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案7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北宋柳永的一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对杭州的自然风 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比较真 实的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对于《望海潮》词中描绘了怎 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学生理解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判断并 鉴赏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鉴于此,决定采取“由 表及里”“抽丝拨茧”的方法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不进行硬 性拔高,而强调课堂的自然生成。从而贯彻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 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鉴赏品评词中的比喻、铺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3、体会并评价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悟词的意境美,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给条件猜一个城市名
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北宋柳永的一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对杭州的自然风 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比较真 实的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对于《望海潮》词中描绘了怎 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学生理解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判断并 鉴赏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鉴于此,决定采取“由 表及里”“抽丝拨茧”的方法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不进行硬 性拔高,而强调课堂的自然生成。从而贯彻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 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鉴赏品评词中的比喻、铺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3、体会并评价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悟词的意境美,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给条件猜一个城市名

【条件】 1、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 2、苏轼、白居易都曾在此为官,并且都留下了著名的人文景观。 3、这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 西泠印社、虎跑泉等 4、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5、这里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 6、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湖,苏轼曾经为其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佳句。 7、这里盛产一种有名的茶叫“龙井 【答案】杭州 二、上阙欣赏 学生朗读,如有错误,正音 2、今天的杭州风景宜人,看宋代柳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杭州 画卷。这幅画中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来画 的?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市井美貌) 珠玑罗绮 云树沙堤怒涛波浪(霜雪)天堑(自然景观) (意象) 3、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怎样的杭州?
2 【条件】 1、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 2、苏轼、白居易都曾在此为官,并且都留下了著名的人文景观。 3、这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 西泠印社、虎跑泉等。 4、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5、这里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 6、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湖,苏轼曾经为其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佳句。 7、这里盛产一种有名的茶叫“龙井”。 【答案】杭州 二、 上阙欣赏 1、学生朗读,如有错误,正音。 2、今天的杭州风景宜人,看宋代柳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杭州 画卷。这幅画中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来画 的? &烟柳 画桥 风帘 翠幕 人家(市井美貌) 珠玑 罗绮 云树 沙堤 怒涛 波浪(霜雪)天堑(自然景观) (意象) 3、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怎样的杭州?

(总分结构) &形胜都会 一空间一—— 繁华 时间 因果 (为什么杭州会如此繁华?) 三、下阙欣赏 1、学生齐读 2、上阙作者以“繁华”贯穿上下,是上阙的“词眼”。下阙有没有 个字起到贯穿的作用呢? “好”或者“夸 3、下阙写了哪些好景(夸了哪些方面)? &西湖美景: 风景之美 音乐之美 生活之美 长官之美 4、“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将杭州美景写得如此之美,说明什么? 除此之外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目的呢? &对杭州的喜爱、赞美 &投赠谒见之作 取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5、柳永简介及写作背景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6、教师范读
3 (总分结构) &形胜 都会 ————空间————因 繁华————————时间————果 (为什么杭州会如此繁华?) 三、 下阙欣赏 1、学生齐读 2、上阙作者以“繁华”贯穿上下,是上阙的“词眼”。下阙有没有一 个字起到贯穿的作用呢? & “好” 或者 “夸” 3、下阙写了哪些好景(夸了哪些方面)? &西湖美景: 风景之美 音乐之美 生活之美 长官之美 4、“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将杭州美景写得如此之美,说明什么? 除此之外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目的呢? &对杭州的喜爱、赞美 &投赠谒见之作————取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5、柳永简介及写作背景 &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变。 6、教师范读

四、拓展延伸 我们听了柳永夸了宋代杭州,他这一夸不要紧,据说“此词流播, 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 志。”今天,我们带着对西湖美景的神往,一起夸一夸现在的杭州。 附:主要板书设计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如(杭州的繁华面是 诗 诗如画景 是夸 画西湖的好景点画 情 意
4 四、 拓展延伸 我们听了柳永夸了宋代杭州,他这一夸不要紧,据说“此词流播, 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 志。”今天,我们带着对西湖美景的神往,一起夸一夸现在的杭州。 附:主要板书设计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望海楼课件1_望海楼.ppt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21页)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ppt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20页).ppt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14页)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3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2.ppt
- 《望洞庭》案3_册.doc
- 《望江南》案3_古诗词.doc
- 《望江南》《江城子·密州出猎》比较案_词五首.doc
- 《望江南》《武陵春》导学案_望江南武陵春导学案.doc
- 《望江南》课件4_望江南.ppt
- 《望江南》课件3_望江南2.ppt
- 《望江南》课件2.ppt
- 《望梅止渴》课件.ppt
- 《望梅止渴》课件1_望梅止渴.ppt
- 《望月》有感课件2_望月有感2.ppt
- 《望月》课件2_望 月.ppt
- 《望月》课件1.ppt
- 《望庐山瀑布水》《站立起来的水课件1_《望庐山__站起来的水》课件.ppt
- 《望岳》表格式学案.doc
- 《望海潮x课件(10页).pptx
- 《望海潮x课件(23页).pptx
- 《望海潮x课件(26页).pptx
- 《望海潮课件(18页)_望海潮课件.ppt
- 《望海潮课件(25页).ppt
- 《望海潮课件(30页).ppt
- 《望海潮》课文PPT课件.ppt
- 《望海潮课件3_望海潮.ppt
- 《望海潮课件4.ppt
- 柳永《望海潮》PPT课件_柳永望海潮.ppt
- 《望海潮课件(19页).ppt
- 《望海潮》导学案2.doc
- 《望海潮》导学案.doc
- 《望海潮》表格式案.doc
- 《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案及课件_在水一方.ppt
- 《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案及课件_研究“在水一方”母题的中外联系.doc
- 《朝三暮四课件1.ppt
- 《朝天子·咏喇叭课件(20页)_4朝天子.咏喇叭课件.ppt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课件3_《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课件说明.doc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课件3_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课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