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与友人别课件4_《淮上与友人别课件[1][1]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风气开放, 唐人出游很多,饯行赠诗风气盛行 因此产生了大量离别诗。李白就有 400多首。 唐人出行原因大致分为:赴考、 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 归隐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风气开放, 唐人出游很多,饯行赠诗风气盛行, 因此产生了大量离别诗。李白就有 400多首。 唐人出行原因大致分为:赴考、 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 归隐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饮酒送别:“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今日听君歌一曲, 恁杯酒长精神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饮酒送别:“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3、唱歌送别: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柳”者,“留”也, 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夕阳、日暮、酒(劝君更进一杯酒)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 衬
赏析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柳”者,“留”也,二 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夕阳、日暮、酒(劝君更进一杯酒)、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 衬托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 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 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 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 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 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 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 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 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 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已散佚,存《云台编》
作者简介: •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 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 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 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 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 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写作背景: 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 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 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 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 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 北向长安
写作背景: 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 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 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 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 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 北向长安

①淮(hua):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 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圯 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 Xido xia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
①淮(huá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 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 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 意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郑谷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季节 天里的杨花慈杀渡江人。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 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数声风笛离亭晚, 晚风阵阵,从骚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 腊列的 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祭 君向潇湘我向秦。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 却要往长安而去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 却要往长安而去。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季节。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 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 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春天里的 离别 依依惜别的 深情

诗歌主题: 通过对诗人和友人握 别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 与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主题: 通过对诗人和友人握 别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 与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依依惜别之情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淮上与友人别课件3_《淮上与友人别课件[1].ppt
- 《淡淡的深情》学设计3_学目标.doc
-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设计3.doc
- 《淡之美》预习练习.doc
- 《淡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_淡之美.doc
- 《淡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_淡 之 美.doc
- 《淡之美》说课稿.doc
- 《淡之美》说课稿.doc
- 《淡之美》案1_淡之美.doc
- 《淡之美课件(32页).ppt
- 《淡之美课件(23页)_淡之美课件.ppt
- 《淡之美课件(16页)_淡之美.ppt
- 《淡之美课件1_淡之美.ppt
- 《淝水之战课件1_30-689995.ppt
-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_实录.doc
-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doc
-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_分层训练.doc
- 《涉江采芙蓉》案6.doc
-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3_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doc
- 《涉江采芙蓉课件(9页).ppt
- 《淮上与友人别课件(16页).ppt
- 《淮阴侯列传课件(50页)_苏版淮阴侯列传公开课课件.ppt
- 《淮阴侯列传课件(80页)_淮阴侯列传(绝对好).ppt
- 《淮阴侯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_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doc
- 《淮阴侯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_淮阴侯列传译文.doc
- 《淮阴侯列传》案2_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选修课案.doc
- 《深山访兰课件2_语文九年级上新版(汉语)10《深山访兰》课件(21张).ppt
- 《深山访兰》学设计2_第十课 深山访兰.doc
- 《深山访兰》案1_第十课-深山访兰.docx
- 《深虑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doc
- 《淳于髡课件1.ppt
- 《淳于髡课件2_淳于髡.ppt
- 《淳于髡课件3_淳于髡2.ppt
- 《淳于髡课件(44页)_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第6课《淳于髡》 (共44张PPT).ppt
- 《淳于髡》学设计2_学目标.doc
- 《淳于髡》说课稿_《淳于髡》说课稿.doc
- 《混沌之死课件1_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6+浑沌之死(14张PPT).ppt
- 《添“口”歌课件2_3添口歌.ppt
- 《添“口”歌课件3_识字一-3添口歌.ppt
-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14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