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章 环境伦理观

第十章环境伦理观 第一节环境伦理关的由来 第二节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第五篇环境保护的主要 途径 本章重点 ·1.不同社会形态的环境伦理观. 2.三种有代表性的环境伦理观, 3.企业环境伦理观的行为准则. 4.企业的环境伦理原则. 5.环保身边事. 6.环境伦理发展观, 第一节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二.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 三.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四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要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防止自然环境的破 坏。因此,环境问题的治理首先要从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做起。在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 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 ·因而,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有特殊位置。人类改变自然的活动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的对立:第一,人的意识与自然界的对立。第二,人的自 然力(包括人控制的自然力)与自然界的对立。 二.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
第十章 环境伦理观 第一节 环境伦理关的由来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第五篇 环境保护的主要 途径 本章重点 • 1. 不同社会形态的环境伦理观. 2. 三种有代表性的 环境伦理观. 3. 企业环境伦理观的行为准则. 4. 企业的环境伦理原则. 5. 环保身边事. 6. 环境伦理发展观. 第一节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 二.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 三.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四.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 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要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防止自然环境的破 坏。因此,环境问题的治理首先要从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做起。在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 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 • 因而,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有特殊位置。人类改变自然的活动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的对立:第一,人的意识与自然界的对立。第二,人的自 然力(包括人控制的自然力)与自然界的对立。 二.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

·按照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人类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目前正向信息社会迈进。渔猎社会的人类只 能现成的从自然界里获取食物。在农业社会,人们聚地而居,而且耕 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人们对土地异常崇拜。 ·总体来说,农业文明中的人类强调的不是与自然的对立,而是如何与 自然协调好关系以及适应自然。18世纪,英国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工业化的浪潮迅速蔓延到全球,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三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倚仗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 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物质 产品也空前地丰富。但是,由于这种经济活动是以对自然界 的无情榨取为代价的,这种对自然不负责任的 ·态度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 的加剧;地球上臭氧层遭破坏;大面积的酸雨;有毒化学品 的危害;固体废弃物的增加;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沙漠化 严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等。 ·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 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 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新的 人类文明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 ·新的生态文明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的关系。新的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既克服
• 按照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人类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目前正向信息社会迈进。渔猎社会的人类只 能现成的从自然界里获取食物。在农业社会,人们聚地而居,而且耕 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人们对土地异常崇拜。 • 总体来说,农业文明中的人类强调的不是与自然的对立,而是如何与 自然协调好关系以及适应自然。18世纪,英国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工业化的浪潮迅速蔓延到全球,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三.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倚仗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 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物质 产品也空前地丰富。但是,由于这种经济活动是以对自然界 的无情榨取为代价的,这种对自然不负责任的 • 态度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 的加剧;地球上臭氧层遭破坏;大面积的酸雨;有毒化学品 的危害;固体废弃物的增加;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沙漠化 严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等。 • 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 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 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新的 人类文明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 • 新的生态文明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的关系。新的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既克服

了人类中心主意的片面性,同时又肯定了人类伟大的能动作 用,对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明智而合理的规 定、 四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 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 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生命中心主义 ·2.地球整体主义 ·3.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第二节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来看待自然,可以发现,地球作为一高级的自 组织结构形式是有其内在的价值的。对地球这一内在价值的充分肯 定,并不是说要否定地球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工具性价值。对自然生态 价值的认识与承认导致了人类对它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1.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2.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3.顺应自然生活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环境伦理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伦理立场和伦理规范问题。前者牵涉 到看待自然环境的一整套思维模式、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它更多地
了人类中心主意的片面性,同时又肯定了人类伟大的能动作 用,对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明智而合理的规 定。 四.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 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 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 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生命中心主义 • 2.地球整体主义 • 3.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 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来看待自然,可以发现,地球作为一高级的自 组织结构形式是有其内在的价值的。对地球这一内在价值的充分肯 定,并不是说要否定地球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工具性价值。对自然生态 价值的认识与承认导致了人类对它的责任和义务。 •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 1.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 2.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 3.顺应自然生活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 环境伦理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伦理立场和伦理规范问题。前者牵涉 到看待自然环境的一整套思维模式、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它更多地

