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热分析 Thermal Analysis

第三章热分析 Thermal Analysis
第三章 热分析 Thermal Analysis

第一节热分析技术的概述 热分析的定义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al Analysis)第七次会 议所下的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 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类技术。这里所说的“程序控制 温度”一般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 线性升温、降温。这里的“物质”指试样本身和(或)试样的 反应产物,包括中间产物
第一节 热分析技术的概述 一、热分析的定义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al Analysis)第七次会 议所下的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 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类技术。这里所说的“程序控制 温度”一般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 线性升温、降温。这里的“物质”指试样本身和(或)试样的 反应产物,包括中间产物

上述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量、温度、能量、尺寸、力学、 声、光、热、电等。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建立了相对应的 热分析技术,例如 热重分析( Thermogravimetry,TG); 差热分析(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热机械分析(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TMA) 逸出气体分析( Evolved Gas Analysis,EGA); 热电学分析( Thermoelectrometry); 热光学分析( Thermophotometry)等
上述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量、温度、能量、尺寸、力学、 声、光、热、电等。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建立了相对应的 热分析技术,例如: 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TG);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TMA) 逸出气体分析(Evolved Gas Analysis,EGA); 热电学分析(Thermoelectrometry); 热光学分析(Thermophotometry)等

热分析方法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国际热 分析协会(CTA)的归纳和分类,目前的热分析 方法共分为九类十七种,在这些热分析技术中 热重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机械 分析应用得最为广泛。 物理性质热分析技术名称 缩写 质量 热重分析法 TG 温度 差热分析 DTA 热量 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 尺寸 热膨胀(收缩)法 TD 力学特性 动态力学分析 DMTA
• 热分析方法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国际热 分析协会(ICTA)的归纳和分类,目前的热分析 方法共分为九类十七种,在这些热分析技术中, 热重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机械 分析应用得最为广泛。 物理性质 热分析技术名称 缩写 质量 热重分析法 TG 温度 差热分析 DTA 热量 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 尺寸 热膨胀(收缩)法 TD 力学特性 动态力学分析 DMTA

二、热分析的主要优点 1.可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对样品进行研究; 2.可使用各种温度程序(不同的升降温速率); 3.对样品的物理状态无特殊要求; 4.所需样品量可以很少(0.1pg-10mg); 5仪器灵敏度高(质量变化的精确度达105); 6.可与其他技术联用; 7.可获取多种信息
1. 可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对样品进行研究; 2. 可使用各种温度程序(不同的升降温速率); 3. 对样品的物理状态无特殊要求; 4. 所需样品量可以很少(0.1g - 10mg); 5. 仪器灵敏度高(质量变化的精确度达10-5); 6. 可与其他技术联用; 7. 可获取多种信息。 二、热分析的主要优点

、热分析的起源 1887年,法(德)国人第一次用热电偶测温的方法研究粘土矿 物在升温过程中的热性质的变化。 1891年,英国人使用示差热电偶和参比物,记录样品与参照物 间存在的温度差,大大提高了测定灵敏度,发明了差热分析 (DTA)技术的原始模型。 1915年,日本人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研制出热天平,开创了热 重分析(TG技术。 1940-1960年,热分析向自动化、定量化、徼型化方向发展。 1964年,美国人在DTA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 Perkin- Elmer公司率先研制了DSC-1型示差扫描量热仪
1887年,法(德)国人第一次用热电偶测温的方法研究粘土矿 物在升温过程中的热性质的变化。 1891年,英国人使用示差热电偶和参比物,记录样品与参照物 间存在的温度差,大大提高了测定灵敏度,发明了差热分析 (DTA)技术的原始模型。 1915年,日本人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研制出热天平,开创了热 重分析(TG)技术。 1940-1960年,热分析向自动化、定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1964年,美国人在DTA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 Perkin-Elmer公司率先研制了DSC-1型示差扫描量热仪。 三、热分析的起源

