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

目录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 7.1计算机网络起源及发展 7.11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7.1.2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7.2计算机网络结构. 72.1计算机网络组成 72.2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 723计算机网络分类. 7.2.4计算机网络协议(OS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23 7.3应用网络连接.32 73.1典型的家庭网络连接 32 73.2大学生宿舍网络连接 7.4计算机网络安 38 7.4.1网络安全威胁. ·38 7.4.2保障网络安全措施 .40
1 目录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 2 7.1 计算机网络起源及发展. 3 7.1.1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4 7.1.2 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8 7.2 计算机网络结构. 9 7.2.1 计算机网络组成. 9 7.2.2 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 16 7.2.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9 7.2.4 计算机网络协议(OSI 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 23 7.3 应用网络连接. 32 7.3.1 典型的家庭网络连接. 32 7.3.2 大学生宿舍网络连接. 37 7.4 计算机网络安全. 38 7.4.1 网络安全威胁. 38 7.4.2 保障网络安全措施. 40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 21世纪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在校大学生是数字 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原著民。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是每个人 的标配,俨然是人们手上长着的衍生物。工作中有微信工作群,生活中需要点外 卖解决饮食,学习上也要用到百度查资料和各种学习APP。手机之所以变得无 所不能是因为手机的随时在线。来自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 据,截止到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 民移动互联接入流量如图7_1所示。Ne Are Social和Hootsuite发布了2019 年数字报告,截至2019年1月31日全世界网民人数43.88亿。2019年上半 年,我国网民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27.9小时,人们日常生活各类APP时间占 比如图72所示,互联网接入设备用网情况如图73所示。互联网+时代,任何 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使用网络,网络无处不在,不可或缺。互联网络己经 渗透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络的发展势头更是红红 火火。100M以上宽带接入占比77.1%,光纤接入(FTTH/O,光纤入户、光纤 入办公室技术)用户规模达3.96亿,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 术)网络访问互联网平均下载速度达到23.01 Mbit/s。.5G正展现出蓬勃生机。5G 的研发历程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三星开始的移动传输网络研究,2017年 5GNSA标准冻结,标志5G概念真正完善。2018年12月工信部许可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全国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试验,并在北京、上海等18 个城市进行试点:在硬件方面中国5G手机的研发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2019年 巴塞罗那举行的MWC上,OPPO,一加等国产品牌展示出领先的5G技术成为 大会焦点,可以说在2019年,中国将引领世界5G的发展进程。 B.C
2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 21 世纪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在校大学生是数字 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原著民。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是每个人 的标配,俨然是人们手上长着的衍生物。工作中有微信工作群,生活中需要点外 卖解决饮食,学习上也要用到百度查资料和各种学习 APP。手机之所以变得无 所不能是因为手机的随时在线。来自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 据,截止到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8.54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 亿,网 民移动互联接入流量如图 7_1 所示。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发布了 2019 年数字报告,截至 2019 年 1 月 31 日全世界网民人数 43.88 亿。2019 年上半 年,我国网民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 27.9 小时,人们日常生活各类 APP 时间占 比如图 7_2 所示,互联网接入设备用网情况如图 7_3 所示。互联网+时代,任何 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使用网络,网络无处不在,不可或缺。互联网络已经 渗透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络的发展势头更是红红 火火。100M 以上宽带接入占比 77.1%,光纤接入(FTTH/O,光纤入户、光纤 入办公室技术)用户规模达 3.96 亿,移动宽带用户使用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 术)网络访问互联网平均下载速度达到 23.01Mbit/s。5G 正展现出蓬勃生机。5G 的研发历程最早可追溯到 2014 年三星开始的移动传输网络研究,2017 年 5GNSA 标准冻结,标志 5G 概念真正完善。2018 年 12 月工信部许可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全国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试验,并在北京、上海等 18 个城市进行试点;在硬件方面中国 5G 手机的研发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2019 年 巴塞罗那举行的 MWC 上,OPPO,一加等国产品牌展示出领先的 5G 技术成为 大会焦点,可以说在 2019 年,中国将引领世界 5G 的发展进程

