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ataBase Principle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938.5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ataBase Principle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ataBasePrincipl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6209132: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48/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5(3/2):学分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1.课程性质:学科必修。2.课程目标:《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并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具有设计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始于多思、敢于质疑、善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真正实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具体目标如下:表1课程目标描述表目标内容培养能力目标名称具体描述体现环节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够利用关系数据专业基础课程目标1知识点学习模型和SQL语言对复杂数据库应用问题加以解决。学习关系数据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方法,认识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对数据库应用进行需求分析、专业知识优化设计课程目标2知识点学习概念模型设计和逻辑模型设计并加以评价优化,从而完成信目标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了解数据库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技术,能够根据应用场场景分析课程目标3景,分析并选择主流数据库平台和开发工具完成数据库应用知识点学习的设计、实施和维护。活化知识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以创造新知识,并运用新知思维养成课程目标4教学过程与组织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课程目标5具备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与建模的能力。教学过程与组织目标具有针对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技术解决数据库的安全性、课程目标6教学过程与组织解决问题完整性、故障和并发控制的能力。充分理解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团队协作课程目标7教学过程与组织专业素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质目标充分理解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探索新概念、新技术创新发展课程目标8教学过程与组织和新方法,并坚持不断的学习,了解数据库业界的最新技术第1页共14页

第 1 页 共 14 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ataBase Principl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6209132;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48/24);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5(3/2); 学分 4;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1.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2.课程目标: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并对学 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 望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具有设计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始于多思、 敢于质疑、善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 命担当,真正实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 具体目标如下: 表 1 课程目标描述表 目标内容 培养能力 目标名称 具体描述 体现环节 专业知识 目标 专业基础 课程目标 1 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够利用关系数据 模型和 SQL 语言对复杂数据库应用问题加以解决。 知识点学习 优化设计 课程目标 2 学习关系数据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方法,认识数据库设计各个 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对数据库应用进行需求分析、 概念模型设计和逻辑模型设计并加以评价优化,从而完成信 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知识点学习 场景分析 课程目标 3 了解数据库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技术,能够根据应用场 景,分析并选择主流数据库平台和开发工具完成数据库应用 的设计、实施和维护。 知识点学习 专业技能 目标 思维养成 课程目标 4 活化知识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以创造新知识,并运用新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组织 分析问题 课程目标 5 具备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与建模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组织 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 6 具有针对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技术解决数据库的安全性、 完整性、故障和并发控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组织 专业素 质目标 团队协作 课程目标 7 充分理解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 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组织 创新发展 课程目标 8 充分理解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探索新概念、新技术 和新方法,并坚持不断的学习,了解数据库业界的最新技术 教学过程与组织

目标内容培养能力目标名称具体描述体现环节和方法,使专业能力与发展同步。树立职业理想,建立专业自信,增强责任担当,敬畏法律,专业自信课程目标9教学过程与组织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思政育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人目标工程伦理课程目标10教学过程与组织命感,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求真务实课程目标11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与组织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课程目标11.工程知识1-3能够应用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分析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并进行改进。2.问题分析课程目标42-2能够正确表达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3.设计/开发解3-1能够根据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需求确定基本思路和方案。课程目标2决方案4-2能够理解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应原理采用科学方4.研究课程目标6法解决具体问题。5-2能够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对软件体系架构、设计模式进行选择,并完成软5.使用现代工具课程目标3件设计与开发,并理解选择与开发过程的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6-1能够了解应用领域背景知识,完成复杂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其合理性,课程目标5课程目标98-1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8.职业规范课程目标98-3能够具备软件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课程目标7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的意义,了解软件项目团队的角色9.个人和团队课程目标7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主动与其他成员沟通、合作、开展工作。12-1能够认识到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并表现出不12.终身学习课程目标8断探索的成效,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能够自我评价。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实验、实践课时理论课时一66数据库系统概述二44关系数据库三221012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四422数据库安全性42五2数据库完整性88关系数据理论6七6数据库设计第2页共14页

