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三章(3-1)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31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311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够承 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且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 件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应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 定性,不致倒塌。 2适用性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满足 预定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其变形 裂缝或振动等性能均不超过规定的限度等 3.耐久性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有足够 的耐久性。例如保护层厚度不得过薄、裂缝不得 过宽而引起钢筋锈蚀等
3.1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 3.1.1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够承 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且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 件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应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 定性,不致倒塌。 2.适用性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满足 预定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其变形、 裂缝或振动等性能均不超过规定的限度等。 3.耐久性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有足够 的耐久性。例如保护层厚度不得过薄、裂缝不得 过宽而引起钢筋锈蚀等

312结构可靠度和安全等级 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即设计使 用年限),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构正常的设计、施 工、使用和维修条件),完成预定功能如承载力 刚度、稳定性、抗裂性、耐久性和动力性能等) 的能力。 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 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结构可靠度是 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3.1.2 结构可靠度和安全等级 • 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即设计使 用年限),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构正常的设计、施 工、使用和维修条件),完成预定功能(如承载力、 刚度、稳定性、抗裂性、耐久性和动力性能等) 的能力。 • 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 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结构可靠度是 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 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应根 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 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 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3-1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的影响程度 建筑物的类型 级级级 很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严重 般的建筑物 不严重 次要建筑物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 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应根 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 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 级

31.3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 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 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将结构的极限 状态分为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3.1.3 结构的极限状态 • 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 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 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将结构的极限 状态分为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 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绩承载的变形。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雨 篷压重不足而倾覆、烟囪抗风不足而倾倒、挡土墙抗滑 不足在土压力作用下而整体滑移等。 (2)结构构件或其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 劳破坏),如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达到了轴心抗压强 度、构件的钢筋因锚固长度不足而被拔出等;或因变形 过大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如构件发生三铰共线而形成 机动体系,丧失承载能力。 (4)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如细长柱到达临界荷载后压 屈失稳而破坏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 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1)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雨 篷压重不足而倾覆、烟囱抗风不足而倾倒、挡土墙抗滑 不足在土压力作用下而整体滑移等。 (2) 结构构件或其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 劳破坏),如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达到了轴心抗压强 度、构件的钢筋因锚固长度不足而被拔出等;或因变形 过大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 (3)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如构件发生三铰共线而形成 机动体系,丧失承载能力。 (4) 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如细长柱到达临界荷载后压 屈失稳而破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 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如吊车梁变形过大导 致吊车不能正常行驶、梁挠度过大影响外观等。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如水池池壁 开裂漏水不能正常使用、如裂缝过宽导致钢筋锈蚀等。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如由于机器振动而导致结构 的振幅超过按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限位等。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如相对沉降量过大 等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 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1) 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如吊车梁变形过大导 致吊车不能正常行驶、梁挠度过大影响外观等。 (2)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如水池池壁 开裂漏水不能正常使用、如裂缝过宽导致钢筋锈蚀等。 (3) 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如由于机器振动而导致结构 的振幅超过按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限位等。 (4)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如相对沉降量过大 等

3.14结构上的作用F、作用效应S、结 构抗力R 结构上的作用—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 力(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 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 作用效应—由于直接作用或向接作用作用于结 构构件上,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如轴力、 弯矩、剪力、扭矩、挠度、转角和裂缝等) 结构抗力—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 能力(如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等) 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结构抗力均是随机变量
3.1.4 结构上的作用F、作用效应S、结 构抗力R • 结构上的作用——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 力(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 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 • 作用效应——由于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作用于结 构构件上,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如轴力、 弯矩、剪力、扭矩、挠度、转角和裂缝等)。 • 结构抗力——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 能力(如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等)。 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结构抗力均是随机变量

·结构上的作用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永久作用一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 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作用一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 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偶然作用一在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或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 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 固定作用一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分布的作用。 可动作用一在结构空间位置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的作 用。 3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静态作用一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动态作用一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的作用
• 结构上的作用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永久作用 —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 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 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偶然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或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 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 固定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分布的作用。 可动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的作 用。 3.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静态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动态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的作用

315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 结构极限状态方程可写为: z=R—S=0 当Z>0时,结构处于可 靠状态 z>0可靠区 当Z=0时,结构处于极 限状态 Z<0失效区 当z<0时,结构处于失 效状态。 图3-1极限状态方程取值示意图
3.1.5 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 • 结构极限状态方程可写为: Z=R—S=0 当Z>0时, 结构处于可 靠状态, 当Z=0时, 结构处于极 限状态, 当Z<0时, 结构处于失 效状态

32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 321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可分成三类: 永久荷载一在结构使用期内,其值随时间因素 的变化不大,或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 的荷载。 可变荷载一在结构使用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 且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的荷载。 偶然荷载一在设计使用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 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3.2 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 • 3.2.1 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可分成三类: 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内,其值随时间因素 的变化不大,或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 的荷载。 可变荷载—在结构使用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 且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的荷载。 偶然荷载—在设计使用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 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9 建筑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 §3.10 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3.11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7 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 §3.8 结构振型的计算.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5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3.6 长周期结构地震内力的调整.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与抗震设计反应谱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5.1 概述 §5.2 震害及其分析 §5.3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特点及概念设计.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12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练习题二.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练习题一.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多层砌体房屋 §4.6 计算要点.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多层砌体房屋 §4.1 概述 §4.2 震害及其分析 §4.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4.4 抗震构造措施.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5.5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5.4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5.1 概述 §5.2 震害及其分析 §5.3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特点及概念设计.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13 结构抗震验算.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3/3).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2/3).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一章 绪论.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六章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八章 受扭构件.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七章 受拉构件.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十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及计算规定.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九章 变形和裂缝宽度的计算.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十一章 梁板结构.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ppt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习题集.doc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钢结构教学大纲.doc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教学大纲.doc
-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实验指导.doc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ppt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防水材料.ppt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建筑塑料与建筑涂料.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