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柴油机》第三章 燃油的喷射与燃烧(3.4)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第四节可燃混合气的形成c c 、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1空间雾化混合:利用燃油雾化和涡动。 船用大中型机和低速机主要依赖燃油的喷雾 (油雾法)。因此对喷射设备要求高(如高压 喷射、多孔喷射)。 中小型机和高速机主要依赖空气涡动(涡动 法)。因此要求形成空气涡动,喷射压力低。 大多数机使用
第四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 一、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 1空间雾化混合:利用燃油雾化和涡动。 ⚫ --船用大中型机和低速机主要依赖燃油的喷雾 (油雾法)。因此对喷射设备要求高(如高压 喷射、多孔喷射)。 ⚫ --中小型机和高速机主要依赖空气涡动(涡动 法)。因此要求形成空气涡动,喷射压力低。 ⚫ --大多数机使用

、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c 2油膜蒸发混合(仅适用于球形燃烧室的小型 高速机) 一-燃油喷到燃烧室表面形成油膜,然后受热蒸 发,空气涡流下形成可燃混合气。 未广泛使用。 3两者兼有。在高速小型机上,喷到燃烧室表 面上的以油雾法发火,之后以油膜蒸发混合法。 可称雾化油膜混合法
一、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 2油膜蒸发混合(仅适用于球形燃烧室的小型 高速机) ⚫ --燃油喷到燃烧室表面形成油膜,然后受热蒸 发,空气涡流下形成可燃混合气。 ⚫ --未广泛使用。 ⚫ 3两者兼有。在高速小型机上,喷到燃烧室表 面上的以油雾法发火,之后以油膜蒸发混合法。 可称雾化油膜混合法

Epee- QMC 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4影响因素 燃油喷射质量(对大中型机及低速机 来说,是关键因素) 一-燃烧室内空气涡动状态(对中小型机 来说,是关键因素) 压缩终点时压缩温度与压缩压力。 燃烧室形式,与空气涡动状态关联
一、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 4影响因素 ⚫ --燃油喷射质量(对大中型机及低速机 来说,是关键因素) ⚫ --燃烧室内空气涡动状态(对中小型机 来说,是关键因素) ⚫ --压缩终点时压缩温度与压缩压力。 ⚫ --燃烧室形式,与空气涡动状态关联

二、缸内空气涡流的形式与作用c 柴油机气缸内空气绕气缸轴线有规则的流 动 1空气涡动的形成 (1)进气涡流:进气动能+结构措施 结构措施有:四冲程机上一带导气屏的 进气阀、切向进气道、螺旋进气道 冲程机上一切向倾斜角的进气口
二、缸内空气涡流的形式与作用 柴油机气缸内空气绕气缸轴线有规则的流 动 ⚫ 1空气涡动的形成 ⚫ (1)进气涡流:进气动能+结构措施 ⚫ 结构措施有:四冲程机上--带导气屏的 进气阀、切向进气道、螺旋进气道;二 冲程机上--切向倾斜角的进气口

(2)挤压涡流: 活塞压缩形成的挤流作用(挤入凹坑)。不明显;aMe 活塞下行时,逆挤流作用。(出凹坑)。明显。 (b) 图37半开式燃烧室
(2)挤压涡流: --活塞压缩形成的挤流作用(挤入凹坑)。不明显; --活塞下行时,逆挤流作用。(出凹坑)。明显

、缸内空气涡流的形式与作用 Epee- (3)压缩涡流:在國 QMC 压缩行程中,气缸中 的空气被活塞挤压机 在主副式形式中才有。 见右上图 (4)燃烧涡流:在 预燃室式燃烧室中才 有。见右下图 量我这详孤机教研信
二、缸内空气涡流的形式与作用 ⚫ (3)压缩涡流:在 压缩行程中,气缸中 的空气被活塞挤压机 在主副式形式中才有。 见右上图。 ⚫ (4)燃烧涡流:在 预燃室式燃烧室中才 有。见右下图

2.空气涡流的作用 Epee- QMC 在燃烧室中空气涡流对混合气形成的作用 主要是: (1)可促使油束分散,增大混合范围 空气的涡流可让油束外围的细小油粒偏向 空气涡流轨迹,涡流越强,气流对油束的 吹散作用越大,即加速燃前混合 (2)热混合作用 在发生燃烧后,空气涡流可使新鲜空气与 燃气在密度作用下发生分离运动。小的燃 /气向燃烧室中心运动,大的空气被挤到燃 烧室外缘。以促进与未燃燃油混合
2.空气涡流的作用 ⚫ 在燃烧室中空气涡流对混合气形成的作用 主要是: ⚫ (1)可促使油束分散,增大混合范围 ⚫ 空气的涡流可让油束外围的细小油粒偏向 空气涡流轨迹,涡流越强,气流对油束的 吹散作用越大,即加速燃前混合 ⚫ (2)热混合作用 ⚫ 在发生燃烧后,空气涡流可使新鲜空气与 燃气在密度作用下发生分离运动。小的燃 气向燃烧室中心运动,大的空气被挤到燃 烧室外缘。以促进与未燃燃油混合

