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矿井掘接替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第十八章 矿井采掘接替 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第一节矿井采掘关系 采掘关系:矿井的采掘关系是煤矿生产建设特有的基本 矛盾之一,即开拓、准备和回采的关系,是指矿井生 产过程中,采煤与掘进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注意:要避免“采损失调”和掘进超前 一、配采(配产) 定义:在矿井设计和生产中,根据煤层煤质和赋存条 件、分布特点和开采技术的不同,为了保证产量和煤 质要求,达到均衡、有效、合理的开采,对各采区、 工作面顺序等所做的统筹安排
第十八章 矿井采掘接替 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采掘关系:矿井的采掘关系是煤矿生产建设特有的基本 矛盾之一,即开拓、准备和回采的关系,是指矿井生 产过程中,采煤与掘进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注意:要避免“采损失调”和掘进超前 一、配采(配产) 定义:在矿井设计和生产中,根据煤层煤质和赋存条 件、分布特点和开采技术的不同,为了保证产量和煤 质要求,达到均衡、有效、合理的开采,对各采区、 工作面顺序等所做的统筹安排。 第一节 矿井采掘关系

新原大崇 Xinjiang University 配采计划 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取决于该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生产能力 及其正常接替关系,而采区生产能力又基于该采区内同时生产的 各工作面生产能力及正常接替关系。 进行第一开采水平或不小于20a配采,主要是采煤工作面配 采计划的编制。 (1)采煤工作面的配采计划 根据地质条件、开采顺序、巷道布置、采掘工艺组织及可采 储量等因素,结合所采用的采掘、运输设备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情 况,合理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和安排工作面的接替顺序,编制工 作面的配采计划。 (2)采区配采计划 以采区为单位,按可采储量和拟定的生产能力计算服务年限, 然后按两翼或几个分区采区进行接替,一般应使两翼或几个分区 同时或接近同时采完,采区年产量安排应考虑增产期和减产期。 2017/9/30 Saturday 2
2017/9/30 Saturday 2 配采计划 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取决于该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生产能力 及其正常接替关系,而采区生产能力又基于该采区内同时生产的 各工作面生产能力及正常接替关系。 进行第一开采水平或不小于20 a配采,主要是采煤工作面配 采计划的编制。 (1)采煤工作面的配采计划 根据地质条件、开采顺序、巷道布置、采掘工艺组织及可采 储量等因素,结合所采用的采掘、运输设备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情 况,合理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和安排工作面的接替顺序,编制工 作面的配采计划。 (2)采区配采计划 以采区为单位,按可采储量和拟定的生产能力计算服务年限, 然后按两翼或几个分区采区进行接替,一般应使两翼或几个分区 同时或接近同时采完,采区年产量安排应考虑增产期和减产期

配采原则 >同采的薄煤层和厚煤层配产; >不同煤类和煤质的配产; >上下组煤层或同一组内上下部煤层配产; >厚煤层上下各分层配产; >矿井两翼配产; >解放层与被解放层配产 >不同采煤工艺配产; >正规工作面与边角煤配产
配采原则 同采的薄煤层和厚煤层配产; 不同煤类和煤质的配产; 上下组煤层或同一组内上下部煤层配产; 厚煤层上下各分层配产; 矿井两翼配产; 解放层与被解放层配产; 不同采煤工艺配产; 正规工作面与边角煤配产

