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为例,说明烈性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1.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 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 2.侵入:(各种噬菌体不一样)大概是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 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注进细胞内。 3.复制:侵染开始后,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由寄主RNA聚合酶催 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 RNA聚合酶,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 4.装配与释放: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的装配为成熟过程,有侵染力的 噬菌体颗粒,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膜的噬菌体编 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 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Alfr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 分别侵染上述大肠杆菌,从而制备出DNA中含有32P或蛋白质中含有 35$的噬菌体。用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细菌就可以根 据其放射活性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被感染的细胞上定位。他们 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些噬菌体注入细菌细胞内的是32P标记物而不是3 5S标记物。第一个实验是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吸附几 分钟后,离心除去没有吸附上的噬菌体,收集沉淀(噬菌体一细菌混 合物),将沉淀悬浮后再一次离心,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分别测定放 射性活性,发现80%的放射活性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中只有20%的

放射活性,这是由于在在这期间大部分吸附的噬菌体已经将其DNA注 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与细菌解离进入上清液,但仍然有少部分留在细 菌细胞壁上,后来证明沉淀中的20%放射活性确实是由于尾丝与细菌 表面结合太紧,以至于搅拌器也不容易把它除去。用32P标记的噬 菌体和细菌混合,用上述方法同样处理后实验结果差别很大,70%的 放射活性在沉淀里,而30%的放射活性在上清液里。在上清液的30% 的放射活性可能是由于搅拌细菌时破裂产生的。(几年后发现有些缺 损噬菌体粒子不能将其DNA注入到细菌中去)。把这些沉淀悬浮在生 长培养基中重新保温,发现能够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细菌同时也具有从 亲代噬菌体转移32P到细菌细胞中去的能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组成成分.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蛋白胨.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蕈菌.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细菌产聚羟基烷酸(PHA).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植物感染的真菌及杀菌剂.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嗜极菌的应用.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关于农业微生物的应用.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全方位认识微生物.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一种细菌在极端环境下可产氢.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HIV研究不能误入歧途.pdf
-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共十三章).pdf
-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2018年版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生物制药专业).pdf
- 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2011年版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正文).pdf
- 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2011年版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目录).pdf
-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药物生物技术》:新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及其联用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复旦大学:陈执中).pdf
-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艺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14 Biological Waste Water Treatment.ppt
-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艺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13 Industrial Use of Enzymes.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生活小常识.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生物菌肥.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葡萄酒里的微生物.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生命如何变复杂.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疫苗的原理及其作用.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酵母可凭人类基因生存.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马铃薯培养基.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四霉素的相关知识.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微生物与环境生物之间的关系.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黄曲霉毒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危害.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蓝细菌.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酵母菌.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发酵工程.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病毒的简介及分类应用.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与应用现状.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眼虫.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印版)酶工程技术的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