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导学案_第8课-论教养(1)

梁河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总第14课时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课题 论教养 教学1课时 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通读课文,把据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 「审批人 第一部分:预习案 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著名的知识分子之 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目标导学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学生朗读正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贸然()疲惫不堪()大发雷霆()涵养()恕我直言() 自吹自擂()恪守()允诺()自持()汲取()尴尬() 矫揉造作()扭捏()箴言()嚼()絮絮叨叨() (2)根据解释写词语 (((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梁河九年制学校 九 年级语文导学案 总第 14 课时 班 级: 学习小组: 姓 名: 课 题 论教养 教学 课时 1 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 审批人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 20 世前 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目标导学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 学生朗读正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贸.然( )疲惫不堪.( )大发雷霆.( )涵.养( ) 恕.我直言( ) 自吹自擂.( )恪.守( )允诺.( )自持.( ) 汲.取( ) 尴.尬( ) 矫.揉造作( ) 扭捏.( ) 箴.言( ) 嚼.( ) 絮.絮叨叨( ) (2)根据解释写词语 (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2.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 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检测案 五、检测反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典范(dian)恪守(ge)自吹自擂(lei) 意孤行(xing) B.允诺(yn)箴言(jian)矫揉造作(ji6o)疲惫不堪(bei) C.愚蠢(chun)尴尬(gan)扭捏作态(nie)漠不关心(mo) D.谦让(qian)积淀(ding)大发雷霆(ting)坚持不懈(xie)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又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阴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 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 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 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B.②③⑤①④C.②⑤③④①D.④②③⑤① 六、小结与反思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 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2.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 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检测案 五、检测反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典.范(diǎn) 恪.守(gè) 自吹自擂.(léi) 一意孤行.(xínɡ) B.允.诺(yǔn)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ǎo) 疲惫.不堪(bèi) C.愚蠢.(chǔn) 尴.尬(gān) 扭捏.作态(niē) 漠.不关心(mò) D.谦.让(qiān) 积淀.(dìng) 大发雷霆.(tíng) 坚持不懈.(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 ....地开发利用,又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阴下,一群附庸风雅 ....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 ....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 ....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 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 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 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六、小结与反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论教养》ppt课件(24页).ppt
- 《论教养》ppt课件(24页)2_8-论教养.ppt
- 《论教养》ppt课件(15页)_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课件.ppt
- 《论教养》pptx课件(19页)_论教养.pptx
- 《论握手》练习题_《论握手》习题.doc
- 《论握手》练习题2_修ⅱ粤教版第3课《论握手》同步练习.doc
- 《论握手》教案1.doc
- 《论握手》导学案.doc
- 《论握手》同步练习_论.doc
- 《论握手》ppt课件4_《论握手》导学案.doc
- 《论握手》ppt课件4_《论握手》ppt课件(粤教版必修二).ppt
- 《论握手》ppt课件3_3_论握手.ppt
- 《论握手》ppt课件2_《论握手》.ppt
- 《论握手》ppt课件1_论握手.ppt
-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ppt课件.ppt
- 《论据学习选择和使用》ppt课件.ppt
- 《论快乐》同步练习_一.doc
- 《论快乐》ppt课件7_论快乐.ppt
- 《论快乐》ppt课件6_论快乐 (1).ppt
- 《论快乐》ppt课件5_论快乐课件1.ppt
- 《论教养》教学设计2_论教养.doc
- 《论教养》练习题_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ppt课件1_《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课件1.ppt
- 《论无性造人》ppt课件2_论无性造人__课件.ppt
- 《论无性造人》导学案_论无性造人教学案.doc
- 《论毅力》ppt课件5_论毅力(粤教版).ppt
- 《论民本》ppt课件1.ppt
- 《论民本》ppt课件2_论民本.ppt
- 《论民本》导学案_语文版《论民本》导学案.doc
- 《论民本》练习题_必修五11课《论民本》习题.doc
- 《论求知》ppt课件3.ppt
- 《论睁了眼看》教案1_论睁了眼看教案.doc
- 《论美》ppt课件(11页).ppt
- 《论美》ppt课件(15页).ppt
- 《论美》ppt课件(17页)2.ppt
- 《论美》ppt课件(17页).ppt
- 《论美》ppt课件(21页).ppt
- 《论美》ppt课件(23页).ppt
- 《论美》ppt课件(25页).ppt
- 《论美》ppt课件10.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