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基础写作施文青 第四章 语言与修辞运用能力的培养9学时(实践学时2) 贺铸的《青玉案》中的最后几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被组成“试间闲愁都儿许”这样一个意象结构时,这个意象结构的审 美效应,就不是三个意象的相加,而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是一个语 言到思想到形象的生成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祝、听、嗅、味、触等各种感 官都能产生美感,它们虽有分工,却又能相通。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间接造型的语 言艺术,它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官,当然也可以彼此相通。 塑心笔 好的文学作品要有形象、有意蕴。如画一般,读了文字,想得出。 案例 又很久没有写字了,笔在手里如同陌路人,又好像一只抽搐的脚,跳不出好 看的舞蹈,一个大傻瓜。 “制造新鲜出炉的语言感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業例 如今当我想起这些就如同自己好像一条迎对着退湖的海浪非要跳上沙滩的 小鱼,把白己的全部突然都暴露在干燥的空气当中,一种完全被抑郁的感觉, 一下子觉得世界只是剩下绝望。 業例 ·“女篮
福州大学 人文学院 基础写作 施文青 1 第四章 语言与修辞运用能力的培养 9学时(实践学时2) 贺铸的《青玉案》中的最后几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被组成“试问闲愁都几许”这样一个意象结构时,这个意象结构的审 美效应,就不是三个意象的相加,而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是一个语 言到思想到形象的生成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 官都能产生美感,它们虽有分工,却又能相通。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间接造型的语 言艺术,它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官,当然也可以彼此相通。 好的文学作品要有形象、有意蕴。如画一般,读了文字,想得出。 案例 又很久没有写字了,笔在手里如同陌路人,又好像一只抽搐的脚,跳不出好 看的舞蹈,一个大 傻瓜。 “制造新鲜出炉的语言感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案例 如今当我想起这些就如同自己好像一条迎对着退潮的海浪非要跳上沙滩的 小鱼,把自己的 全部突然都暴露在干燥的空气当中,一种完全被抑郁的感觉, 一下子觉得世界只是剩下绝望 。 案例 • “女篮!!!!!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基础写作施文青 ·“男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0月15日的消息的标题和就成功运用这一手法 前者传达了对女篮优异成绩的赞美,后者则是对本来稳操胜券的男篮失利的质 疑,生动而形象。“对仗”地并列在一起,无形中具有一种反思的力量。 業例 《越打越响的“绿色牌”》广播新闻的标题 “通感”手法的运用可以再现新闻场景,使听众如临其境,可增强广播新闻 的可听性。 一篇新闻要想收到立体、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效果,要求记者在写作过程 中必须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客观材料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理。良好的形象思维 能力可使记者尽快发掘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因素,并选准有用的形象材料, 运用“通感”的手法,给听众一幅画面、一种味道、一个声音或一种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视、听、奥、味、触等各种感官都能产生美感,它们虽有分工,却又能 相通。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问接造型的语言艺术,它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 感官,当然也可以彼此相通。 案例 ·“桃花”效应 15亿岁“桃花”水中翻飞 2
福州大学 人文学院 基础写作 施文青 2 • “男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 年10月 15 日的消息的标题和就成功运用这一手法, 前者传达了对女篮优异成绩的赞美,后者则是对本来稳操胜券的男篮失利的质 疑,生动而形象。“对仗”地并列在一起,无形中具有一种反思的力量。 案例 《越打越响的“绿色牌”》广播新闻的标题 “通感”手法的运用可以再现新闻场景,使听众如临其境,可增强广播新闻 的可听性。 一篇新闻要想收到立体、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效果,要求记者在写作过程 中必须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客观材料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理。良好的形象思维 能力可使记者尽快发掘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因素,并选准有用的形象材料, 运用“通感”的手法,给听众一幅画面、一种味道、一个声音或一种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都能产生美感,它们虽有分工,却又能 相通。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间接造型的语言艺术,它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 感官,当然也可以彼此相通。 案例 • “桃花”效应 • 15 亿岁“桃花”水中翻飞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基础写作施文青 ·新闻晚报2005-6-211:48:35 (新闻背景桃花水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低等的腔肠动物,以前仅在我国 长江中上游水域发现过,距今大约有15亿年之久,已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色 名录,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案例 亲热的就像在说悄悄话。 杂志广告 广告也是传煤的一种重要形式,优秀的广告词感染力大、生命力强,已超出 了广告本身推销宣传的作用。为了吸引公众的注目,广告撰写人可谓绞尽脑汁、 挖空心思、别出心裁,他们创作的许多广告语不乏睿智,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案例 [法新社伦敦1989年8月3日电]英国一个年轻人由于打伤和咬伤了一 条狗而被伦教一家法院以虑待动物罪被判罚款200英镑(合2000法郎)。 家住赫尔的25岁的肖恩·德斯巴勒为了让他邻居养的一条狗“安静下来” 而打了它一个耳光并在它左眼上方咬了一口。以前,肖恩在晚上回家的时候曾两 次被这条狗咬过。 英国保护动物协会对这位年轻人提出了诉讼。肖恩被处罚200英镑并负责 提供诉讼费。此外,这家法院还规定肖恩在3年之内不得养狗。 新闻语言朴实,但言外之意很多,特别令人回味。 1、知识点:语义、语词、抽象的表达与形象的表达方式。 2、重点:语言对形象概括的语句表达思想。逻辑论证抽象的语句表达。运用的 思路培养训练。 3、难点:语言的新鲜、生动、创新;逻辑的严密性
