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13-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05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 1)稳恒磁场中的导体运动,或者回路面积 变化、取向变化等 动生电动势 2)导体不动,磁场变化少感生电动势 ◆电动势|I E=|E·dl E:非静电的电场强度 闭合电路的总电动势E=E·d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 1)稳恒磁场中的导体运动 , 或者回路面积 变化、取向变化等 动生电动势 2)导体不动,磁场变化 感生电动势 电动势 + - Ek I + − = E l E k d = l E l 闭合电路的总电动势 E k d Ek : 非静电的电场强度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动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场来源□→洛伦兹力 Fn=(-e)×B B++++ ++F + 平衡时F=-F=-eE k +++ + E t FF k m=7×B m +++ + E op k (×B)dT JOP 设杆长为lE=Bdl=CBl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B O P 设杆长为 l 一 动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场来源 洛伦兹力 - Fm - - ++ Fe F e B m = (− )v 平衡时 m e Ek F F e = − = − B e F E = − = v m k = OP B l (v ) d = OP E l Ei k d B l Bl l = v = v 0 Ei d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例1一长为L的铜棒在磁感强度为B的均匀 磁场中,以角速度O在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绕 棒的一端转动,求铜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 解dE1=(xB)d7+++,#+ dl -=oBd +、+ L ++±计 E=L BDz +B ++++!十 十++ o1-2 alBa E方向O P BoLz (点P的电势高于点O的电势)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解 = vBdl = L lB l 0 d = L B l 0 Ei v d 2 i 2 1 E = BL B l d ( ) d i E = v 例1 一长为 的铜棒在磁感强度为 的均匀 磁场中,以角速度 在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绕 棒的一端转动,求铜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 L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P B (点 P 的电势高于点 O 的电势) Ei 方向 O P v l d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例2一导线矩形框的平面与磁感强度为B的均 匀磁场相垂直在此矩形框上,有一质量为m长为的 可移动的细导体棒MN;矩形框还接有一个电阻R, 其值较之导线的电阻值要大得很多若开始时细导体 棒以速度U沿如图所示的矩形框运动试求棒的速率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解如图建立坐标 棒中E=B7且由M→N B R 棒所受安培力 B l F=Bl= 方向沿Ox轴反向 M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例2 一导线矩形框的平面与磁感强度为 的均 匀磁场相垂直.在此矩形框上,有一质量为 长为 的 可移动的细导体棒 ; 矩形框还接有一个电阻 , 其值较之导线的电阻值要大得很多.若开始时,细导体 棒以速度 沿如图所示的矩形框运动,试求棒的速率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m l B MN R 0 v 解 如图建立坐标 棒所受安培力 R v 2 2 B l F = IBl = 方向沿ox轴反向 F R l B v o x M N 棒中 Ei = Blv 且由 M N I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F=16NB212u 方向沿Ox轴反向 R 棒的运动方程为 B212 B R dt R v dU t B l 则 M U Jo mr al I 计算得棒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 (B212/mR)t One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R v 2 2 B l F = IBl = 方向沿 ox 轴反向 棒的运动方程为 R v v 2 2 d d B l t m = − 则 = − t t B l 0 2 2 d d v mR v v v0 计算得棒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 (B l )t 2 2 e mR v v0 − = F R l B v o x M N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例3圆园盘发电机半径为R1=1.2m、厚 度d=1.0×103m的铜圆盘,以角速率=5×2πrads, 绕通过盘心垂直的金属轴oo转动,轴的半径为R2, 且R,=20×10m圆盘放在磁感强度B=10T的均匀 磁场中,B的方向亦与盘面垂直有两个集电刷分别与 圆盘的边缘和转轴相连试计算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并指 出何处的电势较高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例 3 圆盘发电机 一半径为 、厚 度 的铜圆盘,以角速率 , 绕通过盘心 垂直的金属轴 转动 , 轴的半径为 , 且 圆盘放在磁感强度 的均匀 磁场中, 的方向亦与盘面垂直. 有两个集电刷分别与 圆盘的边缘和转轴相连.试计算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并指 出何处的电势较高. 1.0 10 m −3 d = B R1 =1.2m 2.0 10 m 3 2 − R = oo' 1 5 2π rad s − = R2 B = 10T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已知R,=1.2m,d=10×103m,o=5×2兀rad.s-1 2R R,=20×103m,B=10T 求E=? (方法一) 解因为d<<R1 所以不计圆盘厚度 B 如图取线元dF 则E=(×B)d B uBdr= rob dr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R1 B r . .. o o' M N B 2 2R Ei 解 因为 d R1 , 所以不计圆盘厚度. r d 如图取线元 r d 则 B r dEi = (v )d = vBdr = rB dr (方法一) 1.0 10 m, −3 1.2m, d = R1 = R 2.0 10 m ,B 10T 3 2 = = − 1 5 2π rad s − 已知 = 求 Ei = ?