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6)德布罗意波、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习 波粒二泉性 14>
1 实物粒子 ====的 波粒二象性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 的理论研究
2 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 的理论研究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 Louis de broglie波 独创性 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下,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于1924年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他认为:“任何运动 的粒子皆伴随着一个波,粒子的运动和波的传播不能 相互分离。” 他预言:运动的实物粒子的能量E、动量P、与 它相关联的波的频率v和波长入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E=v=加bh 2兀 P=h/=h/k(k 2兀 下一页)P
3 §19-6 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波 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下,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于1924年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他认为:“任何运动 的粒子皆伴随着一个波,粒子的运动和波的传播不能 相互分离。” 他预言:运动的实物粒子的能量 、动量 、与 它相关联的波的频率 和波长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E P E = h = P = h = / k ) 2 ( = h 独创性 ) 2 ( k = (下一页)

E=hv 德布罗意关系式 P=h/n 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入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静质量为m0的 速率U<<C 非相对论粒子动量p=m0 moD 相对论粒子 U可与C比较 h nou √1-2l2 P=-7 2/2 下一页)國4少细
4 静质量为 m0 的 E = h P = h 德布罗意关系式 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非相对论粒子 相对论粒子 c p = m0 = m0 速率 h 动量 可与 c 比较 2 2 0 1 c m p − = 2 2 0 1 c m h − = (下一页)

在速度较小的情况下: 电子经加速电势差U加速后,其速度由下式决定: mu=eU 代入德布罗意公式得到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h 入 emo 如U=100V 将e,ma,h等代入得到 入=0.122nm 12.20 =122A A √U (下一页) 14>
5 在速度较小的情况下: 电子经加速电势差 U 加速后,其速度由下式决定: 代入德布罗意公式得到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m = eU 2 0 2 1 em U h 2 0 = 将 e, m0 , h 等代入得到: 0 A U 12.2 = 如 U = 100V 0 1.22A 0.122nm = = (下一页)

★物质波的波函数 一个沿x轴正向运动,能量为E,动量为P的自由粒子对 应于沿x轴正向传播的单色平面物质波,其波函数为: 2丌 y(x, t)=AcoS(at 利用尤拉公式:cosx+ i sin x=e1x 可将波函数写成复数形式:其中:i=√-1为虚数单位 y(r,t)=Aexpl-i(or 27 T ) Aexpli(hx-ot) 2九=2 入 he=he pl(px- Et) p k (下一页)国4判
6 ★物质波的波函数 一个沿x轴正向运动,能量为E,动量为P的自由粒子对 应于沿x轴正向传播的单色平面物质波,其波函数为: ) 2 (x,t) Acos( t x = − 利用尤拉公式: i x x i x e − cos + sin = 可将波函数写成复数形式:其中: i = −1 为虚数单位。 ( )] i exp[ exp[i( )] )] 2 exp[-i( A px Et A kx t ( x,t ) A t x = − = − = − = = = = ,E k p h k , 2 2 (下一页)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C.J戴维孙 通过实验 发现晶体对 电子的衍射 作用
7 C.J.戴维孙 通过实验 发现晶体对 电子的衍射 作用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衍射实验(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C. U Davisson)和革末 L.H. Germer)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 电子衍射实验。 狭缝 电 K 电子射线集 电流计 象矩 (下一页) 14>
8 φ G φ K 狭缝 电 流 计 镍 集 电 器 U 电子射线 单晶 二、 电子衍射实验(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C.J.Davisson)和革末 (L.H.Germer)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 电子衍射实验。 (下一页)

根据衍射理论,衍射最大值: 2dsinφ=k(k=1,2,3…) 电子的波长:λ 所以衍射电子束强度达最大值时φ所满足的方程: h 2dsinφ=k 2mne(k=1,2,3… (下一页) 14>
9 根据衍射理论,衍射最大值: 2dsin = k (k = 1,2,3 ) em U h 2 0 电子的波长: = 所以衍射电子束强度达最大值时 所满足的方程: (k 1,2,3 ) 2m e U h 2dsin k 0 = = (下一页)

戴维孙一革末实验中安排: q=500U=54晶格常数d=9.1x101m 利用布拉格公式: 2dsinφ=k(k=1,2,3…) 得到波长为:入=0.165nm=1.65A 根据德布罗意假说,由加速电势差算得的波长为: 入=0.167nm=1.67A 两者波长值很接近,说明德布罗意的假说是正确的。 (下一页) 14>
10 两者波长值很接近,说明德布罗意的假说是正确的。 U =54V 晶格常数 9.1 10 -11 φ= 50o d = m 戴维孙—革末实验中安排: 利用布拉格公式: 2dsin = k (k = 1,2,3 ) 根据德布罗意假说,由加速电势差算得的波长为: o = 0.167nm = 1.67A 得到波长为: o = 0.165nm = 1.65A (下一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4)玻尔氢原子理论.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3)康普顿效应.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2)光电效应.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1)光的量子性 黑体辐射.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4.4)力矩作功、转动动能.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4.3)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4.1-4.2)角量表示、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八章(18.4)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3.6-3.7)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碰撞.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3.4-3.5)功、动能定理、保守力作功 势能.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动量、冲量、动量守恒定律(3.1-3.2)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牛顿定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预备知识.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篇 质点和刚体的机械运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3/3).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篇 质点和刚体的机械运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2/3).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篇 质点和刚体的机械运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3).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 习题课.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7/7).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6/7).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5/7).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7)测不准关系.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8)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8)三、一维势阱 势垒.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9)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2/2).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9)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1/2).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19.9)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2/2).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练习册答案(量子基础).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量子力学基础习题.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1)磁感强度、磁场高斯定理.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2)毕萨定律及其应用.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3)安培环路定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4)洛伦兹力;霍耳效应.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5)安培定律.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习题课.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十一章磁场习题课.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8.1)电荷、库仑定律、场强.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8.2)电通量、高斯定理.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8.3)环路定理、电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