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测量学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马荊、王国辉制作 本章 地形图的识读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重点)
测量学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马莉、王国辉制作 本 章 要 点 1、地形图的识读; 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重点)

目 录 第第第第 第第 七四 带节带节带节节 方整添在汇在 石平 挖地水者会按形按本地地 制图图限内形形 量王边形面形纵上上容图图 算中线上面定线度用识 的 确确图方 在的读 土定定向地基
2 目 录 ⚫ 第一节地形图的识读 ⚫ 第二节地形图应用的基 本内容 ⚫ 第三节按限制坡度在地 形图上选线 ⚫ 第四节按图上一定方向 绘制纵断面图 ⚫ 第五节在地形图上确定 汇水面积 ⚫ 第六节在地形图上确定 添挖边界线 ⚫ 第七节平整土地中的土 石方量估算

s81地形图的识读 地形图识读的目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各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 重要地形资料。 在规划设计阶段:1)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 平面的布设,2)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量算 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为了能正确地应用地形图,首先要能看懂地形图 地形图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注记表示地物、地貌及 其它有关资料,通过对这些符号和注记的识读,可 使地形图成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实地立体模型,以 判断其相互关系和自然形态
3 §8—1 地形图的识读 一. 地形图识读的目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各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 重要地形资料。 在规划设计阶段:1)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 平面的布设,2)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量算 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为了能正确地应用地形图,首先要能看懂地形图。 地形图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注记表示地物、地貌及 其它有关资料,通过对这些符号和注记的识读,可 使地形图成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实地立体模型,以 判断其相互关系和自然形态

地形图识读的内容: 1)地形图注记的识读 根据地形图图廓外的注记,可全面了解地形的基本 情况:地形图的比例尺、测图期、图廓坐标、 接图表、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等 2)地物和地貌的识读 通过地形图来分析、研究地形,主要是根据 《地形图图式》中的符号、等高线的性质和测绘 地形图时综合取舍的原则来识读地物、地貌。 3)识读地形图注意:由于各项建设的发展,地面上的 地物、地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应用地形 图进行规划以及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各种问 题时,除了细致地识读地形图外,还需进行实地 勘察,以便对建设用地作全面正确的了解
4 二、地形图识读的内容: 1)地形图注记的识读 根据地形图图廓外的注记,可全面了解地形的基本 情况:地形图的比例尺、测图日期、图廓坐标、 接图表、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等。 2)地物和地貌的识读 通过地形图来分析、研究地形,主要是根据 《地形图图式》中的符号、等高线的性质和测绘 地形图时综合取舍的原则来识读地物、地貌。 3)识读地形图注意:由于各项建设的发展,地面上的 地物、地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应用地形 图进行规划以及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各种问 题时,除了细致地识读地形图外,还需进行实地 勘察,以便对建设用地作全面正确的了解

§8-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求图上某点的平面坐标 1.求点的直角坐标 方法1.如图8-1所示,欲求P点的直角坐标: 1)通过P点作平行于直角坐标格网的纵横直线, 交邻近的格网线于A、B、C、D; 2)按比例尺量出CP和AP的距离 3)则可求出P点的坐标为: xp=x+CP=3813000+395=3813395m yp=y4+AP=40541000+495=40541495m
5 §8—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一. 求图上某点的平面坐标 1.求点的直角坐标 方法1. 如图8-1所示,欲求P点的直角坐标: 1)通过P点作平行于直角坐标格网的纵横直线, 交邻近的格网线于A、B、C、D; 2)按比例尺量出CP和AP的距离, 3)则可求出P点的坐标为: y y AP m x x CP m P A P C 40541000 495 40541495 3813000 395 3813395 = + = + = = + = + =

方法2.考虑图纸伸缩变形的影响(精度要求高):图8-1 此时还应量取AB和CD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Xp=xtc (8-1) y=形 AB 式中l代表相邻格网线间所代表的距离,故 39.5 p=3813000 999×1000=38133954m 49.5 yp=40541000,×1000405411495.0m 100
6 方法2. 考虑图纸伸缩变形的影响(精度要求高):图8-1 此时还应量取AB和CD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l 代表相邻格网线间所代表的距离,故 y m x m P P 1000 405411495.0 100 49.5 40541000 1000 3813395.4 99.9 39.5 3813000 = + = = + = = + = + l AB AP y y l CD CP x x P A P C (8-1)