第 2 页 共 14 页 目标内容 培养能力 目标名称 具体描述 体现环节 和方法,使专业能力与发展同步。 思政育 人目标 专业自信 课程目标 9 树立职业理想,建立专业自信,增强责任担当,敬畏法律, 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 教学过程与组织 工程伦理 课程目标 10 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教学过程与组织 求真务实 课程目标 11 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与组织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目标 1.工程知识 1-3 能够应用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分析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并进行改进。 课程目标 1 2.问题分析 2-2 能够正确表达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4 3.设计/开发解 决方案 3-1 能够根据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需求确定基本思路和方案。 课程目标 2 4.研究 4-2 能够理解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应原理采用科学方 法解决具体问题。 课程目标 6 5.使用现代工具 5-2 能够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对软件体系架构、设计模式进行选择,并完成软 件设计与开发,并理解选择与开发过程的局限性。 课程目标 3 6.工程与社会 6-1 能够了解应用领域背景知识,完成复杂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其合理性。 课程目标 5 8.职业规范 8-1 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9 8-3 能够具备软件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课程目标 9 9.个人和团队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的意义,了解软件项目团队的角色。 课程目标 7 9-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主动与其他成员沟通、合作、开展工作。 课程目标 7 12.终身学习 12-1 能够认识到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并表现出不 断探索的成效,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能够自我评价。 课程目标 8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课时 一 数据库系统概述 6 6 二 关系数据库 4 4 三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 22 10 12 四 数据库安全性 4 2 2 五 数据库完整性 4 2 2 六 关系数据理论 8 8 七 数据库设计 6 6

2八2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4122九数据库恢复技术44+并发控制+二66综合设计2十二2总结、复习合计724824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模型与逻辑模型设计的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思想;(2)能够熟练地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能够对数据库应用进行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和逻辑模型设计并加以评价优化,从而完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3)为专业后继课程及其它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课程,是《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6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参考教材:(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训教程(SQLServer版)》,鲁艳霞,邵欣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SQLServer2012》.刘金岭,冯万利,周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ySQL版》,李月军,付良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其他教学资源:(1)PTA:www.pintia.com(2)超星学习通。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第3页共14页

第 3 页 共 14 页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模型与逻辑模型设计的 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思想; (2)能够熟练地使用 SQL 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能够对数据库应用进行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 计和逻辑模型设计并加以评价优化,从而完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具备分析与 解决实际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3)为专业后继课程及其它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 坚实的基础。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 课程,是《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 6 版)》, 王珊, 萨师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参考教材: (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训教程(SQL Server 版)》. 鲁艳霞, 邵欣欣.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SQL Server2012》. 刘金岭, 冯万利, 周泓. 清 华大学出版社, 2019. (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MySQL 版》. 李月军, 付良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其他教学资源: (1)PTA:www.pintia.com (2)超星学习通。 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八 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 2 2 九 数据库恢复技术 4 2 2 十 并发控制 4 4 十一 综合设计 6 6 十二 总结、复习 2 2 合计 72 48 24

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运用启发引导、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实践练习、成果互评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及手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单元标题一级知识点支撑目标教学方法数据库系统概述课程目标1、8、10课堂讲授+启发引导数据模型课程目标1课堂讲授+启发引导1.绪论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课程目标1课堂讲授+问题导向课程目标1数据系统组成课堂讲授+启发引导课程目标1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义课堂讲授+启发引导关系操作课程目标1、11课堂讲授+启发引导2.关系数据库关系完整性课程目标1、11课堂讲授+启发引导+问题导向关系代数课程目标1、4、11课堂讲授+启发引导+实践练习SQL概述课程目标1课堂讲授+启发引导数据定义课程目标1、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数据查询课程目标1、4、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数据更新课程目标1、4、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视图课程目标1、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计算机安全性概述课程目标1、9、10课堂讲授+启发引导安全性控制课程目标1、3、6、11课堂讲授+启发引导视图课程目标1、3、6、11课堂讲授+分组讨论4.数据库安全性审计课程目标1、3、6、11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数据加密课程目标1、3、6、11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其他安全性保护课程目标1、3、6、11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实体完整性课程目标1、6、11课堂讲授+成果互评+实践练习参照完整性课程目标1、6、11课堂讲授+成果互评+实践练习5.数据库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课程目标1、6、11课堂讲授+成果互评+实践练习触发器课程目标1、6、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规范化理论课程目标2、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6.关系数据理论范式课程目标2、4、7、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设计概述课程目标2、3课堂讲授+启发引导需求分析课程目标2、3、5、7、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7.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课程目标2、3、5、7、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逻辑结构设计课程目标2、3、5、7、11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物理结构设计课堂讲授课程目标2、3、11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将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并将思政德育内容纳入课程考核。包括知识性评价、技能性评价和态度性评价。其中,知识性评价通过应用PTA平台,以随机命题上机考试,进行期末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实现。技能性评价包含随堂小测验、章节作业、实践成第4页共14页

