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6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六章染色体与连锁群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霞
第六章 染色体与连锁群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 霞

授课内容连锁与交换真菌类的遗传分析人类连锁分析和细胞学图染色体遗传机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返回
授课内容 连锁与交换 真菌类的遗传分析 人类连锁分析和细胞学图 染色体遗传机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返回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柔色体和连锁群第一节连锁与交换一、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二、连锁遗传的解释三、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四、交换值及其测定五、基因定位六、连锁群和连锁遗传图
一、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 三、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 四、交换值及其测定 五、基因定位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六、连锁群和连锁遗传图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柔色体和连锁群一、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以香豌豆为例两对相对性状的连锁遗传试验紫色P两对相对性性状花色红色P长花粉粒L花粉粒形状圆花粉粒1
一、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两对相对性状的连锁遗传试验——以香豌豆为例 两 对 相 对 性 性 状 花色 花粉粒形状 紫色 P 红色 p 长花粉粒 L 圆花粉粒 l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柔色体和连锁群紫花、红花、长花粉粒P圆花粉粒XPPLLppll1与独立分配规律相比,在F,表现型中,亲Fi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紫、长紫、圆红、长红、圆F2PⅡIP LppllPpL实际48313903931338个体数按9:3:3:13910.51303.51303.5434.5推算理论数
P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1 F2 紫、长 P_L_ 紫、圆 P_ll 红、长 ppL_ 红、圆 ppll 实际 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按9:3:3:1 推算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与独立分配规律相比,在F2表现型中,亲 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 数偏少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染色体和连锁群紫花、红花、长花粉粒P圆花粉粒XPPIIPpLL与独立分配规律相比,在F,表现型中,亲Fi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紫、圆紫、长红、长红、圆F2PLP IIPpLppll实际95972261个体数按9:3:3:178.578.5235.826.2推算理论数
P 紫花、圆花粉粒 PPll ×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P_L_ F1 F2 紫、长 P_L_ 紫、圆 P_ll 红、长 ppL_ 红、圆 ppll 实际 个体数 226 95 97 1 按9:3:3:1 推算理论数 235.8 78.5 78.5 26.2 与独立分配规律相比,在F2表现型中,亲 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 数偏少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藥色体和连锁群连锁遗传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t t相相相引相一个显性性状与一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称为相斥相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连锁遗传 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 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 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 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 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 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相斥相 一个显性性状与一 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 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称为相斥相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染色体和连锁群连锁遗传的解释二、以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为例分析第一个试验~3:1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长花粉:圆花粉=(4831+393):(1338+390)~3:1第二个试验紫花:红花=(226+95):(97+1)~3:1~3:1长花粉:园圆花粉=(226+97):(95+1)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受分离规律的支配
二、 连锁遗传的解释 以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为例分析 第 一 个 试 验 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 3 :1 3 :1 第 二 个 试 验 紫花:红花=(226+95):(97+1) 3 :1 长花粉:圆花粉=(226+97):(95+1) 3 :1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受分离规律的支配 长花粉:圆花粉=(4831+393):(1338+390)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柔色体和连锁群两对相对性状分析两对相对性状不符合独在独立分配情况下立分配规律F,产生数量相等F,产生的四种配的四种配子子数量不相等F,四种表现型呈现F2四种表现型不为9:3:3:1呈现9:3:3:1
两对相对性状分析 在独立分配情况下 F1产生数量相等 的四种配子 F2四种表现型呈现 为9:3:3:1 F2四种表现型不 呈现9:3:3:1 F1产生的四种配 子数量不相等 两对相对性状不符合独 立分配规律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六章柔色体和连锁群测交法验证F,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以玉米子粒性状为例有色C两对相对性状子粒颜色无色c饱满Sh子粒形状凹陷sh
测交法验证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以玉米子粒性状为例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子粒颜色 子粒形状 有色C 无色c 饱满Sh 凹陷sh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7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9 染色体畸变.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8 数量性状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12 遗传与个体发育.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10 基因突变.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11 细胞质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13 遗传与进化.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六章 细菌和病毒.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六章 基因突变.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十三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十二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五章 染色体变异.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农科类)第一章 绪言(石河子大学:吕新华).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二十二个实验).doc
- 《遗传学》课程授课教案(农科遗传学,石河子大学:吕新华).doc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2 孟德尔定律.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5 性别与伴性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4 基因作用及环境.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1 绪论 Genetics(石河子大学:张霞).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四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和平板划线分离细菌(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六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二 显微镜使用和细菌的染色法(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一 玻璃仪器清洗、包扎和灭菌(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microbiology.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