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大纲(合集)

出西帅范大等 1958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教学大纲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教学大纲

目录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7 《自然地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14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27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39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7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56 《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68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4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82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91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99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08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23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2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38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4 《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53 《资源与环境遥感》课程教学大纲 .166 《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172 《城市规划CAD》课程教学大纲 180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82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187 《城乡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93 《人口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
2 目 录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7 《自然地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14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27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34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39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7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56 《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68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4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82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91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99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08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23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2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38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44 《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53 《资源与环境遥感》课程教学大纲 ..................................................................................................166 《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172 《城市规划 CAD》课程教学大纲.....................................................................................................180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82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187 《城乡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93 《人口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

《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7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13 《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21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25 《文化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30 《政治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36 《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41 《城市地理实习》教学大纲… 247 《测量学实习》教学大纲 250 《社会调查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53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57 《土地利用综合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261 《工业地理实习》教学大纲 263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66 《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70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274 《县域发展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84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89 《传统人居观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94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98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04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309 《工业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14 《交通运输布局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32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326 3
3 《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7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13 《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21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25 《文化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30 《政治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36 《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41 《城市地理实习》教学大纲 ..............................................................................................................247 《测量学实习》教学大纲 ..................................................................................................................250 《社会调查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53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57 《土地利用综合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261 《工业地理实习》教学大纲 ..............................................................................................................263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66 《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270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274 《县域发展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84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89 《传统人居观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94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98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04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309 《工业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14 《交通运输布局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32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326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3.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要素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 物、动物和土壤等)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讲授,使学生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 的自然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二、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和特点,熟悉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明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 而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自然地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 重,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求通过实验、专题讨论、观看 教学视频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先修课程 无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1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 学时 3.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一、 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要素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 物、动物和土壤等)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讲授,使学生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 的自然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二、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和特点,熟悉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明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 而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自然地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 重,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求通过实验、专题讨论、观看 教学视频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 先修课程 无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气候,因为气候是自然地理六大 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他的变化往往对其他要素产生显著的影响,同 时气候也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密切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 课堂讨论,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一方 面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可以根据 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和理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时) 1.教学内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重、难点提示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各自特点 第二章行星地球(10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的运动 (3)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效应
2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气候,因为气候是自然地理六大 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他的变化往往对其他要素产生显著的影响,同 时气候也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密切的。 五、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 课堂讨论,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一方 面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2. 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可以根据 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和理论。 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重、难点提示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各自特点 第二章 行星地球(10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的运动 (3)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效应

