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回望历史 回顾: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农民 (失败) 资产(失败) 阶级 地主 阶级 资产阶 太平(失败) 阶级 改良 级革命(失败) 天国 洋务 派戊 派辛亥 运动 运动 戌变 革命 涛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1920年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回望历史 回顾: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1920年 农民 阶级 太平 天国 运动 地主 阶级 洋务 运动 资产 阶级 改良 派戊 戌变 法 资产阶 级革命 派辛亥 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2018级三班 谭旭 中华人民共国国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空前 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巨大威力,使中国 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 舞和启迪,从中看大了 中国革命的希望和出路 于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空前 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巨大威力,使中国 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 舞和启迪,从中看大了 中国革命的希望和出路, 于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大到 1919年,《新青年》出 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 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全 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主要著作: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莱 《庶民的胜利》
试 看 将 来 的 环 球 , 必 将 是 赤 旗 的 世 界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 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 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 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全 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主要著作: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宣传马克思主义 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 出版工人生活的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起运中 莱新 义开始与 缮 马克思主 共产党组织创协的工人刊物: 《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
宣传马克思主义 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 出版工人生活的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 克 思 主 义 开 始 与 中 国 工 人 运 动 结 合 起 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点 1.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1920年夏,在共 产国际的帮助下,陈 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 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 东京可 组织,随后在北京、 长沙、武汉等地也先 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 组织。 巴黎 香港英古)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1920年夏,在共 产国际的帮助下,陈 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 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 组织,随后在北京、 长沙、武汉等地也先 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 组织

想一想 综合上述所述,指出中国 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想一想 综合上述所述,指出中国 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诞生的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 马克愈芏平泛传播 附工队1 界 长沙 工人 共产主义个组的工人刊物 数量 南陈制北李 894 巴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 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 组织的建立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10万人 120万人 195万人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工人 数量 诞生的历史条件: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 李达等13人 党纲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主要 内容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李达李汉俊 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中共一大代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3课五四运动.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3课 东汉的兴衰.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阿拉伯帝国.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北伐战争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北伐战争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中华民国的创建2.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中华民国的创建1.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3.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5课 探寻新航路(15-17世纪).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3.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4.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6课 冷战.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洋务运动).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两次鸦片战争.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两汉的科技和文化.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秦统一中国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