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73
文件大小:7.7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六节 清除率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概述*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大尿液的生成:Inferiorvenacava1)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Kidney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Abdominalaorta2)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Ureter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Urinary泌,最后形成尿液。bladderUrethraCriek

概述 *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尿液的生成: 1)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 管处的滤过,形成超 滤液; 2)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 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 过选择性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 泌,最后形成尿液

*肾脏的功能(一)泌尿:(主要)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二)内分泌:①肾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③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的调节④1,25-二羟VitD3:调节钙的吸收和血Ca2+平衡

*肾脏的功能 (一)泌尿: (主要)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肾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 ③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的调节 ④ 1,25-二羟VitD3:调节钙的吸收和血Ca2+平衡

肾的功能解部(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药有200方个肾单位。>40万个肾单位即可维持正常泌尿功能(肾移植).40岁后,数量随年龄增加而递减,每10年约减少10%.80岁余40%肾单位,功能代偿增加集合管: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舞一集合意接爱多茶选端小管运来的液堡:没汇入乳实管许多集合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葬肾孟、输尿管扁进入膀胱,苗膀胱排出体外

◆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 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约有200 万个肾单位。 >40万个肾单位即可维持正常泌 尿功能(肾移植). 40岁后, 数量随年龄增加而递 减, 每10年约减少10%.80岁余40%肾单位, 功 能代偿增加. 集合管: 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端小管运来的液体。 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管,最后形成的尿液 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 排出体外

小叶间动味近髓滑单位弓形动烧肾小球肾小体2马形管脉肾小囊补E肾单位直小血馆-肉近端小管壁段肾小管髓祥细段图8-1肾单位和肾血管的示意图处于肾皮质不同部位的胃单位和肾血管的结显着不同远端小管集合管近球小体:近球细胞、球外系膜细胞、致密斑

肾 单 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囊 肾小球 远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近端小管 集合管 近球小体:近球细胞、球外系膜细胞、致密斑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二)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1.球旁细胞(颗粒细胞):入球小A膜内的肌细胞呈上皮样变,内含分泌颗粒: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对牵张刺激敏感~感受器:肾交感N支配:球旁细胞的大小与血流量和血压有关;2.致密斑:·髓祥升支粗断的远端,细胞呈高柱样变、斑状突起对小管液中的[Na+]、「CI-1敏感,并将信息经球外系膜细胞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以及肾小球的滤过;3.球外系膜细胞:·位于入球A、出球A和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成锥形,底部朝向致密斑春噬和收缩功能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二)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1.球旁细胞(颗粒细胞): ●入球小A膜内的肌细胞呈上皮样变,内含分泌颗粒: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 ●对牵张刺激敏感≈感受器; ●肾交感N支配;球旁细胞的大小与血流量和血压有关; 2.致密斑:●髓袢升支粗断的远端,细胞呈高柱样变、斑状突起 ●对小管液中的[Na+]、[Cl- ]敏感,并将信息经球外系膜细胞传递至 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以及肾小球的滤过; 3.球外系膜细胞:●位于入球A、出球A和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 成锥形,底部朝向致密斑 ● 吞噬和收缩功能

(三)滤过屏障滤过膜的构成1.组成外层水分子中阳离子层内葡萄糖层小分子阴离子蛋白质裂构成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三)滤过屏障——滤过膜的构成 外 中 层 内 层 层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 蛋白质白 1.组成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90nm)防止血细胞通过。富含睡液酸蛋白带负电②基膜:是主要的屏障。主要由IV型胶原组成,微纤维网的网孔(2-8nm)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以及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③肾小囊脏层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上有直径4-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裂隙膜含有nephrin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 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 90nm )防止血细胞通过。富含唾液酸蛋白, 带负电 ②基膜:是主要的屏障。主要由IV型胶原组 成,微纤维网的网孔(2-8nm)允许水和部 分溶质通过,以及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和蛋 白聚糖。 ③肾小囊脏层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上有 直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裂隙膜含有nephrin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交感神经:递质是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未发现肾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肾的血液供应腹主A→叶间A一→弓形A→小叶间A→入球小A→肾小球Cap网一出球小A一→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一小叶间V→弓形V一叶间V一→肾两套毛细血管网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特点:血压高(40-60%ABP),利于滤过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特点:血压低,胶体渗透压高,利于重吸收

 肾交感神经:递质是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未发现肾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 肾的血液供应 腹主A→叶间A→弓形 A→小叶间A→入球小A→肾小球Cap网 →出球 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小叶间V→弓形 V→叶间V →肾V ◆两套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高(40-60%ABP),利于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低,胶体渗透压高,利于重吸收。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血流量(量(Renalbloodflow,RBF)的特点及其调节1.肾的血液循环特征(1)血供丰富,血液分布不匀:皮质:外髓:内髓=94:5:1(2)压力高低不同: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一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一利于重吸收(3)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肾血流量~心输出量1/4~1/5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机制①肌源性学说②管-球反馈

◆肾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的特点及其调节 1.肾的血液循环特征 ⑴血供丰富,血液分布不匀: 皮质∶外髓∶内髓 = 94∶5∶1 ⑵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利于重吸收 ⑶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1/4~1/5; 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 身调节保持稳定→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机制: ②管-球反馈 ①肌源性学说

2.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1)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80mmHg一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①肌源性学说:当A压1一→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1而收缩一血流阻力1一肾血流量保持稳定②管-球反馈: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一→致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1C-11一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肾小球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一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通过致密斑感受器肾内产生的前列腺素、腺苷和儿茶酚胺等也参与管-球反馈

2.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⑴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80mmHg—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 ①肌源性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 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②管-球反馈: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密 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Cl- ]↑→致密斑将此信息反 馈至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 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通过致密斑感受器 肾内产生的前列腺素、腺苷和儿茶酚胺等也参与管 -球反馈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