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基础工程》课程练习习题六(含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829.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基础工程》课程练习习题六(含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模拟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下拉荷载一软弱地基一局部倾斜一复合地基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主要根据()条件确定;而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底板厚度则应根据()条件确定。)分为刚性桩和柔性桩两种。2.水平受荷桩通常可根据桩的(3.湿陷性黄土通常又可细分为()和()两种。4.按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为了使试验能真实反映桩的实际情)况,要求在()土的间歇时间不少于10天、()不少于25天。土不少于15天及()桩基础和()桩基础5.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可分为(两种。6.砂桩的主要作用是(),砂的主要作用是()。)沉井。7.沉井施工水很深时,筑岛困难,则可采用(),而把钢8.根据基础的受力条件,我们可以把砼基础称为()。筋砼基础称为())桩、()桩及(9.桩按设置效应通常可分为(桩三种。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简述理由。每题2分,共10分)()1.桩端嵌入岩层深度大于0.5m的桩称为嵌岩桩。2.进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时,应该考虑基础台阶宽高比的限制。()()3.群桩效应使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降低。()4.砂土液化是由于动水压力(渗流力)作用引起的

模拟题 A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 下拉荷载— 软弱地基— 局部倾斜— 复合地基—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主要根据( )条件确定;而柱下 钢筋砼单独基础底板厚度则应根据( )条件确定。 2. 水平受荷桩通常可根据桩的( )分为刚性桩和柔性桩两种。 3. 湿陷性黄土通常又可细分为( )和( )两种。 4. 按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为了使试验能真实反映桩的实际情 况,要求在( )土的间歇时间不少于 10 天、( ) 土不少于 15 天及( )不少于 25 天。 5. 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可分为( )桩基础和( )桩基础 两种。 6. 砂 桩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 ), 砂 井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 )。 7. 沉井施工水很深时,筑岛困难,则可采用( )沉井。 8.根据基础的受力条件,我们可以把砼基础称为( ),而把钢 筋砼基础称为( )。 9.桩按设置效应通常可分为( )桩、( )桩及( ) 桩三种。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简述理由。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桩端嵌入岩层深度大于 0.5m 的桩称为嵌岩桩。 ( ) 2. 进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时,应该考虑基础台阶宽高比的限制。( ) 3. 群桩效应使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降低。 ( ) 4. 砂土液化是由于动水压力(渗流力)作用引起的。 ( )

()5.桩的抗拔承载力仅取决于桩土之间的摩阻力与桩身自重无关。四、问答题(下面5题,只选作4题,共20分)1.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结构措施有哪些?2.影响基础理置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哪些情况下不能考虑承台的荷载分担效应?4.换土垫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何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常用的确定方法有哪些?五、计算题(下面3题,只选作2题,共40分)1、已知某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宽度F=180kN/mb=1.2m,埋深d=1.0m,基顶面承受上部结构A传来的荷载F=180kN/m。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杂填土:1所示,其中淤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75kPa。0Yo=16.0kN/m为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拟采用换填垫层VM=17.0kN/m2[=1.2m处理,初选1.5m厚中砂垫层,试验算厚度是否满足要求,并设计垫层宽度。(已知中砂垫层应力扩散角6=30°)(20分)淤泥:a=19.0kN/m22.某二级建筑物采用群桩基础。已知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为F=2500kN,弯矩设计值M=500kN·m,水平力设计值为H-100kN。拟采用边长为300mm的钢筋砼预制桩,其平面布置及有关承台尺寸、地质情况等如图2所示,试验算该桩基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取群桩效应系数ns=0.85,np=1.50;桩基竖向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1.65)(20)