第二节物质的热效应 晶体中水的存在形式 1吸附水:H2O;不参加晶格;存在于表面或 毛细管内,失水温度100-130° 2结晶水:H2O参加晶格;存在于结构中,不 与其他单元形成化学键;失水物相变化;温度 100-300° 3结构水:OH形式参加晶格;存在于结构中 与其他单元形成化学键;失水晶格崩溃;温度 300-10000。 4过渡类型的水:层间水、沸石水
第二节 物质的热效应 • 一 晶体中水的存在形式 • 1 吸附水:H2O;不参加晶格;存在于表面或 毛细管内, 失水温度100-130o 。 • 2结晶水: H2O参加晶格;存在于结构中, 不 与其他单元形成化学键;失水物相变化;温度 100-300o 。 • 3 结构水:OH-形式参加晶格;存在于结构中, 与其他单元形成化学键;失水晶格崩溃;温度 300-1000o 。 • 4 过渡类型的水:层间水、沸石水

二物质的热效应: 脱水吸热; 分解吸热;(aCO3=CaO+CO ·相变-吸热或放热:熔化、升华、 氧化放热 结晶放热;
• 二 物质的热效应: • 脱水-吸热; • 分解-吸热;CaCO3=CaO+CO2 ; • 相变-吸热或放热:熔化、升华、蒸发。 • 氧化-放热; • 结晶-放热;

第三节差热分析(DTA) DTA的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 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 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描述了样品与参比 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 系
第三节 差热分析(DTA) • 一、DTA的基本原理 •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 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 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描述了样品与参比 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 系

1在金属中有自由电子,要使之逸出表面 需施加能量V(逸出功)。设有两金属A、 B,Va>Vb,则A,B接触时自由电子由B 流向A,使A,B+,并形成电位差Vae VL=V6-Va 自由电子
1 在金属中有自由电子, 要使之逸出表面, 需施加能量V(逸出功)。设有两金属A、 B,Va>Vb, 则A,B接触时自由电子由B 流向A, 使A-, B+ ,并形成电位差Vab’。 Vab’= Vb-V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1.3-1.6).ppt
- 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刘羽)、第一章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1.1-1.2).ppt
-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规范).doc
- 《材料热力学》第六章 在y-fe中的化学位及活度.ppt
- 《材料热力学》第五章 两相平衡.ppt
- 《材料热力学》第四章 摩尔图(二元系的自由能).ppt
- 《材料热力学》第三章 二元相.ppt
-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资料》实训指导书.doc
-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资料》实验指导书.doc
-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资料》实践教学环节基本要求.doc
-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资料》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doc
- 工程材料天津中德职院:《工程材料》第二章(2-2-3) 分析FeFe3C相图.ppt
- 工程材料天津中德职院:《工程材料》第二章(2-2-2) 铁碳合金组织.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2.2 合金的结晶.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2.1 纯金属的结晶.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2 金属材料的性能 1.2.2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2 金属材料的性能 1.2.1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1.1.2 合金的晶体结构及金属材料的组织.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1.1.1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ppt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绪论.ppt
- 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子显微分析 Electron Micro-Analysis.ppt
- 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振动光谱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IR & Raman Spectra).ppt
- 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SCA,XPS).ppt
- 武汉工程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 Testing Technique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穆斯堡尔谱.ppt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doc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二章习题参考解答.doc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三章习题参考解答.doc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四章习题参考解答.doc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五章习题参考解答.doc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三章 材料的光学.ppt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五章 材料的力学.ppt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一章 材料的电学.ppt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第二章 材料的磁学.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二章 受力形变(2.1)应力、应变及弹性形变.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 物理基础(1.1)晶体结构.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 物理基础(1.2)晶体的结合.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 物理基础(1.4)晶体中电子的运动.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 物理基础(1.3)晶格振动.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二章 受力形变(2.2)无机材料的塑性形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