图71网民移动互联接入流量 图7-2日常生活各类APP时间占比 CNIC互我网路旦中e 互联树路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201812 2019.6 图7-3互联网接入设备用网情况 互联网就像一根魔术棒,当它与每一个传统行业相遇的时候就会带来革新性 的改变。当互联网遇到零售业就成就了电子商务,当互联网遇到金融就诞生了互 联网金融,当互联网遇到教育就催化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 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将超过500亿个,会产生600泽字节的信息。 为此我们更要认清万物互联的本质,探究互联网的来源及未来走向。 7.1计算机网络起源及发展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美国。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寻找计算机网络的起源要追随到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MD的心理学和人工 智能专家J.C.R.Licklider(约瑟夫·利克莱德)教授撰写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人 机共生》。论文提出“全球网络”这一划时代思想,按照他的想象,当全球范围 使用计算机工作和思想的人都互相连接起来的时候,世界将发生巨变。他也被认 为是全球互联网公认的开山领袖之一,被称为第一个知网人。他后来成为美国国 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首批核心领导者。 预言信息时代到来的还有一位科学家,他是范内瓦布什如图,二战时期美 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1945年发表论文《诚如所思》,被信息界公 认为是信息科学经典之作。论文中预言人类进入数字计算机和搜索引擎时代。因 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多方面的贡献和超人远见,范内瓦布什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教 父”的美誉。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是他的学生。 3
3 图 7-1 网民移动互联接入流量 图 7-2 日常生活各类 APP 时间占比 图 7-3 互联网接入设备用网情况 互联网就像一根魔术棒,当它与每一个传统行业相遇的时候就会带来革新性 的改变。当互联网遇到零售业就成就了电子商务,当互联网遇到金融就诞生了互 联网金融,当互联网遇到教育就催化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 到 2020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将超过 500 亿个,会产生 600 泽字节的信息。 为此我们更要认清万物互联的本质,探究互联网的来源及未来走向。 7.1 计算机网络起源及发展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美国。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寻找计算机网络的起源要追随到 1960 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心理学和人工 智能专家 J.C.R.Licklider(约瑟夫·利克莱德)教授撰写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人 机共生》。论文提出“全球网络”这一划时代思想,按照他的想象,当全球范围 使用计算机工作和思想的人都互相连接起来的时候,世界将发生巨变。他也被认 为是全球互联网公认的开山领袖之一,被称为第一个知网人。他后来成为美国国 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首批核心领导者。 预言信息时代到来的还有一位科学家,他是范内瓦.布什如图,二战时期美 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1945 年发表论文《诚如所思》,被信息界公 认为是信息科学经典之作。论文中预言人类进入数字计算机和搜索引擎时代。因 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多方面的贡献和超人远见,范内瓦·布什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教 父”的美誉。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是他的学生

范内瓦·布十 图74范内瓦布什 7.1.1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1.单机联网(1946-1969)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在美国本土北部和加拿大境内, 建立了一个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简称SAGE系统,译成中文叫赛其系统。 在赛其系统中,美国在加拿大边境带设立了警戒雷达。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 信息处理中心有数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警戒雷达将天空中的飞机目标的方位、距 离和高度等信息通过雷达录取设备自动录取下来,并转换成二进制的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将它传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处理中心:大型计算机 自动地接收这些信息,并经过加工处理计算出飞机的飞行航向、飞行速度和飞行 的瞬时位置,还可以判别出是否入侵的敌机,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到空军和高炮 部队,使它们有足够的时间作战斗准备,如图7-5所示。它也是计算机和通信系 统一次完美的融合。赛其系统是当时最早的一类单机联网系统。 图7.5单机系统