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解d=(×B)dF=Bdr=rBdr 2R E RR1 roBer R drn OB(RI-R2) 2 B =226V B 圆盘边缘的电势高于 中心转轴的电势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 1 2 i d R R E rB r ( ) 2 1 2 2 2 = B R1 − R = 226V 圆盘边缘的电势高于 中心转轴的电势. 解 B r dEi = (v )d = vBdr = rBdr R1 B r . .. o o' M N B 2 2R Ei r d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已知R1=1.2m,d=1.0×103m,o=5×2 I rad.s R2=20×103m,B=107 2R2 求E=? (方法二 解取一虚拟的闭合 R1 回路MNOM并取其回 Oxd N B、路所围面积的正法线方向 与B相同 E ④=B~兀(R1-R2) 2兀 B(RI-R26 2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R1 B . .. o o' B 2 2R Ei 1.0 10 m, −3 1.2m, d = R1 = R 2.0 10 m ,B 10T 3 2 = = − 1 5 2π rad s − 已知 = 求 Ei = ? M N 解 取一虚拟的闭合 回路 并取其回 路所围面积的正法线方向 与 相同 . MNOM B (方法二) π ( ) 2π 2 2 2 Φ= B R1 − R ( ) 2 1 2 2 2 = B R1 − R d N

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第十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2R, Φ=B(R2-R2)O 2 设t=0时点M 与点N重合即O=0 R 则t时刻=cx d O NB =1 B(R2-R2) Dat 2 B、LE公NE d④ dt 方向与回路MNOM绕向=-B(R2-R2)O 相反,即盘缘的电势高于中心 2
13 - 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设 时点 与点 重合即 M N t = 0 = 0 则 t 时刻 =t Φ B(R R )t 2 1 2 2 2 = 1 − t Φ d d Ei = − ( ) 2 1 2 2 2 方向与回路 MNOM 绕向 = − B R1 − R 相反,即盘缘的电势高于中心. ( ) 2 1 2 2 2 Φ= B R1 − R R1 B . .. o o' B 2 2R Ei M N N' d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13-1) 电磁感应定律.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子午光线——渐变折射率分布.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1)光波导的基本概念.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In.Fibre Bragg Gratings(FBGs).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Graded Index(GRIN)Lenses.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5.3)Isolators Circulators.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5.2)Splitters and couplers.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5.1)光有源器件.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4)平面光波导.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3)模式本征值.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波导技术(7.5)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场解.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5.7)电磁场的动量.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5.3)电偶极辐射.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5.2)推迟势.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5.1)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6.6)相对论力学.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6.5)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6.4)相对理论的四维形式.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6.3)相对论时空理论.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13-3) 自感和互感.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13-3) 自感和互感.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13-5) 磁场的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第十三章(13-6) 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习题一.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习题三.ppt
- 南京邮电大学:《电磁感应》习题二.ppt
- 《量子力学》量子物理百年回顾(一).doc
- 《量子力学》关于量子力学发展早期的学派之争的评述.doc
- 《量子力学》反对者们《量子》历史之旅(四).doc
- 《量子力学》第十二章 上帝会不会掷骰子——量子力学创立和发展的曲折道路.doc
- 《量子力学》Max Planck- Nobel lecture.doc
- 《量子力学》简史.doc
- 《量子力学》George Paget Thomson-Nobel Lecture.doc
- 《量子力学》THE DISCOVERY OF TUNNELLING SUPERCURRENTS.pdf
- 《量子力学》关于相速度、群速度、信号速度.doc
- 《量子力学》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doc
- 《量子力学》Applied physics: To catch a photon.doc
- 《量子力学》历史之旅(六).doc
- 《量子力学》氢原子问题补充材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