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1/2)

第六章水体污染 与自净
第六章 水体污染 与自净

1。水体自净 自然净化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化学作用: 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弱)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光 ↓ “级生产者→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鱼→其他动物 A 异养细菌
• 1.水体自净 • ———自然净化 •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弱) •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光 ↓ 一级生产者 → 原生动物 → 轮虫、浮游甲壳动物 → 鱼→ 其他动物 异养细菌 废物、排泄物 人

提问: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因此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常情况下,水体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常 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大数量称为同化容量或自净容量。 在自净容量范围内水体的净化是如何 进行的呢?
提问: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 物理? • 净水流量、流速、污染物物理性质 • 化学? • 地域、季节、天气 • 生物? • 生物种类、数量(营养物浓度、环境因子)、 代谢的极限速度 • 因此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常情况下,水体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常 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大数量称为同化容量或自净容量。 • 在自净容量范围内水体的净化是如何 进行的呢?

A.自净的过程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沉 降到河底; •b.生物作用 溶氧利 溶解氧↑ ·好氧菌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厌氧菌个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
A.自净的过程 •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沉 降到河底; • b.生物作用 • 溶氧↓ 溶解氧↑ • 好氧菌↑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 厌氧菌↑ 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图 提问:原理? 水 自净 溶解氧 藻类 细 原生动物 菌 有机碳 N0, 河川流向→ NH
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图 污 水 自 净 提问:原理?

被污染的水体都是自净水体! 但自净恢复的程度不同,或称污染现状 不同
• 被污染的水体都是自净水体! • 但自净恢复的程度不同,或称污染现状 不同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提问: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处 的阶段? 水体外观、化学 指标、生物种类、 数量及比例关系、 溶解氧等等 山东小清河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 提问: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处 的阶段? • 水体外观、化学 指标、生物种类、 数量及比例关系、 溶解氧等等 山东小清河

A、P/H指数与BP指数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 指数。 PH=(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BP三(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X100% 污染前一 污染一→净化开始一→持续一结束 。PH: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BP: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通常使用的是BP指数
• A.P/H指数与BIP指数 •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 指数。 •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100%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 BIP: 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废水排放口 中午 平均 饱100 溶解氧平均 和百分数 夜晚 夜晚 中午 夜晚 公 900013达 00 0001H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 因此与PH或BP有关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 因此与P/H或BIP有关

污染前→污染 →净化开始→持续·结束 溶氧变化: 幅度 0 0 增大 减小 这种指标与BP丛根本上是相同的 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 度比BIP指标更为实用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溶氧变化: • 幅度 0 0 增大 减小 • 这种指标与BIP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 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 度比BIP指标更为实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 第一节 天然饮水中的细菌及其分布 第二节 水中的病原细菌 第三节 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标准.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后生动物).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酵母菌).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霉菌).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放线菌病1/2).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放线菌病2/2).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与遗传变异(4/4).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与遗传变异(3/4).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与遗传变异(2/4).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与遗传变异(1/4).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5/5).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4/5).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3/5).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2/5).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1/5).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细菌结构与形态(2/2).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细菌结构与形态(1/2).ppt
- 四川大学:《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pdf
- 四川大学:《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pdf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2/2).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的作用(1/2).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的作用(2/2).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除污工程原理(好氧生物膜法).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除污工程原理(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ppt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Cell Biology(授课教师:李宏).pps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basic knowledge of cell(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原核细胞 第三节 真核细胞).ppt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研究方法 Techniques for Cell Biology(细胞形态结构观察技术).ppt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研究方法 Techniques for Cell Biology(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其它实验性操作技术).ppt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外被 Plasma Membrane and Cell Surface(第一节 质膜的化学组、第二节 质膜的分子结构).ppt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外被 Plasma Membrane and Cell Surface(第三节 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ppt
- 河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外被 Plasma Membrane and Cell Surface(第四节 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第五节 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王健美).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从DNA到RNA——转录).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1/2).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2/2).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ppt
- 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