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数学分析》第二章 数列极限

第二章数列极限 本章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1、正确掌握并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能够应用“ε-N”语言处理数列极限的一些问题 3、能运用定义、四则运算、两边夹、海因定理及单调有界性定理等,判别数列极限的 存在性:并熟练求出数列极限; 4、能够正确叙述和证明数列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和柯西收敛准则 本章的基本教学内容 §1数列极限的概念 本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1、正确掌握并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能够应用“E-N”语言处理数列极限的一些问题; 「本节的基本教学内容 1、数列极限的概念[注意从一串有顺序的数,过渡到值列函数的形式] 定义1称一串有顺序的数为数列若一串有顺序的数为 a1,a2…an…则记该数列为{an}m,其中an为通项 定义2若∫的定义域为N,则当自变量从小到大排列时,相应函数值的排列 f(1)f(2),…f(n)…称之为数列,记为{(m)}m1 注:当f(m)=an时,两定义一致 2、通过对数列的观察,得出收敛数列和不是收敛数列的概念 同时,还要得出收敛数列的特征:随着n的无限增大,an无限地接近某个数a,并 进一步分析收敛数列的特征 3、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当n充分大时,|pn-a可以任意小是收敛数列的本质,从而得 出收敛数列的精确定义:(E-N定义) 定义3对于数列{an},设a为常数,若对vE>0,3N,当n>N时,有1n-a<E 成立,则称{a}收敛于a,并称a为{an}的极限,记为a= lim a,或者
第二章 数列极限 本章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正确掌握并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 能够应用“ − N ”语言处理数列极限的一些问题; 3、 能运用定义、四则运算、两边夹、海因定理及单调有界性定理等,判别数列极限的 存在性;并熟练求出数列极限; 4、 能够正确叙述和证明数列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和柯西收敛准则 本章的基本教学内容 §1 数列极限的概念 [本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1、正确掌握并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能够应用“ − N ”语言处理数列极限的一些问题; [本节的基本教学内容] 1、 数列极限的概念[注意从一串有顺序的数,过渡到值列函数的形式] 定义 1 称一串有顺序的数为数列.若一串有顺序的数为: 1 2 , , , , , n a a a 则记该数列为 n n 1 a = ,其中 n a 为通项. 定义 2 若 f 的定义域为 N+,则当自变量从小到大排列时,相应函数值的排列 f f f n (1), (2), , ( ), 称之为数列,记为 1 ( ) n f n = . 注:当 ( ) n f n a = 时,两定义一致. 2、通过对数列的观察,得出收敛数列和不是收敛数列的概念. 同时,还要得出收敛数列的特征:随着 n 的无限增大, n a 无限地接近某个数 a,并 进一步分析收敛数列的特征. 3、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当 n 充分大时, n a a − 可以任意小是收敛数列的本质,从而得 出收敛数列的精确定义:( − N 定义). 定义 3 对于数列 an ,设 a 为常数,若对 0, , N 当 n N 时,有 n a a − 成立,则称 an 收敛于 a,并称 a 为 an 的极限,记为 lim n n a a → = ,或者

an→>a,(n→>∞) 4、举若干(3~5个)例子,来应用、运用定义求和验证数列的极限[参考教材上例2 例3、例4、例5 5、进一步诠释数列极限的E-N定义中()E的任意性:(i)N的相应存在性;(i)几何 意义及lima,≠a的正面叙述 注意几何意义的R和R2的分析表述 6、介绍无穷小数列 定义4若lman=0,则称{a}为无穷小数列 定理211iman=a分{an-a}为无穷小数列 证明略] 注:本节计划2学时 §2收敛数列的性质 本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利用“E-N”定义证明收敛数列的6个性质及海因定理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判定数 列的收敛与发散;能更快捷地求收敛数列的极限;同时,能使学生更熟练地使用“ε-N 语言 本节的基本教学内容 1、证明收敛数列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两边夹定理及四则运算法则 定理22唯一性)若{an}收敛,则它只有一个极限 证明用反证法,略 定理23(有界性)若{a}收敛,则{an}有界 证明中注意lal≤l+{an-d其它略 定理24(保号性)若 lim a=a>0(或N时,有 an>a(或anN时,an≤bn则 7≤b
,( ). n a a n → → 4、 举若干(3~5 个)例子,来应用、运用定义求和验证数列的极限[参考教材上例 2、 例 3、例 4、例 5] 5、 进一步诠释数列极限的 − N 定义中(i) 的任意性;(ii)N 的相应存在性;(iii)几何 意义及 lim n x a a → 的正面叙述. [注意几何意义的 R 和 R2 的分析表述]. 6、 介绍无穷小数列. 定义 4 若 lim 0 n n a → = ,则称 an 为无穷小数列. 定理 2.1 lim { } n n n a a a a → = − 为无穷小数列. [证明略] 注:本节计划 2 学时. §2 收敛数列的性质 [本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利用“ − N ”定义证明收敛数列的 6 个性质及海因定理.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判定数 列的收敛与发散;能更快捷地求收敛数列的极限;同时,能使学生更熟练地使用“ − N ” 语言. [本节的基本教学内容] 1、 证明收敛数列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两边夹定理及四则运算法则. 定理 2.2(唯一性) 若 an 收敛,则它只有一个极限. [证明用反证法,略] 定理 2.3(有界性) 若 an 收敛,则 an 有界. [证明中注意 n n a a a a + − ,其它略] 定理 2.4(保号性) 若 lim 0( 0) n n a a → = 或 则对 a a a a N (0, )( ( ,0)), , 或 当 n N 时,有 ( ). n n a a a a 或 [证明略] 定理 2.5( 不等式性) 若 lim ,lim , , n n n n a a b b N → → = = 且 当 n N 时, , n n a b 则 a b

