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汇报)医学物理实验课堂展示

医学物理实验课堂展示 崔进10340700166
医学物理实验课堂展示 崔进 10340700166

物质 ●它是β衰变核素,半衰期为5272年,发射β-射线 和y射线。β-射线的最大能量为315×105eV,y射 线的能量有1.17×106eV1.33247×106eV两种 ●它属高毒性核素,对全身有影响,对人体的有效半 减期为95d,在人体中的最大容许积存量为3.7×105 Bq
●物质 ●它是β-衰变核素,半衰期为 5.272 年,发射 β- 射线 和 γ 射线。β- 射线的最大能量为3.15×105eV,γ 射 线的能量有 1.17×106eV 1.33247×106eV 两种。 ●它属高毒性核素,对全身有影响,对人体的有效半 减期为 9.5d,在人体中的最大容许积存量为3.7×105 Bq

●在农业上,其常用于辐射育种、刺激增产、辐射防 治虫害和食品辐照保藏与保鲜等 ●在工业上,其常用于无损探伤、辐射消毒、辐射加 工、辐射处理废物,以及用于厚度、密度、物位的测 定和在线自动控制等 ●在医学上,其常用于癌和肿瘤的放射治疗
●在工业上,其常用于无损探伤、辐射消毒、辐射加 工、辐射处理废物,以及用于厚度、密度、物位的测 定和在线自动控制等 ●在农业上,其常用于辐射育种、刺激增产、辐射防 治虫害和食品辐照保藏与保鲜等 ●在医学上,其常用于癌和肿瘤的放射治疗

60Co! 伽马刀!
60Co! 伽马刀!

伽玛刀( Gamma Knife)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 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将颅内的正常组织 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6Co产生 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 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由于放射线在靶区分布的特殊性,周围组织几 乎不受影响,其靶区坏死边缘如同刀割,故形 象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 (Gamma Knife) 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 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将颅内的正常组织 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60Co产生 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 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由于放射线在靶区分布的特殊性,周围组织几 乎不受影响,其靶区坏死边缘如同刀割,故形 象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的治疗原理类似于放大镜的聚焦过程。 由于射线束从各个方向穿越正常组织,正常组 织所受的照射剂量非常分散,每单位体积的正 常组织仅受到瞬时照射,因而正常组织得以保 护,靶点以外的正常组织仅受到均匀、微弱剂 量照射。 只要将焦点对准病变部位,就可以像手术刀一 样准确地一次性摧毁病灶,达到无创伤、无出 血、无感染、无痛苦、迅速、安全、可靠的神 奇疗效
伽玛刀的治疗原理类似于放大镜的聚焦过程。 由于射线束从各个方向穿越正常组织,正常组 织所受的照射剂量非常分散,每单位体积的正 常组织仅受到瞬时照射,因而正常组织得以保 护,靶点以外的正常组织仅受到均匀、微弱剂 量照射。 只要将焦点对准病变部位,就可以像手术刀一 样准确地一次性摧毁病灶,达到无创伤、无出 血、无感染、无痛苦、迅速、安全、可靠的神 奇疗效

伽马刀的历史 1951年,瑞典 Leksel教授首先提出了放射外科治 疗的设想,并设计了第一个放射治疗设备。 第一台伽玛刀于1967年研制成功,采用179个 60Co放射源。 1974年第二台伽马刀在瑞典 Karolinska医院安 装。 1984年第三台在阿根廷的 Buenos aries安装。 1985年第四台在英国的 Shiffield安装,后两台伽 玛刀的放射性钴源增加到201个。 1987年 第五台伽玛刀在美国 Pittsburg大学医学院安装, 增加了直径18mm的准直器
伽马刀的历史 1951年,瑞典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了放射外科治 疗的设想,并设计了第一个放射治疗设备。 第一台伽玛刀于1967年研制成功,采用179个 60Co 放射源。 1974 年第二台伽马刀在瑞典 Karolinska 医院安 装。 1984 年第三台在阿根廷的Buenos Aries安装。 1985年第四台在英国的Shiffield安装,后两台伽 玛刀的放射性钴源增加到201 个。 1987 年 第五台伽玛刀在美国 Pittsburg 大学医学院安装, 增加了直径 18mm 的准直器

