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四讲 玉米类型识别

农事学实践教程 (3)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农事学实践教程 (3)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第四十七讲 玉米类型识别
第四十七讲 玉米类型识别

一、实践目的 栽培玉米根据籽粒不同部位的结构(粉质 胚乳和角质胚乳分布的比例和化学成分的 分布)及雌花、护颖发育程度的不同,把 玉米这个种又分为9个类型。 通过对玉米 9大类型的果穗和籽粒标本进行解剖观察, 掌握玉米9大类型的识别要点
一、实践目的 栽培玉米根据籽粒不同部位的结构(粉质 胚乳和角质胚乳分布的比例和化学成分的 分布)及雌花、护颖发育程度的不同,把 玉米这个种又分为9个类型。 通过对玉米 9大类型的果穗和籽粒标本进行解剖观察, 掌握玉米9大类型的识别要点

二、实践操作
二、实践操作

(一)玉米类型的识别鉴定 1、马齿型:籽粒的旁侧为角质胚乳,中央和顶 部为松软的粉质胚乳。籽粒较大,呈长型,侧面扁 平,表现光滑,顶部凹陷,象马齿一样。这种凹陷 的形成,是由于籽粒在成熟干燥时,角质胚乳和粉 质胚乳不均匀收缩造成的。茎杆高大,果穗较大, 多呈圆柱型,生育期长,产量高。淀粉含量为 60%~63%,蛋白质含量为8%~13.5%
(一)玉米类型的识别鉴定 1、马齿型:籽粒的旁侧为角质胚乳,中央和顶 部为松软的粉质胚乳。籽粒较大,呈长型,侧面扁 平,表现光滑,顶部凹陷,象马齿一样。这种凹陷 的形成,是由于籽粒在成熟干燥时,角质胚乳和粉 质胚乳不均匀收缩造成的。茎杆高大,果穗较大, 多呈圆柱型,生育期长,产量高。淀粉含量为 60%~63%,蛋白质含量为8%~13.5%

2、硬粒型:又称燧石种。整个籽粒被角质 胚乳所包被,粉质胚乳集中在中央部分, 籽粒透明而硬;具有早熟,耐寒、适应能 力强等特点,是我国的主要类型,分布很广。 淀粉总含量为56%~75%,其中直链淀粉21%, 支链淀粉79%,蛋白质量为7.7%~14.8%
2、硬粒型:又称燧石种。整个籽粒被角质 胚乳所包被,粉质胚乳集中在中央部分, 籽粒透明而硬;具有早熟,耐寒、适应能 力强等特点,是我国的主要类型,分布很广。 淀粉总含量为56%~75%,其中直链淀粉21%, 支链淀粉79%,蛋白质量为7.7%~14.8%

3、半马齿型:介于马齿型和硬粒型的中间 类型。籽粒顶部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粒 型也比马齿型短而圆,产量比硬粒型高, 比马齿型低,品质介于两者之间
3、半马齿型:介于马齿型和硬粒型的中间 类型。籽粒顶部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粒 型也比马齿型短而圆,产量比硬粒型高, 比马齿型低,品质介于两者之间

4、粉质型,又称软质型,胚乳几乎整 个是粉质,只有籽粒外围有很薄角质层。 粒小,圆形,质地松软,顶部平或稍圆, 无光泽;籽粒吸湿性大,容重低,淀粉 含量55%~88%,淀粉粒之间为胶体糖类, 蛋白质含量为6.9%~12.1%,高赖氨酸 玉米多为粉质型
4、粉质型,又称软质型,胚乳几乎整 个是粉质,只有籽粒外围有很薄角质层。 粒小,圆形,质地松软,顶部平或稍圆, 无光泽;籽粒吸湿性大,容重低,淀粉 含量55%~88%,淀粉粒之间为胶体糖类, 蛋白质含量为6.9%~12.1%,高赖氨酸 玉米多为粉质型

5、爆裂型:籽粒细而坚硬,表面有光泽,胚乳 大部分是角质。含淀粉62%~72%、蛋白质10%~ 14%;淀粉粒之间充满蛋白质和胶体醣类。因子实 外围的角质是强韧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当加热 时不能抵抗籽粒内部水汽所发生的压力,胚乳突 破种皮,翻向外面成为爆米花,其体积为籽粒原 来的15~25倍。本类型淀粉是由23%直链淀粉和 77%支链淀粉组成,含蛋白质10.0%~14.5%。爆裂 种玉米植株较矮,果穗多而小。此种类型按籽粒 形状又分为米粒型和珍珠型。米粒型籽粒较大, 顶部尖;珍珠型籽粒小,顶部圆
5、爆裂型:籽粒细而坚硬,表面有光泽,胚乳 大部分是角质。含淀粉62%~72%、蛋白质10%~ 14%;淀粉粒之间充满蛋白质和胶体醣类。因子实 外围的角质是强韧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当加热 时不能抵抗籽粒内部水汽所发生的压力,胚乳突 破种皮,翻向外面成为爆米花,其体积为籽粒原 来的15~25倍。本类型淀粉是由23%直链淀粉和 77%支链淀粉组成,含蛋白质10.0%~14.5%。爆裂 种玉米植株较矮,果穗多而小。此种类型按籽粒 形状又分为米粒型和珍珠型。米粒型籽粒较大, 顶部尖;珍珠型籽粒小,顶部圆

6、甜质型:籽粒表面皱缩,籽粒干燥 时,胚乳中水溶性糖类失去水量造成的。 胚乳几乎全是角质,切面透明。胚大, 淀粉含量为25%~37%、糊精19%~31%、 蛋白质12.3%;淀粉中直链淀粉占60%~ 98%,支链淀粉占2%~40%
6、甜质型:籽粒表面皱缩,籽粒干燥 时,胚乳中水溶性糖类失去水量造成的。 胚乳几乎全是角质,切面透明。胚大, 淀粉含量为25%~37%、糊精19%~31%、 蛋白质12.3%;淀粉中直链淀粉占60%~ 98%,支链淀粉占2%~4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三讲 小麦拔节期苗情诊断及肥水管理.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二讲 小麦起身期苗情诊断.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一讲 小麦冬前苗情诊断及管理方案制订.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讲 栽培植物越冬前管理.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讲 作物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测定.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九讲 夏玉米播种技术.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八讲 整地与播种技术.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六讲 农作物诱变育种技术.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五讲 作物品种资源的搜集、整理与保存.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四讲 豆类杂交技术.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三讲 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二讲 小麦杂交技术.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一讲 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三十讲 施肥试验.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二十九讲 盆栽试验方法.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二十六讲 作物群体消光系数测定.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二十五讲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述.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二十四讲 作物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二十三讲 作物子粒粗蛋白含量测定.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二十二讲 油料子粒含油量测定.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五讲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十六讲 玉米田间测产及评价.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四讲 小麦农艺性状调查.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五讲 作物田间茎孽动态调查.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六讲 作物群体消光系数测定.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七讲 作物子粒灌浆进程观察.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八讲 作物叶片相互补偿作用的观察.ppt
- 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践课,第三阶段)第九讲 作物生产田情况调查.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传统育苗技术.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一章 现代育苗技术.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二章 苗木的管理.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三章 种苗商品化.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二章 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三章 种子的生产.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种子的加工与贮藏.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种子的检验.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种子的经营管理.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种子的鉴证和立法.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种子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育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