福州大学 人文学院 基础写作 施文青 3 • 新闻晚报 2005-6-2 11:48:35 (新闻背景 桃花水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低等的腔肠动物,以前仅在我国 长江中上游水域发现过,距今大约有 15 亿年之久,已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色 名录,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案例 亲热的就像在说悄悄话。 -杂志广告 广告也是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优秀的广告词感染力大、生命力强,已超出 了广告本身推销宣传的作用。为了吸引公众的注目,广告撰写人可谓绞尽脑汁、 挖空心思、别出心裁,他们创作的许多广告语不乏睿智,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案例 [法新社伦敦1989年8月3日电]英国一个年轻人由于打伤和咬伤了一 条狗而被伦敦一家法院以虐待动物罪被判罚款200英镑(合2000法郎)。 家住赫尔的25岁的肖恩·德斯巴勒为了让他邻居养的一条狗“安静下来” 而打了它一个耳光并在它左眼上方咬了一口。以前,肖恩在晚上回家的时候曾两 次被这条狗咬过。 英国保护动物协会对这位年轻人提出了诉讼。肖恩被处罚200英镑并负责 提供诉讼费。此外,这家法院还规定肖恩在3年之内不得养狗。 新闻语言朴实,但言外之意很多,特别令人回味。 1、知识点:语义、语词、抽象的表达与形象的表达方式。 2、重 点:语言对形象概括的语句表达思想。逻辑论证抽象的语句表达。运用的 思路培养训练。 3、难 点:语言的新鲜、生动、创新;逻辑的严密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散文写作能力的培养.doc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新闻标题写作能力的培养.doc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doc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感受能力的培养.doc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观察能力的培养.doc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writing(负责人:施文青).pdf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材料作文写作指导.pdf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记叙文写作训练.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两种常见考场作文命题研究 第二节 话题作文的写作(打印版).pdf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演讲表达训练.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基础写作介绍.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消息的写作(常用新闻问题写作训练).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几种常用文学体裁的写作训练.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作文应试技巧指导.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方式.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精彩文例.doc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中小学生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doc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考场作文写作指导.ppt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两种常见考场作文命题研究 第一节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pdf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小说写作能力的培养.doc
- 福州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诗歌写作能力的培养.doc
- 新疆大学:《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教学大纲(中级班,负责人:海峰).pdf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1课 享受旅行.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2课 起名字.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3课 我的第一份工作.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4课 沙漠中的饭店.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5课 走上自首之路.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6课 网络时代的爱情.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7课 北京人与上海人.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8课 访 友 之 行.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9课 “高薪养廉”与“缘木求鱼.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10课 一辆自行车.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11课 交谈的智慧.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12课 孤独的晚餐.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13课 跨越时空的相见.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上册讲义)第14课 看世界在变.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下册讲义)第1课 我当师傅.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下册讲义)第2课 斜视.doc
- 《发展汉语精读》课程授课教案(下册讲义)第3课 匆匆过客.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