J-51-49(48) 120°2615 I2030 40541 42 405145 2730 b 12 图8 3811 25 40541 43 40545 12026 2Q:3125 1:10000
7 图8-1

2.求点的大地坐标 例如求图8-1中Q点的大地坐标,先根据内外图 廓中的分度带,绘出大地坐标格网。过Q点作平 行于大地坐标格网的纵横直线,交邻近的格网线 于a、b、c、d。按下列公式求出Q点的大地坐标: ×q ab (8-2) C B B.+ ca t 62 故:Ln=120°28+×=12092823 159 46 B=34926+×1=34°2615" 182 8
8 2.求点的大地坐标 例如求图8-1中Q点的大地坐标,先根据内外图 廓中的分度带,绘出大地坐标格网。过Q点作平 行于大地坐标格网的纵横直线,交邻近的格网线 于a、b、c、d。按下列公式求出Q点的大地坐标: 1' 34 26'15" 182 46 34 26' 1' 120 28'23" 159 62 120 28' = + = = + = Q Q B 故:L = + = + 1' 1' cd cQ B B ab aQ L L Q c Q a (8-2)

求图上某点的高程 在地形图上的任一点,可以根据等高线及高程注记确定其高程 1)正好位于等高线上的点:点的高程即等高线高程如图82 中的p,可看出Hn=27m; 2)不在等高线上的点,则可用内插法求出 如图8-2中的k点。 过k点作一条大致垂直于相邻等高线 的线段m, 量取mm的长度d,再量取m的长度d, k点的高程H可按下式求得 Hm+",h(8-3) 图82求图上某点的高程 式中Hn为m点的高程,h为等高距,在图中h=1m
9 二. 求图上某点的高程 在地形图上的任一点,可以根据等高线及高程注记确定其高程。 1) 正好位于等高线上的点: 点的高程即等高线高程.如图8-2 中的p,可看出Hp=27 m; 2) 不在等高线上的点,则可用内插法求出: 如图8-2中的k 点。 ⚫ 过k点作一条大致垂直于相邻等高线 的线段mn, ⚫ 量取mn的长度d,再量取mk的长度d′ , ⚫ k点的高程Hk可按下式求得: h d d Hk Hm ' = + (8-3) 式中Hm为m点的高程,h为等高距,在图中h=1 m

求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欲求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1.直接量测 ●用分规在图上直接卡出线段长度,再与图 示比例尺比量,即可得其水平距离; ●也可用毫米尺量取图上长度并按比例尺换 算为水平距离,但受图纸伸缩的影响。 2.解析法 当距离较长时,为了消除图纸变形的影响以提高 精度,可用两点的坐标计算距离
10 三. 求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欲求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1.直接量测 ⚫ 用分规在图上直接卡出线段长度,再与图 示比例尺比量,即可得其水平距离; ⚫ 也可用毫米尺量取图上长度并按比例尺换 算为水平距离,但受图纸伸缩的影响。 2.解析法 当距离较长时,为了消除图纸变形的影响以提高 精度,可用两点的坐标计算距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GPS定位的观测量.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与周跳分析.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测量中的坐标系及其坐标转换.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GPS相对定位原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绪论.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四章 遥感图象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六章 辐射校正.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成像原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doc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指导.doc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库.doc
-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角度测量.ppt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线路测量.ppt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桥梁施工测量.ppt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曲线测设.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1)建立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原理.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2)参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3)我国大地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4)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5)地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6)站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1)三角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2)测边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3)边角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4)工程水平控制网条件平差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1.1)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基本内容.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1)三角网坐标平差.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2)测边网与边角网间接平差.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3)观测值权的确定和方差估计.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4)三角网方向坐标平差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5)测边网间接平差教学程序及算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