指整体人类对待自然的根本态度;后者则是人们在自然交往中必须遵 从和奉行的行为准则。 ·为此,它要求我们确立如下原则,作为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行为准则。 1.正义原则2.公正原则3.权利平衡原则4.合作原则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在环境伦理中,人类与子孙后代的关系问题之所以突出,是因为环境 问题直接牵涉到大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如何从自然生态的价值与 种族繁衍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取得个体利益与 种族利益的平衡,是环境伦理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环境问题在涉及 后代人的利益时,如下几条准则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1.责任原则2.节约原则3.慎行原则 第三节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一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二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三个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四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 一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不少环境政策的制定是民间环境组织推动的结果 二,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企业应优先考虑环保行为准则。 1.视生态系统为有效率的经济系统而加以尊重 ·2.谨慎对待罕见和脆弱的环境 ·3.尊重生命 ·4尊重物种 ·5.尊重自然 ·6.爱地球如爱己
指整体人类对待自然的根本态度;后者则是人们在自然交往中必须遵 从和奉行的行为准则。 • 为此,它要求我们确立如下原则,作为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行为准则。 1.正义原则 2.公正原则 3.权利平衡原则 4.合作原则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 在环境伦理中,人类与子孙后代的关系问题之所以突出,是因为环境 问题直接牵涉到大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如何从自然生态的价值与 种族繁衍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取得个体利益与 种族利益的平衡,是环境伦理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环境问题在涉及 后代人的利益时,如下几条准则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1.责任原则 2.节约原则 3.慎行原则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 一.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二.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三.个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四.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 一.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 不少环境政策的制定是民间环境组织推动的结果 二.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 企业应优先考虑环保行为准则。 1.视生态系统为有效率的经济系统而加以尊重 • 2.谨慎对待罕见和脆弱的环境 • 3.尊重生命 • 4尊重物种 • 5.尊重自然 • 6.爱地球如爱己

三.个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有意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实行,可以从我们每个人身边小事做起。比 如说,从易拉罐、牛奶盒、旧报纸杂志等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开始,到 随手关掉电源等。 四,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 ·环境伦理观告诉我们:不仅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以牺牲环境质 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到头来遭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传统的工 业文明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和高效率,而环境伦理观则主张“可持续发 展观
三.个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 有意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实行,可以从我们每个人身边小事做起。比 如说,从易拉罐、牛奶盒、旧报纸杂志等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开始,到 随手关掉电源等。 四.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 • 环境伦理观告诉我们:不仅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以牺牲环境质 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到头来遭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传统的工 业文明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和高效率,而环境伦理观则主张“可持续发 展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章 全球环境问题.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章 生态破坏 Ecology Damage.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章 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章 资源短缺.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章 生态系统.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4.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大纲讲义)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8版).pdf
- 同济大学:《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07 Brief Introduction to Integrated Water Environment Rehabilitation、A Big Picture:China City’s Effort to Improve River Water Quality with Shanghai as a Case、Rive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survey.pdf
- 同济大学:《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08 Case in Lake Victoria, East Africa.pdf
- 同济大学:《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06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 Sponge City.pdf
- 同济大学:《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05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pdf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六章 国际环境公约.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七章 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八章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九章 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十章 清洁生产实例介绍.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各章作业习题库(无答案).doc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1-3章).ppt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pt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2).ppt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课程介绍(负责人:陈学民).ppt
- 《水环境监测技术》课件PPT教学课件(基础篇)项目一 水环境监测技术基础 任务一 水环境监测基础.pptx
- 《水环境监测技术》课件PPT教学课件(基础篇)项目一 水环境监测技术基础 任务二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基础.pptx
- 《水环境监测技术》课件PPT教学课件(基础篇)项目三 水样采集与保存及预处理 任务一 水样采集.pptx
- 《水环境监测技术》课件PPT教学课件(基础篇)项目三 水样采集与保存及预处理 任务三 水样预处理.pptx
- 《水环境监测技术》课件PPT教学课件(基础篇)项目三 水样采集与保存及预处理 任务二 水样保存与运输.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