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5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Molecular Luminescence)

第5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 第二节 磷光分析法 第三节 化学发光分析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第5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 第二节 磷光分析法 第三节 化学发光分析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到激发 态,当激发态分子以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 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依据激发的 模式不同,分子发光分为光致发光、热致发光、 场致发光和化学发光。光致发光按激发态的类 型不同又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种。 本章主要讨论: 分子荧光(Molecular Fluorescence)、 分子磷光(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到激发 态,当激发态分子以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 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依据激发的 模式不同,分子发光分为光致发光、热致发光、 场致发光和化学发光。光致发光按激发态的类 型不同又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种。 本章主要讨论: 分子荧光(Molecular Fluorescence)、 分子磷光(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荧光: 16世纪:在矿物和植物提取液中发现荧光; 1575年:Monardes-一植物愈创木切片黄色水溶液一天兰色荧光; 1852年:Stokesl阐明荧光发射机制(分光计观测奎宁和叶绿素的 荧光,发现波长稍长于入射光的波长一认识到荧光为“重新发 光”而不是漫射光; 1905年:Wood发现气体分子的共振荧光; 1926年:Gaviola.直接测定了荧光寿命; 1923年:荧光X射线光谱; 1964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建立; 1965年:荧光分析在生物分析中广泛应用; 磷光: 15世纪被发现(重晶石在强烈阳光下的发光) 1944年:Lewis提出磷光用于分析的可能性; 1957年:Keirs将磷光分析用于定量分析及多组份混合物分析; 1963年:广泛用于血液及尿液中痕量药物及农药残留量分析;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荧光: 16世纪:在矿物和植物提取液中发现荧光; 1575年:Monardes—植物愈创木切片黄色水溶液—天兰色荧光; 1852年:Stokes阐明荧光发射机制(分光计观测奎宁和叶绿素的 荧光,发现波长稍长于入射光的波长——认识到荧光为“重新发 光”而不是漫射光; 1905年:Wood发现气体分子的共振荧光; 1926年:Gaviola直接测定了荧光寿命; 1923年:荧光X射线光谱; 1964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建立; 1965年:荧光分析在生物分析中广泛应用; 磷光: 15世纪被发现(重晶石在强烈阳光下的发光) 1944年:Lewis提出磷光用于分析的可能性; 1957年:Keirs将磷光分析用于定量分析及多组份混合物分析; 1963年:广泛用于血液及尿液中痕量药物及农药残留量分析;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5.1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概述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 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也 比较好,检测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 虽然应用不如分光光度法广泛,但在微量、痕量分 析及生命科学研究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概述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 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也 比较好,检测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 虽然应用不如分光光度法广泛,但在微量、痕量分 析及生命科学研究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5.1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5.1.1原理 分子能级=电子能级E)+振动能级Ev+转动能级Er 1.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 自旋方向相反,当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 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态轨道 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态上。 这种跃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如果跃迁至 第一激发三重态轨道上,则属于禁阻跃迁。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 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低能级。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5.1.1 原理 1.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 自旋方向相反,当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 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态轨道 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态上。 这种跃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如果跃迁至 第一激发三重态轨道上,则属于禁阻跃迁。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 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低能级。 分子能级=电子能级(Ee)+振动能级(Ev)+转动能级(Er)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多重度=2s+1 激发态 基态 基态:电子 激发单重态:分 激发三重态:分子 自旋配对, 子吸收能量,电 吸收能量,电子自 多重度 子自旋仍然配 旋不再配对,为三 =2s+1=1, 对,为单重态, 重态,称为激发三 为单重态, 称为激发单重 重态,以TT2. 以S表示。 态,以S1,S2. 表示。 表示 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激发态的平均寿 大约为10-9107s 命为104~10s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基态 激发态 多重度=2s+1 激发单重态:分 子吸收能量,电 子自旋仍然配 对,为单重态, 称为激发单重 态,以S1,S2. 表示 激发三重态:分子 吸收能量,电子自 旋不再配对,为三 重态,称为激发三 重态,以T1,T2. 表示。 基态:电子 自旋配对, 多重度 =2s+1=1, 为单重态, 以S0表示。 激发态的平均寿 命为10-4 ~ 10s 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大约为10-9 -10-7s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单重态 三重态 振动弛豫 三重态能级低于单重态 S2 内转换 (Hund规则) v=0 =0 0 系间 跨越 =0 断 S 00 A2 荧光 外转换 磷光 振动弛豫 激发 (熄灭)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三重态能级低于单重态 (Hund规则)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0* 本 n 十十 S 3 多重度 1 1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σ π n π* σ* S0 S1 T1 S2 T2 多重度 1 1 3 1 3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去活化过程(Deactivation) 处于激发态分子不稳定,通过辐射或非辐射跃迁 等去活化过程返回至基态。这些过程包括: 去活化 化学反应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内转换 外转换 振动弛豫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去活化 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换 外转换 振动弛豫 无辐射跃迁 化学反应 去活化过程(Deactivation) 处于激发态分子不稳定,通过辐射或非辐射跃迁 等去活化过程返回至基态 。这些过程包括: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振动弛豫:是指在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 能级转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热的形式 发出。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为1012s数量级。 内转换: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的非辐射跃 迁。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 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 至低能级。处于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通过内转移 及振动弛豫,均跃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 体系间窜跃: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例如 S→工就是一种系间窜跃。通堂,发生系间窜跃时, 外转换:指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 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 失。这一现象称为“熄灭”或“猝灭”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http://www.novapdf.com)
S2 S1 S0 T1 吸 收 发 射 荧 光 发 射 磷 光 系间窜跃 内转换 振动弛豫 能 量 1 2 3 外转换 3 T2 内转换 振动弛豫 振动弛豫: 是指 在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 能级转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热的形式 发出。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为10-12s数量级。 内转换: 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的非辐射跃 迁。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 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 至低能级。处于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通过内转移 及振动弛豫,均跃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 体系间窜跃: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例如 S1 →T1就是一种系间窜跃。通常,发生系间窜跃时, 电子由 外转换S1的较低振动能级转移至T1的较高振动能级处. :指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 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 失。这一现象称为“熄灭”或“猝灭” 。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4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2章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1章 仪器分析绪论(主讲:李文娟).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16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GC).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述.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一章 绪论 Analytical Chemistry(主讲:洪成林).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红外吸收光谱分析.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仪器分析化学)分子荧光.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食品质量与安全)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食品质量与安全)第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食品质量与安全)第六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食品质量与安全)第三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民族班)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用化学)第10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GC).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用化学)第3章 原子吸收(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用化学)第4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用化学)第5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Molecular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ML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用化学)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用化学)第1章 绪论 Instrumental analysis(主讲:杨红兵).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医学检验)原子吸收分析法.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医学检验)气相色谱分析 Chromatography.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医学检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医学检验)荧光分析法简述(主讲:赵芳).ppt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GC).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电位分析 法 Potentiometry.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红外光谱仪.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绪论 Instrumental analysis(主讲:杨红兵).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化学工程与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pdf
- 石河子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应化仪器分析)第4章 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pectroscopy,I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