4 图 7-4 范内瓦.布什 7.1.1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1. 单机联网(1946-1969)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在美国本土北部和加拿大境内, 建立了一个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简称 SAGE 系统,译成中文叫赛其系统。 在赛其系统中,美国在加拿大边境带设立了警戒雷达。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 信息处理中心有数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警戒雷达将天空中的飞机目标的方位、距 离和高度等信息通过雷达录取设备自动录取下来,并转换成二进制的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将它传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处理中心;大型计算机 自动地接收这些信息,并经过加工处理计算出飞机的飞行航向、飞行速度和飞行 的瞬时位置,还可以判别出是否入侵的敌机,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到空军和高炮 部队,使它们有足够的时间作战斗准备,如图 7-5 所示。它也是计算机和通信系 统一次完美的融合。赛其系统是当时最早的一类单机联网系统。 图 7- 5 单机系统

2.多机联网(1969 随后的二十几年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联的需 求。军方的需求最迫切,1969年正值美苏冷战高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 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为他们的军事实验提出建立阿帕网, 1969年10月29日晚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雷纳德.克兰罗克 教授的实验室,他们从洛杉矶分校的电脑向远方的斯坦福实验室发送了包含五个 字母的命令“Login”,前两个字母正常到达,第三个字母没有收到。尽管如此, 属于阿帕网的第一次实验成功了,如图7-6所示。阿帕网建立的初衷要求网络灵 活、高效,特别是生存性要好,具有抗毁性。它采用了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技术,如果有节点遭遇打击,传输结点在失效之后,独立寻址的那些分组数据包 在线路上寻找其他路径到达对方。 Login 图7-6ARPA网的初次互联 ARPANET成立时只有四个结点,1973年发展到40个结点,发展迅猛节 点数猛增如图7-7所示。1983年结点数达到100个以上,1984年超过1000 个结点。ARPANET通过有限、地面微波与卫星通信线路,覆盖了从美国到欧 洲的广阔地域。1984年,ARPANET分解为两个网络,一个仍为ARPANET 作为民用科研网,另一个成为军用计算机网络。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 立了美国国际科学基金网NSFNET,覆盖了全美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 NSFNET后来接管了ARPANET,并改名为因特网
5 2. 多机联网(1969) 随后的二十几年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联的需 求。军方的需求最迫切,1969 年正值美苏冷战高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 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为他们的军事实验提出建立阿帕网。 1969 年 10 月 29 日晚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雷纳德.克兰罗克 教授的实验室,他们从洛杉矶分校的电脑向远方的斯坦福实验室发送了包含五个 字母的命令“Login”,前两个字母正常到达,第三个字母没有收到。尽管如此, 属于阿帕网的第一次实验成功了,如图 7-6 所示。阿帕网建立的初衷要求网络灵 活、高效,特别是生存性要好,具有抗毁性。它采用了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技术,如果有节点遭遇打击,传输结点在失效之后,独立寻址的那些分组数据包 在线路上寻找其他路径到达对方。 图 7-6 ARPA 网的初次互联 ARPANET 成立时只有四个结点,1973 年发展到 40 个结点,发展迅猛节 点数猛增如图 7-7 所示。1983 年结点数达到 100 个以上,1984 年超过 1000 个结点。ARPANET 通过有限、地面微波与卫星通信线路,覆盖了从美国到欧 洲的广阔地域。1984 年,ARPANET 分解为两个网络,一个仍为 ARPANET 作为民用科研网,另一个成为军用计算机网络。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 立了美国国际科学基金网 NSFNET,覆盖了全美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 NSFNET 后来接管了 ARPANET,并改名为因特网

ARPANET在学院内的发展 图7-7 ARPANET的发展 3.互联网的发展(1969-至今》 互联网发展初期,各大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发现他们的设备协议不统一, 这样就给通讯带来了不兼容问题。为此互联网之父瑟夫(Vinton.Cef)、凯恩 (Bob Kahn)、柏兰登(Bob Braden)等人一起发明出来了被称为成就互联 网的骨干协议TCPP。互联网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TCPP协议族形成。 ph:TCP/IF 图7-8 TCP/IP协议组 随着个人电脑发展,鼠标的使用,视窗操作系统出现(1985年Microsoft Nindows操作系统问世),浏览器的诞生,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如图7-9 所示
6 图 7-7 ARPANET 的发展 3. 互联网的发展(1969-至今) 互联网发展初期,各大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发现他们的设备协议不统一, 这样就给通讯带来了不兼容问题。为此互联网之父瑟夫(Vinton.Cerf)、凯恩 (Bob Kahn)、柏兰登(Bob Braden)等人一起发明出来了被称为成就互联 网的骨干协议 TCP/IP。互联网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 TCP/IP 协议族形成。 图 7-8 TCP/IP 协议组 随着个人电脑发展,鼠标的使用,视窗操作系统出现(1985 年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问世),浏览器的诞生,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如图 7-9 所示