第 4 页 共 14 页 基于 OBE 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运 用启发引导、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实践练习、成果互评等多种互动 式教学方法及手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单元标题 一级知识点 支撑目标 教学方法 1.绪论 数据库系统概述 课程目标 1、8、10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数据模型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问题导向 数据系统组成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2.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义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关系操作 课程目标 1、1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关系完整性 课程目标 1、1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问题导向 关系代数 课程目标 1、4、1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实践练习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 概述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数据定义 课程目标 1、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 数据查询 课程目标 1、4、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 数据更新 课程目标 1、4、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 视图 课程目标 1、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 4.数据库安全性 计算机安全性概述 课程目标 1、9、10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安全性控制 课程目标 1、3、6、11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视图 课程目标 1、3、6、11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审计 课程目标 1、3、6、11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数据加密 课程目标 1、3、6、11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其他安全性保护 课程目标 1、3、6、11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5.数据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 课程目标 1、6、11 课堂讲授+成果互评+实践练习 参照完整性 课程目标 1、6、11 课堂讲授+成果互评+实践练习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课程目标 1、6、11 课堂讲授+成果互评+实践练习 触发器 课程目标 1、6、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实践练习 6.关系数据理论 规范化理论 课程目标 2、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 范式 课程目标 2、4、7、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7.数据库设计 设计概述 课程目标 2、3 课堂讲授+启发引导 需求分析 课程目标 2、3、5、7、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概念结构设计 课程目标 2、3、5、7、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逻辑结构设计 课程目标 2、3、5、7、11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物理结构设计 课程目标 2、3、11 课堂讲授 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将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并将思政德育内容纳入课 程考核。包括知识性评价、技能性评价和态度性评价。其中,知识性评价通过应用 PTA 平台,以随 机命题上机考试,进行期末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实现。技能性评价包含随堂小测验、章节作业、实践成

绩(内容实践、综合实践)四个部分。态度性评价则参考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进行测评。成立考核与评价教师小组,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从课程目标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10.成绩评定方法知识性评价:期末测试80%,超星随堂测5%,讨论1%,视频学习1%,课前预习1%技能性评价:实践5%,PTA5%态度性评价:思政德育2%成绩=知识性评价+技能性评价+态度性评价随堂测思政讨论评定方式目标期末测PTA课前预习实哦视频课程分目标课程目标名称5%5%1%5%2%1%1%80%达成评价方法20303050专业基础3020课程目标1202030课程目标2优化设计2020分目标达成度=10课程目标3场景分析101020a%x分目标评定方式课程目标4思维养成10201020201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b%×分目标评定20课程目标5分析问题1020101020方式2平均成绩/分目102020课程目标6解决问题102010标总分+n%×分目标10课程目标7团队协作评定方式n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10101010课程目标8创新发展10(a%+b%+...n%=100课程目标9专业自信2030%)课程目标10工程伦理4010课程目标11求真务实103011.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选题,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5人为一小组,最终提交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设计报告(PPT)。采用小组汇报形式,“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方式进行综合实践的考核。二、教学内容纲要第1章绪论(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8.10)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2思政目标与预期成效使学生了解,虽然国产数据库的研发教国外起步晚,但借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数据第5页共14页

