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三章第1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三章 一、概述 滴定分析法 二、滴定分析分类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 第一节 反应的要求 滴定分析概述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 及浓度的确定 五、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六、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一、概述 二、滴定分析分类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 反应的要求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 及浓度的确定 五、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六、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

第一节滴定分析概述 概述 (1)滴定分析法 (动画) (2)标准溶液:0.1000mol/L (3)化学计量点(等当点) (4)指示剂 (5)滴定终点 (6)终点误差 4.4 (7)基准物质 (8)滴定曲线 上页下页回
2021-2-19 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 一、概述 (1)滴定分析法 (2)标准溶液 :0.1000 mol/L (3)化学计量点(等当点) (4)指示剂 (5)滴定终点 (6)终点误差 (7)基准物质 (8)滴定曲线 (动画)

二、滴定分析分类 1.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 (1)酸碱滴定法: (2)配位滴定法(络合滴定法) (3)沉淀滴定法: (4)氧化还原滴定法 四种滴定的共性与差异? 2.按滴定方式分类 (1)直接滴定:例:强酸滴定强碱。 (2)间接滴定:例:氧化还原法测定钙。 (3)返滴定法:例: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4)置换滴定法:例:A1YA1F62+Y4ZnY 页下页回
2021-2-19 二、滴定分析分类 1. 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 (1)酸碱滴定法: (2)配位滴定法(络合滴定法): (3)沉淀滴定法: (4)氧化还原滴定法: 四种滴定的共性与差异? 2.按滴定方式分类 (1)直接滴定: 例: 强酸滴定强碱。 (2)间接滴定:例:氧化还原法测定钙。 (3)返滴定法:例: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4)置换滴定法:例:AlY AlF6 2- + Y 4- ZnY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反应定量完成(KMnO4y+Na2S2O3)? (2)无副反应 (3)反应完全(KM大;Ksp小,满足滴定要求) (4)反应速度快 (5)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反应终点 上页下页回
2021-2-19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反应定量完成 (KMnO4 ,+ Na2S2O3) ? (2)无副反应 (3)反应完全 (K’ MY大;KSp小,满足滴定要求) (4)反应速度快 (5)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反应终点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的确定 1.标准溶液和基准物 标准溶液的浓度通过基准物来确定。 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 (2)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同; (3)稳定; (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为什么? (可降低称量误差)。 常用的基准物有: K, Cr2O,, NaC2O4; H,.2H2: Na2B4O710H,0; CaCO3: NaCl; Na2 CO3 上页下页回
2021-2-19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的确定 1.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 标准溶液的浓度通过基准物来确定。 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 (2)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同; (3)稳定; (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为什么? (可降低称量误差)。 常用的基准物有: K2Cr2O7; NaC2O4; H2C2O4 .2H2; Na2B4O7 .10H2O; CaCO3;NaCl;Na2CO3

2.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配制法:直接用容量瓶配制,定容 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具备有足够的纯度 一般使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2)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等 应避免:(1)结晶水丢失; (2)吸湿性物质潮解; (3)稳定—见光不分解,不氧化 重铬酸钾可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 上页下页回
2021-2-19 2.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配制法:直接用容量瓶配制,定容。 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 必须具备有足够的纯度 一般使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2)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等 应避免:(1)结晶水丢失; (2)吸湿性物质潮解; (3)稳定——见光不分解,不氧化 重铬酸钾可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

间接配制(步骤): (1)配制溶液 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 (2)标定 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 标准溶液来滴定。 (3)确定浓度 由基准物质量(或体积、浓度 ),计算确定之。 上页下页巡回
2021-2-19 间接配制(步骤): (1) 配制溶液 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 (2)标定 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 标准溶液来滴定。 (3)确定浓度 由基准物质量(或体积、浓度 ),计算确定之

五、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c=n/V单位mol/L 应指明基本单元: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 2滴定度 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表示法 1待测物/滴定剂 单位:g/mL 上页下页巡回
2021-2-19 五、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c = n / V 单位 mol / L 应指明基本单元: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 2.滴定度 ——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表示法:T待测物/滴定剂 单 位:g / mL

例 用0.02718moL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测定铁含量 ,其浓度用滴定度表示为: TFe/KMno4=0.007590 g/mL 即:表示1 mL KMnO4标准溶液相当于0.007590 克铁。测定时,根据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可 方便快速确定试样中铁的含量: mFe=TFe/KMno4°卩KMnO 通式:TA=(a/b)·cBM4·103 上页下页回
2021-2-19 例: 用0.02718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测定铁含量 ,其浓度用滴定度表示为: T Fe/KMnO4 = 0.007590 g/mL 即:表示1mL KMnO4标准溶液相当于0.007590 克铁。测定时,根据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可 方便快速确定试样中铁的含量: m Fe = T Fe / KMnO4 V KMnO4 通式: TA/B= (a / b ) · cB · MA · 10 -3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被测物与滴定剂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1.直接滴定(涉及一个反应 滴定剂与被测物之间的反应式为: aa+bb=cctlD 当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a摩尔A与b摩尔B作用完全: 则:nA/ng=a/b, A=(a/b)·nB (cV)A=(a/b)(c·V)B 或:(c·V)A=(a/b)(W/M)B 酸碱滴定中,标准溶液浓度通常为:0.1moL左右,滴定剂 消耗体积在20~30mL之间,由此数据可计算称取试样量的上 限和下限。 2021-2-19 上页下页回
2021-2-19 六、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被测物与滴定剂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1.直接滴定(涉及一个反应) 滴定剂与被测物之间的反应式为: a A + b B = c C + d D 当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a 摩尔 A 与 b 摩尔 B 作用完全: 则: nA / nB = a / b , nA = (a / b) · nB (c · V )A = (a / b )·(c · V )B 或:(c · V )A = (a / b)·(W / M)B 酸碱滴定中,标准溶液浓度通常为:0.1 mol/L 左右,滴定剂 消耗体积在 20~30mL 之间,由此数据可计算称取试样量的上 限和下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3节 分析过程.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2节 分类与进展.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1节 分析化学的作用.ppt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多釜串联组合的全混流反应器).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连续操作的完全混合流反应器).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半分批式操作的釜式(完全混合)反应器).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链(锁)反应).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复合反应).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单一反应速率式的解析).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基本概念与术语).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反应器的型式与操作方法的评选2).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反应器的型式与操作方法的评选1).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2).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1).pdf
-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绪论.pdf
-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合成》专题:酶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ppt
-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合成》专题:有机合成方法研究进展.ppt
-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PPT教案_维生素(Vitamins).ppt
-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PPT教案_抗生素(Antibiotics).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三章第2节 化学平衡.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三章第3节 滴定分析原理.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三章第4节 滴定分析法应用.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二章第1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二章第2节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二章第3节 数据评价方法.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分析第二章第4节 有效数字与运算规则.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二章第5节 线形方程拟合.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四章第1节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四章第2节 电极的构造和原理.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四章第3节 电位分析法及应用.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四章第4节 电解与库仑分析.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四章第5节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ppt
- 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第四章第6节 电导分析法.ppt
- 仪器分析_十四章 (14-3)生物传感器 Biosensor概述.ppt
- 仪器分析_十四章(14-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ppt
- 仪器分析_14章 电位分析法小结.ppt
- 仪器分析_十五章 电解和库仑修.ppt
- 仪器分析_十六章 (16-5)单扫描示波极谱法.ppt
- 仪器分析_十六章 (16-1)伏安和极谱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