1999年 Leksel!c型伽玛刀诞生,将剂量计划的 进步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到了一起。 重大的突破在于省去了多等中心剂量计划中人工调 整坐标的操作,自动定位系统会根据计算机建立的 剂量计划中的靶点坐标,自动调整患者头部,移到 相应坐标位置。 第一台C型伽玛刀于2000年安装在美 Pittsburg 大学
1999 年 Leksell C 型伽玛刀诞生,将剂量计划的 进步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到了一起。 重大的突破在于省去了多等中心剂量计划中人工调 整坐标的操作,自动定位系统会根据计算机建立的 剂量计划中的靶点坐标,自动调整患者头部,移到 相应坐标位置。 第一台 C 型伽玛刀于 2000 年安装在美Pittsburg 大学

1994年7月在中国深圳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式 伽玛刀 优点 ①高度自动化,无需人工更换外准直器; ②采用旋转聚焦的手段,使射线在靶区外的正常组 织中分布更均匀,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③在准直器上增加了屏蔽棒,进一步降低了辐射泄 ④钴源数量减少,降低了安装及换 源的费用
1994年7月在中国深圳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式 伽玛刀 优点: ① 高度自动化,无需人工更换外准直器 ; ② 采用旋转聚焦的手段,使射线在靶区外的正常组 织中分布更均匀,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③ 在准直器上增加了屏蔽棒,进一步降低了辐射泄 露; ④ 钴源数量减少,降低了安装及换 源的费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汇报)人体磁场的医学应用与心磁图.ppt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汇报)中国医学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ppt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_人体中的伯努利方程.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_2015医学物理学教学大纲.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_《医学物理学》教学大纲.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自旋回波序列成像实验.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梯度场与图像形状的关系.ppt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实验八 磁共振成像实验.doc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ppt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MRI常规技术和新技术.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mri参数对比度及加权像条件.ppt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学习资料(核磁共振基础及成像原理)医学物理实验MRI选做内容.doc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X射线特性研究及X-CT)参考资料_cmos型号ct机实验内容及步骤.doc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X射线特性研究及X-CT)实验七_X射线性质的研究及计算机断层成像.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X射线特性研究及X-CT)X射线特性研究及X-CT.pptx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参考资料(弯曲法测人造骨杨氏模量)横梁杨氏模量的公式推导.pdf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人造骨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与材料物理稳定性的研究.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参考资料(弯曲法测人造骨杨氏模量)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pdf
- 复旦大学:SolidWorks腔体设计——30分钟快速指南.pdf
- Requirements for Experimental Notebooks(MIT Department of Physics:).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汇报)医学物理实验.ppt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汇报)医用内窥镜初探.ppt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_2015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xls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_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xls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1.同步辐射原理与应用简介.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2.同步辐射及其应用(讲义).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3.细胞膜通道与同步辐射.doc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4.揭示生命能量之源—ATP合酶三维结构的同步辐射研究.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5.Early History of X Rays.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6.Medical Applications of X Rays.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7.衍射增强成像的衬度与X射线能量的关系.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8.衍射增强成像的边界效应和本底影响.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09.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医学应用初探.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0.Photoluminescence of acupoint “Waiqiu” in human superficial fascia.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1.Infrared absorption of human breast tissues in vitro.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2.X-ray diffraction-enhanced imaging of uterine.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3.Evaluation of x-ray 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4.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微量元素分析.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5.乳腺组织的衍射增强成像.pdf
- 复旦大学:《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料(同步辐射及医学应用)16.Do acupuncture points exis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