(2)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章地壳(18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壳的组成物质 (2)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3)地壳运动学说 (4)地壳演化与发展简史 2.重、难点提示 (1)三大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地壳运动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气候(24学时) 1.教学内容 (1)大气的一般特性 (2)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3)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4)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5)气候类型 (6)气候变化 (7)气候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气候形成辐射和热力因素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3)地球各纬度带的气候特征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模拟与观察(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如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知综合性知
3 (2)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章 地壳(1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壳的组成物质 (2)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3)地壳运动学说 (4)地壳演化与发展简史 2.重、难点提示 (1)三大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地壳运动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气候(2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大气的一般特性 (2)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3)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4)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5)气候类型 (6)气候变化 (7)气候资源 2.重、难点提示 (1)气候形成辐射和热力因素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3)地球各纬度带的气候特征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模拟与观察(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R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的认 识。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的理解。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二):矿物的观察和鉴别(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a (2)项目性质:演示性知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知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矿物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矿物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矿物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三):岩石的观察和鉴别(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如 (2)项目性质:演示性知验证性设计性知综合性知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岩石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岩石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岩石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四):地壳运动模拟与演示(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如 (2)项目性质:演示性知验证性知设计性知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壳运动学说一地质力学学 说的理解,了解我国地质、地层形成的原因。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五):气温与湿度的观测与记录(4学时)
4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的认 识。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的理解。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二) :矿物的观察和鉴别(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R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矿物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矿物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矿物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三) :岩石的观察和鉴别(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R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主要岩石的理化性质;(2)掌握区 分不同类型岩石的基本方法。 (4)主要仪器:岩石标本、放大镜、白瓷板、小刀等 实验项目(四):地壳运动模拟与演示(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R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增强学生对地壳运动学说——地质力学学 说的理解,了解我国地质、地层形成的原因。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五):气温与湿度的观测与记录(4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如 (2)项目性质:演示性知验证性知设计性知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对气温和湿度变化进行记录,掌握气温和 湿度变化特点和分析方法。 (4)主要仪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实验项目(六):云的观测与记录(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触选做如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知 设计性触综合性如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持续观测晴天云的状况,识别其类型,分 析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七):全球变暖的过程与影响(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 设计性o 综合性触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认识全球变暖发生的原因、现状及其对环 境的影响。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0 二 行星地球 8 2 三 地壳 12 6 四 气候 26 8 总计 48 16
5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R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对气温和湿度变化进行记录,掌握气温和 湿度变化特点和分析方法。 (4)主要仪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实验项目(六): 云的观测与记录(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R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持续观测晴天云的状况,识别其类型,分 析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实验项目(七): 全球变暖的过程与影响(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R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R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认识全球变暖发生的原因、现状及其对环 境的影响。 (4)主要仪器:影像和教学片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0 二 行星地球 8 2 三 地壳 12 6 四 气候 26 8 总计 48 16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实验课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 [4]《气象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⑤]《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宋春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
6 九、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实验课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十、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 材:《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 年。 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编,科学出版社,2015 年; [4]《气象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5]《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6]《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宋春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线性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被广泛地应用于理工 学科的各个领域,它是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课程基 本任务是学习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初等变换 与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特征向量、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等理论及其有 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 用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 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理论和知识方面 理解并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行列式的概念和性 质、克莱姆(Gramer)法则、矩阵的概念及线性运算、逆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维向量的概念、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 概念及判定、向量空间、欧氏空间、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和求法、 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及求法、相 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相似对角化、正交变换、正交矩阵、二次型、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等。 2.能力和技能方面
7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线性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被广泛地应用于理工 学科的各个领域,它是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课程基 本任务是学习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初等变换 与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特征向量、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等理论及其有 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 用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 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 理论和知识方面 理解并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行列式的概念和性 质、克莱姆(Gramer)法则、矩阵的概念及线性运算、逆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n 维向量的概念、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 概念及判定、向量空间、欧氏空间、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和求法、 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及求法、相 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相似对角化、正交变换、正交矩阵、二次型、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等。 2. 能力和技能方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大纲(合集).pdf
-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合集).pdf
- 兰州大学:《大气探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面风的观测.ppt
- 兰州大学:《大气探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云的观测.ppt
-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古气候数值模拟——进展评述(中国科学院:丁仲礼、熊尚发).pdf
- 《大气科学》: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近期进展(吴国雄、段安民、刘屹岷、颜京辉、刘伯奇、任素玲、张亚妮、王同美、梁潇云、关月).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5)第二章 世界遗产的物质基础与构景要素(2/2).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5)第二章 世界遗产的物质基础与构景要素(1/2).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论文资料)石库门建筑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初步探究.doc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4)第二章 世界遗产的物质基础与构景要素.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3)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7)绪言.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7)第四章 中国的世界双遗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7)第五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5)第三章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7)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7)绪言.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5)第四章 中国的世界双遗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15)第五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课程教学资源(示范论文)乐山大佛与乐山市区旅游现状与资源整合初探.doc
-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大纲(合集).pdf
- 天津农学院:《空间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共九章,主讲:赵娜).pdf
- 《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国主要农业区土壤.pdf
- 北方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An Outline of Engineering Geology(An Outlin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I Introduction(负责人:叶为民).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II Common ground in 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mechanics and rock mechanics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III Geology.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IV Hydrogeology.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V Landslide.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VI Groundwater Pollution - Remediation.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VII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ing issues of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Part I).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VIII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ing issues of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Part II).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IX The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pdf
-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导论》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Chapter X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TABARAK ABAD Dam.pdf
-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地球化学(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
-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一级与二级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大纲汇编(2010).doc
-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第二版).doc
-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