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结构化学——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 第二芾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 结构化学 第二节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 Chemical band)是指分子或晶体中 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作用 力。根据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化学键可分为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基本类型。不同 的分子或晶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不同的 化学键结合方式,因而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 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2 化学键(Chemical band)是指分子或晶体中 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作用 力。根据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化学键可分为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基本类型。不同 的分子或晶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不同的 化学键结合方式,因而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 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离子键 离子键的形成 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W. Kosse1)提出了离 子键理论,解释电负性差别较大的元素间所形成的 化学键。 能量 核间距 离子键形成过程的能量曲线
3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W. Kossel)提出了离 子键理论,解释电负性差别较大的元素间所形成的 化学键。 离子键形成过程的能量曲线

令当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彼此接近时,通过静电吸引, 逐渐靠近,并使体系的总能量不断降低。但当两 个或多个异性离子彼此相吸达到很近的距离时, 正负离子的电子云之间,以及它们的原子核之间 的斥力将随着核间距的缩小而迅速变大,并使整 个体系的能量也迅速增大。当原子核间的距离达 到某一个特定值时,正负离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达 到平衡,体系的总能量降至最低。此时体系处于 相对稳定状态,正负离子间形成一种稳定牢固的 结合,即形成了化学键。这种由正负离子间的静 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今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或晶体,称为离子化合 物或离子晶体
4 ❖ 当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彼此接近时,通过静电吸引, 逐渐靠近,并使体系的总能量不断降低。但当两 个或多个异性离子彼此相吸达到很近的距离时, 正负离子的电子云之间,以及它们的原子核之间 的斥力将随着核间距的缩小而迅速变大,并使整 个体系的能量也迅速增大。当原子核间的距离达 到某一个特定值时,正负离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达 到平衡,体系的总能量降至最低。此时体系处于 相对稳定状态,正负离子间形成一种稳定牢固的 结合,即形成了化学键。这种由正负离子间的静 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 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或晶体,称为离子化合 物或离子晶体

2.离子键的特征 (1)无方向性 由于离子电荷的分布可看作是球形对称的,在各个 方向上的静电效应是等同的。 (2)无饱和性 同一个离子可以和不同数目的异性电荷离子结合, 只要离子周围的空间允许,每一离子尽可能多地吸 引异号电荷离子,因此,离子键无饱和性。但不应 误解为一种离子周围所配位的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 是任意的。恰恰相反,晶体中每种离子都有一定的 配位数,它主要取决于相互作用的离子的相对大小 并使得异性离子间的吸引力应大于同性离子间的排 斥力
5 2.离子键的特征 (1) 无方向性 由于离子电荷的分布可看作是球形对称的,在各个 方向上的静电效应是等同的。 (2) 无饱和性 同一个离子可以和不同数目的异性电荷离子结合, 只要离子周围的空间允许,每一离子尽可能多地吸 引异号电荷离子,因此,离子键无饱和性。但不应 误解为一种离子周围所配位的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 是任意的。恰恰相反,晶体中每种离子都有一定的 配位数,它主要取决于相互作用的离子的相对大小, 并使得异性离子间的吸引力应大于同性离子间的排 斥力

3.影响离子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1)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与离子势Z/r 离子半径r是指离子在晶体中的接触半径。把晶体中 的正、负离子看作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球,两个原子 核之间的平均距离——核间距d,即为正、负离子半 径之间之和,即d=r++n 离子半径的测算示意图6
6 3.影响离子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1) 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与离子势Z/r 离子半径r是指离子在晶体中的接触半径。把晶体中 的正、负离子看作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球,两个原子 核之间的平均距离——核间距d,即为正、负离子半 径之间之和,即 d = r+ + r− 离子半径的测算示意图

元素的离子半径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原子半径的变化 规律大致相同: 同一主族各元素的电荷数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 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rF-<rcr<rBr-<yr Ig 同一周期各元素的离子,当电子构型相同时,随离 子电荷数的增加,阳离子半径减小,阴离子半径增 大。如 .<1,。<F 而阴离子半径总比同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同 元素的高价阳离子总比低价阳离子小
7 元素的离子半径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原子半径的变化 规律大致相同: 同一主族各元素的电荷数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 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 ; 。 同一周期各元素的离子,当电子构型相同时,随离 子电荷数的增加,阳离子半径减小,阴离子半径增 大。如 , 。 而阴离子半径总比同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同 一元素的高价阳离子总比低价阳离子小。 − − − − F Cl Br I r r r r 2+ 2+ 2+ 2+ Mg Ca Sr Ba r r r r + 2+ 3+ Na Mg Al r r r − 2− 3− F O N r r r

离子电荷Z是指离子所带的电荷。按照物理原理,离 子电荷(绝对值)越大,其静电作用越强。而当所 带电荷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小,其静电作用越强。 对于同种构型的离子晶体,离子电荷越大,半径越 小,正负离子间引力越大,晶格能越大,化合物的 熔点、沸点一般越高。通常用离子势Z/来表示乙及 「对离子静电作用的综合影响。离子势越大,则对异 号离子的静电作用愈强,生成的离子键愈牢固
8 离子电荷Z是指离子所带的电荷。按照物理原理,离 子电荷(绝对值)越大,其静电作用越强。而当所 带电荷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小,其静电作用越强。 对于同种构型的离子晶体,离子电荷越大,半径越 小,正负离子间引力越大,晶格能越大,化合物的 熔点、沸点一般越高。通常用离子势Z / r来表示Z及 r对离子静电作用的综合影响。离子势越大,则对异 号离子的静电作用愈强,生成的离子键愈牢固

(2)离子的电子构型,特别是其价层电子构型 事实表明,离子的电子构型亦将影响到离子静电作 用的大小,特别是当离子的离子势(z/r)大小差不 多时,离子的电子构型将是决定形成的离子键强弱 的主要因素
9 (2) 离子的电子构型,特别是其价层电子构型 事实表明,离子的电子构型亦将影响到离子静电作 用的大小,特别是当离子的离子势(Z/r)大小差不 多时,离子的电子构型将是决定形成的离子键强弱 的主要因素

通常,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时电子将填 充在最外层轨道上,形成稀有气体的电子层 结构;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时,先失 去最外层的电子 负离子的电子层构型,与稀有气体的电子层 构型相同。例如,C|-:3s23p6;O 2s2p6。 10
10 通常,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时电子将填 充在最外层轨道上,形成稀有气体的电子层 结构;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时,先失 去最外层的电子。 负离子的电子层构型,与稀有气体的电子层 构型相同。例如,Cl-:3s23p6;O2-: 2s22p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有机化学(PPT讲义课件).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5.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5.1)金属及其化合物.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2.2)稀溶液的依数性.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2.3)胶体分散体系.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2.1)分散体系.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4.4)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5)实际体系中的多重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2)沉淀溶解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3)配位化合物及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1)溶液中的酸碱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Polymers.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4)化学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5)化学反应速率.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3)化学反应的方向.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1)基本概念.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吸光光度法.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结构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结构化学——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晶体结构.ppt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36 A Product Synthesi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34 Introduction to Carbene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35 Recent Review Article.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35 A The Use of Fischer Carbenes in Organic Synthesi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35 B The 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Carbonyl Ylide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3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33 A Evans' Group Seminar.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0 A Diastereoselective Attack of Electrophiles on Chiral Olefin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0 extra.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1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2 Pericyclic Reaction.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3 Pericyclic Reaction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5 Cycloaddition Reaction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0 Olefin Addition Reactions.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22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19 A Enantioselective Carbonyl Addition Handout.pdf
-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版)Lecture 20 The Evolution of Models for Carbonyl Addit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