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本章要点 1、测量误差概念(重点) 2、评定精度的标准(重点) 3、误差传播定律(重点) 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难点
测量学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本 章 要 点 1、测量误差概念(重点) 2、评定精度的标准(重点) 3、误差传播定律(重点) 4、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难点)

录 第 接 第二节 第一节 观等定误的评概测 测精律差指定述量 平度传标精 差直 播 度 误差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 目 录 ⚫ 第一节测量误差 概述 ⚫ 第二节评定精度 的指标 ⚫ 第三节误差传播 定律 ⚫ 第四节等精度直 接观测平差

§51测量误差概述口 51.1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误差存在的现象观测值与理论值不符,如高差闭合差fn 测量误差:观测值与相应真值之差。 观测值:测量所获得的数值。 真误差(△)关系式 真误差△=观测值L一真值X, 即△=L-X 例:△=(L1+L2+L3)-180° 或△=X-L(亦可)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3 §5-1 测量误差概述 5.1.1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 误差存在的现象:观测值与理论值不符,如高差闭合差fh。 ⚫ 测量误差:观测值与相应真值之差。 观测值: 测量所获得的数值。 ⚫ 真误差(△)关系式 真误差 =观测值L –真值X , 即 = L – X 或 = X – L (亦可) 例: =(L1+L2+L3)- 180°

●观测误差来源: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观测者的视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 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 ●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仪器的精度和外界条件的变 化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 ◆观测条件与观测成果精度的关系: 若观测条件好,则测量误差小,测量的精度就高 若观测条件不好,则测量误差大,精度就低; 若观测条件相同,则可认为观测精度相同。 ◆等精度观测: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 ☆不等精度观测:在不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4 ⚫ 观测误差来源: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观测者的视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 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 ⚫ 观测条件 ❖ 观测条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仪器的精度和外界条件的变 化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 ❖ 观测条件与观测成果精度的关系: 若观测条件好,则测量误差小,测量的精度就高; 若观测条件不好,则测量误差大,精度就低; 若观测条件相同,则可认为观测精度相同。 ❖ 等精度观测: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 ❖ 不等精度观测:在不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

●研究误差理论的目的 由于在测量的结果中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误差理论 不是为了去消灭误差,而是要对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 和传播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 际问题。 ●研究误差理论所解决的问题: (1)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确定观测量的最可靠值; (2)如何来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以及如何确定误差的 限度等; (3)根据精度要求,确定测量方案(选用测量仪器和确 定测量方法)。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 ⚫ 研究误差理论的目的 由于在测量的结果中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误差理论 不是为了去消灭误差,而是要对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 和传播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 际问题。 ⚫ 研究误差理论所解决的问题: (1)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确定观测量的最可靠值; (2)如何来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以及如何确定误差的 限度等; (3)根据精度要求,确定测量方案(选用测量仪器和确 定测量方法)