⊙系大尊 第二章矿井设计 编制配采计划的方法 (1)工作面概况 根据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在煤层采掘工程图上测绘并计算 各采煤工作面的工作面长度、推进方向长度、采高、可采储量, 并应掌握煤层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情况。 (2)采煤工艺及服务年限 按各工作面计划采用的采煤工艺方式,估算月进度、产量和 可采期。 (3)配采计划 编制各采煤工作面的接替顺序。为此应按照开采顺序合理, 保证产量、煤层搭配、厚薄搭配等要求,选用较为合理的方案, 编制出采煤工作面的配采计划。 (4)检查及调整 检查与配采计划有关的巷道掘进、设备安装能否按期完成, 运输、通风等生产环节和能力能否适应。如有矛盾,应采取有 效措惑调整接替安排。如此,经过几次修改,最后确定出 工作面配采评划
2017/9/30 Saturday 4 编制配采计划的方法 (1)工作面概况 根据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在煤层采掘工程图上测绘并计算 各采煤工作面的工作面长度、推进方向长度、采高、可采储量, 并应掌握煤层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情况。 (2)采煤工艺及服务年限 按各工作面计划采用的采煤工艺方式,估算月进度、产量和 可采期。 (3)配采计划 编制各采煤工作面的接替顺序。为此应按照开采顺序合理, 保证产量、煤层搭配、厚薄搭配等要求,选用较为合理的方案, 编制出采煤工作面的配采计划。 (4)检查及调整 检查与配采计划有关的巷道掘进、设备安装能否按期完成, 运输、通风等生产环节和能力能否适应。如有矛盾,应采取有 效措施,或调整接替安排。如此,经过几次修改,最后确定出 工作面配采计划。 第二章 矿井设计

二采煤工作面接替 定义:按矿井产量计划要求.一个采煤工 作面开采结束后,由另一个准备好的采煤工 作面投入生产,所形成的相互衔接关系。 在矿井生产期间,每隔一定时间需要编 制中长远的(5一0a)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
定义: 按矿井产量计划要求.一个采煤工 作面开采结束后,由另一个准备好的采煤工 作面投入生产,所形成的相互衔接关系。 在矿井生产期间,每隔一定时间需要编 制中长远的(5一l0 a)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 二 采煤工作面接替

新原大兽 Xinjiang University 第二章矿井设计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示例 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开采顺序、巷道布置 和采掘工艺组织等因素,结合所采用的采掘、 运输设备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情况,可合理安排 工作面的接替顺序,编制完成的工作面接替图 表见表。 2017/9/30 Saturday 6
2017/9/30 Saturday 6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示例 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开采顺序、巷道布置 和采掘工艺组织等因素,结合所采用的采掘、 运输设备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情况,可合理安排 工作面的接替顺序,编制完成的工作面接替图 表见表。 第二章 矿井设计

2005年 2006年 越 保有可 工作面 面长X采高× 采储量 月进度 月产量 编号 万 /mxmXm /万t 7 9 13 7 1122 6.0 140×2.4×45 2 1113 9.6 140×1.8×45 1.6 1114 9.6 140×1.8×45 1.6 1123 12.0 140×2.4×45 2 1124 12.0 140×2.4×45 2 1115 9.6 140×1.8×45 1.6 1116 9.6 140×1.8×45 1.6 1125 12.0 140×2.4×45 2 1126 12.0 140×2.4×45 2 1211 4.8 140×1.8×45 1.6 1212 9.6 140×1.8×45 1.6 1221 12.6 140×2.445 2.1 1222 12.6 140×2.4×45 2.1 1213 9.6 140×1.8×45 1.6 1214 9.6 140×1.8×45 1.6 1223 12.6 140×2.4×45 2.1 1224 12.6 140×2.4×45 2.1 1215 9.6 140×1.8X45 1.6 20193a中rda 9.6 140×18×45 1.6 1225 12.6 140×2.4×45 2.1
2017/9/30 Saturday 7 生产 采区 工作面 编 号 保有可 采储量 /万t 面长×采高× 月进度 /m×m×m 月产量 /万t 2005年 2006年 1 3 5 7 9 1 1 1 3 5 7 9 1 1 一 采 区 1122 6.0 140×2.4×45 2 1113 9.6 140×1.8×45 1.6 1114 9.6 140×1.8×45 1.6 1123 12.0 140×2.4×45 2 1124 12.0 140×2.4×45 2 1115 9.6 140×1.8×45 1.6 1116 9.6 140×1.8×45 1.6 1125 12.0 140×2.4×45 2 1126 12.0 140×2.4×45 2 二 采 区 1211 4.8 140×1.8×45 1.6 1212 9.6 140×1.8×45 1.6 1221 12.6 140×2.4×45 2.1 1222 12.6 140×2.4×45 2.1 1213 9.6 140×1.8×45 1.6 1214 9.6 140×1.8×45 1.6 1223 12.6 140×2.4×45 2.1 1224 12.6 140×2.4×45 2.1 1215 9.6 140×1.8×45 1.6 1216 9.6 140×1.8×45 1.6 1225 12.6 140×2.4×45 2.1