证明略注意即使anN时,an≤bn≤Cn, 则limb= [证明略] 定理27(四则运算法则)若 lim a=a, lim b=b,则 im(an±bn) →∞ im(anb)=a·b lim (b≠0) 证明略] 2、介绍子列的概念及证明海因定理 定义5若n<2<…<n2<…且{}<N则称an,an2…an…为{an}的子 列简记为{an} 定理28海因定理){an}收敛◇→{an}的任何非平凡子列均收敛 [证明略] 注:本节计划3学时 §3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本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够掌握并运用单调有界性定理及柯西收敛准则 本节的基本教学内容 1、介绍单调数列的概念,并证明单调有界性定理. 定义6若an≤an1,则称{an}为单增(不减)数列 若an≥an则称{an}为单增(不增)数列 定理29(单调有界性定理)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证明略] 2、介绍柯西收敛准则及应用它证明某些数列的收敛性与发散
[证明略.注意即使 , n n n a b a b 也推不出 ] 定理 2.6(两边夹定理) 若 lim ,lim , , n n n n a a c a N → → = = 且 当 n N 时, , nnn a b c 则 lim n n b a → = . [证明略] 定理 2.7(四则运算法则) 若 lim ,lim , n n n n a a b b → → = = 则 lim( ) n n n a b a b → = ; lim( ) ; lim ( 0). 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b b → → = = [证明略] 2、 介绍子列的概念及证明海因定理. 定义 5 若 n n n n 1 2 k k 且 N+ .则称 1 2 , , , , k n n n a a a 为 an 的子 列,简记为 ank . 定理 2.8(海因定理) an 收敛 an 的任何非平凡子列均收敛. [证明略] 注:本节计划 3 学时. §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本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够掌握并运用单调有界性定理及柯西收敛准则. [本节的基本教学内容] 1、 介绍单调数列的概念,并证明单调有界性定理. 定义 6 若 n n 1 a a + ,则称 an 为单增(不减)数列; 若 n n 1 a a + ,则称 an 为单增(不增)数列. 定理 2.9(单调有界性定理)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证明略] 2、 介绍柯西收敛准则及应用它证明某些数列的收敛性与发散

定理210(柯西收敛准则){an}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vE>0,N,当n,m>N 时,有n-an|<E 证明略 举3~5个例子来运用柯西收敛准则 注:本节计划2学时
定理 2.10(柯西收敛准则) an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 0, , N 当 n m N , 时,有 n m a a − . [证明略] 举 3~5 个例子来运用柯西收敛准则. 注:本节计划 2 学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教学大纲.doc
-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五章23讲).doc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一阶逻辑(2.3)一阶逻辑等值式.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一阶逻辑(2.1)一阶逻辑基本概念.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命题逻辑(1.6)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命题逻辑(1.5)对偶与范式.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命题逻辑(1.3-1.4)命题逻辑等值演算、联结词全功能集.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命题逻辑(1.1-1.2)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命题公式及分类.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几个典型的代数系统(6.2)环与域.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几个典型的代数系统(6.1)半群与群.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代数系统的一般性质(5.2)代数系统及其子代数、积代数.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代数系统的一般性质(5.1)二元运算及其性质.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4.6)函数的定义与性质.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4.5)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4.3-4.4)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4.1-4.2)集合的笛卡儿积和二元关系、关系的运算.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组合分析初步.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形式语言和自动机初步(11-4)图灵机(2/2).ppt
- 《离散数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形式语言和自动机初步(11-4)图灵机(1/2).ppt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第三章 函数极限.doc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doc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doc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思考题集.doc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实验课.ppt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Matlab软件介绍.ppt
- 池州学院:《数学分析》中的数学实验.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目录.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1章 Excel基础知识.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2章 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3章 数据描述统计分析.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4章 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5章 参数估计.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6章 假设检验.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7章 方差分析.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8章 回归分析.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_第9章 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ppt
- 中国科技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ppt
- 中国科技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ppt
- 中国科技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