51.2、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6 5.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 • 系统误差 • 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列 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 化,这种误差称为~。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仪器工具上的某些缺陷;观测者的 某些习惯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 ●系统误差的特点:具有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应 尽量设法消除或减弱它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例:水准测量中 LLXCC产生 的通误差对尺读数的影响: 即△=a′-a=Sgi i 随着S的增长而加大-系统误差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7 1.系统误差 ⚫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列 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 化,这种误差称为~。 ⚫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工具上的某些缺陷;观测者的 某些习惯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 ⚫ 系统误差的特点:具有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应 尽量设法消除或减弱它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例:水准测量中LL//CC产生 的i角误差对尺读数的影响: 即 = a ´ – a = S tgi 随着S 的增长而加大----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准确度(偏离真值的程度)影响很大, 必须消除 系统误差消减方法 心1、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例:前后视距相等水准测量中诵误差对h的影响、 球气差对h的影响及调焦所产生的影响。 盘左盘右取均值—经纬仪的CC不垂直于HH;HH不垂 直于V;度盘偏心差、竖盘指标差对测角的影响。 水准测量往返观测取均值仪器和尺垫下沉对h的影响。 ◇2、找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测量结果加改正数。 例:光电测距中的气象、加常数、乘常数与倾斜改正数等 3、仔细检校仪器。 例:经纬仪的LL不垂直于W对测角的影响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8 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准确度(偏离真值的程度)影响很大, 必须消除 ⚫ 系统误差消减方法 ❖1、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例:前后视距相等——水准测量中i角误差对h的影响、 球气差对h的影响及调焦所产生的影响。 盘左盘右取均值——经纬仪的CC不垂直于HH;HH不垂 直于VV;度盘偏心差、竖盘指标差对测角的影响。 水准测量往返观测取均值——仪器和尺垫下沉对h的影响。 ❖2、找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测量结果加改正数。 例:光电测距中的气象、加常数、乘常数与倾斜改正数等。 ❖3、仔细检校仪器。 例:经纬仪的LL不垂直于VV对测角的影响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 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即 从表面上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呈现偶然性,这种误差称 为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或人的感觉器官能 力的限制,如观测者的估读误差、照准误差等,以及环境中 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不断变化着的温度、风力等外界环境)所 造成。 偶然误差的规律:偶然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从单个误差来看,其大小和符号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大 量的偶然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发现在观测值内部却隐藏 着统计规律 偶然误差就单个而言具有随机性,但在总体上具有一定 的统计规律,是服从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9 2.偶然误差 ⚫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 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即 从表面上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呈现偶然性,这种误差称 为 ~。 ⚫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仪器或人的感觉器官能 力的限制,如观测者的估读误差、照准误差等,以及环境中 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不断变化着的温度、风力等外界环境)所 造成。 ⚫ 偶然误差的规律:偶然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从单个误差来看,其大小和符号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大 量的偶然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发现在观测值内部却隐藏 着统计规律。 偶然误差就单个而言具有随机性,但在总体上具有一定 的统计规律,是服从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错误 测量成果中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以外,还可能出现 错误(有时也称之为粗差) 错误产生的原因:较多 令可能由作业人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如大数读错、 读数被记录员记错、照错了目标等; 也可能是仪器自身或受外界干扰发生故障引起 还有可能是容许误差取值过小造成的。 错误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极大,所以在测量成果中绝对不 允许有错误存在。 ●发现错误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通过多余观测 条件,进行检核验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 2种测量规范进行作业等量误差的基木知识
2021/2/22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0 错误 ⚫ 测量成果中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以外,还可能出现 错误(有时也称之为粗差)。 ⚫ 错误产生的原因:较多 ❖ 可能由作业人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如大数读错、 读数被记录员记错、照错了目标等; ❖ 也可能是仪器自身或受外界干扰发生故障引起; ❖ 还有可能是容许误差取值过小造成的。 ⚫ 错误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极大,所以在测量成果中绝对不 允许有错误存在。 ⚫ 发现错误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通过多余观测 条件,进行检核验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 种测量规范进行作业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GPS定位的观测量.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与周跳分析.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测量中的坐标系及其坐标转换.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GPS相对定位原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绪论.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四章 遥感图象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六章 辐射校正.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成像原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ppt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doc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指导.doc
- 黑龙江工程学院:《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库.doc
-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角度测量.ppt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1)建立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原理.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2)参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3)我国大地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4)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5)地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10.6)站心坐标系.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1)三角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2)测边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3)边角网的条件及条件方程式.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控制网条件平差(11.4)工程水平控制网条件平差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1.1)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基本内容.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1)三角网坐标平差.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2)测边网与边角网间接平差.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3)观测值权的确定和方差估计.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4)三角网方向坐标平差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5)测边网间接平差教学程序及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工程控制网间接平差(12.6)边角网间接平差程序及算例.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1.2)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ppt
- 河海大学:《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工程控制网近代平差与数据管理(13.1)近代测量平差发展概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