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数学建模》第三章 建模方法论(3-6)模型解的分析和检验(徐全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8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1. 这个解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是否达到了建模的目的? 3. 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36模型解的分析和检验 始于现实世界并终于现实世界 数学建 模工作 最终要得到现 实问题的解答 求出模型的数学解以后 必须对解的意义进行分析、检验

3.6 模型解的分析和检验 始于现实世界并终于现实世界 数学建 模工作 最终要得到现 实问题的解答 求出模型的数学解以后, 必须对解的意义进行分析、检验

需讨论以下类似问题 这个解说明了什么问题? 2.是否达到了建模的目的? 3.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4.所建模型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有 原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 ●●● 例3.6.1《格列佛游记》中小国的小人们为 估算格列佛的食量,利用身体的相似性,建立了 个数学模型 W=ah3 W是人的体重,H是人的身高

需讨论以下类似问题: 1. 这个解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是否达到了建模的目的? 3. 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例3.6.1《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小人们为 估算格列佛的食量,利用身体的相似性,建立了 一个数学模型 4. 所建模型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有 原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 W= a H3 W是人的体重,H 是人的身高

检验:先确定参数a,新生婴儿身长约50厘米, 重约3千克代入模型得 a=W/H=3/0.5=24, 得模型为 w=24H3 这是一个适用于肥胖人群的体重-身高模型。 据此可计算得 身高为1米的儿童体重为W(15)=81(千克); 身高为2米的运动员体重为W(2)=192(千克 检验模型是数学建模工作的重要环节

a=W/ H3=3/0.5=24, 检验: 先确定参数a,新生婴儿身长约50厘米, 重约3千克,代入模型得 得模型为 W=24H3 这是一个适用于肥胖人群的体重-身高模型。 据此可计算得 身高为1.5米的儿童体重为 W(1.5)=81(千克); 身高为2米的运动员体重为 W(2)=192(千克). 检验模型是数学建模工作的重要环节

例3.6.2将一块石头扔进洞中估计洞的深度 个学生建立了从扔下石头到听到声音的时间t 和洞深h的关系模型: h=9(t+exp(kt) g t≥0 KK 2 用到假设 *1石头下降时所受空气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 *2阻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和速度正比 k为比例系数 分析检验 1.检查模型的量纲是否正确

例3.6.2 将一块石头扔进洞中估计洞的深度. 一个学生建立了从扔下石头到听到声音的时间t 和洞深 h 的关系模型: exp( )) , 0, 1 ( 2 = + − − t  k g kt k t k g h 用到假设: k为比例系数. 分析检验 1. 检查模型的量纲是否正确? *1 石头下降时所受空气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 *2 阻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和速度正比

根据比例系数k的定义有 dv_kv dt LT=kLT-I IkI=T-I 注意到exp(一kt)是无量纲量,可验证模型的 量纲正确 2.检验模型是否与物理定律相符? 若忽略空气阻力(即k=0),应有 h=0.5gt2 验证模型是否与此物理定律相符

根据比例系数 k 的定义有 kV dt dV = LT-2=[k]LT-1 [k]=T-1 注意到exp(-kt)是无量纲量,可验证模型的 量纲正确. 2. 检验模型是否与物理定律相符? 若忽略空气阻力(即k=0), 应有 h=0.5gt2 验证模型是否与此物理定律相符

能否将k=0代入模型 kkexp(kt ) h=(t+ g 2 参见讲义p59 3.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取参数k的值为005(克/秒),可算得 981 981 h1=(4) 「4+ 7350(米) 0.05 005eX-0.2) (052 即,若回声在4秒听到,模型测算出洞深73.50米 又若参数k有微小变化,测算值会怎样变化?

能否将 k=0 代入模型 2 exp( )) 1 ( k g kt k t k g h = + − − ? 参见讲义p59. 3.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取参数 k 的值为0.05(克/秒),可算得 73.50( ) (0.05) 9.81 exp( 0.2)] 0.05 1 [4 0.05 9.81 (4) 2 h1 = h = + − −  米 即, 若回声在4 秒听到,模型测算出洞深73.50米. 又若参数k有微小变化,测算值会怎样变化?

令k=0.045,参数的相对变化幅度为 0.045-0.05/0.05=10%, 计算得h2h(4)≈73.98,洞深预测值相对 变化幅度为 (73.5-7389)/73.5<1% 说明模型对空气阻力比例系数k不敏感即对 洞深预测影响不大,可忽略空气阻力 4进一步分析空气的影响 若完全忽略空气的影响,有 h1=h(4)=0.5g+2=0.5×9.81×427848(米)

令 k=0.045, 参数的相对变化幅度为 ︱0.045-0.05︱/0.05=10%, 计算得 h2=h(4)≈73.98,洞深预测值相对 变化幅度为 说明模型 ( 对空气阻力比例系数 73.5-73.89)/73.5< k不敏感 1%. ,即对 ? 洞深预测影响不大,可忽略空气阻力. 4. 进一步分析空气的影响 若完全忽略空气的影响, 有 h1=h(4)=0.5gt2=0.5×9.81×4 2≈78.48(米)

绝对误差为7848-73505(米) 相对误差为(784873.50)/73.50≈7%, 结果分析说明被忽略的空气因素对模型产生较 明显的影响 模型中用到隐含假设:石头撞击地面的声音 能立即听到 未考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大约为330米/秒,则石头着地声音 的传播时间大约为 h/330~735/330≈023(秒)

绝对误差为 78.48-73.50≈5(米), ? 结果分析 说明被忽略的空气因素对模型产生较 明显的影响. 模型中用到隐含假设:石头撞击地面的声音 能立即听到. 相对误差为 (78.48-73.50)/73.50≈7%, 未考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大约为330米/秒 , 则石头着地声音 的传播时间大约为 h/330≈73.5/330≈0.223(秒)

取修正时间为t=4-0.23=377(秒) 可得 h(377056577(米) 结论声速的影响远甚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检验,发现由于模型假 设不合理,考虑因素不合适造成模型不合理 需重新进行问题的前期分析工作

取修正时间为 t= 4-0.223= 3.777(秒) 可得 h(3.777)≈65.77(米) 结论 声速的影响远甚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检验,发现由于模型假 设不合理, 考虑因素不合适,造成模型不合理. 需重新进行问题的前期分析工作

模型与模型解的分析与检验,通常需要做 以下几类工作 量纲一致性检验 2.假设的合理性检验; ●3.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4.模型及模型解的误差分析,分析误差 及误差的来源等 5.参数或变量的临界值;∴

⚫ 1. 量纲一致性检验; ⚫ 2. 假设的合理性检验; ⚫ 3. 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4. 模型及模型解的误差分析,分析误差 及误差的来源等; ⚫ 5. 参数或变量的临界值;…… 模型与模型解的分析与检验,通常需要做 以下几类工作: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