个人电脑、视窗系统、Tim Berners Lee发明W 图7-g个人电脑、视窗系统、Time Bemers Lee 1989年仲夏之夜Tm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Web的服务器和第一个 Web的客户机,并把它命名为World Wide Web,就是我们现在说的Web或 者W,WW它是自由的、开放的。任何人任何的单位都可以使用它。 Tm还创立了W3C机构。1993年4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发布Mosaic浏览 器,核心人物Marc Andreeseen创立了NetScape公司,也就是著名的网景公 司。 4.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1987年-至今)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是从发送第一封邮件开始的。1987年9月20日从北京 向德国卡鲁厄尔大学发送了第一封邮件标志着中国人使用Intemet的起点。这 封邮件里边的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1994年4月20日中国克服障 碍实现了与Internet全功能的对接。随后中国进入各大主网建设,以下是中国 四大互联网络。 1992年建成中国科学院院网(CASNet),即后来的中国科技网 (CSTNet). 1995年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1996年建成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1996年建成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1996年发布了中国人写的第一个RFC文档RFC1922,2004年发布了 RFC3743。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制定都是以RFC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 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RFC文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 我们参与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标志。 1997年中国四大网络互联互通,同年国务院授权中科院创立和管理中国互 联网联络信息中心CNN1C成立,管理中国的互联网络资源。2006年建成世 界上最大的纯IPv6网络CNGl。2012年出现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己经 让互联网渗透到了各个传统行业。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正与Intemet紧密相连,如图7-10所示。以阿里巴巴 为首的电子商务,以腾讯为首的QQ、微信,以蚂蚁金服为首的电子金融,以 百度为首的搜索服务,以阿里云为首的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在线物流,正在彻 7
7 个人电脑、视窗系统、Tim Berners Lee 发明 WWW 图 7-9 个人电脑、视窗系统、Time Berners Lee 1989 年仲夏之夜 Tim 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 Web 的服务器和第一个 Web 的客户机,并把它命名为 World Wide Web,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Web 或 者 WWW,WWW 它是自由的、开放的。任何人任何的单位都可以使用它。 Tim 还创立了 W3C 机构。1993 年 4 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发布 Mosaic 浏览 器,核心人物 Marc Andreeseen 创立了 NetScape 公司,也就是著名的网景公 司。 4.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1987 年-至今)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是从发送第一封邮件开始的。1987 年 9 月 20 日从北京 向德国卡鲁厄尔大学发送了第一封邮件标志着中国人使用 Internet 的起点。这 封邮件里边的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克服障 碍实现了与 Internet 全功能的对接。随后中国进入各大主网建设,以下是中国 四大互联网络。 1992 年建成中国科学院院网(CASNet),即后来的中国科技网 (CSTNet)。 1995 年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1996 年建成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1996 年建成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1996 年发布了中国人写的第一个 RFC 文档 RFC1922,2004 年发布了 RFC3743。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制定都是以 RFC 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 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RFC 文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 我们参与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标志。 1997 年中国四大网络互联互通,同年国务院授权中科院创立和管理中国互 联网联络信息中心 CNNIC 成立 ,管理中国的互联网络资源。2006 年建成世 界上最大的纯 IPv6 网络 CNGI。2012 年出现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已经 让互联网渗透到了各个传统行业。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正与 Internet 紧密相连,如图 7-10 所示。以阿里巴巴 为首的电子商务,以腾讯为首的 QQ、微信,以蚂蚁金服为首的电子金融,以 百度为首的搜索服务,以阿里云为首的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在线物流,正在彻

底改变着我国的经济、金融、教有、医疗各个行业。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未来的 发展,中国正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 Internet in our daily life o ☒瞎 Ba芯百度 滴滴出行 淘宝网 美团 C饿了化 C〕 图7-10日常网络APP应用 7.1.2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计算机领域 内的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 展,通讯领域全球进入5G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5G时代的到来,创 造了高度全数字化的世界。万物互联的到来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张庞大的数字 化网络。物与物之间的通讯给未来网络发展带来更多的想像空间。无人驾驶汽 车之间的通讯及驾驶过程中实时3D数字化信息的获取使得无人驾驶变成了不 会出现事故和伤害的活动,如图7-11所示。家庭中智能家居之间的通讯解放了 人们对日常琐碎事务的处理。智能冰箱随时监控冰箱里食物状况,并根据你的 个人日常饮食习惯跟你咨询并帮你下单购置食物,智能机器人照顾你的日常饮 食起居。个人佩戴的各种智能设备随时监控身体状况,并给出预警建议。相信 未来网络技术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 88& 图711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与无人驾驶 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组合之一,相信这两项技术
