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PPT课件讲稿)

第四章土壤及固体废物 污染与治理 1壤的纩构和咝质 2壤牙幕及防 3壤驱化及其保护 4固体灰弃物慕及防
1 第四章 土壤及固体废物 污染与治理 1 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2 土壤污染及防治 3 土壤退化及其保护 4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5 白色污染及治理

1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11土壤的组成 根须 土壤是由固 土粒上的吸附水 体、液体和 气体三相共 土粒 同组成的多 土壤空歐 相体系,具 有疏松的结 构。 被水饱和的土壤 排入地下水
2 1 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1.1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 体、液体和 气体三相共 同组成的多 相体系,具 有疏松的结 构

A疏松的枯枝落叶层,未经分解 援盖层(A) 暗色半分解有机质层 暗色的腐殖层 淋溶层(A)A:灰白色的灰化层 土壤层 A,|向B层过渡层多似A层 B 向A层过渡层,多似B层 淀积层(B) B2|棕色至红棕色的淀积层 B向c层过渡层 Tc.cacO聚积层 母质层C) C.caso聚积层可能出现的特殊层次 G7博层(灰粘层) 基岩(D) D 图4-2自然土壤的综合剖面图(南京大学等合编,1980)
3

伊利石(或水云母)[(OH)4K,(A1;Fe:Mg;Mg6)(SlyA)O2nl 蒙脱石 高岭石[Al4SiO1o(OH)8 低畋孟类 、判化物矢物、哪化彻尖物 土壤和磷酸盐类矿物 矿物质 岩石化学风化(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土壤的 次生矿物质(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 类:简单盐类、三 组成 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占相 总重量的10%以下)。分为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两大类。 土壤水分——土壤溶液 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成分都是N2、O2和CO2。与空 气比较,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O2的含 量低于大气;水蒸气的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还含有少量 还原性气体
4 土壤的 组成 土壤 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占固相 总重量的10% 以下 )。分为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两大类。 土壤水分——土壤溶液 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成分都是N2、O2和CO2。与空 气比较,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O2的含 量低于大气;水蒸气的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还含有少量 还原性气体 原生矿物质(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 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 )—— 四类: 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 和磷酸盐类矿物 次生矿物质(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 )——三类:简单盐类、三 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岩石化学风化(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伊利石(或水云母)[(OH)4Ky(A14·Fe4·Mg4·Mg6)(Si8-y·Aly)O20] 蒙脱石 高岭石[Al4Si4O10(OH)8]

1.2土壤的特性 硫性 寝4-8土壤酸碱度分级 酸碱度分级 H 酸碱度分级 pH 极强酸性 9.5 中 性 6.5-7.0 ◎我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有由南 向北pH值递增的规律性
5 1.2 土壤的特性 酸碱性 ◎我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有由南 向北pH值递增的规律性

土壤的酸碱性首先决定于土壤的组成: 我国长江(北纬330)以南的土壤,Si,A,Fe含 量较高,三者占土壤总量的95%以上,土壤多为酸 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 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有少数低至36 38;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 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 含CaCO3,多为中性或碱性,pH值一般在75 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高达105
6 土壤的酸碱性首先决定于土壤的组成: 我国长江(北纬330)以南的土壤,Si,Al,Fe含 量较高,三者占土壤总量的95%以上,土壤多为酸 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 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有少数低至3.6 -3.8;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 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 含 CaCO3,多为中性或碱性,pH值一般在 7.5- 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 pH高达10.5

土壤酸化的原因: 化学原因—主要是矿物的风化过程产生的无机酸或 大量二氧化碳;土壤弱酸盐的水解;无机肥料残留的酸 根;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酸雨的影响;土壤 胶体吸附的H、A等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H+KCl仕壤胶体_K++HCl 土壤胶体匚A1++3KCl=土壤胶体 KKK +alcl AlCl+3H2,OFAl(OH)3+ 3HCI
7 土壤酸化的原因: •化学原因——主要是矿物的风化过程产生的无机酸或 大量二氧化碳;土壤弱酸盐的水解;无机肥料残留的酸 根;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酸雨的影响;土壤 胶体吸附的H+ 、Al3+等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土壤酸化的第二个原因是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 土壤的碱化 土壤溶液中OH离子的主要来源是cO2和HcO3的 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盐类。 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 土壤胶N+H=壤胶体「(x-)N+,NOH yH
8 土壤酸化的第二个原因是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 土壤的碱化 土壤溶液中OH-离子的主要来源是 CO3 2-和 HCO3 -的 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盐类。 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 :

吸附性 土壤胶体的性质: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电性; 凝聚性和分散性;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阳离子交换吸附 阴离子交换吸附
9 吸附性 土壤胶体的性质: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电性 ; 凝聚性和分散性;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阳离子交换吸附 阴离子交换吸附

氧化还愿性 氧化还原体系 体系 氧化态 还原态 铁体系 Fe(ll Fe(Ⅲ) 锰体系 Mn(ⅣV)Mn(l) 硫体系 SO.2- 氮体系 NO NO NO 2 NO NH+ 有机碳体系CO2 CH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 来衡量 10
10 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体系 体系 氧化态 还原态 铁体系 Fe(III) Fe(II) 锰体系 Mn(IV) Mn(II) 硫体系 SO4 2- H2 S 氮体系 NO3 - NO2 - NO3 - N2 NO3 - NH4 + 有机碳体系 CO2 CH4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 来衡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赵光复).ppt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ppt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噪声监测.ppt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ppt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大气和废弃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噪声污染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绪论.doc
-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节部分图片.doc
- 《水质分析手册》HZHJSZ00155 水质硼的测定姜黄素分光光度法.pdf
- 《水质分析手册》HZHJSZ00154 水质三氧乙醛的测定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pdf
- 《水质分析手册》HZHJSZ00153 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pdf
- 《水质分析手册》HZHJSZ00152 水质三氯乙醛的测定吡唑啉酮光度法.pdf
- 《环境监测仪器分析》教学教材电子书(PDF电子版,共十九章).pdf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生命科学学院).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能量环境.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物质环境.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生活史对策.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吧种内与种间关系.ppt
- 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
- 山东建筑大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鲁敏).ppt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绿色化学与化工技术的进展(闵恩泽).ppt
-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PPT讲义.ppt
- 《液膜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PPT讲义.ppt
-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第八章 可续发展与经济.ppt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hemistry.ppt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平流层化学、臭氧层 Stratospheric Chemistry, The Ozone Layer.ppt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环境光化学 Environmental Photochemistry.ppt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近地面层大气化学与空气污染 Ground Level Air Chemistry and Air Pollution.ppt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有毒化学品 Toxic Chemical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