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天津财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介绍)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223.9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天津财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介绍)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m History) 二、课程组成员 钟学艳 高思峰王磊赵燕姣 李院平 三、教材使用及授课对象 红又制士国 本课程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版。本课程于2006年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面向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授课。学分为2学 分,课时为32课时。 四、课程介绍 1、本门课程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宜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05年1月,中央 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2007年1月11日,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1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 二、课程组成员 钟学艳 高思峰 王磊 赵燕姣 李院平 三、教材使用及授课对象 本课程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 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版。本课程于 2006 年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面向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授课。学分为 2 学 分,课时为 32 课时。 四、课程介绍     1、本门课程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2005 年 1 月,中央 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2007 年 1 月 11 日,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1

课程简介 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我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 论课。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 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 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有人民,强调青年人“要学点历史”, 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在1987年 2月18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因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 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的统治 使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在日本侵华期间大片国土沦为 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中国继 续贫穷下去。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 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有青年,教育人民。” 江泽民也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 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 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 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 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 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 必须指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 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 2

课程简介 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我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 论课。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 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 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强调青年人“要学点历史”, 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在 1987 年 2 月 18 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 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的统治 使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在日本侵华期间大片国土沦为 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中国继 续贫穷下去。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 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江泽民也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 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 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 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 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 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      必须指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 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 2

课程简介 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什么是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历史科学 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是写信史、讲信 史。周恩来在谈到撰写文史资料的原则时提出,要“存真、求实”,他说:“只有 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此话很对,真实性是历史科学的基础和生命。也只 有给学生一部客观、真实的中国近现代史,才能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 能! 2、本门课程的任务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中共中 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 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是这样规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 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 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本门 课程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 的必须性和正确性。 所谓“两个了解”,就是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国史、因情。所谓国史、国情, 就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这是构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 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是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具体的说,就是要帮 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第一,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 略、捍卫民族独立、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有,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 国情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由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力量上由资产阶级让位于工人阶级,在 革命结局上由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第三,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 3

课程简介 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什么是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历史科学 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是写信史、讲信 史。周恩来在谈到撰写文史资料的原则时提出,要“存真、求实”,他说:“只有 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此话很对,真实性是历史科学的基础和生命。也只 有给学生一部客观、真实的中国近现代史,才能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 能!     2、本门课程的任务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中共中 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 社政[2005]5 号)及其实施方案是这样规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 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 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本门 课程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 的必须性和正确性。 所谓“两个了解”,就是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所谓国史、国情, 就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这是构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 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是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具体的说,就是要帮 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第一,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 略、捍卫民族独立、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 国情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由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力量上由资产阶级让位于工人阶级,在 革命结局上由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第三,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 3

课程简介 和改革的运用和发展的历史,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认识。 第四,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 从而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 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五,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了解近来以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充 分认识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 走向世界,一个强大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开放的中国。 所谓“三个选择”,就是帮助学生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 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 充分认识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与正确性。这是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的出发点和本门课程所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 五、学习方法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 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者重阐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 主义及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要有世界的眼光,把中国近现代历史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范围内来考察,从 整体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宏观视域来考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深 刻变迁: 既要注重学中国近现代史科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注意其作为思想 政治理论课性质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在宏观把握上,要弄清历史分期 与历史发展的主线,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结合历史实际,学习历史文献,增加对中国 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又要关注当前的现实,引导学生把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学习,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

课程简介 4 和改革的运用和发展的历史,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认识。 第四,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 从而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 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五,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了解近来以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充 分认识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 走向世界,一个强大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开放的中国。 所谓“三个选择”,就是帮助学生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 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 充分认识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与正确性。这是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的出发点和本门课程所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 五、学习方法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 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着重阐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 主义及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要有世界的眼光,把中国近现代历史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范围内来考察,从 整体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宏观视域来考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深 刻变迁; 既要注重学中国近现代史科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注意其作为思想 政治理论课性质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在宏观把握上,要弄清历史分期 与历史发展的主线,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结合历史实际,学习历史文献,增加对中国 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又要关注当前的现实,引导学生把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学习,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