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竞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竞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 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 经 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 源 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 围 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 论, 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 的 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 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 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 源得 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 在假 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 构成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 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 有些经济 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 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 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 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 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 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 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 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 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 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 据产品是否 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 的产品和 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 和消费的产品和 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 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 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 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 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 产品, 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 产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通大学考研)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是因为:(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货币,把货币投入到生产。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所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计入GDP 的.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多校考研题)解答: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公务员提供服务创造了价值,而且发生了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所以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的收入转移给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也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GDP.另外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最终会变成消费或投资,若救济金(转移支付)计入GDP,再把由此引起的消费或投资也计入GDP,则会出现重复计算5,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间接税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间接税主要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元,这10O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就只有92美元:因此,用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6: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O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O方美元,所以GDP三4O(方美元).(2)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一75)十(30一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十275=40(万美元).7: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2016年和2017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2016年2017年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 的利息不 计入 GDP? (北方交通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 不计入 GDP.这是因为: (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货币,把 货币投入到生产。比如 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 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 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 入,当然要计入 GDP. (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 动,而往 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 所取得的收入来加 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计入 GDP 的. 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金不计入 GDP? (多校考研题) 解答: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公务员提供服务创造了价值, 而且发生了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所以政 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而政 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转 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从一些 人或一些组织的收入转移给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 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价 值,也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 GDP. 另外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最终会变成消费或投资. 若救济金 (转移支付) 计 入 GDP,再把由此引起的消费或投资也计入 GDP,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5.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 (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 解答: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 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 还有间接税、 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间接税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 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 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间接税主要包括货 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为了 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 致, 必须把间接税计入 GDP. 举例说, 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元,这10 0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 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就只有92 美元. 因此, 用收 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 6.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 万美元工资给 矿工开采 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b)银器制造商支 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所以 GDP=40 (万美元). (2)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 (万美元); 在生产 活动中, 所获 利润共计:(10-75)+(30-5)=275 (万美元).用收 入法计得的 GDP 为125+275= 40 (万美元). 7.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2016 年和 2017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 2016 年 2017 年

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10美元11010美元200面包(条)1美元2001.5美元菜豆(千0.5 美5004501美元克)元(1)2016年名义GDP;(2)2017年名义GDP;(3)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2017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2016年作为基期,计算2016年和2017年的GDP折算指数。答:(1)2016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00十1×200+0.5×5001450(美元)(2)201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10十1.5×200十1×450=1850(美元)(3)如果以2016年作为基期,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200+0.5×450=1525(美元)1525-1450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二×100%=5.2%。1450(4)如果以2017年作为基期,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十1.5×200十1×500=1800(美元)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十1.5×200十1×450=1850(美元)1850-1800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00%=2.8%。1800(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GDP的变化取决于产出变化,与价格无关;名义GDP由当年价格水平和社会总产出决定。(6)2016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2017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850/1525=121.3%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国内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960政府购买30政府预算盈余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100 10 美元 110 10 美元 面包(条) 200 1 美元 200 1.5 美元 菜豆(千 克) 500 0.5 美 元 450 1 美元 (1)2016 年名义 GDP; (2)2017 年名义 GDP; (3)以 2016 年为基期,2016 年和 2017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 2017 年为基期,2016 年和 2017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对否? (6)用 2016 年作为基期,计算 2016 年和 2017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答:(1)2016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 1450(美元) (2) 2017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3)如果以 2016 年作为基期, 2016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017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200+0.5×450=1525(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1525 1450 100%=5.2% 1450 − 。 (4)如果以 2017 年作为基期, 2016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5×200+1×500=1800(美元) 2017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1850 1800 100%=2.8% 1800 − 。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 格”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 GDP 的变化取决于产出变化,与价格无关; 名义 GDP 由当年价格水平和社会总产出决定。 (6) 2016 年 GDP 折算系数=名义 GDP/实际 GDP=1450/1450=100% 2017 年 GDP 折算系数=名义 GDP/实际 GDP=1850/1525=121.3% 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 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 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一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一300=5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十i十g十nx中可知nx=GDP一c-i一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一g,从而有T=BS十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由国民生产净值减去净税收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9.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宇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t一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一200.S,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因此投资为i=sp十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十i十g十(x一m)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10.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GDP?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各个时期净投资总和为某一节点的资本存量。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不一定增加,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是200亿元,假如重置投资也是50亿元,则净投资为150,本期资本存量增加150。资本存量、总投资、重置投资一定为正数。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活动,要精心生产活动必须有资本存量,所以资本存量一定为正数,资本每年折旧必然产生,折旧对应重置投资,所以重置投资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净投资不一定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价值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折旧时。净投资就为负数。11.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产成品、在产品、原材料。(1)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 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因此国内生 产净值=4800-500=4300 (亿美元). (2)从 GDP=c+i+g+nx 中可知 nx=GDP-c-i-g, 因此, 净出口 nx= 4800-3000-800-960=40 (亿美元). (3)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 收入,则有 BS=T-g,从而有 T=BS+g=30+960=990 (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 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由国民生产净值减去净 税收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d=NNP-T=4300-990=3310 (亿美元). (5)个人储蓄 S=yd-c=3310-3000=310 (亿美元). 9.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 政府预算赤 字是200, 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 (单位都是亿元),试计 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用 s 代表储蓄 (即私人储蓄 sp),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100-3800=300(亿元) (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sg、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的储蓄,则 sg=t-g=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 预算盈余,在本 题中,sg=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 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 对本国来说, 则是进口减 去出口, 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 GDP=c+i+g+(x-m)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 0-200-(-100)=1100(亿元) 10.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 否都计入 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 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各个时期净投资 总和为某一节点的资本存量。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不一定增加,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 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是 200 亿元,假如重 置投资也是 50 亿元,则净投资为 150,本期资本存量增加 150。 资本存量、总投资、重置投资一定为正数。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活 动,要精心生产活动必须有资本存量,所以资本存量一定为正数,资本每年折旧 必然产生,折旧对应重置投资,所以重置投资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不可能是 负数”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净投资不 一定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价值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 折旧时。净投资就为负数。 11.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 产成品、在产品、 原材料。 ⑴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 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2)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3)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资本是能够提高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资料。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为生产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存货投资,作为产成品,可以满足市场随时的需求,同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企业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并有部分有材料处于加工过程之中。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D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存货的增加是由于来源于生产活动的结果。GDP核算的存货主要是产成品的增加,包括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之外,只统计当期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总额,会低估GDP。例如,某国某年生产5000亿产值,但只卖掉4500亿,还有500亿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12.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答:GDP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进口部分要减掉,否则,就会犯多计算GDP的错误。例如,进口1台价值100万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50万的食品,被计入本国消费。如果我们核算GDP时不把这150万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国生产的GDP计作本国的GDP。因此,我们计算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否则,就会多核算GDP。13.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美元,甲和乙商定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答:GDP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所以甲厂商和乙厂商不管为谁提供服务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为GDP的核算数值,不应该抵消。所以:GDP=400美元+300美元=700美元14.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个人收入 (PI)。折旧20间接税15红利100公司利润250个人租金收入140社会保险金1050雇员报酬500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00政府转移支付企业支付的利息25(1)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支付的利息=250+140+500+200+25=1115(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间接税=1115+15=1130