第 5 页 共 14 页 绩(内容实践、综合实践)四个部分。态度性评价则参考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进行测评。成立考核与评 价教师小组,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从课程目标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10.成绩评定方法 知识性评价:期末测试 80%,超星随堂测 5%,讨论 1%,视频学习 1%,课前预习 1% 技能性评价:实践 5%,PTA 5% 态度性评价:思政德育 2% 成绩=知识性评价+技能性评价+态度性评价 评定方式 课程目标 目标 名称 期末测 80% 随堂测 5% PTA 5% 课前预习 1% 实践 5% 思政 2% 讨论 1% 视频 1% 课程分目标 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1 专业基础 30 20 20 30 30 50 分目标达成度= a%×分目标评定方式 1 平均成绩/分目标总 分+b%×分目标评定 方式 2 平均成绩/分目 标总分+n%×分目标 评定方式 n 平均成绩/ 分目标总分 (a%+b%+.n%=100 %) 课程目标 2 优化设计 20 20 20 20 30 课程目标 3 场景分析 10 10 10 20 课程目标 4 思维养成 10 20 10 20 20 课程目标 5 分析问题 10 20 10 20 10 20 课程目标 6 解决问题 10 20 10 20 10 20 课程目标 7 团队协作 10 课程目标 8 创新发展 10 10 10 10 10 课程目标 9 专业自信 20 30 课程目标 10 工程伦理 40 课程目标 11 求真务实 10 10 30 11.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学生自主选题,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 5 人为一小组, 最终提交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设计报告(PPT)。采用小组汇报形式,“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方式 进行综合实践的考核。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 1 章 绪论(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8.10)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 思政目标与预期成效 使学生了解,虽然国产数据库的研发教国外起步晚,但借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数据

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已不是制约国家发展的“掐脖子”技术:让学生感受中国企业家和技术研发人员在党的方针政策支持下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希望学生更加关注中国制造,因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学习。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数概念模型的初步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难点:如何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如何将学科知识与前沿技术对接。4.重难点处理(1)将前沿技术作为知识点的纵向延伸实现与学科知识对接;(2)通过贴近生活的应用案例认知数据价值;(3)通过源于生活的实例讲解帮助理解抽象的信息世界;(4)通过“讲练结合"提升概念模型初步设计能力。5.主要内容第一节数据库系统概述1学时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一、二、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三、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数据模型2学时两类数据模型一二、概念模型三、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四、常用的数据模型五、层次模型六、网状模型七、关系模型第三节数据库系统结构2学时数据库系统模型的概念二、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三、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第四节1学时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第2章关系数据库(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11)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理解:关系模型中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第6页共14页

第 6 页 共 14 页 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已不是制约国家发展的“掐脖子”技术;让学生感受中国企业家和技术研发人员在 党的方针政策支持下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希望学生更加关注中国制造,因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学习。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数概念模型的初步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 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 难点:如何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如何将学科知识与前沿技术对接。 4. 重难点处理 (1) 将前沿技术作为知识点的纵向延伸实现与学科知识对接; (2) 通过贴近生活的应用案例认知数据价值; (3) 通过源于生活的实例讲解帮助理解抽象的信息世界; (4) 通过“讲练结合”提升概念模型初步设计能力。 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概述 1 学时 一、 数据库的 4 个基本概念 二、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三、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数据模型 2 学时 一、 两类数据模型 二、 概念模型 三、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四、 常用的数据模型 五、 层次模型 六、 网状模型 七、 关系模型 第三节 数据库系统结构 2 学时 一、 数据库系统模型的概念 二、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三、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第四节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 学时 第 2 章 关系数据库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4.11)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理解:关系模型中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掌握:关系模型的组成、关系代数。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及广义笛卡尔积):难点:关系代数中的除运算:设计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3.重难点处理(1)课前通过发布重难点的预习视频及小测验引导:(2)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3)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发布课堂练习掌握学生新知习得情况;(4)课后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5)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掌握连接、除运算。4.主要内容第一节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0.5学时关系一关系模式二、三、关系数据库四、模型的存储结构第二节关系操作0.5学时基本的关系操作1二关系数据语言的分类第三节关系的完整性1学时实体完整性一、二参照完整性三、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第四节关系代数2学时传统的集合运算1、二、专门的关系运算重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0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11)第3章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SQL的特点、基本概念;理解:视图的作用,数据控制;掌握:数据定义、查询、更新,视图的定义、查询、更新。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正确地使用SQL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在使用具体的SQI时,加深对关系代数的理解。难点:用SQL语言正确完成复杂查询,掌握SQL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第7页共14页

