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量学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王国辉、马菊制作 本章要点 1、测设的基本工作;(重点) 2、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重点) 3、测设资料的计算。(难点)
测量学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王国辉、马莉制作 本 章 要 点 1、测设的基本工作;(重点) 2、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重点) 3、测设资料的计算。(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 测设的基本概念;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以及已知坡度直 线的测设
2 本章主要介绍: 测设的基本概念;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以及已知坡度直 线的测设

目 录 第一节水平距高、水平角和高程 第二节点的平面位量的测设 第三节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3 目 录 第一节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第二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第三节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1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测设: 将设计图纸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 特征点(如轴线的交点)在地面标定出来 以便施工。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和已知 高程
4 测设: 将设计图纸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 特征点(如轴线的交点)在地面标定出来, 以便施工。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和已知 高程。 §9—1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一般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从地面士一已知点开始, 沿已知方向按给定的长度在地面上测设出另一 端点的位置 为了校核起见,应进行丈量两次 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一般为1/2000)内, 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精确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 方法进行测设。测设方法有两种直接法,间接法
5 一.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一般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从地面上一已知点开始, 沿已知方向按给定的长度在地面上测设出另一 端点的位置。 为了校核起见,应进行丈量两次。 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一般为1/2000)内, 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精确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 方法进行测设。测设方法有两种直接法,间接法;

(1)直接法 此法适用于测设长度不足一整尺距离,但所用钢尺应有 尺长方程式。 1)测出两点间的高差h和钢尺的温度t; 2)计算出在实地测设的名义长度D:详见页 D=D-A4-△-△n (9-1) 式中:D—需要测设的水平距离;4l—尺长改正数; 4l温度改正数;4l倾斜改正数。 3)用标准拉力在给定方向上测设名义长度D,则得到设 计距离D
6 此法适用于测设长度不足一整尺距离,但所用钢尺应有 尺长方程式。 1)测出两点间的高差h和钢尺的温度t; 2)计算出在实地测设的名义长度D′ :详见后页 d t h D = D − l − l − l (9-1) (1)直接法 式中: D —— 需要测设的水平距离;Δld—尺长改正数; Δl t— 温度改正数; Δl h— 倾斜改正数。 3)用标准拉力在给定方向上测设名义长度D′ ,则得到设 计距离D

2)计算出在实地测设的名义长度D(直接法) D′=D-△,-△.-△ (9-1) △l 尺长改正数 ×D D l是钢尺的名义长度;4l一只尺长改正数:一钢尺的真长 温度改正数: △1=a(t-to)xD a—-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一般用125X105,t测设时的温度, to钢尺的标准温度(20℃)。h—两端点的高差。 倾斜改正数: △ 2D
7 2)计算出在实地测设的名义长度D′(直接法) 尺长改正数: l 0—是钢尺的名义长度;Δl—一尺尺长改正数;l´—钢尺的真长 温度改正数: α--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一般用1.25X10-5 ,t—测设时的温度, t0—钢尺的标准温度(20℃)。 h —两端点的高差。 倾斜改正数: d t h D = D − l − l − l (9-1) D l l l D l l l d − = = 0 0 0 l t =(t −t 0 ) D D h l h 2 2 = −

(2)间接法 设A、B两点间设计水平距离为D,并以知A点点位如图9-1所示。 1)用一般方法先在地面上打下尺段桩和终点桩B,用钢尺精 密量距的方法量取每一尺段距离1和钢尺温度t;,用水准仪 测得每一尺段高差h,; 2)对每一尺段距离1施加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数, 求出精确水平距离D′; 3)计算△D=D-D′,沿 △D AB方向量取AD,当△D D 为正时,向外量;反之, 则向内量。 B′B 囗图91已知水平距离的精确测设 8
8 (2)间接法 设A、B 两点间设计水平距离为D,并以知A点点位如图9-1所示。 1)用一般方法先在地面上打下尺段桩和终点桩B′ ,用钢尺精 密量距的方法量取每一尺段距离l i 和钢尺温度 t i ,用水准仪 测得每一尺段高差 hi ; 2)对每一尺段距离 l i 施加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数, 求出精确水平距离 D′ ; 3)计算 D=D-D ,沿 AB方向量取ΔD,当ΔD 为正时,向外量;反之, 则向内量。 图9-1 已知水平距离的精确测设 A Bˊ B Dˊ ΔD D

【例】设给定地面上AB两点的设计水平距离为45m。在A、B 方向上用一般方法丈量后打下一个整尺段桩和一个终点桩。经水 准测量测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1=0.240m,h2=0.118。精密丈量 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4=30m,在检定温度t=20℃时的实际长度 l=30.003m,膨胀系数a=125×10-,试按间接法说明测设方法 1)设量得的第一尺段长度为29985m,测设时温度t=8℃,则: h 01+a(1-t0)1+ 0.240 29.985+(30×103)+125×10(8-20)×29985+ 2×29.985 =298530×103)+(-4.5×103)+(10×103) =299825m
9 【例】 设给定地面上AB两点的设计水平距离为45m。在A、B 方向上用一般方法丈量后打下一个整尺段桩和一个终点桩。经水 准测量测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1 =0.240m,h2 =-0.118。精密丈量 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l 0 =30m,在检定温度 t0=20 ℃时的实际长度 l´ =30.003m,膨胀系数 ,试按间接法说明测设方法。 1)设量得的第一尺段长度为29.985m,测设时温度 t=8℃,则 : 5 1.25 10 − = ( ) 29.9825m 29.985 (3.0 10 ) ( 4.5 10 ) 1.0 10 2 29.985 0.240 29.985 (3.0 10 ) 1.25 10 (8 20) 29.985 2 ( ) 3 3 3 2 3 5 1 2 1 1 1 0 1 0 0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h l t t l l l l D l

2)设量得的余尺段长度为14965m,测设时温度仁10℃, D2=l,+ l"-o1,+a(t2-t0)·l2+ h2 =15015+(15×103)+(-19×10-3)+(-05×103) =15.014lm 故:D=D1+D2=299825+150141=44.9966m 因此:△D=D-D=45-449966=0.0034m △D为正,向外量△D=34mm得到B点
10 2)设量得的余尺段长度为14.965m,测设时温度t=10 ℃, 则: ( ) 为正,向外量 得到 点。 因此: 故: D D m m B D D D m D m l h l t t l l l l D l 3.4 45 44.9966 0.0034 D D 29.9825 15.0141 44.9966 15.0141m 15.015 (1.5 10 ) ( 1.9 10 ) 0.5 10 2 ( ) 1 2 3 3 3 2 2 2 2 2 0 2 0 0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GPS定位的观测量.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与周跳分析.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测量中的坐标系及其坐标转换.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GPS相对定位原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绪论.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四章 遥感图象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六章 辐射校正.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成像原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doc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指导.doc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库.doc
-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角度测量.ppt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线路测量.ppt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桥梁施工测量.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1)建立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原理.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2)参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3)我国大地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4)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5)地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6)站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1)三角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2)测边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3)边角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4)工程水平控制网条件平差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1.1)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基本内容.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1)三角网坐标平差.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2)测边网与边角网间接平差.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3)观测值权的确定和方差估计.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4)三角网方向坐标平差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5)测边网间接平差教学程序及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6)边角网间接平差程序及算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