: 本例以绘制两个正交圆柱的相贯线为例,介绍使用构造线命令绘制辅助线的方法 。相贯线和截交线是工程图中经常使用的曲线,应用构造线命令可以方便地绘制出各种实 体的相贯线和截交线。 绘图步骤: 1.绘制两个正交圆柱 2.绘制构造线。 3.绘制正交圆柱的相贯线。 3.1.1 绘制构造线 建立新文件,选择“国标A4样板图”,绘制两个正交圆柱的定位线。 1.绘制与水平方向成角为135°的斜线和水平、垂直线。 设置中心线层为当前层。单击下拉菜单【绘图】|【构造线】选项,如图3-1所示。命令行的显示如 下所述。 图3-1绘图下拉菜单构造线选项

命令:刈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角度(A)/二等分(B)/偏移(O)]:a∥度选 输入构造线的角度(0)或[参照(R)]:135 /输入角度值 指定通过点:1 ∥绘制与水平方向 成角决135°的斜线 绘制水平、垂直线步骤省略 绘制完成的角度构造线如图32所示。 2.绘制轮廓线三视图 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层 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直线】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图3-2绘制完成的构造线和轮廓线
命令: _xline 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a //角度选 项 输入构造线的角度 (0) 或[参照(R)]: 135 //输入角度值 指定通过点: 1 //绘制与水平方向 成角为135°的斜线 绘制水平、垂直线步骤省略。 绘制完成的角度构造线如图3-2所示。 2.绘制轮廓线三视图 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层。 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直线】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图3-2 绘制完成的构造线和轮廓线

命令:ine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参照图3-2给出的尺寸绘制正交圆柱轮 廓线三视图 线 3.绘制水平和垂直构造 设置中心线层为当前层。单击下拉菜单【绘图】|【构造线】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x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h∥平 指定通过点:1和2 ∥绘制水平线 命令:x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v/垂直 指定通过点A 命令:x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指定通过点:B和C 绘制完成的水平构造线和垂直构造线如图3-3所示 图3-3绘制完成的水平构造线和垂直构造线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参照图3-2给出的尺寸绘制正交圆柱轮 廓线三视图 3.绘制水平和垂直构造线 设置中心线层为当前层。单击下拉菜单【绘图】|【构造线】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xline 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h //水平 指定通过点: 1和2 //绘制水平线 命令: _xline 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v //垂直 指定通过点:A 命令: _xline 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v 指定通过点:B和C 绘制完成的水平构造线和垂直构造线如图3-3所示。 图3-3 绘制完成的水平构造线和垂直构造线

4.绘制弧线 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层。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圆弧】|【三点】选项,命令行的显 下所述 命舍:arc指定圆弧的起点或[圆心(C)]:3 捕捉3点 指定圆弧的第二个点或[圆心(C)端点(E)]:2 捕捉2点 指定圆弧的端点:1 /捕捉1点绘制相贯线 绘制完成的弧线如图3-4所示。 图3-4绘制完成的相贯线 本实例小结: 本例绘制相贯线需要使用水平、垂直、角度构造线,构造线用在绘制机械三视图中的辅助 线 为了使相贯线精度更高需要增加几条辅助线,找到交点绘出圆弧
4.绘制弧线 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层。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圆弧】│【三点】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 下所述。 命令: _arc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圆心(C)]:3 //捕捉3点 指定圆弧的第二个点或[圆心(C)/端点(E)]:2 //捕捉2点 指定圆弧的端点:1 //捕捉1点绘制相贯线 绘制完成的弧线如图3-4所示。 图3-4 绘制完成的相贯线 本实例小结: 本例绘制相贯线需要使用水平、垂直、角度构造线,构造线用在绘制机械三视图中的辅助 线。 为了使相贯线精度更高需要增加几条辅助线,找到交点绘出圆弧

32椭圆弧一绘制支架 知识重点 以绘制支架为例,介绍绘制椭圆命令的五种方法和椭圆弧的绘制方法,以及复制、移动和 圆角命令。 绘图步骤 绘制6个圆。 2.绘制4段椭圆弧 3.利用旋转法绘制椭圆 321绘制椭圆 1.单击西下拉菜单中的【文件】【新建】选项,打开对话框。单击“使用样板”菜单,选择“英 2.绘制中心线。设置中心线层为当前层,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ine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3.81 绘制水平线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回车 命令:LNE指定第一点 ∥捕捉水平线右端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2.5<45 /绘制斜线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回车 注意 在输入坐标时,“@25<45是使用相对极坐标输入法。其中,“@表示相对坐标;“2.5”表示长度 值;“<”表示角度分隔符;“45”表示角度值
3.2 椭圆弧—绘制支架 知识重点: 以绘制支架为例,介绍绘制椭圆命令的五种方法和椭圆弧的绘制方法,以及复制、移动和 圆角命令。 绘图步骤: 1.绘制6个圆。 2.绘制4段椭圆弧。 3.利用旋转法绘制椭圆。 3.2.1 绘制椭圆 1.单击西下拉菜单中的【文件】|【新建】选项,打开对话框。单击“使用样板”菜单,选择“英 制样板图”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2.绘制中心线。设置中心线层为当前层,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3.81 //绘制水平线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回车 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水平线右端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2.5<45 //绘制斜线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回车 注意: 在输入坐标时,“@2.5<45”是使用相对极坐标输入法。其中,“@”表示相对坐标;“2.5”表示长度 值;“<”表示角度分隔符;“45”表示角度值

