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人体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24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人体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人体生理学课程名称任课班级2010级医学本科7-8班任课教师张忠双教学职称讲师基础医学系人体生理学教研室二O二〇一二学年第一学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人体生理学 任课班级 2010 级医学本科 7-8 班 任课教师 张忠双 教学职称 讲 师 基础医学 系 人体生理学 教研室 二○一一——二○一二 学年第 一 学期

201级医本职称班级姓名张忠双讲师总学时327-8班人体生理学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学时章节名称1.绪论262.细胞的基本功能3.血液5104.血液循环55.呼吸6.消化和吸收4

姓名 张忠双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32 班级 201 级医本 7-8 班 课程名称 人体生理学 课程目标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 学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的各种生理 功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 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章 节 名 称 学 时 1.绪论 2.细胞的基本功能 3.血液 4.血液循环 5.呼吸 6. 消化和吸收 2 6 5 10 5 4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人体生理学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章节题目第一章绪论(2 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水平与生理学发展简史。2.掌握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3.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及其原理。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0’)教学内容2.生理学研究的水平与生理学发展简史。(30")及时间3.机体内环境与稳态(10')分配4.机体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特点。反馈控制系统。(40)重点难点及重点: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特点。对策对策:认真讲解,举例说明教学大班讲授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水平与生 理学发展简史。 2. 掌握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3. 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及其原理。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0’) 2.生理学研究的水平与生理学发展简史。(30’) 3.机体内环境与稳态(10’) 4.机体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特点。 反馈控制系统。(4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特点。 对策:认真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1.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题及2.举例说明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有何生理意义?阅读材料题后记教研室主任:授课教师:司军强2009年8月20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人体生理学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章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2 学时)题目教学1、熟悉细胞膜的组成和基本结构。目的2、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3、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教学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液态镶嵌模型内容及时间(15')分配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35°)4、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0')重点重点:1、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难点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及对策:多举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对策教学大班讲授组织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2.举例说明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有何生理意义?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 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熟悉细胞膜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2、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3、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15’)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 用。( 35’) 4、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道受体介 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1、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对策:多举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思考题及试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特点阅读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司军强教研室主任:2009年8月20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人体生理学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章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2 学时)题目教学1、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目的2、掌握局部反应及其特征。3、熟悉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1教学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与Na+平衡电位( 50°)内容及时间( 30°)2、阅电位概念及锋电位的引起,局部反应及其特性分配( 20°)3、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重点重点: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难点难点: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对策:重点突出,耐心讲解,注意多学科交叉联系。对策教学大班讲授组织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试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特点。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 2、掌握局部反应及其特征。 3、熟悉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静息电位与 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与 Na+平衡电位。 ( 50’) 2、阈电位概念及锋电位的引起,局部反应及其特性。 ( 30’) 3、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 2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难点:静息电位与 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与 Na+平衡电位 对策:重点突出,耐心讲解,注意多学科交叉联系。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思考题及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1阅读n简述局部反应及其特征。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司军强教研室主任:2009年8月20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人体生理学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章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3(2 学时)题目教学1、掌握兴奋性和阅强度的概念,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目的2、掌握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征2、熟悉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兴奋一收缩耦联。1、兴奋性和阈强度的概念;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10)教学2、肌细胞的收缩:内容(1)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征:影响神经一肌接及头处的兴奋传递的因素。(40)时间(10°)(2)骨骼肌的细微结构分配(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滑行理论,肌丝间的相互作用)(20')(4)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Ca2+在肌肉收缩,舒张过程中的作用)(20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简述局部反应及其特征。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掌握兴奋性和阈强度的概念,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2、掌握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征。 2、熟悉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兴奋性和阈强度的概念;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10’ ) 2、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征;影响神经─肌接 头处的兴奋传递的因素。 (40’) (2)、骨骼肌的细微结构 (10’) (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滑行理论,肌丝间的相互作用) (20’) (4)、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Ca2+在肌肉收缩,舒张过程中的作用)(20’)

