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章(12-7)软体动物门

节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第七节 软体动物门(Mol1usca)

进化地位 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特 征,是软体动物相同于环节动物的代表性特征, 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的 是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 支 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称“贝类
进化地位 • 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特 征,是软体动物相同于环节动物的代表性特征, 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的, 是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 支。 • 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称“贝类”

生物学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 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 吸器官; 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生物学特征 •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 •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 分, • 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 吸器官; • 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制和分部 2、消化系统 3、呼吸器官 4、循环系统 5、排泄器官 6、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和发育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制和分部 2、消化系统 3、呼吸器官 4、循环系统 5、排泄器官 6、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和发育

体制和分部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 为头部、足部和内脏 团 体腔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 生殖器官 伸成为外套膜 肾脏 心脏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 外套膜 消化道 贝壳体最外成覆盖在身 灰质贝壳 外套腔 齿舌 齿舌 鳃 足 神绿素软体动物一分部、齿舌结构图 (N Campbell, 1995)
软体动物-分部、齿舌结构图 (N.Campbell,1995) 体制和分部 •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 为头部、足部和内脏 团。 •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 伸成为外套膜, •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 灰质贝壳,覆盖在身 体最外面

1、体制 软体动物体制为左右对称,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21头部 2.2足 23内脏团 24外膜 25贝壳
1、体制 • 软体动物体制为左右对称, •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2.1 头部 2.2 足 2.3 内脏团 2.4 外膜 2.5 贝壳

头部 视神经节 虹膜 位于身体前端,具 摄食和感觉器官, 主要为眼、触角。 ·发达程度的差异 底栖或附着生活的 类群 头部不发达或 退化消失,如石鳖、 角贝、河蚌等 ·活动的类群 视神经 —头部发达并有 晶状体 视网膜 发达的感觉器官, 如蜗牛、乌贼等。乌贼一眼结构图(C.P. Hickman,1995)
头部 • 位于身体前端,具 摄食和感觉器官, 主要为眼、触角。 • 发达程度的差异: • 底栖或附着生活的 类群 • ——头部不发达或 退化消失,如石鳖、 角贝、河蚌等; • 活动的类群 • ——头部发达并有 发达的感觉器官, 如蜗牛、乌贼等

石鳖 蜗牛 头部比较
石鳖 蜗牛 头部比较

足 位于身体腹面的肌肉质运动器官 ·但形态变化甚大: ·适于基质上匍匐爬行者,如鲍、石鳖等,足呈块状; ·适于底质上澘掘栖居者,如瓣鳃纲的足为斧状,掘足 纲的为柱状; 游泳生活者,如头足类,足已经与头部愈合,并环绕 头部分裂成若干条长腕; 一些附着生活者,如贻贝足不发达,足部具足丝腺, 能分泌足丝 营固着生活者,如牡蛎成体,足完全退化
足 • 位于身体腹面的肌肉质运动器官。 • 但形态变化甚大: • 适于基质上匍匐爬行者,如鲍、石鳖等,足呈块状; • 适于底质上潜掘栖居者,如瓣鳃纲的足为斧状,掘足 纲的为柱状; • 游泳生活者,如头足类,足已经与头部愈合,并环绕 头部分裂成若干条长腕; • 一些附着生活者,如贻贝足不发达,足部具足丝腺, 能分泌足丝; • 营固着生活者,如牡蛎成体,足完全退化

内脏团 一般位于足的背面, ·消化、生殖等內脏器官都在內脏团里
内脏团 • 一般位于足的背面, • 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都在内脏团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章(12-5)原腔动物.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四章 糖代谢.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三十二章 生物固氮.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二十三章 核苷酸代谢.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二十八章 脂类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代谢.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二十五章 戊糖磷酸途及糖异生途径.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二十六章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二十四 章生物氧化.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三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 的分解代谢.ppt
- 《生物化学—代谢篇》第十九章 代谢.ppt
- 集美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ppt
- 集美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细胞骨架和细胞运动.ppt
- 《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讲义.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三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第四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第五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清华大学:《生物核磁共振波谱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6. 2D NMR Spectra.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章(12-6)环节动物门.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章(12-8)节肢动物门.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章(12-9)棘皮动物门.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无脊椎动物总结.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原索动物之—尾索动物亚门.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脊索动物门.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ppt
-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八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一 两栖纲(Amphibia).ppt
- 湖州师范学院:达尔文医学入门——疾病的历史渊源(周国庆).ppt
- 滨州职业学院:《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Plant Growth physiology.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四讲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五讲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六讲 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一讲 序论(张惟杰).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二讲 构造生物体的基本元件——从生物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三讲 生物的新陈代谢.ppt
-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 聚羟基烷酸酯发酵过程优化.doc
-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doc
-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透明质酸发酵过程优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