8 底改变着我国的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各个行业。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未来的 发展,中国正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 图 7-10 日常网络 APP 应用 7.1.2 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计算机领域 内的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 展,通讯领域全球进入 5G 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 5G 时代的到来,创 造了高度全数字化的世界。万物互联的到来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张庞大的数字 化网络。物与物之间的通讯给未来网络发展带来更多的想像空间。无人驾驶汽 车之间的通讯及驾驶过程中实时 3D 数字化信息的获取使得无人驾驶变成了不 会出现事故和伤害的活动,如图 7-11 所示。家庭中智能家居之间的通讯解放了 人们对日常琐碎事务的处理。智能冰箱随时监控冰箱里食物状况,并根据你的 个人日常饮食习惯跟你咨询并帮你下单购置食物,智能机器人照顾你的日常饮 食起居。个人佩戴的各种智能设备随时监控身体状况,并给出预警建议。相信 未来网络技术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 图 7-11 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与无人驾驶 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组合之一,相信这两项技术

在未来对人类乃至整个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将是无止境的,难以估计的。区块链 是一个通过加密技术,链接和保护的记录列表,这些记录不断增长并存储在特 定网络的所有节点组成的系统中。正如定义所示,该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网 络中的所有平等的节点中而不是存储在某个中心服务器。因此区块链使得数据 不可篡改,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将不可逆。区块链将会很好的 解决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对未来的网络数据安全贡献巨大。 7.2计算机网络结构 7.2.1计算机网络组成 从本质上说,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体。从硬件上 看,计算机网络由联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组成。 1.终端设备(主机系统) 终端设备因为处于网络的末端而得名。终端设备一般是各种计算机,包括 PC、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 式电子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末端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连入网络时也成为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不依赖其他设备可以独立运行,也称为主机设备如图7-12 所示。 图7-12终端设备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体系结构中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的互联互通保证了网 络的联通,被称为通讯子网。而终端设备提供计算机网络联网的硬件资源和软 件资源的共享称为资源子网,如图7-13所示
9 在未来对人类乃至整个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将是无止境的,难以估计的。区块链 是一个通过加密技术,链接和保护的记录列表,这些记录不断增长并存储在特 定网络的所有节点组成的系统中。正如定义所示,该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网 络中的所有平等的节点中而不是存储在某个中心服务器。因此区块链使得数据 不可篡改,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将不可逆。区块链将会很好的 解决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对未来的网络数据安全贡献巨大。 7.2 计算机网络结构 7.2.1 计算机网络组成 从本质上说,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体。从硬件上 看,计算机网络由联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组成。 1. 终端设备(主机系统) 终端设备因为处于网络的末端而得名。终端设备一般是各种计算机,包括 PC、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 式电子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末端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连入网络时也成为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不依赖其他设备可以独立运行,也称为主机设备如图 7-12 所示。 图 7-12 终端设备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体系结构中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的互联互通保证了网 络的联通,被称为通讯子网。而终端设备提供计算机网络联网的硬件资源和软 件资源的共享称为资源子网,如图 7-13 所示

特算挑圆络的组诚 图7-13通讯子网与资源子网 2.中间设备(网络设备) 通讯子网中负责联接主机的网络设备称为中间设备。这些中间设备确保数 据可从一台主机设备传输到另一台主机设备。最常见的中间设备如图714所 示。 ☑ 图7-14中间设备 交换机用于将多台设备连接到网络。路由器用于在网络之间转发流量。无 线路由器可以将多台无线设备连接到网络。此外,无线路由器中通常包含一个 交换机,因此可以将多台有线设备连接到网络。接入点(AP)也可提供无线连 接,但与无线路由器相比功能较少。调制解调器用于将一个家庭或小型办公室 连接到Intemet。 (1)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Modulator(调制器)与Demodulator(解调器)的简称, 中文称为调制解调器(港台称之为数据机),根据Modem的谐音,亲昵地称 之为“猎猫”。调制解调器通过Intemnet服务提供商(SP)连接到Intemet。.有 三种基本类型的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机的数字数据转换为可在SP 网络上传输的格式。模拟调制解调器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以通过模拟
