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五章 气雾剂

第十五章气雾剂 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气雾剂的组成、气雾剂的制备、气雾剂的质量要求 与检查。重点内容为气雾剂的吸收、抛射剂、气雾剂的制备。 一、概述 【考点1】气雾剂的含义 应用时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供 呼吸道、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等。 ★【考点2】气雾剂的特点 优点:①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②制剂的稳定性高:③给药剂量准确,副作用较小:④ 无局部用药的刺激性。 缺点:成本高:若封装不严密,抛射剂渗漏后药物无法喷出:具有一定的内压,遇热或 受撞击易发生爆炸:抛射剂有较强的挥发性,且具有致冷作用,多次使用在受伤皮肤上,可 引起不适。 【考点3】气雾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气雾剂、混悬型气雾剂、乳剂型气雾剂。 2.按相的组成分类:二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3.按医疗用途分类:呼吸道吸入气雾剂、皮肤和粘膜用气雾剂和空间消毒气雾剂。 ★【考点4】吸入气雾剂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吸入气雾剂给药时,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肺泡是主要吸收部位。 其吸收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与药物的分子大小成反比:吸入气雾剂给药时的雾滴大 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一般起局部作用,粒子以3-10μm大小为宜:而发挥 全身作用,粒径应在0.5-1μm。 二、气雾剂的组成 【考点1】组成 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考点2】药物与附加剂的要求 1、药物: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中药材制成的微粉。 2、附加剂:①乙醇、丙二醇等潜溶剂:②乳化剂:③助悬剂:④维生素C等抗氧剂: ⑤尼泊金乙酯等防腐剂
第十五章 气雾剂 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气雾剂的组成、气雾剂的制备、气雾剂的质量要求 与检查。重点内容为气雾剂的吸收、抛射剂、气雾剂的制备。 一、概 述 【考点 1】气雾剂的含义 应用时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供 呼吸道、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等。 ★【考点 2】气雾剂的特点 优点:①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②制剂的稳定性高;③给药剂量准确,副作用较小;④ 无局部用药的刺激性。 缺点:成本高;若封装不严密,抛射剂渗漏后药物无法喷出;具有一定的内压,遇热或 受撞击易发生爆炸;抛射剂有较强的挥发性,且具有致冷作用,多次使用在受伤皮肤上,可 引起不适。 【考点 3】气雾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气雾剂、混悬型气雾剂、乳剂型气雾剂。 2.按相的组成分类:二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3.按医疗用途分类:呼吸道吸入气雾剂、皮肤和粘膜用气雾剂和空间消毒气雾剂。 ★【考点 4】吸入气雾剂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吸入气雾剂给药时,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肺泡是主要吸收部位。 其吸收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与药物的分子大小成反比;吸入气雾剂给药时的雾滴大 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一般起局部作用,粒子以 3-10μm 大小为宜;而发挥 全身作用,粒径应在 0.5-1μm。 二、气雾剂的组成 【考点 1】组成 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考点 2】药物与附加剂的要求 1、药物: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中药材制成的微粉。 2、附加剂:①乙醇、丙二醇等潜溶剂;②乳化剂;③助悬剂;④维生素 C 等抗氧剂; ⑤尼泊金乙酯等防腐剂

★【考点3】抛射剂的作用、品种 抛射剂为低沸点物质。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溶剂和稀释剂。常用的抛射剂有:氟 氯烷类、碳氢化合物和压缩惰性气体。 【考点4】耐压容器要求 性质稳定、耐压、价廉、轻便。 【考点5】阀门系统组成 1、普通阀门:封帽、橡胶封圈、阀门杆、弹簧、浸入管、推动钮等组成。 2、定量阀门:上述组成基础上加定量室或定量小杯。 三、气雾剂的制备 【考点1】工艺流程 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中药的提取、配制与分装-充填抛射剂-质量检查-成品。 ★【考点2】压灌法的特点 设备简单,不需低温操作,抛射剂耗损少。生产速度稍慢,且受阀的形式影响,抛射剂 进入容器后,空气无法排除,在使用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幅度较大。 ★【考点3】冷灌法的特点 抛射剂直接灌入容器,速度快,对阀门无影响,容器中的空气易于排出,因而成品压力 较为稳定。但整个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快速进行,抛射剂消耗较大。由于是在抛射剂沸点之 下工作,含水产品不宜采用此法充填抛射剂。 四、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考点】质量检查项目 喷射速率、喷出总量、每瓶总揿次、每揿喷量、每揿主药含量、粒度、装量、无菌、微 生物限度。 每揿喷量应为标示喷量的80%-120%:非定量每瓶喷出量不得少于标示装量的85%。吸入 用混悬气雾剂的粒度大于10μm的不得超过10粒
★【考点 3】抛射剂的作用、品种 抛射剂为低沸点物质。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溶剂和稀释剂。常用的抛射剂有:氟 氯烷类、碳氢化合物和压缩惰性气体。 【考点 4】耐压容器要求 性质稳定、耐压、价廉、轻便。 【考点 5】阀门系统组成 1、普通阀门:封帽、橡胶封圈、阀门杆、弹簧、浸入管、推动钮等组成。 2、定量阀门:上述组成基础上加定量室或定量小杯。 三、气雾剂的制备 【考点 1】工艺流程 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中药的提取、配制与分装-充填抛射剂-质量检查-成品。 ★【考点 2】压灌法的特点 设备简单,不需低温操作,抛射剂耗损少。生产速度稍慢,且受阀的形式影响,抛射剂 进入容器后,空气无法排除,在使用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幅度较大。 ★【考点 3】冷灌法的特点 抛射剂直接灌入容器,速度快,对阀门无影响,容器中的空气易于排出,因而成品压力 较为稳定。但整个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快速进行,抛射剂消耗较大。由于是在抛射剂沸点之 下工作,含水产品不宜采用此法充填抛射剂。 四、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考点】质量检查项目 喷射速率、喷出总量、每瓶总揿次、每揿喷量、每揿主药含量、粒度、装量、无菌、微 生物限度。 每揿喷量应为标示喷量的 80%-120%;非定量每瓶喷出量不得少于标示装量的 85%。吸入 用混悬气雾剂的粒度大于 10μm 的不得超过 10 粒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四章 片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三章 颗粒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二章 丸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一章 胶囊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章 栓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九章 外用膏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八章 注射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七章 液体药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六章 浸出药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四章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五章 散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二章 药剂卫生.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一章 绪论(负责人:倪健).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十一 丹皮酚兔体内血药浓度测试.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十 二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定.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九 包合物的制备.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八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七 临界相对湿度与吸湿速度的测定.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六 药剂稳定性实验.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六章 其他剂型.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七章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主讲:张贵君).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中药鉴定学Ⅰ配套练习.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中药鉴定学Ⅱ配套习题.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植物药类复习要点.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植物药类习题集(共185道,含答案).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动物药复习要点(含习题、模拟试题、答案).doc
- 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认证(DB51/T 2565—2022)通则(代替 DB51/T 2565—2018).pdf
- 《中草药》:中药辨色论质理论与方法的传承创新(成都中医药大学:刘倩倩).pdf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封面(科学出版社,主编:张贵君).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基本实验(1.1-1.10).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基本实验(1.11-1.15).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选择实验(2.1-2.9).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选择实验(2.10-2.13).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各论——概述(含答案).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第2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历史 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