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3 第三章 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水域生态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of Aquatic Ecology 王 岩 上海水产大学水域生态学与鱼类营养实验室 AEFN
水域生态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of Aquatic Ecology 王 岩 上海水产大学水域生态学与鱼类营养实验室 AEFN

第三章 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EFN
第三章 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EFN

❖ 最小量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Liebig, 1840)。 适用范围:(1)只能在严格的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 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下才适用;(2)要考虑因子的相互作用。 ❖ 耐性定律:生物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大量,它们之间的幅度就 是耐性限度(Shelford)。 补充原理:(1)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的耐性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的 耐性范围很狭窄;(2)对所有因子的耐性范围都很广的生物,一般都分布 很广;(3)当一个种的某一个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度的状况下,另一些 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都会下降;(4)在自然界中,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 个特定的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内生活,这时,另外一些生态因子起到重 要的作用;(5)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 AEFN 基本规律
❖ 最小量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Liebig, 1840)。 适用范围:(1)只能在严格的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 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下才适用;(2)要考虑因子的相互作用。 ❖ 耐性定律:生物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大量,它们之间的幅度就 是耐性限度(Shelford)。 补充原理:(1)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的耐性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的 耐性范围很狭窄;(2)对所有因子的耐性范围都很广的生物,一般都分布 很广;(3)当一个种的某一个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度的状况下,另一些 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都会下降;(4)在自然界中,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 个特定的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内生活,这时,另外一些生态因子起到重 要的作用;(5)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 AEFN 基本规律

物候学:除了昼夜周期以外,生物界中还存在季节周期, 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叫 物候学(Phenology). 物候期 AEFN 物候学
物候学:除了昼夜周期以外,生物界中还存在季节周期, 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叫 物候学(Phenology). 物候期 AEFN 物候学

温度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AEFN
温度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AEFN

❖ 陆地最高温度在沙漠地区(60℃)(火山区更高)。最低温度在西 伯利亚(-70℃)。海洋最高温度记录在波斯湾,潮汐区温度约为 36℃。温泉和喷泉可高达100℃。 ❖ 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200℃─100℃。陆生维管束植物多数为广温性, 其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通常为-5℃─55℃,但多数在5℃─40℃之间方 具有繁殖能力。 ❖ 生活在极端温度下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有几种不同的适应方式, 其中一方面是属于生理方面的适应,此外还有形态构造和行为方面 的适应。(郝道猛,1977) ❖ 狭温性(Stenothermal)—广温性(Eurythermal) AEFN 环境温度与生物生存温度
❖ 陆地最高温度在沙漠地区(60℃)(火山区更高)。最低温度在西 伯利亚(-70℃)。海洋最高温度记录在波斯湾,潮汐区温度约为 36℃。温泉和喷泉可高达100℃。 ❖ 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200℃─100℃。陆生维管束植物多数为广温性, 其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通常为-5℃─55℃,但多数在5℃─40℃之间方 具有繁殖能力。 ❖ 生活在极端温度下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有几种不同的适应方式, 其中一方面是属于生理方面的适应,此外还有形态构造和行为方面 的适应。(郝道猛,1977) ❖ 狭温性(Stenothermal)—广温性(Eurythermal) AEFN 环境温度与生物生存温度

❖ 积温:生物生长发育期间所需温度的总和。 ❖ 活动积温:高于最低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日平均气温之 和。 ❖ 有效积温:植物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减去最低生物学 有效温度的差的总和。 李博,1993 AEFN 生物积温
❖ 积温:生物生长发育期间所需温度的总和。 ❖ 活动积温:高于最低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日平均气温之 和。 ❖ 有效积温:植物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减去最低生物学 有效温度的差的总和。 李博,1993 AEFN 生物积温

❖ 形态和生理适应: ❖ 休眠: ❖ 冬眠: ❖ 夏眠: ❖ 滞育(Diapause):节肢动物在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如卵、幼虫等, 其生长和发育都停顿下来,而进入休眠状态,称为休眠或滞育。 ❖ 迁移 ❖ 其它的行为适应 郝道猛,1977 AEFN 动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 形态和生理适应: ❖ 休眠: ❖ 冬眠: ❖ 夏眠: ❖ 滞育(Diapause):节肢动物在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如卵、幼虫等, 其生长和发育都停顿下来,而进入休眠状态,称为休眠或滞育。 ❖ 迁移 ❖ 其它的行为适应 郝道猛,1977 AEFN 动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 浮游植物通过改变细胞分裂速度(Eppley,1972)和单位叶绿 素生产力(Talling,1955;Lchimura,1968)来适应水温的 变化。如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每升高10℃,则培养液中 细胞分裂速度可增加1-3倍(Fogg,1956) ❖ 大叶藻 ( Zostera marina ) 可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0-40℃ (Philips,1972),但有效生长温度范围为5-27℃(Thayer, 1975)。 AEFN 水生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 浮游植物通过改变细胞分裂速度(Eppley,1972)和单位叶绿 素生产力(Talling,1955;Lchimura,1968)来适应水温的 变化。如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每升高10℃,则培养液中 细胞分裂速度可增加1-3倍(Fogg,1956) ❖ 大叶藻 ( Zostera marina ) 可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0-40℃ (Philips,1972),但有效生长温度范围为5-27℃(Thayer, 1975)。 AEFN 水生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 无脊椎动物的代谢率和活动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提高(Kinne,1970) 代谢率变化常常改变了生物活动性的变化范围,但是活动率和代 谢率的变化未必同时发生。 Childress(1976)指出鱼类活动性研 究方法和概念(Brett,1964; Fry, 1971)不适合于水层无脊椎动物 活动性的研究。 ❖ 温度可降低底栖动物幼体对其它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Veberg,见郑义水等 AEFN 水生动物对温度的适应
❖ 无脊椎动物的代谢率和活动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提高(Kinne,1970) 代谢率变化常常改变了生物活动性的变化范围,但是活动率和代 谢率的变化未必同时发生。 Childress(1976)指出鱼类活动性研 究方法和概念(Brett,1964; Fry, 1971)不适合于水层无脊椎动物 活动性的研究。 ❖ 温度可降低底栖动物幼体对其它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Veberg,见郑义水等 AEFN 水生动物对温度的适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2 第二章 水域环境.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1 第一章 绪论.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9 第九章 裸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8 第八章 硅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7 第七章 黄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6 第六章 金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5 第五章 甲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4 第四章 隐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3 第三章 红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2 第二章 蓝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1 第一章 藻类概述.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14 第十四章 水生微管束植物.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13 第十三章 藻类小结.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12 第十二章 轮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11 第十一章 绿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水生动物学 2.10 第十章 褐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篇 水生植物学 1.9 第九章 裸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篇 水生植物学 1.8 第八章 硅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篇 水生植物学 1.7 第七章 黄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篇 水生植物学 1.6 第六章 金藻门.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4 第四章 水生生物种群.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5 第五章 水生生物群落.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6 第六章 水域生态系统.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水生生态学 3.7 第七章 水域生态系统生产力.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感觉系统.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2.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2.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6章 生态学绪论.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7章 生活史和年龄.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8章 生长 growth.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9章 摄食 feeding.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0章 繁殖与早期发育.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0章 鱼类的感觉和行为(鱼类行为学 fish ethology).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鱼类学绪论(任课老师:唐文乔).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鱼体的外部分区.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肌肉系统.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骨骼系统.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消化系统.ppt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呼吸系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