3.绘制圆。 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层。 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圆】菜单项中“圆心,半径”,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circle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捕捉中 线左端点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31 命令:re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俩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d 指定圆的直径5/16 输入直径值 命令:crde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偷令C指定圆的圆心成[三点)/点(2P)/相切、相切、半径2: /捕捉中心线右端点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14 半径值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5 ∥输入 半径值 绘制完成的定位线和圆如图3-5所示。 图35绘制定位线和圆 R0.31 R0.50
3.绘制圆。 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层。 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圆】菜单项中“圆心,半径”,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捕捉中 心线左端点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31 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 d 指定圆的直径:5/16 //输入直径值 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捕捉中心线右端点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 1/4 //输入半径值 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 .5 //输 入 半径值 绘制完成的定位线和圆如图3-5所示。 图3-5 绘制定位线和圆

4.复制两个圆。 单击下拉菜单中选择【修改】|【复制】菜单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copy 选择 定对角 点 ∥选择水平线左端 的两个圆 选择对象:指定基点或位移,或者[重复(M)]: ∥水平线左端点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 斜线的右端点 注意 拷贝命令与移动命令操作相同,大小和方向不改变,拷贝命令增加了新的实体。 5.绘制椭圆。 单击下拉菜单中选择【绘图】|【椭圆】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ellipse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圆弧(A)/中心点(C)] /捕捉1点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 捕捉2点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旋转(R)]:375 输入半轴长度值 绘制完成的椭圆如图3-6所示。 图3-6绘制完成的椭圆
4.复制两个圆。 单击下拉菜单中选择【修改】│【复制】菜单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copy 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 //选择水平线左端 的两个圆 选择对象: 指定基点或位移,或者[重复(M)]: //水平线左端点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 : //斜线的右端点 注意: 拷贝命令与移动命令操作相同,大小和方向不改变,拷贝命令增加了新的实体。 5.绘制椭圆。 单击下拉菜单中选择【绘图】│【椭圆】选项,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ellipse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圆弧(A)/中心点(C)]: //捕捉1点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 //捕捉2点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旋转(R)]: .375 //输入半轴长度值 绘制完成的椭圆如图3-6所示。 图3-6 绘制完成的椭圆

6.拉长中心线。 单击下拉菜单中【修改】【拉长】菜单项,其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lengthen 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dy∥动态拉长 选择專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 选取水平中心线的左端点 指定新端点 左拉长 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 ∥选取斜线的右端点 指定新端点 ∥右上方拉长 拉长的中心线如图37所示。 图3-7拉长的中心线
6.拉长中心线。 单击下拉菜单中【修改】│【拉长】菜单项,其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lengthen 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 dy //动态拉长 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 //选取水平中心线的左端点 指定新端点: //向左拉长 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 //选取斜线的右端点 指定新端点: //向右上方拉长 拉长的中心线如图3-7所示。 图3-7 拉长的中心线

7.绘制大椭圆。 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椭圆】选项,其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ellipse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圆弧(A)/中心点(C)]:/捕提水平中心线的与圆交点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6.75 ∥指定 椭圆长轴长度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旋转(R)]:1.125 ∥指定椭圆短轴长度 绘制完成的大椭圆如图3-8所示 图3-8绘制完成的大椭圆
7.绘制大椭圆。 单击下拉菜单中【绘图】│【椭圆】选项,其命令行的显示如下所述。 命令: _ellipse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圆弧(A)/中心点(C)]: //捕捉水平中心线的与圆交点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 6.75 // 指 定 椭圆长轴长度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旋转(R)]: 1.125 //指定椭圆短轴长度 绘制完成的大椭圆如图3-8所示。 图3-8 绘制完成的大椭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基本二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章 AutoCAD2006基础.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供送装置.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计量充填机构.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装机械.ppt
-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袋装机械.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五章 常用步进传动机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凸轮机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七章 蜗杆传动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六章 齿轮传动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九章 挠性传动设计.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章 机械系统及运动简图.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八章 轮系.doc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常用机构(3.3)凸轮机构及其设计.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常用机构(3.4)间歇运动机构.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常用机构(3.2)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圆锥齿轮绘制.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机械装配图绘制.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基本三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高级三维绘图.ppt
- 《AutoCAD 2006机械制图》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8章 三维综合实训——绘制散热器.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刘美玲).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复习.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1.5 力矩 1.6 力偶.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1.8.3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1.8.4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2.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3 剪切与挤压.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5 平面弯曲.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力学 2.4 扭转.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圆轴扭转.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直梁的弯曲强度计算.ppt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2.1)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