5. 桩的抗拔承载力仅取决于桩土之间的摩阻力与桩身自重无关。 ( ) 四、问答题(下面 5 题,只选作 4 题,共 20 分) 1.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结构措施有哪些? 2.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 哪些情况下不能考虑承台的荷载分担效应? 4. 换土垫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 何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常用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五、计算题(下面 3 题,只选作 2 题,共 40 分) 1、已知某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宽度 b=1.2m,埋深 d=1.0m,基顶面承受上部结构 传来的荷载 F=180kN/m。土层分布情况如图 1 所示,其中淤泥层承载力特征值 fak=75kPa。 为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拟采用换填垫层 处理,初选 1.5m 厚中砂垫层,试验算厚度是 否满足要求,并设计垫层宽度。(已知中砂垫 层应力扩散角=30°)(20'分) 2.某二级建筑物采用群桩基础。已知作 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为 F=2500kN,弯矩设计值 M=500kN·m,水平力设计值为 H=100kN。拟采用边长 为 300mm 的钢筋砼预制桩,其平面布置及有关承台尺寸、地质情况等如图 2 所 示,试验算该桩基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取群桩效应系数s=0.85,p=1.50; 桩 基 竖 向 承 载 力 抗 力 分 项 系 数 s=p=1.65 ) (20' ) 杂填土: =16.0kN/m 淤泥: sat =17.0kN/m3 1.5m F=180kN/m 3 1.0m l=1.2m  3 sat =19.0kN/m

0杂填土30粘土qsk=20kPa31,=1.1粘土1, =0.249±=60kPapk=2200kPa++S10.0SO'T+十205年年0.31.051.05平单位:m)Mo3、某预制桩如图所示,土体比例系数Hom=10MN/m*,桩直径d=0.5m,桩入土深度h=1lm,瓜粉质粘土瓜AEI=0.67E,I, E=-2.6×10*MPa。4mW=30.6%①确定该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8")Wr=35%W=18%②计算α值,在此基础上判断该桩是否弹性桩:(5')粉土③当桩顶作用水平力H=300kN,M-100时,地面计算示意图)6me=0.6处桩身位移xo=6.3mm。当桩顶作用水平力,H=100,M=500kN·m时,地面处桩身位移xo=4.3mm。试求:当H=100kN,M=300kN·m时,地面处桩身位移x0。中密中砂(很厚)1m(7)

q =60kPa q =2200kPa0.2 0.6 0.2 I =0.24 粘 土 L sk pkL 粘 土 qsk =20kPa I =1.1 0.3 1.05 0.2 1.05 0.6 0.2 0.3 (单位:m) 0.3 1.05 1.05 0.3 1.45 M H F 8.5 0.6 0.5 0.5 杂填土 1.0 3 、 某 预 制 桩 如 图 所 示 , 土 体 比 例 系 数 m=10MN/m 4,桩直径 d=0.5m,桩入土深度 h=11m , EI=0.67E h I , Eh=2.6 ×10 4MPa 。 ① 确定该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8' ) ②计算  值,在此基础上判断该桩是否弹性桩;(5' ) ③当桩顶作用水平力 H=300kN , M=100 时,地面 处桩身位移 x 0=6.3mm。当桩顶作用水平力, H=100 , M=500kN · m 时,地面处桩身位移 x 0=4.3mm。试求: 当 H=100kN , M=300kN · m 时,地面处桩身位移 x 0 。 (7' ) (图 3 题 3 计算示意图)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a(kPa)附表:裤型预制裤入士深度(m)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g(kPa)十的名称上的状态H11500230023003000|270036000.250.9精米800~16001500~2100|19002500粉纱42~640.75≤e≤0.9粉+14022002100300030003800中密、密实64~85e1 m数.b.=[k,(1.5d+0.5) d≤1 m≥301020土层埋深h(m)S12修正系数0.81.011k—桩的形状系数,方形截面桩k=1.0,形截面桩k=0.9;11adW.=截面公式:I.=元d3264MoBH.位移x=A+αEIα?EIMoB.H.转角.=aEA+αElHoAu+MBu弯矩x.=剪力V.=HA,+αMB非岩石地基沉井:6FHβ-b,h°+18W.dCu.mhβ-b,h(42 -h)+6dW。Rtanw=42.3Amh2β·(32-h)Com.h2β·b,h(32 -h)4(y-h tangp+c)y·h4Ox≤n2+tan@+cO≤n,n?COSO3cosol