三采区、盘区或带区接替 采区和盘区过渡时间将在1a以上,带区间的过 渡时间取决于带区内共用生产系统的分带数目和 服备方式。 编制采区、盘区或带区接替计划遵循的原则: 保证上、下煤层(组)在采区、盘区或带区之间 有合理的开采顺序
采区和盘区过渡时间将在1a以上,带区间的过 渡时间取决于带区内共用生产系统的分带数目和 服备方式。 编制采区、盘区或带区接替计划遵循的原则: 保证上、下煤层(组)在采区、盘区或带区之间 有合理的开采顺序。 三 采区、盘区或带区接替

四 开采水平接替 定义:对于多水平开拓的矿井,原有开采水平的煤 层经过较长时间的充分开采后,必须向新开采水平 转移,并逐步由新水平生产代替原水平生产的过程。 新水平开拓需要延深井简或增开别的井简,开掘 井底车场、大巷,准备新采区、盘区或带区。以及 更换或增加大型机电设备等,工程量大,对矿井生 产和技术经济效果影响较大。 水平接替计划中,新水平投产时间应留有富裕时 间。在原水平生产能力开始递减前的1.0-1.5a,应完 成新水平的基本井巷掘进和设备安装工程
定义:对于多水平开拓的矿井,原有开采水平的煤 层经过较长时间的充分开采后,必须向新开采水平 转移,并逐步由新水平生产代替原水平生产的过程。 新水平开拓需要延深井简或增开别的井筒,开掘 井底车场、大巷,准备新采区、盘区或带区。以及 更换或增加大型机电设备等,工程量大,对矿井生 产和技术经济效果影响较大。 水平接替计划中,新水平投产时间应留有富裕时 间。在原水平生产能力开始递减前的1.0-1.5a,应完 成新水平的基本井巷掘进和设备安装工程。 四 开采水平接替

五掘进工程安排 巷道掘进工程安排基于已定的开拓和准备巷道布 置方案,按照配采提出的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盘区 或带区接替要求,结合掘进施工量等同素。确定各 类巷道施工顺序和进程,以保证采煤工作面、采区、 盘区或带区和开采水平的正常接替,使掘进工程与 采煤生产相互匹配,达到采掘关系的协调平衡
巷道掘进工程安排基于已定的开拓和准备巷道布 置方案,按照配采提出的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盘区 或带区接替要求,结合掘进施工量等同素。确定各 类巷道施工顺序和进程,以保证采煤工作面、采区、 盘区或带区和开采水平的正常接替,使掘进工程与 采煤生产相互匹配,达到采掘关系的协调平衡。 五 掘进工程安排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井田开拓方式.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矿井开采设计.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采区车场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第五节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第六节 新型辅助运输车场形式 第七节 新型辅助运输车场形式 第八节 采区峒室.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井底车场.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倾向长壁采煤法.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采煤工艺及装备配套(2/2).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采煤工艺及装备配套(1/2)第一节 爆破采煤(炮采)工艺方式 第二节 普采工艺方式.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采区车场 第一节 轨道线路设计基础 第二节 采区车场形式.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采区车场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扬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第五节 新型辅助运输车场形式 第六节 采区峒室.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厚煤层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长壁工作面工艺参数管理及设计(中国矿业大学).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新疆大学:张志强).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pdf
- 新疆大学:《采矿学》课程各章作业习题集(无答案).doc
- 新疆大学:《采矿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负责人:张志强).pdf
- 新疆大学:《采矿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ining Science.doc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发展.pdf
- 《采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pdf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习10 矿体边界线的圈定.pdf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矿山地质指导与管理.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生产勘探.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矿山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矿山储量估算与管理.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矿石贫化与损失计算及管理.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矿山综合地质研究.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生产矿山隐伏矿体预测.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矿石质量研究与管理.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专著)Geological Methods in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ining,Second Edition,Roger Marjoribanks.pdf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 33444-2016)Specification for exploration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1 矿体变异与勘查类型.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2 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3 矿产取样与质量评价.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4 矿体构形与勘查剖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