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中药学鉴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5.2)根和根茎类-3 甘草-人参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76
文件大小:2.1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中药学鉴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5.2)根和根茎类-3 甘草-人参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甘 草 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来源】 ◼ 为豆科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 ◼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 ◼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根及根茎

甘 草 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来源】 ◼ 为豆科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 ◼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 ◼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根及根茎

【产地】 ◼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 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巴盟的橙口 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品 质最优。 ◼ 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主产新疆和甘肃

【产地】 ◼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 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巴盟的橙口 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品 质最优。 ◼ 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主产新疆和甘肃

【采收加工】 ◼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切 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 后晒干。 ◼ 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采收加工】 ◼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切 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 后晒干。 ◼ 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性状鉴别】 ◼ 甘草 ◼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 ◼ 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有明显的皱纹、沟 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和裂隙,具明显 的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菊花心” 。 ◼ 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央有髓。 ◼ 气微,味甜而特殊

【性状鉴别】 ◼ 甘草 ◼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 ◼ 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有明显的皱纹、沟 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和裂隙,具明显 的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菊花心” 。 ◼ 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央有髓。 ◼ 气微,味甜而特殊

◼ 胀果甘草 ◼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 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 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 胀果甘草 ◼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 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 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 光果甘草 ◼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 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 光果甘草 ◼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 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显微鉴别】 ◼ 根横切面: ◼ 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 ◼ 栓内层较窄。 ◼ 韧皮部及木质部中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 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 束内形成层明显。 ◼ 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显微鉴别】 ◼ 根横切面: ◼ 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 ◼ 栓内层较窄。 ◼ 韧皮部及木质部中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 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 束内形成层明显。 ◼ 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 粉末:淡棕黄色。 ◼ 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 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 草酸钙方晶。 ◼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 ◼ 淀粉粒多为单粒 , 卵 圆 形 或 椭 圆 形 , 长 3~12~20μm,脐点点状。 ◼ 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 ◼ 棕色块状物

◼ 粉末:淡棕黄色。 ◼ 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 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 草酸钙方晶。 ◼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 ◼ 淀粉粒多为单粒 , 卵 圆 形 或 椭 圆 形 , 长 3~12~20μm,脐点点状。 ◼ 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 ◼ 棕色块状物

【成分】 ◼ 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 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的钾、钙盐, 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18β-甘 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 ◼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liquiritin)等。 ◼ 生物碱类:甲基喹啉类; ◼ 中性多糖

【成分】 ◼ 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 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的钾、钙盐, 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18β-甘 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 ◼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liquiritin)等。 ◼ 生物碱类:甲基喹啉类; ◼ 中性多糖

【理化鉴别】 ◼ TLC 以甘草对照药材和甘草酸铵对照品 对照。 ◼ HPLC测定含甘草酸≥2.0%

【理化鉴别】 ◼ TLC 以甘草对照药材和甘草酸铵对照品 对照。 ◼ HPLC测定含甘草酸≥2.0%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