Epee- QMC 燃烧室 根据混合气形成及燃烧室结构特点分为: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燃油直接喷射到 燃烧室中) 开式和半开式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燃油不直接喷射到主 燃烧室中) 涡流室和预燃室燃烧室
三.燃烧室 ⚫ 根据混合气形成及燃烧室结构特点分为: ⚫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燃油直接喷射到 燃烧室中) ⚫ 开式和半开式燃烧室 ⚫ 2.分隔式燃烧室(燃油不直接喷射到主 燃烧室中) ⚫ 涡流室和预燃室燃烧室

1.开式燃烧室 Epee- 定义:由气缸盖地面、活 QMC 塞顶面及气缸壁面形成的 统一空间。 (a)为平顶活塞、倒钟形 气缸盖,用于大型二冲程 弯流扫气。 (b)为浅盅形凹顶活塞、 (b) 倒盅形气缸盖,用于大型 二冲程气阀一气口直流扫气 m (d) c和(d)分别为浅盘形和浅m 形活塞顶、平底气缸盖, 图3-10开式燃烧室 用于大、中型四冲程
1.开式燃烧室 定义:由气缸盖地面、活 塞顶面及气缸壁面形成的 统一空间。 (a)为平顶活塞、倒钟形 气缸盖,用于大型二冲程 弯流扫气。 (b)为浅盅形凹顶活塞、 倒盅形气缸盖,用于大型 二冲程气阀-气口直流扫气 ©和(d)分别为浅盘形和浅w 形活塞顶、平底气缸盖, 用于大、中型四冲程

混合方式:油雾法形成可燃混合气。依靠w 多孔高压喷射而较少依赖空气涡流 优点:结构紧凑、形状简单、相对 散热面小、热损失小、无气体流动 损失,具有良好的起动性和经济性 缺点: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较高,容 易工作粗暴,过量空气系数较大, 排气中有害成分较多,对各设备的 工作较为敏感 广泛用于大、中型柴油机和船用低 速机
混合方式:油雾法形成可燃混合气。依靠 多孔高压喷射而较少依赖空气涡流 优点:结构紧凑、形状简单、相对 散热面小、热损失小、无气体流动 损失,具有良好的起动性和经济性 缺点: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较高,容 易工作粗暴,过量空气系数较大, 排气中有害成分较多,对各设备的 工作较为敏感 广泛用于大、中型柴油机和船用低 速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船舶柴油机》第三章 燃油的喷射与燃烧(3.6)柴油机的排气污染与净化.ppt
- 《船舶柴油机》第三章 燃油的喷射与燃烧(3.2)燃油的喷射和雾化.ppt
- 《船舶柴油机》第三章 燃油的喷射与燃烧(3.1)燃油.ppt
- 《船舶柴油机》第三章 燃油的喷射与燃烧(3.5)燃烧.ppt
-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讲义(PPT课件).ppt
- 《水力发电技术知识丛书》PDF电子书.pdf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ppt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模拟试题二.doc
- 《建设过程项目管理》模拟试题一.doc
- 《轨道组成—主要设备》讲义.ppt
- 《Photoshop7.0》目录.pdf
- 《Photoshop7.0》扉页(第四部分).pdf
- 《Photoshop7.0》扉页(第二部分).pdf
- 《Photoshop7.0》扉页(第三部分).pdf
- 《船舶柴油机》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1)换气过程与换气质量的评定.ppt
- 《船舶柴油机》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2)换气机构.ppt
- 《船舶柴油机》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3)废气涡轮增压器.ppt
- 《船舶柴油机》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5)增压系统的维护及故障排除.ppt
- 《船舶柴油机》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4)废气涡轮增压器.ppt
- 《船舶柴油机》低质燃油使用.ppt
- 《船舶柴油机》燃油系统.ppt
- 《船舶柴油机》分油机.ppt
- 《船舶柴油机》气缸润滑.ppt
- 《船舶柴油机》冷却系统.ppt
- 《船舶柴油机》润滑系统.ppt
- 《船舶柴油机》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1)活塞、连杆的运动及其作用力.ppt
- 《船舶柴油机》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3)轴系的扭转振动.ppt
- 《船舶柴油机》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2)柴油机的振动与平衡.ppt
- 《船舶柴油机》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4)轴系的纵向振动与消减.ppt
- 《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ppt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双语版)第十章 羧酸 Carboxylic Acids(10.1-10.4).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双语版)第十章 羧酸 Carboxylic Acids 10.5 羧酸的反应 Reactions of Carboxylic Acid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双语版)第十章 羧酸 Carboxylic Acids 10.6 卤代酸 Halo Acid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双语版)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11.1-11.3)羧酸衍生物的命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