重点重点: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难点难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及对策:联系临床,举例说明,细致讲解。对策教学组织大班讲授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思考题及试述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征。阅读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司军强教研室主任:2009年8月20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课程:人体生理学章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4(1 学时)题目第三章血液1(1 学时)教学1、了解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以及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目的2、熟悉血液的组成与血量特性。3、掌握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难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对策:联系临床,举例说明,细致讲解。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试述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征。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4 (1 学时) 第三章 血液 1 (1 学时) 教学 目的 1、了解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以及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 2、熟悉血液的组成与血量特性。 3、掌握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

1、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教学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30°)2、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量。(20°)内容及(30°)3、血液的理化特性。时间4.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和过程。(20*)分配重点重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难点难点:及对策:重点突出,耐心讲解,联系临床。对策教学组织大班讲授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思考题及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体渗透压各有何意义?阅读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司军强教研室主任:8月20日2009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课程:人体生理学章节第三章血液2(2 学时)题目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 素(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 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30’) 2、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量。 (20’) 3、血液的理化特性。 (30’) 4. 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和过程。 (2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 难点: 对策:重点突出,耐心讲解,联系临床。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体渗透压各有何意义?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三章 血液 2 (2 学时)

1了解白细胞生理。教学2、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的过程目的1、血细胞生理:红细胞(形态、数量、生理特征、功能、生成与破坏),白细教学胞(数量、分类、功能),血小板(形态、数量、生理特性、功能)。内容(50°)及生理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基本过程,影响凝血因素。2、时间(50)分配重点重点: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液凝固的过程。难点难点:本对策:用启发式教学认真讲解、联系临床实际。对策教学组织大班讲授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思考题及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哪些?1、阅读2、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异同。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司军强教研室主任:2009年8月20日样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课程:人体生理学章节第二章重血液3(2 学时)题目

教学 目的 1 了解白细胞生理。 2、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时间 分配 1、血细胞生理:红细胞(形态、数量、生理特征、功能、生成与破坏),白细 胞(数量、分类、功能),血小板(形态、数量、生理特性、功能)。 ( 50′) 2、生理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基本过程,影响凝血因素。 ( 5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液凝固的过程。 难点: 对策:用启发式教学认真讲解、联系临床实际。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异同。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血液 3 (2 学时) 样表

熟悉纤溶的过程1、2、掌握血型与输血原则。教学目的(15' )1、纤维蛋白溶解:基本过程;纤溶与凝血的关系。教学2血型与输血: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分型、抗原、抗体。(35')内容3、Rh血型系统抗原与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30')及4、输血原则(20' ),时间分配重点重点:ABO血型系统分型、抗原、抗体;Rh血型系统抗原与分型、特点及临难点床意义;输血原则。及难点:对策认真讲解。对策:结合临床,教学组织大班讲授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方法思考题及何谓血型?异型输血时应注意什么?1、阅读2、试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司军强教研室主任:2009年8月20日样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人体生理学专业、班级:2010级医本7-8班章节第四章血液循环1(2 学时)题目

教学 目的 1、熟悉纤溶的过程, 2、掌握血型与输血原则。 教 学 内 容 及 时间 分配 1、纤维蛋白溶解:基本过程;纤溶与凝血的关系。 (15′) 2、血型与输血:血型的概念;ABO 血型系统分型、抗原、抗体。 (35′) 3、Rh 血型系统抗原与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30′) 4、输血原则 (2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ABO 血型系统分型、抗原、抗体;Rh 血型系统抗原与分型、特点及临 床意义;输血原则。 难点: 对策:结合临床, 认真讲解。 教学 组织 大班讲授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何谓血型?异型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2、试述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司军强 教研室主任: 2009 年 8 月 20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人体生理学 专业、班级:2010 级医本 7-8 班 章节 题目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2 学时) 样表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