承载力修正系数土的类别Ind01.0淤泥和淤泥质土人工填士01.0e或1大于等于0.85的粘性十0.31.6E及1.均小于0.85的粘性十2.03.0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的稍密状态)3.04.4中砂、机砂、砾砂和碎石土地基压力扩散角z/bE,/E:0.250.5036023°510025°30020°10注:1.E,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为下层土压缩模量:2、2/b0.50时0值不变

模拟题 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3.(自重二、填空题1(抗剪)(抗冲);2.(换算长度αl);湿限性)、(非自重湿限性)4(砂类土)、(粉土和粘性土)、(饱和粘性土);5.(高承台)、(低承台)6.(挤密)、(排水)7(浮运);8.(刚性基础)、(柔性基础)9.(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挤土桩)三、辨析题1.(×)桩的周边嵌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小于0.5m时,称为嵌岩桩。2.(×)应该考虑基础台阶宽高比限制的是无筋扩展基础。3.(X)视土类而别。一般情况下是如此,但若在松砂中沉入密集的基桩时,则桩侧摩阻力反而会提高。4.(×)是由于地震(动荷载)作用引起的。5.(×)桩的抗拔承载力与桩身自重有关。四、问答题(略)五、计算题题1.解:①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P=16×1+(17-10)1.5=26.5kPaF+G,_180+10×12x1.0×20=170kPaP =A1.2x1.0基底压力: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p-16x1.0)×b(170-16)x1.263.03kPaP. =b+2ztane1.2+2×1.5×tan30②地基承载力0n=0查表有na=1.016×1.0+(17-10)×0.5+(19-10)×1.02=11.4kN/mYm=1.0+1.5则fa=fak+nam(d+z-0.5)=75+1.0×11.4x(2.5-0.5)=98kPa③验算及宽度设计P+p.=26.5+63.03=89.53kPa<98kPa垫层厚度满足要求。垫层宽度b≥b+2z×tan0=1.2+2×1.5×tan30°=2.93m取b2=3m,即垫层的底宽为3.0m,从垫层底部两侧向上、按当地开挖经验得要求坡度延伸至基础底部,即得垫层顶宽(也可从基础底面

模拟题 A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抗剪) (抗冲); 2.(换算长度αl) ; 3.(自重 湿限性)、(非自重湿限性) 4.(砂类土)、(粉土和粘性土)、(饱和粘性土); 5.(高承台)、(低 承台) 6.(挤密)、(排水) 7(浮运); 8.(刚性基础)、(柔 性基础) 9.(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挤土桩) 三、辨析题 1.(×)桩的周边嵌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小于 0.5m 时, 称为嵌岩桩。 2.(×)应该考虑基础台阶宽高比限制的是无筋扩展基础。 3.(×)视土类而别。一般情况下是如此,但若在松砂中沉入密集的基桩 时,则桩侧摩阻力反而会提高。 4.(×)是由于地震(动荷载)作用引起的。 5.(×)桩的抗拔承载力与桩身自重有关。 四、问答题(略) 五、计算题 题 1.解: ①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pcz 161 (17 10)1.5  26.5kPa 基底压力: kPa A F G p k k k 170 1.2 1.0 180 1.0 1.2 1.0 20         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 kPa b z p b p k z 63.03 1.2 2 1.5 tan30 (170 16) 1.2 2 tan ( 16 1.0)               ②地基承载力 查表有 d 1.0 b  0 3 11.4 / 1.0 1.5 16 1.0 (17 10) 0.5 (19 10) 1.0 m  k N m           则 f a  f a k d  m (d  z  0.5)  75 1.011.4(2.5  0.5)  98kPa ③验算及宽度设计  pcz  pz  26.5  63.03  89.53kPa  98kPa ∴ 垫层厚度满足要求。 垫层宽度 b  b  2z  tan 1.2  21.5 tan30  2.93m   取 b′=3m ,即垫层的底宽为 3.0m,从垫层底部两侧向上、按当 地开挖经验得要求坡度延伸至基础底部,即得垫层顶宽(也可从基础底面