第 7 页 共 14 页 掌握:关系模型的组成、关系代数。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及广义笛卡尔积); 难点:关系代数中的除运算;设计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 3. 重难点处理 (1) 课前通过发布重难点的预习视频及小测验引导; (2) 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3) 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发布课堂练习掌握学生新知习得情况; (4) 课后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 (5) 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掌握连接、除运算。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0.5 学时 一、 关系 二、 关系模式 三、 关系数据库 四、 模型的存储结构 第二节 关系操作 0.5 学时 一、 基本的关系操作 二、 关系数据语言的分类 第三节 关系的完整性 1 学时 一、 实体完整性 二、 参照完整性 三、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第四节 关系代数 2 学时 一、 传统的集合运算 二、 专门的关系运算 第 3 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 (10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4.11)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SQL 的特点、基本概念; 理解:视图的作用,数据控制; 掌握:数据定义、查询、更新,视图的定义、查询、更新。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正确地使用 SQL 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在使用具体的 SQL 时,加深对关系代数的理解。 难点:用 SQL 语言正确完成复杂查询,掌握 SQL 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

3.重难点处理课前通过发布问题讨论进行引导;(1)(2)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发布课堂练习掌握学生新知习得情况:(3)(4)课后通过PTA实训平台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5)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掌握复杂查询(连接、嵌套)。4.主要内容第一节1 学时SQL概述SQL的产生与发展一、二、SQL的特点三、SQL的基本概念第三节数据定义1学时模式的定义与删除二、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三、索引的建立与删除第四节数据查询4学时单表查询-二、连接查询三、嵌套查询五、基于派生表的查询第五节数据更新2 学时插入数据一二、修改数据三、删除数据第七节视图2学时定义视图一、二、查询视图三、更新视图四、视图的作用第4章(2 学时)数据库安全性(支撑课程目标1.3.6.9.10.11)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性问题: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库安全性:掌握:数据库安全性控制。2.思政目标与预期成效第8页共14页

第 8 页 共 14 页 3. 重难点处理 (1) 课前通过发布问题讨论进行引导; (2) 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3) 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发布课堂练习掌握学生新知习得情况; (4) 课后通过 PTA 实训平台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 (5) 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掌握复杂查询(连接、嵌套)。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SQL 概述 1 学时 一、 SQL 的产生与发展 二、 SQL 的特点 三、 SQL 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数据定义 1 学时 一、 模式的定义与删除 二、 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 三、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 第四节 数据查询 4 学时 一、 单表查询 二、 连接查询 三、 嵌套查询 五、 基于派生表的查询 第五节 数据更新 2 学时 一、 插入数据 二、 修改数据 三、 删除数据 第七节 视图 2 学时 一、 定义视图 二、 查询视图 三、 更新视图 四、 视图的作用 第 4 章 数据库安全性 (2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3.6.9.10.11)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性问题; 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库安全性; 掌握: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2. 思政目标与预期成效

使学生理解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以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DBA接触并保护着企业最核心的数据资产。作为大数据时代的DBA,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培养谨慎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作生活全面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智能时代不仅给予我们便捷,同样带来了对隐私保护的思考。作为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工程师应主动担负起守护公平正义的工程伦理责任,同时注意自我的隐私保护。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SQL中的GRANT语句和REVOKE语句来实现数据库的实现自主存取控制功能。使用SQL中CREATEROLE语句创建角色,用GRANT语句给角色授权。掌握视图机制在数据库安全保护中的作用。难点:强制存取控制机制中确定主体能否存取客体的存取规则。4.重难点处理(1)课后发布本章节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帮助掌握重难点概念:(2)实验课通过步步紧扣步步深入的练习引导理解视图机制的作用。5.主要内容第一节数据库安全性概述0.5学时一、数据库的不安全因素二、安全标准简介第二节数据库安全性控制1学时用户身份鉴别一、二、存取控制三、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四、授权:授予与收回五、数据库角色六、强制存取控制方法第三节视图机制0.5学时(2学时)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支撑课程目标1.6.11)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库完整性的含义;理解: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的区别;掌握: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DBMS完整性控制机制的三个方面,即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违约反应。难点:RDBMS如何实现完整性的策略,即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时,RDBMS如何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与有效。第9页共14页

