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第九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十章 脂类代谢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十二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十三章 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

第八章糖代谢- Metabolism 糖代谢总论 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三、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 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五、磷酸戊糖途径 六、糖异生 七、糖原代谢 八、乙醛酸循环
第八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一、糖代谢总论 二、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三、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 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五、磷酸戊糖途径 六、糖异生 七、糖原代谢 八、乙醛酸循环

、糖代谢总论 糖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 谢提供的。另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 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 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 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 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 学能〔主要是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 能量转换过程
一、糖代谢总论 ⚫ 糖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 谢提供的。另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 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 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 ⚫ 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 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 学能(主要是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 能量转换过程

糖与多糖 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或聚合物 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单糖、寡 糖和多糖; ·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均一多糖、杂多 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
糖与多糖 • 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或聚合物; • 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单糖、寡 糖和多糖; • 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均一多糖、杂多 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

1.单糖的结构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OH OH H H H H O、OH OH H OH OH OH H HO OH H OH OH OH OH OH OH H α-D-吡喃葡萄糖-D-吡喃半乳糖 α-D-吡喃甘露糖β-D-呋喃果糖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O OH H H H HO OH H OH H OH O OH H H HO H OH H OH H OH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半乳糖 1.单糖的结构 O OH OH H H HO OH H H H OH O OH H HO OH H H HO OH -D-吡喃甘露糖 -D-呋喃果糖

2寡糖(二糖) ●蔗糖 CHOH HOCH2 O CHOH 葡萄糖-α,β(1→>2)果糖苷
• 蔗糖 2.寡糖(二糖) O O O CH2OH CH2OH HOCH2 1 2 3 2 4 葡萄糖-,(1→2)果糖苷

乳糖 麦芽糖 CH,OH CHOH CH2OH CHOH OH OH 13 OH OH OH 葡萄糖-β(1-4)半乳糖苷
葡萄糖-(1→4)半乳糖苷 •乳 糖 CH2OH OH OH O OH OH OH CH2OH OH 1 4 O CH2OH O CH2OH OH O 1 4 1 3 2 • 麦芽糖

3.多糖 (1)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量约1万-200万,250-260个葡 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呈 螺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 支链淀粉中除了α(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 外,在支点处存在α(1→>6)糖苷键,分子量 较高。遇碘显紫红色
(1)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 直链淀粉分子量约1万-200万,250-260个葡 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聚合而成。呈 螺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 • 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 外,在支点处存在(1→6)糖苷键,分子量 较高。遇碘显紫红色。 3. 多糖

(2)纤维素 由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 不溶于 (3)几丁质(壳多糖) N-乙酰-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鍵缩合 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 (4)杂多糖 糖胺聚糖(粘多糖、氨基多糖等)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硫酸皮肤素 ·硫酸角质素 肝素
(2)纤维素 • 由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 不溶于水。 (3)几丁质(壳多糖) • N-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键缩合 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 (4)杂多糖 • 糖胺聚糖(粘多糖、氨基多糖等) • 透明质酸 • 硫酸软骨素 • 硫酸皮肤素 • 硫酸角质素 • 肝素

糖原
糖原

二、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1.概述 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 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 2.淀粉 3.淀粉水解 淀粉—糊精—寡糖—→麦芽糖一G
二、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1.概述 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 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 2. 淀粉 3.淀粉水解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G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基因工程综合实验操作》讲义.doc
- 《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第一章 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doc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19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photophosphorylation.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19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photophosphorylation.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17 The Oxidation of Fatty Acids.ppt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电子教案_第六章 酶与维生素(刘殿锋).doc
- 云南大学:《动物生物学》实验(一).ppt
- 《分子克隆技术系列一利用质粒载体克隆水稻D片段》讲义.ppt
- 北京大学:《细胞科学 Cell science》课程PPT讲稿(英文版)Cell science.ppt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 Cell Scienc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细胞凋亡(蔡国平).ppt
- 华中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柳俊,共十章).pdf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mRNA到蛋白质.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练习题.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王健美).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7.4-7.5.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绪论.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4章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6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8章 通论.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11章 维生素与辅酶.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13章 核酸的结构.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5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ppt
- 《微生物学》第八章 菌种的保藏.ppt
- 《微生物学》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ppt
- 《微生物学》实验项目.ppt
- 《微生物学》第四章 做生物的营养.ppt
- 《微生物学》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
- 《微生物学》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
- 《微生物学》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
- 云南大学:《植物生物学》基础生物学实验(二) 实验指导.doc
- 云南大学:《植物生物学》习题集.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3/3).ppt