⑵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 资等。 ⑶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 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资本是能够提高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资料。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 能为生产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存货投资,作为产成品,可以满足市场随时的需 求,同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企业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并有部分有 材料处于加工过程之中。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 资本存量的一部分。 GDP 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存货的增加是由于来源 于生产活动的结果。GDP 核算的存货主要是产成品的增加,包括意愿存货投资和 非意愿存货投资。如果把存货排除在 GDP 之外,只统计当期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总额,会低估 GDP。例如,某国某年生产 5000 亿产值,但只卖掉 4500 亿,还有 500 亿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 GDP。 12. 为什么计入 GDP 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 GDP 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出口是本 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 GDP 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 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 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进口部分要减掉,否则,就会犯多计算 GDP 的错误。 例如,进口 1 台价值 100 万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 50 万的食品, 被计入本国消费。如果我们核算 GDP 时不把这 150 万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 国生产的 GDP 计作本国的 GDP。因此,我们计算 GDP 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 仅计算净出口,否则,就会多核算 GDP。 13.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 400 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 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 300 美元,甲和乙商定互相抵消 300 美元,结果甲只收乙 100 美元。试问计 入 GDP 的是否就是这 100 美元? 答: GDP 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所以甲厂 商和乙厂商不管为谁提供服务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为 GDP 的核算数值,不应该抵消。 所以: GDP=400 美元+300 美元=700 美元 14.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民收入 (NI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内生产 总值( GDP )、个人收入 (PI )。 (1)国民收入 NI =公司利润+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企业支付的利息=250+140+500+200+25=1115 (2)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间接税=1115+15=1130 折旧 20 间接税 15 红利 100 公司利润 250 个人租金收入 140 社会保险金 10 雇员报酬 500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00 政府转移支付 50 企业支付的利息 25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折1日=1130+20=1150(4)个人收入PI一国民收入+红利-(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1115+100-250-10=95515.消费价格指数(CPI)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变动吗?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不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这是因为:(1)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一些消费者实际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和数量与计算CPI所采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不一致,这些消费者的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不能够完全在CPI上反映出来。(2)CPI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替代倾向。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时,它们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比较缓慢,而另一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甚至会下降。对此消费者会进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替代,即少消费价格上升明显的商品和服务,多消费价格上升缓慢甚至下降的商品和服务。但是,CPI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3)CPI没有考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以减少了,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4)CPI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不变,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之则反是
(3)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净值+折旧=1130+20=1150 (4)个人收入 PI=国民收入+红利-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 =1115+100-250-10=955 15. 消费价格指数 (CPI)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变动吗? 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不能完美地衡量 人们的生活费用。这是因为:(1)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 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一些消费者实际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 的组合和数量与计算 CPI 所采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不一致,这些消费者的 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不能够完全在 CPI 上反映出来。(2) CPI 没有考虑到消费者 的替代倾向。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时,它们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商品 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比较缓慢,而另一些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甚至会下降。对此消费者会进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替代,即少消费价格 上升明显的商品和服务,多消费价格上升缓慢甚至下降的商品和服务。但是,CPI 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因此 CPI 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3) CPI 没有考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者有了更 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 以减少了,因此 CPI 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4) CPI 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不 变,单位货帀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之则反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理工大学:《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知识要点.ppt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ppt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导论.ppt
- 《会计速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共五部分,编写:王善禄).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引论 Economics.ppt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西方经济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doc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微观经济学复习(西方经济学上册,共八章).ppt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说明书_U872服务管理.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说明书_U872工序委外.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说明书_U872合并报表.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说明书_U872绩效管理.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说明书_U872集团财务.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说明书_U872客户关系管理.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政策法规)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doc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政策法规)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doc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政策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8.1.1执行).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政策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8.1.1执行).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政策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2018.1.1执行).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政策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2017.5.28执行).pdf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2-3 三部门经济乘数.pdf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pdf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崔继红).pdf
- 山东理工大学:《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十三讲 薪资核算(一)初始设置与工资数据变动.ppt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程讲义)第四章 企业生命周期财务战略管理 第五章 企业融资战略管理 第六章 企业投资战略管理 第七章 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管理 第八章 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pdf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山东蓝帆财务战略制定.pdf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总体战略.pdf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企业基本竞争战略.pdf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doc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程讲义)第一章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第二章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概念框架、第三章 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环境分析.pdf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企业生命周期理论.ppt
- 《财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建立成功的财务管理体系(麦肯锡方法).ppt
- 《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财政统计数据库.docx
- 《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财政学案例汇编(共十一章).docx
- 安徽大学:《财政学》课程授课教案(授课教师:田淑英).doc
- 安徽大学:《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集,共十一章,无答案).docx
- 《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及参考答案,共三套).doc
- 安徽大学:《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资源(大纲)课程目的.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