处每边加宽300mm得)。题2:解:①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经查表得:qski=21kPa,qs2=66kPa,qpk=2300kPa则Qmk=Qs+Qpk=u,Zqskl,+qpkA,=4×0.3(8.5×21+1.45×66)+2300×0.32=329+207=536.0kPaQ±+0=0.85×Osk +329+1.5.207R=ns=357.7kPatnp1.651.65YsYp②验算③桩顶平均竖向力验算F+G2500+2.7×2.7×1.6×20Y.N=1.0x=303.7kPa0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水平承载力H=100/9=11.1kPa.很小,也能满足要求。题3:解:①求基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w-Wp._330.6-18=0.74I:3518Wi-Wpqs=51kPa,qsk2=74.5kPa,qsk3=64kPaqpk=5443kPa查表并内插有:Quk=Qsk+Qpk=upZqsil,+qpkA,=元×0.5(51×4+74.5×6+64×1)++元×0.52x5443=1122.6+1068.2=2190.8kM4②判断桩型圆桩的形状系数k=0.9b, = k,(1.5d +0.5)=0.9(1.5×0.5+0.5)=1.125m11nd4=×元×0.54=3.06×10-3m4I。 :6464[b,m1.125×10×106=0.733/mα=V0.67×2.6x10t×10×3.06×10-3VEl可见,αh=0.733×11=8.063>2.5,所以该桩为弹性桩③求地面处桩身位移x

处每边加宽 300mm 得)。 题 2:解: ① 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经查表得: qsk1  21kPa , qsk2  66kPa , qp k  2300kPa 则 kPa Qu k Qs k Qp k up qsik l i qp k Ap 329 207 536.0 4 0.3(8.5 21 1.45 66) 2300 0.3 2                kPa Q Q R p p k p s sk s 357.7 1.65 207 1.5 1.65 329    0  0.85       ② 验算 ③ 桩顶平均竖向力验算 kPa R kPa n F G N 303.7 357.7 9 2500 2.7 2.7 1.6 20 0 1.0             ④ 考虑偏心荷载时,桩顶竖向力最大、最小设计值验算 206.88 0 400.5 1.2 429.24 303.7 96.82 6 1.05 (500 100 1.1) 1.05 303.7 ( ) 2 2 max min                 R kPa x M Hh x N N i man 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水平承载力 Hi=100/9=11.1kPa,很小,也能满 足要求。 题 3:解: ① 求基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uk 0.74 35 18 30.6 18        L p p L w w w w I 查表并内插有: q kPa q kPa q kPa q kPa p k sk sk sk 5443 1 51 , 2 74.5 , 3 64     k N Qu k Qs k Qp k up qsik l i qp k Ap 5443 1122.6 1068.2 2190.8 4 0.5 0.5(51 4 74.5 6 64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判断桩型 圆桩的形状系数 kf=0.9 b1  k f (1.5d  0.5)  0.9(1.50.5  0.5) 1.125m 4 4 3 4 0 0.5 3.06 10 64 1 64 1 I d m         m EI b m 0.733/ 0.67 2.6 10 10 3.06 10 1.125 10 10 5 4 6 3 6 5 0 1             可见, αh=0.733×11=8.063>2.5 ,所以该桩为弹性桩. ③ 求地面处桩身位移 x0

由位移公式:H。MoBX.A, +=α'EIAαEI3001006.3 =B,A, +α'EIα"EI(1)有当300kN,M100kN·m时,1005004.3 =B,A +α'EIα"EI(2)当100kN,M=500kN·m时,不有联立解式(1)、(2)得:27.2xα'ElA =14006.6B, =Xα'EI1400④将已知数据代入,得地面处桩身位移xo

由位移公式: z x Bx EI M A EI H x 2 0 3 0     当 H=300kN,M=100kN·m 时,有 x Bx EI A EI 3 2 300 100 6.3     (1) 当 H=100kN,M=500kN·m 时,有 x Bx EI A EI 3 2 100 500 4.3     (2) 联立解式(1)、(2)得: B EI A EI x x 2 3 1400 6.6 1400 27.2       ④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地面处桩身位移 x0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