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第八章酸髋滴定法 81酸碱指示剂 8.2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8.3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下一页章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 8.2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8.1 酸碱指示剂 8.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章总目录

81酸碱指示剂 81.1、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若用HIn表示酸,In表示其共轭碱,酸碱平衡 如下: HIn H+ In 酸式色 碱式色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2 8.1 酸碱指示剂 8.1.1、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若用HIn表示酸,In-表示其共轭碱,酸碱平衡 如下: HIn = H+ + In – 酸式色 碱式色

812、指示剂的变色点、变色范圉 (H (In) (HIn HIn = K (H) HIn (HIn) pH=pKHIn-lg CHIn) (In 1、c(HIn)/c(In)=1,pH=pkmn,指示剂的变色点 2、c(HIn)/c(Im)10时,观察到的是酸式色 3、c(HIn)/c(In)≤10时,观察到的是碱式色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3 (HIn) ( H ) (In ) HIn c c c K + − = 8.1.2、指示剂的变色点、变色范围 (In ) (HIn) HIn c c pH pK lg − = − 1、c(HIn)/c(In– )=1,pH=pKHIn,指示剂的变色点. 2、c(HIn)/c(In– )≥ 10时,观察到的是酸式色. 3、c(HIn)/c(In– )≤1/10时,观察到的是碱式色. (In ) (HIn) ( H ) HIn c c c K − + =

41/0<c(HIn)(n)<10时,混合色。 c(HIn/c(n=1/10, pH=pKHln+1 c(Hn)/c(In)=10, pH=pKHln-1 变色范围pH=pKmn±1 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变色范围有差异。 常用指示剂p135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4 4、1/10 < c(HIn)/c(In – )< 10 时,混合色。 c(HIn)/c(In – )= 1/10 , pH =pKHIn + 1 c(HIn)/c(In – )=10, pH =pKHIn - 1 变色范围 pH =pKHIn ± 1 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变色范围有差异。 常用指示剂p135

8,1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温度、溶剂、盐类的存在、指示剂用量等。 81.4、混合指示剂 单一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宽,变色不灵敏 混合指示剂能弥补上述不足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5 8.1.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温度、溶剂、盐类的存在、指示剂用量等。 8.1.4、混合指示剂 单一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宽,变色不灵敏。 混合指示剂能弥补上述不足

混合指示剂可分为两类: 1、由两种以上的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 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各种指示剂都能变 色,在某一pH时,各种指示剂的颜色互补,使 变色范围变窄,提高颜色变化的敏锐性。 溶液的pH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色 62 黄绿蓝 黄 灰绿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6 混合指示剂可分为两类: 1、由两种以上的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 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各种指示剂都能变 色,在某一pH时,各种指示剂的颜色互补,使 变色范围变窄,提高颜色变化的敏锐性。 溶液的pH 溴甲酚绿 甲基红 混合色 6.2 蓝 黄 绿

2、由一种不随酸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惰性染料 和另一种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 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惰性染料不变色, 作为背景色。使变色范围变窄,变色敏锐。 溶液的pH靛蓝甲基橙混合色 3.1 紫 4.1 浅灰 >4.4 蓝蓝蓝 红橙黄 绿 p136,表8-2列出了一些常用混合指示剂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7 2、由一种不随酸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惰性染料 和另一种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 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惰性染料不变色, 作为背景色。使变色范围变窄,变色敏锐。 p136,表8-2列出了一些常用混合指示剂 溶液的pH 靛蓝 甲基橙 混合色 ≤3.1 蓝 红 紫 4.1 蓝 橙 浅灰 ≥4.4 蓝 黄 绿

82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 重点:讨论能直接进行滴定的条件,滴定过 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及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8.2.1、强碱滴定强酸 例:0.1000m0/L的NaOH滴定20.00m的 HCl,C=0.1000mo/L,把滴定过程中溶液 pH值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讨论。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8 8.2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 重点:讨论能直接进行滴定的条件,滴定过 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及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8.2.1、强碱滴定强酸 例:0.1000mol/L的NaOH滴定20.00ml的 HCl,C = 0.1000mol/L ,把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值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讨论

1、滴定前 c(HC)=c(H)=0.1000mo/LpH=1.00 2、计量点前(决定于剩余的HC的浓度。) NaoH+ hCI= Nacl+ H2o 若加入NaOH体积为1998ml,即剩下0.1 HC未被中和。 0.1000×2000-01000×19.98 (H) 20.00+1998 ≈5×10-(mol/L) pH=43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9 1、滴定前 c(HCl) = c(H+ ) = 0.1000mol/L pH = 1.00 2、计量点前(决定于剩余的HCl的浓度。) NaOH + HCl = NaCl + H2O 若加入NaOH体积为19.98ml,即剩下0.1% HCl未被中和。 5 10 (mol / L) 20.00 19.98 0.1000 20.00 0.1000 19.98 c 5 (H ) − + − + = pH = 4.3

3、计量点时 加入20.00 mINaoh,HC全部被中和,生 成NaC和水。 H=7.0 4、计量点后(pH值的计算决定于过量的OH 的浓度)当加入2002 mINaoh,即NaOH过 量0.1% 0.1000×20.02-0.1000×20.00 (OH) 20.02+2000 ≈5×10(mol/L) pOH=4.3 pH=97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0 3、计量点时 加入20.00ml NaOH,HCl全部被中和,生 成NaCl和水。 pH = 7.0 4、计量点后(pH值的计算决定于过量的OH- 的浓度 )当加入20.02ml NaOH,即NaOH过 量0.1%. 5 10 (mol / L) 20.02 20.00 0.1000 20.02 0.1000 20.00 c 5 (O H ) − + − − = pOH = 4.3 pH = 9.7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平衡.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分析.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物质结构.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分散系.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11-附记1-期刊格式.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10-ChemFinder实例指导.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9-Chem3D实例指导.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8-Chemdraw在线信息.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7-高级绘制技巧.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6-箭头、弧及其它图形.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5-轨道和化学符号.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4-文本说明及原子标记.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3-化学结构的绘制.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2-实例指导.ppt
- 《ChemDraw软件介绍及应用》chemdraw-01-软件使用简介.ppt
-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内蒙古民族大学:《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氧化还原反应.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吸光光度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1)基本概念.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3)化学反应的方向.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5)化学反应速率.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4)化学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Polymers.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1)溶液中的酸碱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3)配位化合物及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2)沉淀溶解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3.5)实际体系中的多重平衡.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4.4)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2.1)分散体系.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2.3)胶体分散体系.ppt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2.2)稀溶液的依数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