第 9 页 共 14 页 使学生理解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以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DBA 接触并保护 着企业最核心的数据资产。作为大数据时代的 DBA,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培养谨慎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作生活全面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智能时代不仅给予我们便捷,同样带来了 对隐私保护的思考。作为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工程师应主动担负起守护公平正义的工程伦理责任,同 时注意自我的隐私保护。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 SQL 中的 GRANT 语句和 REVOKE 语句来实现数据库的实现自主存取控制功能。 使用 SQL 中 CREATE ROLE 语句创建角色,用 GRANT 语句给角色授权。掌握视图机制在数据库安 全保护中的作用。 难点:强制存取控制机制中确定主体能否存取客体的存取规则。 4. 重难点处理 (1) 课后发布本章节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帮助掌握重难点概念; (2) 实验课通过步步紧扣步步深入的练习引导理解视图机制的作用。 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据库安全性概述 0.5 学时 一、 数据库的不安全因素 二、 安全标准简介 第二节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1 学时 一、 用户身份鉴别 二、 存取控制 三、 自主存取控制方法 四、 授权:授予与收回 五、 数据库角色 六、 强制存取控制方法 第三节 视图机制 0.5 学时 第 5 章 数据库完整性 (2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6.11)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库完整性的含义; 理解: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的区别; 掌握: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 DBMS 完整性控制机制的三个方面,即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 检查和违约反应。 难点:RDBMS 如何实现完整性的策略,即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 整性约束条件时,RDBMS 如何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与有效

3.重难点处理(1)课后发布本章节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帮助掌握重难点概念:(2)结合2.3关系的完整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练结合"巩固参照完整性的理解与定义;(3)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理解并判定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4.主要内容第一节实体完整性0.5学时定义实体完整性二、实体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第二节参照完整性0.5学时定义参照完整性-二、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第三节用户定义的完整性0.5学时属性上的约束条件一、二、元组上的约束条件第四节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0.5学时第6章关系数据理论(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3.4.7.11)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关系数据理论的提出;理解: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掌握:规范化。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范式的概念,从1NF到4NF的定义,规范化的含义和作用。各个级别范式中存在的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元余)和解决方法。难点:能够根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3.重难点处理(1)课前通过发布重难点的预习视频及小测验引导(2)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3)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发布课堂练习掌握学生新知习得情况:(4)课后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5)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掌握确定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4.主要内容第一节关系数据理论问题的提出1学时第二节规范化4学时第10页共14页

第 10 页 共 14 页 3. 重难点处理 (1) 课后发布本章节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帮助掌握重难点概念; (2) 结合 2.3 关系的完整性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练结合”巩固参照完整性的理解与定 义; (3) 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理解并判定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体完整性 0.5 学时 一、 定义实体完整性 二、 实体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 第二节 参照完整性 0.5 学时 一、 定义参照完整性 二、 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 第三节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0.5 学时 一、 属性上的约束条件 二、 元组上的约束条件 第四节 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 0.5 学时 第 6 章 关系数据理论 (8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4.7.11)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系数据理论的提出; 理解: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 掌握:规范化。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范式的概念,从 1NF 到 4NF 的定义,规范化的含义和作用。 各个级别范式中存在的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和解决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 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3. 重难点处理 (1) 课前通过发布重难点的预习视频及小测验引导; (2) 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3) 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发布课堂练习掌握学生新知习得情况; (4) 课后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 (5) 录制并发布典型题型的讲解视频帮助掌握确定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 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系数据理论问题的提出 1 学时 第二节 规范化 4 学时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