10 图 7-13 通讯子网与资源子网 2. 中间设备(网络设备) 通讯子网中负责联接主机的网络设备称为中间设备。这些中间设备确保数 据可从一台主机设备传输到另一台主机设备。最常见的中间设备如图 7-14 所 示。 图 7-14 中间设备 交换机用于将多台设备连接到网络。路由器用于在网络之间转发流量。无 线路由器可以将多台无线设备连接到网络。此外,无线路由器中通常包含一个 交换机,因此可以将多台有线设备连接到网络。接入点 (AP) 也可提供无线连 接,但与无线路由器相比功能较少。调制解调器用于将一个家庭或小型办公室 连接到 Internet。 (1)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 Modulator(调制器)与 Demodulator(解调器)的简称, 中文称为调制解调器(港台称之为数据机),根据 Modem 的谐音,亲昵地称 之为“猫”。调制解调器通过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 (ISP) 连接到 Internet。有 三种基本类型的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机的数字数据转换为可在 ISP 网络上传输的格式。模拟调制解调器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以通过模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_第四章 数值与信息编码_第四章数值与信息编码.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_第四章 数值与信息编码_4.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_第四章 数值与信息编码_第四章 数制与信息编码.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篇 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 第3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pdf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_第3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_3-1计算机系统概述.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计算与计算思维_第二章 计算思维_第二章 计算思维.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计算与计算思维_第一章 计算机与计算_1.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计算与计算思维_第一章 计算机与计算_第一章 计算与计算机.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资料)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资料)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导读.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计算机基础第01章.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计算机基础第03章 Excel.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计算机基础第04章 VB.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计算机基础第05章 Access.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扩展阅读)毕业论文排版全攻略.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PPT制作经验交流.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扩展阅读)论文答辩PPT最全制作指南.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扩展阅读)如何快速掌握专业的PPT制作流程.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扩展阅读)原来用PPT制作简历这么方便.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计算机网络实验.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浏览_第7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_第七章计算机网络.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浏览_第7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_第7章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篇 算法与程序设计_第十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Python习题详解.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程序设计.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算法.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网站和网页设计入门.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计算机网络.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6.1大数据基础.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办公自动化.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数制与信息编码.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计算思维.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计算机与计算.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大学计算机》第1课.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计算机学科简介.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2 文字处理基本操作.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1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二章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